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改进传统的企业业务流程, 提升运作投入和产出水平)。简称:ESIA。
第五章:岗位体系再设计与工作设计 1岗位体系再设计概述 (1)职位的含义及其特征
a)职位的含义:是指某人所从事的职责及任务的规定,职位也称岗位。
b)职位的特征:职位是客观存在的;职位是以事为中心设置的;任何一个职位都需
要的合适的人去担任才能实现职位本身的功能。
(2)岗位体系的含义:是指组织内部所有不同的领域的职位按照所属关系和等级关
系,形成的职位组合系统,它是人员管理的基础。
(3)岗位体系再设计的含义:是指为了配合组织优化和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按照一
定的原则,在已有职位的基础上对职位进行重新设计的动态过程。
(4)岗位体系再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横向:职位序列;纵向:职位通道。 (5)岗位体系再设计的五大原则:战略导向原则(组织设计岗位体系必须从组织战略角度分
析);激烈作用原则(调动积极创造性,工作动机);整分合原则(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合作);专业化原则(按工作性质进行专业化分工);权变原则(任何系统都要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
(6)岗位体系再设计应该考虑的七大因素:组织的目标和功能、组织结构、工作流
程、技术工艺设备的要求、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员工的开发与激励。
2基于岗位体系再设计的工作分析的组织与实施 (1)岗位体系设置问题诊断的主要内容 a)诊断的主体:管理咨询公司、外部专家。
b)诊断的原则:客观真实性、动态适应性(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以及现状来确定)。 c)诊断的内容:组织内是否存在职能职责的缺失或重叠;组织内人员与职位是否
能合理匹配;组织内人员发展问题。
d)常见的问题:多头领导(越级管理 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传递速度受损);副职设置过
多(信息不畅,本位主义);职位交叉重叠;以技术职位或业务代替行政管理职位;缺少职位晋升路线。
(2)职位序列设计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各职能部门;组织业务流程;职位工作内容
的相似性;行业中成熟的实践;组织的职位数量和人数规模。
(3)职位通道设计需考虑的主要因素:职责的重要性;职责的范围及难度;需要的
知识、技能;素质的高低。
3 工作设计
(1)工作设计的含义:是指对组织的岗位配置情况以及岗位自身的要素进行规范、优
化、确定的过程,包括岗位层面的工作设计与组织层面的工作设计两层含义。 (2)工作设计的内容:
a)工作内容设计:
包括工作的广度(本岗位工作所需知识)、工作的深度(设计业务单元内容的
深入程度)、工作的完整度(业务单元操作内容的完整程度)、工作的自主
性(开展业务内容的自主程度)、工作的反馈性。
b)岗位职责设计:包括岗位责任、岗位权力、工作方法、相互沟通、合作等。 c)工作关系设计:包括协作关系、监督关系等。 (3)基于组织战略下执行工作设计的六大步骤:
a)识别工作设计的必要性 b)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 c)工作系统及其环境的诊断 d)工作设计的成本-收益分析 e)执行计划的制定 f)工作设计效果的评估 (4)工作设计的四大类方法:
a)基于工作效率的设计方法——机械型工作设计方法:工作低复杂化度和简单
化;
b)基于工效学思想的设计方法——生物型工作设计法和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
前者通常用于体力要求比较高的岗位的工作设计,后者关注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局限。
c)基于人际关系理论及工作特征模型理论的设计方法——激励型工作设计法:
强调通过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工作团队、工作自治团队、质量圈等方式来提高工作的激励性。 d)工作设计的综合模式——社会技术系统 (5)工作设计的流程
a)识别变革的需要,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b)问题解决方式的选择 c)对工作系统进行诊断
d)计划进行的变革成本 –收益分析 e)做出是否进行工作设计的决定 f)制定工作设计的计划方案 g)工作设计的实施 h)工作设计的补充工作 i)工作设计效果的衡量和调整 第六章:岗位价值体系的建立 1岗位评价概述
(1)岗位评价的含义、目的、报酬因素、特点、原则及作用
a)岗位评价的含义: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各工作的价值进行评
价,从而确定各项工作相对价值及相互关系的过程。
b)评价目的:为了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c)报酬因素:技能、责任、努力程度、工作环境。
d)岗位评价的特点:对事不对人;是对各项岗位在组织中的贡献价值的评价;衡 量的是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而非绝对价值。
e)岗位评价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员工参与原则;结
果公开原则;战略性原则。
f)岗位评价的作用:确定岗位等级的手段;明确薪酬分配的基础;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发展和晋升的路径。 (2)常见的岗位评价委员会结构
a)岗位评价指导委员会:由高层管理人员和工会代表构成。
b)岗位评价实施委员会:由深受劳资双方信任,且技术水平高的人担任。 c)岗位评价分析小组:内部需有一名资深专家起草基本方案。 d)岗位评价申诉委员会:要求独立于经理的工作。 (3)岗位评价的流程
a)岗位评价的准备阶段:包括确定岗位评价的目的、了解组织现状、形成岗位说
明书、建立岗位评价委员会、选取标杆岗位、确立评价方法和建立评价体系。
b)岗位评价的实施阶段:包括培训岗位评价人员、工作的初评和正式评价。 c)岗位评价结果的应用阶段:包括把工作等级转换成薪酬等级、与员工进行沟通
并建立申诉机制和程序。
d)岗位评价完善与维护阶段: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 2岗位评价的方法
(1)排序法:包括简单排序法、轮流排序法、配对比较排序法。 (2)分类法: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类。 (3)要素计点发: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进行。
(4)因素比较法:先决定岗位评价的因素和标杆岗位,再制成关键工作分级表,其余工作以表为尺度决定其地位 第七章:岗位层面工作分析概述
1岗位层面工作分析的前提 (1)实施工作分析的时机选择
a)组织体制上变革时 b)组织结构上变革时
c)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产生导致工作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时 (2)工作分析前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a)有无必要实施工作分析 b)进行工作分析要得到什么目的
c)应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分析实施主体(如人力资源部门—人资部门成立工作分析小组,其
他部门配合、各部门—各部自己实施工作分析,人资部门提供指导、外部咨询机构—聘请咨询机构,人资部门配合协调实施等)
2岗位层面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 (1)确定工作分析的目的。 (2)调查相关背景信息。
(3)选择有代表性的岗位进行分析。 (4)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5)对工作分析的对象进行调整、优化或规划。 (6)与相关执行者进行成果的反馈。 第八章:工作分析方法
1重点掌握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包括两大类 (1)适用于各种类型职位的基本工作分析方法
a)访谈法 b)观察法 c)文献分析法 d)主题专家会议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作分析课程复习大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