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灰色群体”也闪亮起来——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等生学习偏差的改进策略
让“灰色群体”也闪亮起来
---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等生学习偏差的改进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高段数学学习中等生的现状与分析,发现与优等生相
比,中等生是一个容易被老师忽视的灰色群体,而且学习上也存在不少偏差,这些学习偏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不足;2.数学学习方法不得法;3.数学学习习惯不佳。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帮助中等生更好地发展:1.提高中等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2.加强对中等生学习上的辅导; 3.帮助中等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中等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数学学习水平也更上了一个层次, 而且也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中等生 学习偏差
一.我们的调查:中等生的关注迫在眉睫
审视:课堂中被忽视的“灰色群体”的现状 1.学生: 我们是被忽视的“灰色群体” ○1学习不拔尖
【案例1】:我怎么又错了?
单元测试的考卷发下去了,小陈拿到卷子的刹那,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这次又出现了一个“良“。学习上,小陈绝对是认真的,课堂上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遇到不懂也能及时询问老师。可是每次作业,却难得全对,每次考试,也无法保证获得全优的成绩,就像这次。
【分析】:像小陈这样的学生班级里很常见,他们成绩平平,平时的数学学习中,他们表现不出色,但也不落后,而且人数众多,这就是老师口中的“中等生”。他们就像一碗“温水”,不冷不烫,默默的隐在班级中。这个群体在小学低年级可能不明显,但是越到高段,这个群体就越来越明显了。
2能力不均衡 ○
【案例2】:我究竟哪里错了?
课间,小万同学拿着自己的作业再次来到办公室,“老师,到底是哪里错了,我想了很久可实在是在看不出来。”我要求他说一遍自己的思路,发现小万的思路完全正确,于是我和他一起开始分析他解题过程中每一步具体表示的含
1 / 11
让“灰色群体”也闪亮起来——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等生学习偏差的改进策略
义。
原来在求出一个纵切面后,小万想求半径,但是却求了直径。
【分析】:像小万一样的学生在男孩子中特别明显,他们往往说起来头头是道,思路也绝对清晰正确,但是等到一落笔,不是这儿错就是那儿错,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的关注总是不够到位,比如单位的统一问题、竖式中的“2+4”问题等。
3心里不自信 ○
【案例3】:最好别叫我!
课堂上,小马总是坐的最端正的一个,但是我也发现,他几乎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每次提问之后,小马总是会不自觉的低下头,尽量避免和老师的眼神接触,因为这样他认为可以减少被老师请到回答问题的几率。课后,我也问过小马,为什么不愿意回答问题。他的回答是:这些问题我基本都是会的,但是我怕自己说错,所以还是不回答的好。
【分析】:从问卷统计中我们也发现中等生课堂上能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只有20%,很多的“中等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是以听为主,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或者是积极性。这其中当然有个性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中等生长期处在一个“中等地位”,容易被老师忽视,经常性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肯定以及正面强化,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
2.教师:他们是被遗忘的中间地带
1不关注 ○
由于现在的教育还是围绕着考试在转动,使得教师不得不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也使得关注“优等生”、关注“学困生”成为了必然,而“中等生”往往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课堂上,教师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给予了“优等生”“学困生”,课后,教师也及其重视“学困生”的辅导。而在平常的教育中,一旦“优等生”出现了成绩的波动,教师会第一时间找其谈心沟通,而“学困生”一旦出现了点滴进步,教师也会及时表扬鼓励肯定。而这些待遇,“中等生”则是不容易享受到的。“中等生”在老师的眼里往往是以一个群体出现的,因此个别交流或者面谈的机会就会比较少。
2不期望 ○
到了高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已经渐渐显露,大部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已经比较稳定。“中等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定位是成绩处于中间的那部分学生,因此往往对他们的期望值就不是非常高。从问卷中,我们发
2 / 11
让“灰色群体”也闪亮起来——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等生学习偏差的改进策略
现,教师对中等生在平时的关心是比较少的,测试前,教师更多的是在为“优等生”加油,为“学困生”打气。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期望和学生智力发展有紧密联系。”得不到教师很大期望的“中等生”学业上的进步必然就不会非常大。
二、我们的反思:为何产生这样的现状
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我们发现中等生在学习上有一些偏差,我们对中等生的一些表现与优等生进行了对比。
【对比一】:学习主动性
去年寒假,我对学生布置了一项机动作业,每天坚持数学学习20分钟,这个学期开学初,对完成情况作了一个统计,结果如下:
表1:寒假机动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 总人数 完成人数 优等生 15 15 中等生 25 10 后进生 5 1 【对比二】:平时作业
题目1:一根圆柱形钢材,横截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是1.5米,这根钢材的体积是多少? 中等生的错误:
类型1:忽视单位统一问题
类型2:单位进率出现错误
类型3:第一次落笔出错
3 / 11
让“灰色群体”也闪亮起来——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等生学习偏差的改进策略
题目2:要剪5个半径是2CM的圆铁片,至少要准备面积是(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铁皮?
中等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出错很多,一般就是求5个圆面积。再来对比一下优等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方法。
【分析】:从上面作业情况看,明显中等生在知识的掌握上要低于优等生,在方法的灵活运用上也比优等生要欠缺。
三、我们的努力:努力提高中等生数学学习水平
(一)提高中等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对中等生,要看的惯,更要看得起
小学生毕竟年龄尚小,人生观、世界观都不成形,从其心理特点来看,小学生具有普遍依恋、信赖教师的情感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与教师的情感紧密相连, 当得到教师喜爱、赞扬时,在学习上就会表现出无穷的乐趣和莫大的积极性,当他感受到老师对其的喜欢、关爱时自然就会对该门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 相反,当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忽视时, 在学习上的热情也就会大大削减。因此, 要提高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其多关注,让中等生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喜爱,让其“亲其师”。
2.对中等生,搭建平台展现自我 (1)课堂上,多一些参与的机会
据我们观察,中等生在课堂上普遍是不太活跃的,越到高年级越是明显,他们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一位旁观者,极少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很多时候就成为了老师和优等生单独对话的场合。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多为中等生创造一些参与的机会,给中等生多一些“开口”的机会,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体验成功感,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2) 课堂外,给一些展示的舞台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中等生也一样。当学习成绩上不能给中等
4 / 11
让“灰色群体”也闪亮起来——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等生学习偏差的改进策略
生带来成就感时,他们更需要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教师应该通过多样的途径全面了解学生,挖掘中等生的优势项目,寻找适合的时机给予展示。
(二)加强对中等生学习上的有效指导 1.帮助中等生制定适切的目标
很多中等生还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在一开始他们都试图通过努力,向优等生进行转化,以期待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但是往往由于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定的目标太高太远以至于无法实现,这时就会极大的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削减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帮助中等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在分析各自的现实状况后,分散长期的学习目标,把他们制定为一个个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的短期小目标,并且督促其完成,让中等生在完成这一个个近期目标的同时体验到进步,增强自我成就感,以强化学习动机。
2.帮助中等生打通思维的障碍
中等生很多是比较乖巧,比较循规蹈矩的,在学习上他们的方法总是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够,这种学习方法上的不足也导致越到高段随着知识点难度的增加中等生学习就会越加困难,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付出了努力可是成效不大。
作为老师,要很好的认识这一点,对中等生在学习方法上要多一些指导,对每次的错误订正都应该留意问一下“为什么?怎么想?”以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比如在解决下面这个问题时,学生认为用纵切面的面积除以高再除以2之后得到的就是半径,再三思考之后还是没法明白为什么不是,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点,需要非常好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在边上画了一个草图进行分析,这样一点拨之后,学生立刻明白了原来自己求的应该是直径。 (3)帮助中等生寻找错误的根源 (1)作业批改,有声有色
作业,可以有效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的作业批改,同样可以传达很多信息。对中等生的作业,我经常会进行一些眉批,以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
利用图示法巧妙突破学生的难点。 提示学生注意单位间的进率问题。 5 /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学中中等生的学习调查和教育对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