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与论证报告(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和成本不断降低,如果提早重视、政策到位,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产能有望达到1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00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再加上先进核能技术和大水电的发展,基本上可解决届时的能源供应问题。因此,为了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文明水平不断的提高,从长远看,除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全面建设节能型社会外,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由之路。

1.2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区域和全球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约占70%左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粉尘、SO2、NOx等地方和区域大气污染的70%~90%来自煤炭燃烧。酸雨面积已占全国的1/3,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相当于GDP的2%~3%,每年超过1000亿元。

从全球而言,化石燃料消费形成的CO2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已开始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措施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我国2000年的CO2排放占世界的13%,2030年左右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CO2排放大国。尽管发展中国家当前不可能承担绝对的、强制性的减少CO2排放义务,但是随着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的履行,我国在未来国际谈判中也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要小得多。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几乎没有污染物的排放。生物质能利用不会增加大气中

2

王玉庆,2003. 中国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03年11月北京.

2

4

的碳排放量,粉尘、SO2、NOx等地方和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也很少。沼气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环境。

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区域和全球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

1.3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解决常规电网难以覆盖的边远农村地区的用电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目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农村电力供应的主要途径。2002年,全国农村用电的35%来自小水电,小水电承担了全国近1/2的地域、1/3的县和1/4的人口的电力供应。但目前无电人口仍有600万多户,2300万人。与常规电网延伸供电和柴、汽油发电供电方案相比,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以小型风力发电为主的风—光、风—柴互补系统、微小水电、沼气发电等离网发电系统的供电成本要低得多,是解决边远农村地区供电的最佳经济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已安装微小风力发电机33MW,小型光伏发电系统920KWp,微水电174MW,解决了57万户农牧民用电问题。农村被动式太阳房、沼气池等成为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地区发展生物质发电技术,积极推广能源、环境、经济效益相结合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如以沼气为纽带的南方果树种植“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和北方蔬菜种植“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农户的用能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

3

农业部科教司. 2002. 全国农村能源统计数据. 北京:农业部科教司.

5

1.4 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适应世界能源产业变革趋势,促进我国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在1970-2000年的30年间,全球一次能源供应年平均增长率为2.1%,而新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速度上后者是前者的4.5倍。如果采用替代能源政策,OECD国家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将会从2000年的14.7%上升到2030年的25.4%, 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的可再生能源比重将会从2000年的15%上升到2030年的23%左右;欧洲国家将会从2000年的15%上升到2030年的33%;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会从2000年的12%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27%左右。特别是当前发达国家履行《气候变化条约》规定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义务,更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到本世界下半叶后,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而占据世界能源体系的主导地位。欧盟计划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到50%以上,成为主体能源,实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过渡的目标。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可再生能源供应成本有了大幅度降低。随着技术进步和利用规模的不断加大,未来不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电成本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的降低。表1.1给出了2002年至2010年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投资与发电成本的下降情况。预计在2010-2020年间,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具有市场竞争力,在2020年以后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4

4

IEA, 2002. Renewables in Global Energy Supply: An IEA fact sheet. WWW.IEA.org

6

表1.1 不同可再生能源技术2002年和2010年的投资与发电成本

低投资成本

小水电 太阳能光伏 生物质发电 地热发电 风力发电

美元/kW 200210004500500 1200850

2010 950 3000 400 1000 700

高投资成本 美元/kW 2002 5000 7000 4000 5000 1700

201045004500300035001300

美分/kWh 2002 2-3 18-20 2-3 2-5 3-5

5

低发电成本 2010 2 10-15 2 2-3 2-4

高发电成本 美分/kWh 2002 9-15 25-80 10-15 6-12 10-12

2010 8-13 18-40 8-12 5-10 6-9

2002年我国小水电装机2840千瓦,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太阳能热水器已安装40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风力发电产业开始起步,2003年风电装机达到57万千瓦,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和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已基本掌握了750千瓦风电机制造技术,并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正在研究和试制兆瓦级的风电机。目前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超过1300多万口,年产沼气33亿立方米;已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200多处,年产沼气12亿立方米;已推广被动式太阳房2660万m;已建生物质发电装机200万千瓦,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整个产业发展说来,不论从技术水平、设备制造能力,还是从产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

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而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我国目前的能源产业中处于绝对统治地位,我国应顺应全球能源产业变革的趋势,把握住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历史机遇,及早行动,努力实现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整个能源产业的升级和向可持续方向的变革。

5

2

Renewables for Power Gener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OECD, Paris, 2003.

7

1.5未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将在国家综合实力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当前能源发展中受到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两大严重而紧迫的问题困扰,长远更受能源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挑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解决能源的清洁、持续、稳定供应、向可持续能源体系过渡的根本出路。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和产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到本世界下半叶后,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而成为主导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也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现代工业化文明带来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敲响了警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引发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贸易格局的激烈变动。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手段是技术创新。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CO2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领域。一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将对其相对国际竞争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减缓碳排放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产生巨大影响,将极大地压缩我国未来发展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减缓气候变化也将成为我国在能源领域推进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和平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与论证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与论证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72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