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复述童话故事;
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 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学习重点:
1、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能归纳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难点: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 (国家)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 》、《 》、《 》、《 》等。 2、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 、 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认真朗读课文,注音、释词
炫耀( ) 滑稽 ( ) 陛下 ( ) ...头衔( ) 骇人听闻( ) 勋章 ( ) ...称职( ) 钦差大臣( ) 随声附和( ) ...炫耀:
称职: 愚蠢: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一)思考下列问题: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真话? 7、最后结果如何? (二)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请围绕“新装”这一个线索梳理文章思路,并用小标题形式加以概括。
引子:皇帝( )新装 第1段 开端:骗子( )新装 第2—4段 发展:大臣、皇帝( )新装 第5-22段 高潮:皇帝( )新装 第23—32段 结局:小孩( )新装 第33—36段
第二课时
重点探究
(一)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
请大家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 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词语、短语,也可以自己概括。并找出相关段落或句子说说你用这个词的理由。
(二)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请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并
说说理由。
四、想象能力训练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想象,同时也给我们留了很多想象空间。让我们运用想象,为故事“添枝加叶。”按下面的提示,任选两条,进行合理想象,并写成文字。(每段100字左右。)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 (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 (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新装后,回到宫里 (想象一下,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官中 (想象一下,他会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要求每位同学任选其中两题,发挥想象,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五)总结我的收获: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复述童话故事;
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 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学习重点:
1、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能归纳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难点: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学习方法:
以听、说、读、写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精导提升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感悟文章的主题。 [教学课型及课时]
1. 教读课 2. 2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新课
自编歌曲导入:“讲一个童话,话说有个皇帝,他只爱新装,招来了俩骗子。他光着身子,就出去游行啦,官员和百姓们,却不敢说真话……”就有这样的一位皇帝,同学们知道他来自哪儿吗?他出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预习检查(自主学习)
学生快速完成学案第一题1-3小题,订正,全班交流,明确答案。 (三)、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1、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学案第二题1-7小题。快速在课本上画出答案。思考后抢答,订正。
2、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请围绕“新装”这一个线索梳理文章思路,并用小标题形式加以概括。
引子:皇帝(爱)新装 第1段 开端:骗子( 织 )新装 第2—4段 发展:大臣、皇帝(看)新装 第5-22段 高潮:皇帝(展)新装 第23—32段 结局:小孩(揭)新装 第33—36段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
(五)复述课文,注意按照课文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复述,语言尽量简洁流畅。 三、作业:
1、积累本课文学常识和字词等基础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本剧表演展示,师生点评。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重点探究
(一)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
请大家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 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词语、短语,也可以自己概括。并找出相关段落或句子说说你用这个词的理由。 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⑵“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⑶“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⑷“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⑸“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⑹“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⑺“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⑻“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二)梳理故事情节
刚才,大家对“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这个问题都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刚才大家的发言绝大部分很好。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生翻书、思考、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用“蠢”字来概括。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⑵用“骗”字概括。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
⑶“伪”字,就是虚伪的伪。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冀教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