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高三年级地理学科
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码和校验码。
2.第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 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卡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 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一律不给分。
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写在答题卡上律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8年10月22日~25日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 1、以下有关东盟国家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 B、马来西亚地跨两大洲
C、泰国稻米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D、东盟各国中华人占比例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 2、我国和越南发展边境贸易运输的河流是
A、图门江 B、元江 C、湄公河 D、北仑河
3、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农业领域合作前景广阔,我国优质农产品可以在东盟国家推广的是
A、杂交水稻 B、长绒棉 C、红富士苹果 D、青稞
(二)“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使到达地表的阳光逐渐减少。 4、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能减弱 B、过量排放含有氟利昂的废气 C、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D、水土流失导致沙尘暴 5、下列现象与“全球变暖”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A、高山地区雪线上升 B、山岳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C、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 D、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1
6、气候变暖对我国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较为有利的是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三)读某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回答 7、控制该地多雨季节的气压带、风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西风带 D、东南信风带
8、按农业地域类型划分,该地农业属于 A、热带种植园农业 B、地中海型农业 C、水田农业 D、旱作农业 9、该地种植的谷物
A、以水稻为主 B、以小麦、大麦等冬季作物为主 C、以小麦、玉米等夏季作物为主 D、以玉米、高梁为主
(四)右图为海平面两条等压线,读图回答: 10、若图中M点吹东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 半球位置及名称是 A、北半球反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气旋
11、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并强烈发展,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西 ②北 ③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 12、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及过境后,当地测得气压变化情形是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持续上升 D、始终不变
(五)2008年11月15日沙特阿拉伯“天狼星”号巨型油轮在亚丁湾海域被索马里海盗劫 持,引起世界关注。
13.沟通亚丁湾和红海的水上通道是
A、曼德海峡 B、霍尔木兹海蛱 C、博斯普鲁斯海峡 D、达达尼尔海峡
2
14、亚丁湾沿岸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周围高山环绕 B、常年受极地高气压控制 C、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 D、常年受寒流的影响
(六)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发生微弱的变动,对地球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5、目前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A、23°26’ 8、43°46’ C、46°52’ D、66°34’ 16、若此夹角稍变小,与目前情形相比上海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A、夏至日变小,冬至日变大 B、夏至日变大,冬至日变小 C、夏至日和冬至日均变小 D、夏至日和冬至日均变大 17、若此夹角稍变大,与目前状况比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 A、夏季位置偏北 B、冬季位置偏南
C、夏季北移范围缩小 D、冬季南移范围扩大
(七)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18、对该地区粮食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的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19、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该地区
A、周围丘陵、低山阻挡水汽进入 B、地处夏季风背风坡
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受亚洲高气压控制
20、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①应用大型农业机械 ②扩大粮棉种植 面积 ③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④大力改良红壤 ⑤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和 畜牧业
A、①②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二、综合分析题(共110分)
(一)位于西半球陆地相连的两个大洲,区域差异显著。读下表回答:(17分)
3
1、衡量水资源数量通常用 表示。表列两大洲中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是 洲,该大洲水资源总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2、A、B两大洲中水资源季节变化较小的是 洲,其主要原因是
3、两大洲中人均水资源年开采量较多的是 ;单位GDP耗水量较少的是
4、分析比较A、B两大洲水资源利用结构特点的异同,完成下表内容 相同点 ① ②
5、A洲用水量最多的部门是 ,该部门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可采取的对策是 , 。
(二)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24分)
不同点 ① ② 图一 日本某月气温分布(℃) 图二 日本企业外迁地区投资比例变化
材料一:春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日本全国各地都可见到美丽的樱花.但观赏的时间 不同。樱花开放到哪里,那里就被称作“樱花前线”。
4
l、日本与中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海。
2、按世界文化圈划分,日本与中国同属 文化圈。 气候(类型) 造就了两国共有的稻米生产文化,两国稻米产区的粮食单产较高的原因之一是 化程度高
3、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举一例说明
4、图一为日本 (夏或冬)季的气温分布,简述该季节0℃等温线分布特点是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5、日本四大岛中最早出现“樱花前线”的是 。春季日本国出现“樱花前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6、20世纪中叶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企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
(1)近十多年来,日本对外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洲,该地区吸引日本企业投资的区位优势是 , , 。 日本对外投资减少幅度最大是的 洲,主要原因是 (2)日本企业持续外迁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多项)
A、日本国内失业率上长 三角 B、有利于缓解日本国内环境问题 c、可能阻碍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有利于日本国内第一产业发展 E、有利于推动日本国内消费
(3)日本某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建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设想早晨接订单 立即组织生产,傍晚发货,次日产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该产品最有可能是 A、成套设备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化工产品 该工厂布局需考虑接近(多项) A、公路枢纽 B、航空港 C、劳动力密集区 D、知识密集区 E、洁净的环境 F、能源丰富地区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9年高三地理一模上海虹口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