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市小学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典型材料(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校在教研组环境中,通过同伴互助、骨干引领、青蓝结对、同课异构等活动开展日常化研究。在学校环境中,学校有意识地搭建一些校本研究的活动平台,如象山书吧读书讨论活动、青年教师说课讲堂、校本研究团队成果发布会、全校作业展评与评价研究、读书节等大型活动,让全校教师参与思考,给教师搭建展示教育教学智慧的平台,共享话语中的教育智慧。同时,学校还让一部分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用他们成长的幸福去激励人、鼓舞人,让他们在学校为教师作讲座、作辅导、当首席发言人,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学校为其发展提供的机遇。 “教改的问题其实就是教员的问题”,“教员的问题其实就是学校的问题”,充分地发展教师,学校就要为教师提供成长的机遇,通过校本研究的手段让教师得到成长,从而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将是我校在主体性研究这面鲜明的旗帜指引下恒久坚持的发展思路与办学理想。

(执笔:夏长江)

让校本教研绽放学校生命的光彩

荆门市竹园小学 杨宇蓉

一直以来,校本教研都摆在我校工作的首要位臵,因为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学校要发展、教师要发展、学生要发展都要依靠校本教研。长期以来学校缩减各项开支,加大校本教研的投入力度,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为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修作出了表率,学校校本教研氛围浓厚。正是由于我校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与推进,近几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品牌日益彰显。

一、坚持“三一”,把教研基础打好

校本教研能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教研的实施靠教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此,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我们在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培训上做了很多文章。

1、用“三读一赛”,丰厚思想底蕴。“三读”即读中国古典教育名著、读外国教育名著、读中国现代教育家名著;“一赛”指教育思想观念辩论赛。老师往往会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而要引导学生,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者。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人人读书,要读教育名著,读教育家的原著;要求教师学习大教育家,接近大教育家,走进大教育家的思想宝库之中。目前我们已经学了《论语》《学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魏书生教育管理艺术》丛书。为了促进教师的学习,每学期我们还会举行一次教育思想观念辩论赛。我们发现通过学习教师有文化底蕴了,有教育思想了,而且教学中也有了一定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艺术。

2、“用三学一研”,把握学科前沿。“三学”即学名师的教育理念、学名师的教学风格、学名师的成长事迹;“一研”指研讨名师的著名课例。名师永远是站在学科前沿的人,所以大家都争相学名师。但很多老师以前学名师存在很大的误区,以为学名师就是照搬名师的教法、步骤,其实那只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某种教法在名师的手里,能运用自如、如鱼得水、呼风唤雨,毕竟名师在课堂教学中加进了自己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如名师的阅历、情感、学识、性格特长等,而这些不是依葫芦画瓢就能学到的。所以,我们引导老师们从名师的教学中着重领悟他们的教育理念,感受他们的教学风格,学习名师身上所具备的各种基质。而引导教师学习名师的成长过程更是我们的重头戏,老师们从各位名师的成长经历学习中感悟到,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有对职业价值的执着追求,有永不能“安分”的对教育的探索,有文化铺就的深厚底蕴,有因为长期思考而培养出来的敏锐、独特的见解。正是这样长时间的历练,他们才能掌握教育发展方向,才能引领教育改革。有了正确的的学习名师的观念,我们还进行了名师著名课例的研讨,大家都能认真消化名师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内涵,根据个人理解整合,上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课来。虽然,我们有失败,但谁能说失败不是更有价值的收获呢!

3、用“三写一评”激发教研热情。“三写”即写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一评”指征文竞赛。校本教研需要研究型的人才,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这就必须让教师思考起来。“三写”就是我们为了带动教师思考创设的一个载体。这“三写”纳入每月的常规检查,好的及时鼓励,差的全校通报,促使教师认真对待,以达到我们

训练的最终目的。目前,每年举行一次的“竹园风采杯征文竞赛”已举行了三届,从征文的质量上、选材上我们发现老师们在一点一点进步。

此外,我们还长期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夯实教师内功;还开展了各科教师全能竞赛,全面的对教师素质进行考核评估。

二、着力“三合”,把科研课题做实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的方式,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也让学校工作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1、着力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的结合。我们申报的“科学认读,开发儿童潜能”、“中华优秀文化导读”这两项课题,前者可以帮助孩子科学识字,后者在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两个课题都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为了抓好这两项课题,我们专门开设了认读和导读这两门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指导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上好这两门课,每学期还专门进行课例研讨。这样做就让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融为一体,不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任何负担。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参与了课题研究,而学生在这些课中也吸纳了很多知识。同时学校还开发了葫芦丝课、剪纸课、思维训练课以及毽球和跳绳课,于是学校申报了《创新教育》这一课题,让这些课的开展向规范性、系统性深入,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2、着力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已经结题的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育》。我们就是采取的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这个课题与学科联系很紧密,所以我们让实验教师在上好自己的课时,注重心育的渗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疏通。教学中老师就掌握了大量案例,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为课题的研究与发展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所以在结题汇报中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另外通过《创新教育》这一课题研发的葫芦丝课、剪纸课就是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合理安排,常规教学与特色教学齐头并进。

3、着力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融合。我校申请的“十一五”国家级重点德育课题《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能与学校日常学生的管理工作互相结合,开展起来十分便利。围绕课题的开展我们推出了学生养成教育“三项行动”。 一是以多读书,读好书为重点的

“书香行动”。 二是以礼仪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主体的“春晖行动”。 三是以培养新时代的小绅士、小淑女为目标的“博雅行动”。 这一系列举措强化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校“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被团市委评为全市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还有已经结题的德育课题“养成教育六个好”我们也是采用的这种研究方式,既让课题研究生动开展,也发挥了课题研究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服务的作用。

三、坚持“三主”,把教研效应放大

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注重了校本教研成果的转化,放大校本教研效应,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成为学生受惠的主渠道。

1、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力。经过12年校本教研的探索,我校已由开办之初的12个教学班,600名学生的规模,发展到34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的规模,在荆门城区同类学校中,规模位居第三,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城区小学。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成果《沙场点兵》获教育部一等奖。我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校本教研培训基地;是教育部部长基金课题“科学认读”实验学校;教育部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先后被中央教科所授予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子课题实验先进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教育部部长基金课题“科学认读开发儿童潜能”课题“先进实验学校”, 被市教育局授予“市教育科研兴校30强学校”;每年都被市教科所授予“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连续几年我校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2、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校本教研的开展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我校现有学科带头人两名、荆门名师四人。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国家级优质课竞赛中一人获一等奖,四人获二等奖;省级优质课竞赛中四人获一等奖;市级优质课竞赛中均获一等奖。教师撰写的实验通讯《点燃智慧的火把》刊登于荆门日报,撰写的科研论文《以“课题实验为契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和《识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别收录于《潜能识字》和《识字教学科学化论文集粹》中。我校教师两次代表市直学校参加湖北省中青年教师教育观念辩论赛,均获特等奖,李丽老师、陶丽玲老师被评为最佳辩手。

3、让校本教研成为学生受惠的主渠道。各项课题的开展和各类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素质和能力极大提高。近几年来,学生也是捷报频传。学生制作的电脑作品《地球妈妈笑了》获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仅有7所小学获此殊荣;学生制作的DV作品《鸟的生儿育女》在中央电视台《新闻时空》栏目播出; 2007年,学校数奥队力排群雄,第一次代表湖北省参加香港国际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银奖。少儿舞蹈《渔鼓声声》获湖北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金奖,获湖北省文化厅“楚天群星奖”;“小荷风采杯”全国第七届少儿舞蹈大赛大奖;管弦乐队节目《欢腾锣鼓》《新年好》参加2008年荆门市春节联欢晚会《鼓动荆门》的开场演出,场面宏大,令人震撼。

四、围绕“三点”,把教研推向双赢

校本不是本校。作为资源相对丰厚、信息相对密集的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协作,不仅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共享和双赢。在充分考察、论证、协商、互访的基础上,学校选择了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草场中心小学、后港中心小学、毛李中心小学、马良中心小学五所学校作为协作学校,成立了竹园六校协作体。学校的指导思想是:在以智力支持乡镇学校的同时,发掘竹园自身的智力;在指导乡镇学校教师成长的同时,加速竹园教师的成长;在帮助乡镇学校发展的同时,实现竹园的快速发展。思路一新天地宽,学校成立了协作体领导小组,制定章程,合理布署,明确职责,以校本教研为重点,围绕三个主题,在跨校协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的倡议下,协作体学校开设了科学认读课。学校组织六校语文学科的教师集体攻关,编写了科学认读的专题教案81 篇,已结集印发到各学校试用,效果较好。

第二,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抓业务培训。暑假教师集训期间,学校组织了六校协作体课改讲师团到各校巡回报告,并免费为协作体学校举办了教师课件制作技术培训,收到较好效果。二是抓课例交流。通过送教下乡、教学开放、分线赛课、课堂观摩等多种形式,组织协作体学校进行课例交流活动,学校教师和协作体学校的教师们在一起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反思成败,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都有所提高。三是抓课题研究。学校介绍协作体学校加入了教育部科学认读课题

组,作为湖北片区开展课题研究,得到了教育部总课题组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协作体学校10多位教师的科学认读课例和论文分获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

第三,教学制度重建。学校坚持务实、协作、共享和双赢的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机制,积极推动和开展协作体的工作。学校定期召开协作体学校校长、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会议,交流各校教学工作的作法和经验,合理安排下期协作体工作。各学校以新课改为突破口,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在教学制度重建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极具创意的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新的借鉴和新的思路,促使学校教育科研步入规范化、多元化发展轨道。

协作体的研讨活动每月一至两次,采取轮流制的形式,每次由一所学校做东道主,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以“听课、评课、交流、课题扶持”等方式开展。几年来,协作体已成功举办活动数十次之多,每次研讨主题都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实效性,在竹园小学教师的帮助下,协作体学校老师还参加沙洋县语文、体育等学科优质课竞赛均取得了好的成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全市小学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典型材料(4)在线全文阅读。

全市小学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典型材料(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409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