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 )。
A Δ F B Δ F p C Δ F β D Δ F b
46. 当基本尺寸一定时,图样上反映孔或轴加工难易程度的是( )。 A 公差 B 偏差 C 误差 D 允差
47.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用来评定( )。 A 齿侧间隙 B 载荷分布均匀性 C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D 传动的平稳性
48. 图 a 所示的标注表示被测要素采用的公差原则是( )。 A 包容要求 B 独立原则
C 最大实体要求 D 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
图 a
49.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来评定( )。 A 齿侧间隙 B 载荷分布均匀性 C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D 传动的平稳性
50. 齿轮图样上标注 7 F L GB10095-88 ,则该齿轮第 I 公差组应规定的公差项目为( )。
A F r B F 与 F r C F 与 F w D F w
51. 参看 图 b 所示的零件图样标注,设测得该零件孔心的 x 和 y 方向的坐标尺寸分别为 50.03mm 和 40.04mm ,则该孔的位置度误差值为( )。
A 0.01mm B 0.02mm C 0.05mm D 0.1mm
图 b
52. 基本偏差代号为 J 、 K 、 M 的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轴可以构成( )。 A 间隙配合 B 间隙或过渡配合 C 过渡配合 D 过盈配合
53. 某基轴制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23 μ m ;孔的下偏差为 -18 μ m ;轴的下偏差为 -16 μ m ,轴基本偏差为零,则配合公差为( )。 A 32 μ m B 39 μ m C 34 μ m D 41 μ m
54. 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孔,每个孔的体外作用尺寸( )。 A 相同 B 不一定相同 C 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D 小于最大实体尺寸 55. 定向公差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 A 定向误差 B 形状误差和定向误差
C 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D 形状误差、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56. 某深沟球轴承工作时内圈转动,外圈固定,承受方向和大小均不变的径向负荷作用,因此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
A 静止 B 摆动 C 旋转 D 摆动和旋转
57. φ 30j6 轴颈与深沟轴承内圈配合的松紧程度与 φ 30H7/j6 配合比较,( )。 A 前者较松 B 前者较紧
C 两者的松紧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58.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用来评定( )。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的平稳性 C 载荷分布均匀性 D 齿侧间隙
59. 相配合的孔、轴中,若其中某一实际也与某一实际轴装配后得到间隙,则此配合为( )。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 D 无法确定
60. 比较 φ 8F 7 孔与 φ 27F 8 孔公差等级的高低,( )。 A 前者高 B 前者低 C 两者相同 D 无法比较
61. 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在具宽方向上的误差是( )。 A 基节偏差在 B 齿距累积误差 C 齿向误差 D 齿厚偏差 62. 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孔,它们的体外作用尺寸( )。 A 都不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B 都不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C 不一定相同 D 与实际尺寸的大小无关
63. 某被测直线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 0.05mm ,则它的直线度误差一定( )。 A 小于 0.05mm B 不小于 0.05mm C 大于 0.05mm D 不大于 0.05mm
64. 在图样上标注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若形位公差值前面加“ φ ”,则形位公差带的形状为( )。 A 两同心圆 B 两同轴圆柱
C 圆形或圆柱形 D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65. 表面粗糙度是一种( )。 A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B 表面波纹度 C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D 位置误差 66. 评定垂直度误差应采用( )。
A 最小区域法 B 定向最小区域法 C 三点法 D 定位最小区域法
67. 为保证键宽与键槽宽的接触面积,并避免装配困难,对于轴键槽相对于轴的轴线以及轮毂键槽相对于轮毂孔的轴线均应规定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是( )。 A 同轴度 B 对称度 C 平行度 D 倾斜度
68. 为了同时控制普通螺纹的中径尺寸偏差、螺距偏差和牙侧角偏差三者的综合结果的影响, GB197 - 81 规定了( )。
A 顶径公差 B 大径公差 C 中径公差 D 小径公差
69. 用大数互换法计算尺寸链时,封闭环公差等于所有各组成环的公差之( )。 A 和 B 差 C 积 D 平方和再开平方
70. 在圆柱齿轮的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值中的最大绝对值称为( )。
A 齿距累积误差 B 齿距偏差 C 基节偏差 D 轴向齿距偏差 71. 孔的最小实体尺寸就是其( )。
A 最大极限尺寸 B 最小极限尺寸 C 体外作用尺寸 D 体内作用尺寸
72. 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基准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a ~ h 的轴形成( )。 A 间隙配合 B 过盈配合 C 过渡配合 D 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
73. 已知一配合 φ 25H7( )/f6( ) ,则配合 φ 25F 7/h6 的孔,轴极限偏差应是( )。
A φ 25F 7( )/h6( ) B φ 25F 7( )/h6( )
C φ 25F 7( )/h6( ) D φ 25F 7( )/h6( )
74. 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是用来控制被检验零件的( )。 A 极限尺寸 B 局部实际尺寸 C 体内作用尺寸 D 体外作用尺寸 75. 光滑极限量规止规的定形尺寸(公称尺寸)为被检验零件的( )。 A 最大实体尺寸 B 最小实体尺寸 C 基本尺寸 D 局部实际尺寸 76. 测量直齿圆柱齿轮的径向综合误差应使用( )
A 单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B 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C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仪 D 渐开线测量仪
77. 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当开位公差值前面加注 φ 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 )。 A 两同心圆 B 两同轴线圆柱面 C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D 圆形或圆柱形
78. 在下列四组基本尺寸皆为 100mm 的孔或轴的两个公差带号中,基本偏差数值不相同的两个公差带号的那一组是( )。
A r7 与 r8 B c8 与 c 9 C R7 与 R8 D C8 和 C9
79. 孔、轴之间有相对运动且定心精度要求较高时,它们的配合应选择( )。 A M/h B T/h C G/h D B/h
80. 已知 φ 10H8 ( ) /m7 ( ),则 φ 10M 8 的上、下偏差为( )。
A φ 10 B φ 10 C φ 10 D φ 10
81. 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 φ 35 ( )。
mm 轴,若安全裕度为 0.0062mm ,则该轴的上验收极限为
A 34.950mm B 34.888mm C 34.9438mm D 34.8818mm
82. 下列四个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中公差带可以有不同形状的那个项目为( )。 A 直线度 B 平面度 C 圆度 D 同轴度
83.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 0.04mm ,则它对其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一定( )。 A 大于 0.04mm B 等于 0.04mm C 小于 0.04mm D 不小于 0.04mm 84. 下列四个齿轮精度指标中用来评定传动平稳性的那个指标为( )。 A Δ f a B Δ f pb C Δ F p D Δ F β
85. 按 GB1144 - 87 的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为( ) A 大径 D 定心 C 小径 d 定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精度设计试题及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