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牢记:25×4=100;125×8=1000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3.25+1.98 10.32-1.98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的读写法:
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
9、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800克=( )吨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与精确到百分位的提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大数的改写。先改写,再求近似数。注意:带上单位。
4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五、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
①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②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
①按角大小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按边长短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③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6、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7、图形的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③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