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政治资料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如何理解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为中国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道路是根植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土壤之中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既是客观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是理论的解读和诠释,历史的演进和理论的逻辑是一致的。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不断接力探索、开创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彰显了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强国富民之路、实现全面小康之路,它既体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反映了谋求现代化的世界趋势和时代特征;又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坚持中国道路,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原因。

十八大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创和推进划分为四个阶段。这是十八大报告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亮点。

第一阶段(1956年至1966年)。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92年)。这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阶段(1989年至2002年)。这是江泽民坚持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阶段。以

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这是十六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阶段。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所以说,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的根本成就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旨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要求,并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最鲜明、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是更好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客观要求,是更强奏响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旋律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当前,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深度的理论开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完备成熟地昭明于世;就是要通过丰富细致的教育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般地润人心田;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践履实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引擎的巨大作用。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战略部署在当前阶段的基本蕴含。不断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化、充分调动最广泛的主体力量、有效强化制度支撑、精细构建方式方法等,是落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着力点。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度开掘,深化对“三个倡导”的研究

在当前,深化理论研究,首先要深化对“三个倡导”的研究。“三个倡导”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所崇尚的一系列基本价值理念,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要求,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主体力量的全面动员,凝聚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某一部分社会成员追求先进的誓词,也不是社会对某一层面群体的规范要求,而是激发全体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价值目标,承载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

理想追求,融含着对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因此,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依赖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体、需要调动社会肌体的每一部分。只有人人都成为积极活跃的建设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能够获得最具根本意义的主体根据;只有社会肌体的每一部分都成为自觉能动的建设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获得最富营养的培育沃土。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制度建设的融入贯穿,以制度的刚性确保社会实效

就微观而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支撑,核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制度化,以制度的刚性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常态推进、稳定展开、落到实处。为此,需要认真探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探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纳入各层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并付诸实施的制度设计,探索确立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认真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职责的制度举措,使这项看似具有“软性”特点的建设任务有明确制度可遵循、依可靠制度而落实、为硬性制度所保障。

就宏观而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支撑,关键是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深层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社会主义制度、政策和规章体系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的确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魂”与制度体系之“体”的深层融合、有机统一确立了根本的制度前提。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这一制度前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在各种具体的制度安排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制度设计的规范、政策措施的导向、法律法规的权威等之间的整体通贯与互为呼应。这种“魂”与“体”的有机统一,构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具有说服力、规范力与影响力的现实场域。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方式方法的创新建构,以有效的传播取得大众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善纳好行,离不开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精细建构。方法创新精细建构的重要方向,在于更新、更细、更柔、更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新的需求,唯有不断创新,才是提升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各种方式方法实效性的根本所在。

更新,就是要敏锐把握人民群众思想活动的新规律新特点,洞悉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利用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新工具新载体,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各类活动都能够展现鲜明的时代新风,以时代性提促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大道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气势恢宏的大命题,但要深深地入心入脑,大道理也常需浅解;要广泛地为人践行,大命题也常需细作。

更细,就是要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大道理结合人们常思的问题、常见的事例、常用的语言讲透阐明,善于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大命题转换入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旗帜鲜明、导向严正,但这并不排斥具体建设与培育工作中更加讲求方式方法的艺术性,让人们在如沐春风中高扬理想、升华境界。

更柔,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明确导向与要求的同时,注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注重情理交融、以情感人,注重循循善诱、久久为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营造环境、浓厚氛围,需要融汇进脑、传播入心。

更活,就是要更加讲究具体建设与培育工作的灵活多样,充分运用各种途径、载体,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重各种宣传、建设活动中“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深层融合。伴随着

方式方法更新、更细、更柔、更活的精细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便与每一位社会成员离得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成效也便会愈加突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之所以作三层次的区分,是要阐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在社会与市场层面的价值追求是什么,以及在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在这三维一体的核心价值观中,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而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理想目标,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使得我们能够实现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不可逾越的中间环节。这样创造性地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区分性表述,在理论建设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它作为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层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包含的核心价值观的提炼。

价值承载着理想,理想内蕴着价值,理想追求本身就是价值追求,美好的理想也就是值得人们追求和拥有的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一百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的理想与价值愿望,同时也是基于现实的理想,是13亿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于现代化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表达,因此,它也可以说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包括经济与国力的富有强大、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样一个四维的理想价值,有着强大的现实感召力,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诉求。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要起着凝聚我国各族人民人心的伟大价值作用,形成维系社会团结、民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政治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政治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411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