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结构习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离子晶体中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C.NaCl(s)中正、负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故所有金属氯化物中都存在
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E.CO分子含有配位键
2.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共价键的是.( )。
(A)PBr3;(B)IBr;(C)HBr;(D)NaBr。
3.下列化合物中仅有共价键的是.( )。
(A)K2SO4;(B)PCl3;(C)AgF;(D)SrCl )。
2。
4.下列化合物中仅有离子键的有((A)CuSO4·5H2O;(B)KCl;(C)NH4Cl;(D)KNO3。
5.(A)共价键最可能存在于(非金属原子之间; ) 。
(B)金属原子之间;
(C)非金属原子和金属原子之间; (D)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原子
之间。
6.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是( )。 (A)KF;(B)H2SO4;(C)CuCl2;(D)NH4NO3。 7.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配位共价键的是(A)NH4+.( )。 ;(B)N2;(C)CCl4;(D)CO2。
8.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又存在配位键的是
((A)H3PO4;(B)BaCl2;(C)NH4F;(D)NaOH。 9.关于离子键的本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于原子轨道的重叠; (B)由一个原子提供成对共用电子;
(C)两个离子之间瞬时偶极的相互作用;
(D)10.下列化合物中,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为主的作用力。与氖原子的电子构型相同的正、
负离子所产生的
离子化合物是.( )。
(A)NaCl;(B)MgO;(C)KF;(D)CaCl2。
11.下列各组卤化物中,离子键成分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CsF>RbCl>KBr>NaI; (B)CsF>RbBr>KCl>NaF;
(C)RbBr>CsI>NaF>KCl; (D)KCl>NaF>CsI>RbBr。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Ca(OH)2、CaF2、NH4F、HF等化合物中, B.仅有离子键的是CaF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的是2, C.仅有共价键的是HF D.Ca(OH)E.NH 2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F中只有共价键和配位键。
A.在CS2、C2H2分子中,均有?键和?键
B.H2分子中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C.所有分子的共价键都具有饱和性与方向性,而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与方向性
D.某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该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的数
目。
14.(A)下列关于氢分子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两个具有电子自旋方式相反的氢原子互相接近时,原子轨道重.( )。 叠,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而形成氢分子; (B)任何氢原子相互接近时,都可形成H(C)两个具有电子自旋方式相同的氢原子互相越靠近,越易形成2分子; H分子; 2(D)两个具有电子自旋方式相反的氢原子接近时,核间电子云密度减小,能形成稳定的H(VB法2分子. 15.按照价键理论),共价键之所以存在?和?键,是因为. (A)(B)仅是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配对成键的结果;仅是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
(C)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 (D)正、负电荷吸引排斥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
16.对共价键方向性最好的解释是.()。 (A)(C)原子轨道角度部分的定向伸展;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和对称性匹配; (B) (D)电子配对;泡利不相容原理。
17.下列叙述中,不能表示?键特点的是.( )。
(A)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方向成“圆柱形”对称; (B)两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云密度最大;
(C)18.下列叙述中,不能表示键的强度通常比?键大;?键特点的是( (D)键的长度通常比 )。 ?键长。
(A)原子轨道以平行方式重叠,重叠部分通过垂直键轴平面; (B)电子云集中在两核之间; (C)键的强度通常比?小; (D)通常具有C=C的分子较活泼。 19.(A)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键的电子云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 )。
(B)?键的电子云垂直于键轴平行重叠;
(C)分子中不可能只存在?键;
(D)?键的能量通常低于?键的能量。
20.两个原子的下列原子轨道沿x轴方向能有效地形成?键的是 (A)s-d2; (B)px-px; (C)py-py; (D)pz-pz。
21.按照价键理论,zHCl分子中共价键是由()。
(A)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3p个px轨道沿x轴方向重叠而成;(B)H
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3轨道重叠而成; (C)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3s轨道重叠而成; (D)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2px轨道沿x轴方向重叠而成。 22.两个原子的下列原子轨道垂直x轴方向重叠能有效地形成?键的是()。 (A)py-py;(B)px-px;(C)p?键的是(y-pz;(D)s-p )。z。 23.下列分子中存在 (A)PCl3;(B)HCl;(C)H2;(D)N2。 24.下列各组原子轨道的组合中,按给定方向能有效地组成?键的是.( )。 (A)s-pz沿x轴方向; (B)s-py沿y轴方向; (C)py-dxy沿x轴方向; (D)pz-dyz沿y轴方向。 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CH分子中,C与C之间有一个?键和两个?键,在N22
性质活泼;2分子中,N与N之间也有一个?键和两个?键,故N
2分子也活泼;(B)Be原子的外电子层构型为2s2,激发一个电子到2p轨道上,就有可能形成Be2分子。 (C)C原子和O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分别为2s22p2和2s22p4,都有两
个未成对电子,所以CO分子中存在一个?键和一个?键;
(D)He原子的电子构型为1s2,因此两个He原子不能形成He2分子。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B.N2分子中有叁键,氮气很不活泼;因此所有含有叁键的分子都不活泼; C.D.双原子分子键能等于该物质的生成焓;共价型分子的键能不一定等于其键离解能。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共价单键的键长均大于共价双键或共价叁键的键长。
B.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C.相同原子间的叁键中必有一个?键,两个?键,?键不如?键稳定,
所以叁键键能一定小于三倍的单键键能; D.相同原子间双键的键能等于单键键能的两倍,叁键键能等于单键键能的三倍; E.烷烃分子中C-C键的键能大于炔烃分子中C?C键能的三分之一。
28.下列键参数中可以描述共价键的离子性程度的是( )。 (A)29.下列键参数能用来说明分子几何形状的是()键能;(B)键长;(C)键角;(D)键矩。 。 (A)键矩;(B)键长和键角;(C)键能;(D)键级。 30.下列物质分子的键离解能等于其键能的是( )。 (A)CH4(g);(B)PCl3(g);(C)SOX2(g);(D)HCl(g)。 31.如果X是原子,2是实际存在的分子, 反应:X(A)<0;(B)>02(g)→2X(g)的?;(C)=0;(D)rH12.( )。 不能确定。 32.下列分子中,碳氧键长最短的是.( )。 (A)CO;(B)HCHO;(C)CH3OH;(D)H33.下列化学键中键能最大者是( )。 2CO3。 (A)N-H;(B)O-H;(C)F-H;(D)H-H。 34.161pm已知。预计它们的键能将HF、HCl、HBr、HI的键长依次分别为.( )。 92pm、127pm、141pm、(A)依次增大; (B)依次减小; (C)HF>HCl>HI>HBr; (D)HF ,预计HCl的键能将是.( )。 (A)>565kJ·mol-1; (B)=565kJ-1 (C)<565kJ·mol-1·mol; ; (D)无法估计。 36.下列过程的?H等于HI键能的是.( )。 (A)2HI(g)→H(g)+Ir22(g); (B)HI(g)→1H2(g)+1I2(g); (C)HI(g)→H(g)+I(g)2;2(D)HI(g)→H+(g)+I- (g)。 37.下列分子按键角大小排列,其顺序正确的是.( )。 (A)H2O>NH3>PH3>AsH3; (B)AsH3>PH3>NH3>H(C)NH>AsH2O; H3>H2O>PHS、3CH3; (D)NH3>PH3>H2O>AsH3。 38.在2O、H )。2 4、CO2分子中,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H2O>H2S>CH4>CO2; (B)CH(C)CO4>H2O>H2S>CO2; 2>H2S>H2O>CH4; (D)CO2>CH4>H2O>H2S。 39.下列各组化合物分子中,键角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BeCl2>BF3>CH4>NH3; (B)CH4>NH3=BF=NH>BeCl3>BeCl2; (D)BeCl2>BF33>CH4; (D)NH3>CH42>BF3。 40.已知CH4(g)→C(g)+4H(g)?rH=1651kJ·mol-1 , CH2=CH2(g)→2C(g)+4H(g)?.( )。rH=2261kJ·mol-1 。 则C=C的键能是(A)-2554kJ·mol-1 -1 (C)-610kJ·mol-1; (B)2554kJ·mol; ; (D)610kJ·mol-1 。 41.已知H-H键能为436kJ·-1-1 键能为299kJ·mol-1 mol,I-I键能为153kJ·mol,H-I ,则 H2(g)+I2(g)→2HI(g)的?rH是( )。 (A)290kJ·mol-1; (B)9kJ-1 (C)-9kJ·mol-1·mol; ; (D)-4.5kJ·mol-1 。 42.已知H2(g)+F2(g)→2HF(g)?rH=-541kJ·mol-1 ,H-H和F-F的 键能分别为436kJ·mol-1和153kJ·mol-1 。则H-F的键能为( )。 (A)565kJ·mol-1-1 (C)1130kJ·mol-1; (B)-565kJ·mol; ; (D)-1130kJ·mol-1 。 43.已知E(H-H)=436kJ·mol-1,E(Cl-Cl)=243kJ·mol-1 , E(H-Cl)=431kJ·mol-1 ,则反应H2(g)+Cl2(g)→2HCl(g)的? )。 rH是((A)-183kJ·mol-1; (B)183kJ·mol-1 ;(C)-248kJ·mol-1; (D)248kJ·mol-1 。 44.已知?fH(HCl,g)=-92.3kJ·mol-1 ,H-H和Cl-Cl的键能分别 为436kJ·mol-1和240kJ·mol-1 则H-Cl的键能为( )。(A)430.3kJ·mol-1;(B)-430.3kJ·mol-1;(C)860.6kJ·mol-1 (D)-860.6kJ·mol-1 ; 。 45.已知298.15K、100kPa时,CH4的总离解能(原子化能)为 1661.8kJ·mol-1 。则C-H的键能为.( (A)1661.8kJ·mol-1)。 ; (B)4×1661.8kJ·mol-1 ; (C)1-1-1 4×1661.8kJ·mol; (D)12×1661.8kJ·mol。 46.已知?rH(CO,g)=-110.5kJ·mol-1 ,石墨的升华热为 694.4kJ·mol-1,O2的离解能为493.6kJ·mol-1 。则CO(g)→C(g)+O(g)的离解能为.( )。 (A)1077.5kJ·mol-1-1 (C)1298.5kJ·mol-1; (B)1051.7kJ·mol; (D)830.7kJ·mol-1 ; 。 47.高温时碘分子可离解为碘原子:I2(g)2I(g)。该反应在1473K和1173K时标准平衡常数之比为K(1473)/K(1173)=24.30,则I-I键能为( )(A)-152.8kJ·mol-1。 ;(B)152.8kJ·mol-1;(C)305.6kJ·mol-1 ; (D)-305.6kJ·mol-1 。 48.反应Br2(g)2Br(g)在1450K时的标准平衡常数为1150K时标准平衡常数的59.50倍,则Br-Br的键能为.( )。(A)188.8kJ·mol-1;(B)-188.8kJ·mol-1 ;(C)94.4kJ·mol-1 ; (D)-94.4kJ·mol-1 。 49.已知Cl2、CCl4、CBr4分子中各键长分别是198pm、176pm、194pm,则BrCl分子中的键长约为( )。 (A)187pm;(B)216pm;(C)185pm;(D)190pm。 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中心原子所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等于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进行杂化,是形成杂化轨道的基本条件之一; 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后可以增强成键能力; 杂化轨道具有能量相等、空间伸展方向一定的特征; 原子轨道的杂化既可以在原子成键时发生,也可以在孤立原子中发生。 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原子轨道的杂化只在形成化合物分子时发生; 杂化轨道与原子轨道一样既可以形成?键,也可以形成?键; 第08章(02848)一个原子有几个成单电子,就只能形成几个杂化轨道; sp3杂化是由同一原子的一个ns轨道和三个np轨道形成四个sp 3杂化轨道; 能形成共价分子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内层d轨道均被电子占满,所以不可能用内层d轨道参与形成杂化轨道。 5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未经杂化而成键的是.()。 (A)CO2;(B)H2S;(C)NH4+;(D)H2+ 。 53.下列有关分子特性中,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的是.( )。 (A)分子中的三电子键; (B)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 (C)分子中键的极性; (D)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54.下列有关sp2 杂化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是由一个1s轨道和两个2p轨道杂化而成; (B)它是由一个1s轨道和一个2p轨道杂化而成; (C)每个sp2杂化轨道含有13s原子轨道和2p原子轨道的成分; (D)sp23杂化轨道既可形成?键,也可以形成?键。 55.下列有关sp3 不等性杂化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由一个s轨道和一个3p轨道杂化而成; (B)它是由一个1s轨道和三个3p轨道杂化而成;(C)sp3 不等性杂化轨道所含s成分不相等,p(D)sp3 成分也不相等; 杂化轨道可以形成?键或?键。 5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必须具有未成对电子;(B)碳原子只能发生sp、sp2或sp3 杂化。(C)硼原子可以发生sp3d2 杂化; (D)发生杂化的原子轨道能量相等。 57.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中心原子采用sp3 。 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都具有正四面体的空间构型; (B)sp2 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的1个ns轨道和2个np轨道混合组成的三个新的原子轨道; (C)凡AB3型分子,中心原子都采用sp3 杂化轨道成键; (D)CH4分子中的sp3 杂化轨道是由H原子的1s原子轨道和碳原子358.个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p轨道混合组成的。 )。 (A)杂化轨道普遍存在于由共价键和配位键形成的分子或离子中; (B)H(C)O2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轨道; 2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轨道; (D)P4分子是由sp3 杂化轨道成键而形成的。 59.n为ABm分子(或离子)中A的价电子的主量子数时,下列有关杂化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1,可形成sp杂化轨道;(B)n=2,可形成sp3d2 杂化轨道; (C)n=2,只能形成sp杂化轨道;(D)n=3,可形成sp、sp2、sp3 、sp3 d等杂化轨道。 6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SiCl4分子中的sp3 )。 杂化轨道是由Cl原子的3s轨道和Si原子的3p轨道混合形成的; 含有120?键角的分子,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方式均为2 凡是中心原子采用sp2 sp杂化; 杂化方式形成的分子,必定是平面三角形构型; 在任何情况下,每一个sp2 杂化轨道所含的s、p成分均相同; PCl5(g)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P原子以sp3 d杂化轨道与Cl成键; 6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F6]3- )。 的空间构型为八面体,Al原子采用sp3d2 杂化; NCl3和PO43-的中心原子均采用等性sp3 杂化; SnCl2分子和H2O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V型,表明它们的中心原子采取相同方式的杂化轨道成键; NH2-的空间几何构型为V形,则N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2 杂化; BeCl2分子与XeF2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表明Be原子和Xe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62.已知CCl4分子具有正四面体构型,则C原子成键的杂化轨道是( )。 (A)sp3;(B)sp2;(C)sp;(D)sp3 不等性。 63.SiF4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 (A)平面正方形;(B)变形四面体; (C)正四面体;(D)四方锥。 64.BF 3分子具有平面正三角形构型,则硼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是.((A)sp3)。 ;(B)sp2;(C)sp;(D)sp3 不等性。 65.H2O分子中O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应是()。 (A)sp;(B)sp2;(C)sp3d;(D)sp3 不等性。 下列分子中与NH4+ 的杂化轨道类型及轨道中的s成分相同的是.()。 (A)NH3;(B)CCl4;(C)CS2;(D)H2O。 66.下列分子中几何构型为三角形的是.( )。 (A)ClF3;(B)BF3;(C)NH3;(D)PCl3。 67.若BCl3分子中B原子采用sp2 杂化轨道成键,则BCl()。 3的空间几何构型是.(A)平面三角形; (B)直线形; (C)四面体形; (D)平面正方形。68.在下列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sp2 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A)B2H6,分子中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B)HCN,直线形分子; (C)C2H4,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D)NCl3,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69.HgCl2是直线形分子,Hg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是.( )。 (A)sp3;(B)sp2;(C)sp;(D)sp2 不等性。 70.若HgI空间构型为()2分子中Hg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则HgI。 2分子的(A)直线形;(B)平面正方形;(C)平面三角形;(D)四面体。 71.PCl3分子中,与Cl成键的P原子采用的轨道是()。 (A)px、py、pz轨道; (B)三个sp2 杂化轨道; (C)二个sp杂化轨道和一个p轨道; (D)三个sp3 杂化轨道。 72.在PH3分子中含有.( )。 (A)一个sp3-s?键; (B)二个sp3 -s?键; (C)三个sp3-s?键; (D)三个sp3 -p?键。 73.NCl3分子的几何构型是三角锥形,这是由于N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 )。(A)sp;(B)不等性sp3 ;(C)sp2;(D)dsp2 。74.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p3 杂化方式,且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的是( )。 (A)CH4、CCl、H4; (B)CCl (D)H4、SiF4; (C)BCl32O; 2O、NH3。 75.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发生sp3 杂化且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的是.( )。 (A)CClS4、NH、H3; (B)CH4、H2S; (C)H22O; (D)H( )。 2O、CCl76.在CO4。 2分子中含有.(A)sp3-p?键; (B)sp2-p?键; (C)sp-p?键; (D)s-p?键; 77.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发生sp杂化,分子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的是( )。 (A)H2S、CO2; (B)CS2、SO2; (C)HgCl2、CS2; (D)H2O、HgCl()。 2。 78.OF2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为.(A)sp;(B)sp2;(C)sp3;(D)sp3d2 。 79.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 (A)BeCl2;(B)XeF2;(C)BeH2;(D)H2Se。 80.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 )。 (A)NF3;(B)BCl3;(C)AsH3;(D)PCl3。 81.下列分子中不呈直线形的是.( )。 (A)HgCl2;(B)CO2;(C)H2O;(D)CS2。 82.ABm型分子中,A原子采取sp3d2 杂化,m=4,则AB空间几何构型是.( )。 m分子的(A)平面正方形; (B)四面体; (C) 八面体; (D)四方锥。 83.间几何构型为中心原子采取3 .( )sp。d 杂化方式且含有一对孤对电子,其分子的空(A)三角双锥; (B)变形四面体; (C)T形; (D)八面体。 84.ABm型分子中,m=6,中心原子采取sp3d2 杂化方式,则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是( )。 (A)(C)T平面正方形;形; (B)(D)四方锥;八面体。 85.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p3 不等性杂化的是()。 (A)PCl3、NH3; (B)BF3、H2O; (C)CCl4、H2S; (D)BeCl2、BF3。 86.下列分子中,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 )。 (A)CH3Cl;(B)SnCl4;(C)CHCl87.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3;(D)BBr.()3。 。 (A)PCl3;(B)BI3;(C)H2Se;(D)SiH杂化轨道成键,4。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以sp且又具有?键的是()。 (A)CO2;(B)C2H4;(C)SOOOH3;(D)NO的键角为3-。 88.已测得H2O2分子中97?,则在H2O2分子中,氧原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应是()(A)sp;(B)sp2;(C)sp3。 ;(D)不等性sp3 。 89.ABm分子中有p-p?键存在,则原子A必定不能采取下列杂化方式中的.()。(A)sp3 ;(B)sp2;(C)sp;(D)不等性sp2。 9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分子轨道理论是以原子轨道理论为基础建立的; HF分子中由H的1s轨道与F的1s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 任何两个原子的s原子轨道,都可组成两个分子轨道?s和?分子中,两个硼原子的np轨道可能组成的成键分子轨道总数是s*。 B3 291.子轨道数是同核双原子分子中,.()。 两个原子的能级相近的p轨道可能组成的分(A)2;(B)3;(C)4;(D)6。 92.列有关分子轨道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关;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是量子力学,杂化轨道理论则与量子力学 (B)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属于整个分子,杂化轨道理论则认为成键电子仅在成键轨道中运动; (C)分子轨道理论要求有原子轨道叠加,杂化轨道理论则无此要求; (D)93.对于一个反键分子轨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分子轨道理论可解释分子的键型,杂化轨道理论则不能解释。。 (A)它不能有电子占有; (B)它的能级比所在分子中所有成键分子轨道的能级都高; (C)它的能级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能级高; (D)有电子进入反键轨道就不能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分子。 94.(A)对于一个成键分子轨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它的能级低于所有反键轨道的能级; .()。 (B)有一定稳定性的分子,电子必须都填充在成键轨道上; (C)它的能量低于相应的原子轨道; (D)它必须同时有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占据。 95.分子轨道总数是同核双原子分子中,两个原子的能级相近的.()。 p轨道可能组成的?(A)2;(B)3;(C)4;(D)6。 96.下列有关分子轨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常,成键分子轨道能级低于相应的原子轨道; (B)(C)反键分子轨道能级常高于相应的原子轨道;原子轨道能级相近即可组合成分子轨道; (D)一定条件下,分子轨道数目等于组合的原子轨道数目。 97.列有关分子轨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由分子轨道理论可推知O2、O-2- O2>O2->O22-2、O2键能的大小顺序为 ;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N2+和N2-的键级相等; 由分子轨道理论可推知O2-是反磁性的,而O22-是顺磁性的; O2+ 与NO所含电子数相等,互为等电子体,按分子轨道理论可知,二者键级相等,在磁场中均表现为顺磁性。 98.氧原子具有顺磁性可归因于.( )。 (A)沸点极低; (B)与铁易化合; (C)有三电子?键; (D)键级为2。 99.在下列分子的有关性质中,不能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的是.()。 (A)(B)分子中存在三电子键或单电子键;分子呈现的磁性; (C)分子的键级; (D)?键的方向性。 100.在下列分子的有关性质中,不能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的是( )。 (A)N2分子中E(?2p) (B)O(C)B2分子中不存在双键,而键级为2; 2分子的形成取决于两个B原子间形成?2p键; (D)101.乙烯分子中下列同核双原子分子具有顺磁性的是()?键垂直于?键。 。 (A)B2;(B)C2;(C)N2;(D)F2。 102.按照分子轨道理论,N2+ 中电子占有的能量最高的轨道是.( )。 (A)?2p;(B)?2p*;(C)?2p;(D)?2p*。 103.F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正确的是( )。 (A)KK(?2s)2(?2s*)2(?2p)2(?2p)4(?2p*)4 ; (B)KK(?2s)2(?2s*)2(?2p)4(?2p)2(?2p*)4 ; (C)KK(?2s)2(?2s*)2(?2p)2(?2p)4(?2p*)2(?2p*)2 ; (D)KK(?2s)2(?2s*)2(?2p)2(?2p)4(?2p*)2(?2p*)2 。 104.按照分子轨道理论,O22-中电子占有的能量最高的轨道是.( )。 (A)?105.按照分子轨道理论,2p;(B)?2p*;(C)?2p;(D)?O2p*。 )。 2中电子占有的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是.((A)?2p;(B)?2p*;(C)?2p;(D)?2p*。 106.C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正确的是( )。 (A)KK(?2s)2(?2s*)2(?2p)4(?2p*)1 ; (B)KK(?2s)2(?2s*)2(?2p)4(?2p)1 ; (C)KK(?2s)2(?2s*)2(?2p)4(?2p*)1 ; (D)KK(?2s)2(?2s*)2(?2p)2(?2p)3 。 107.O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正确的是.( )。 (A)KK(?2s)2(?2s*)2(?2p)2(?2p)4(?2p*)2 ; (B)KK(?2s)2(?2s*)2(?2p)4(?2p)2(?2p*)2 ; (C)KK(?2s)2(?2s*)2(?2p)2(?2p)4(?2p*)2 ; (D)KK(?2s)2(?2s*)2(?2p)4(?2p)2(?2p*)2 。 108.N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正确的是.( )。 (A)KK(?2s)2(?2s*)2(?2p)2(?2p)4 ; (B)KK(?2s)2(?2s*)2(?2p)4(?2p)2 ; (C)KK(?2s)2(?2s*)2(?2p)2(?2p*)2(?2p)4 ; (D)KK(?2s)2(?2s*)2(?2p)4(?2p*)2 。 109.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呈顺磁性的是(A)B2、O22-;(B)He2+、B2;(C)N22+.( )。、O2;(D)He2+ 、F2。 110.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不可能存在的是(A)B2;(B)He2+;(C)Be2;(D)O22+ .( 〕。 。 111.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呈反磁性的是((A)B112.下列各组分子均为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其中都有2、O22-;(B)C2、N22-;(C)O22- )。 、C2;(D)B2、N22-。 未成对电子的是()。 (A)O11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三电子2、Li2;(B)C2、N2;(C)B2、O?2;(D)C键的是.2、F( 2。 )。 (A)Li2;(B)Be2+ ;(C)N2;(D)H2。 11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单电子?键的是.( )。 (A)H2;(B)Li2+;(C)B+ 115.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含有单电子2;(D)Be2。 ?键的是( )。 (A)B2、O22-;(B)C2+、N2;(C)O2-+ 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含有三电子2、O2;(D)B?键的是(2、C 2。 116.)。 (A)O2、O2+、O2-; (B)N2、O2、O2-; (C)B2、N2、O2-; (D)O++ 下列有关分子轨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2、Be2、F.()。2。 117. 分子的变形性可用极化率来表示; 分子的变形性与分子的相对质量有关。分子相对质量越大,变形性越小; 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至少具有弱极性; 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以变形。 118.下列有关分子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同核双原子分子极化率为0C·m2·V-1 () ; 按照鲍林(Pauling)的电负性标度,C与S的电负性同为2.5,则CS是非极性分子,C-S键是非极性键; 2(g)极性分子的极化率比非极性分子的大; 分子中的共价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119.下列有关分子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非极性分子中可以存在极性键; 极性分子中的所有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由同种元素原子组成的分子,必定都是非极性分子; 沸点高的物质,其分子极化率一定大; 对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物质来说,其沸点越高,则极化率越大。 120.表征分子极性的参数是.( )。 (A) 键长;(B)键角;(C)组成分子的各元素的电负性;(D)偶极矩。 12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极性键的是.( )。 (A)P4;(B)BF3;(C)I2;(D)S8。 12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BF3;(B)P4;(C)CO2;(D)H2S。 123.(A)单原子分子的偶极矩等于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B)键矩越大的分子,其偶极矩越大; (C)分子的偶极矩是键矩的矢量和; (D)偶极矩是一个矢量。 124.(A)键角;决定共价键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B)键长;.( )。 (C)范德华(VanderWaals)力; (D)成键原子间电负性差。 12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核双原子分子必定是非极性分子; (B)(C)异核双原子分子必定是极性分子;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的极性也越强; (D)通常分子中成键原子间电负性差决定了键的极性强弱。 126.已知CO 2的偶极矩为零,对于CO.( )。2分子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O形分子;2中存在极性共价键; (B)CO 2是结构对称的直线(C)CO2中仅有非极性共价键; (D)CO2是非极性分子。 127.下列物质极化率最大的是.( )。 (A)F2;(B)Cl2;(C)Br2;(D)I2。 128.下列物质极化率最小的是( )。 (A)H2O;(B)H2S;(C)H2Se;(D)H2Te。 129.下列分子中偶极矩最大的是( )。 (A)HCl;(B)HI;(C)HBr;(D)HF。 130.比较ZnS和ZnO中键的极性,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无法确定。 131.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极性最小的是( )。 (A)NaCl;(B)AlCl3;(C)PCl5;(D)SCl6。 132.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为零的是.( )。 (A)F2;(B)SO2;(C)CO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2;(D)C2H6。 133..( )。 (A)P4(g);(B)BF3(g);(C)PCl3(g);(D)PCl134.下列分子中,极化率最大的是( )。5(g)。 (A)H2;(B)F2;(C)Cl2;(D)Br下列物质极化率最小的是.(2。 135. )。 (A)CO2;(B)CS2;(C)CO;(D)H136.通过测定AB2。 2型分子的偶极矩,可以推测.( )。 (A)分子的几何形状; (B)元素的电负性; (C)A-B13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键的极性; (D))。元素的电离能之差。 (A)CH4、CO2为非极性分子,BCl3、H2S为极性分子; (B)CH4、H2S为非极性分子,CHClCHCl3、HCl为极性分子; (C)CO2、BCl3为非极性分子,3、HCl为极性分子; (D)BCl下列各组分子中,3、H2S为非极性分子,HCl、PCl化学键均有极性,但分子偶极矩均为零的是3为极性分子。 138..( )。 (A)NO2、PCl3、CH4; (B)NH; (D)CS3、BF3、H2S; (C)N2、CS2、PH3 2、BCl3、PCl13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5(g)。 (A)CCl4、CO2为非极性分子,NHCO3、SnCl2为极性分子; (B)PCl3、SnClCCl2为非极性分子,2、NH3为极性分子; (C)CO(D)CO2、4为非极性分子,PCl3、BeCl2为极性分子; 2、BCl3为非极性分子,PCl5(g)、PCl。 3(g)为极性分子。 140.下列物质中,键极性最弱的是( )(A)LiH;(B)HI;(C)HBr;(D)HCl。141.氯苯的偶极矩为1.73×10-30 C·m,预计对二氯苯的偶极矩为( )。 (A)3.46×10-30C·m; (B)1.73×10-30 C·m; (C)8.65×10-31 C·m; (D)0.00C·m。 142.下列分子中,极化率最小的是( )。 (A)H2;(B)F2;(C)Cl2;(D)Br2。 143.已知下列各物质的沸点,由此推断出其中极化率最小的是.( )。 (A)O2(-183℃); (B)N2(-198℃); (C)H已知下列各物质的沸点,由此推断出其中极化率最大的是2(-252.8℃); (D)Cl2(-34.1℃)。 144..( )。 (A)O2(-183℃); (B)N2(-198℃); (C)H2(-252.8℃); (D)Cl()2(-34.1℃)。 145.由诱导偶极产生的分子间力属于.。 (A)(C)范德华离子键;(vanderwaals) ; (B)(D)共价键;氢键。 146.下列物质在液态时,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沸腾的是()。 (A)HCl;(B)NH分子间力的本质是3;(C)CH.( 2Cl)2;(D)CS。 2。 147.(A)化学键;(B)原子轨道重叠;(C)磁性作用;(D)电性作用。 148.(A)固有偶极;分子间取向力的产生取决于分子的(B)诱导偶极;(C)瞬时偶极;.( (D))。以上三种都可以。 149.分子间的取向力存在于.( )。 (A)非极性分子间; (B)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间; (C)极性分子间; (D)任何分子间。 150.在液态HCl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 )。 (A)151.取向力;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B)诱导力;(C)色散力;.( (D))氢键。。 (A)He;(B)Ne;(C)Ar;(D)Kr。 152.下列物质中,熔、沸点最低的是.( )。 (A)HF;(B)HCl;(C)HBr;(D)HI。 153.HCl(A)键能依次减弱;、HBr、HI 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B)键长依次增长; .( )。 (C)色散作用依次增强; (D)Cl、Br、I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154.对液态空气进行分馏时,下列气体中最后才馏出的是.( )。 (A)155.氮;下列关于范德华(B)氧;(C)氩;(vanderWaals)(D)氦。 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非极性分子间没有取向力; (B)色散力通常是主要的; (C)分子的极性越大,取向力越大; (D)极性分子间没有色散力。 156.熔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A)HF;(B)Ag;(C)SiF下列物质的分子间不存在取向力的是(4;(D)KF。 )。 (A)CHCl3;(B)SO2;(C)CS2;(D)HCl。 157.碘易升华的原因是()。 (A)分子间作用力大,蒸气压高; (B)分子间作用力小,蒸气压高; (C)分子间作用力大,蒸气压低; (D)分子间作用力小,蒸气压低。 158.H2O在同族氢化物中呈现反常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这主要是由于H2O分子间存在.()。 (A)取向力;(B)诱导力;(C)色散力;(D)氢键。 159.下列各化合物的分子间,氢键作用最强的是.()。 (A)NH3;(B)H160.下列各对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强度最大的是2S;(C)HCl;(D)HF。 .()。 (A)H下列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2O与CH4;(B)HCl与H2O;(C)HF与HBr;(D)NH.( )。 3与HF。 161.(A)H2Te>H2Se>H2S>H2O; (B)H(D)H2Se>H2S>H2O>H2Te; (C)H2O>H2S>H2Se>H2Te; 2O>H2Te>H2Se>H2S。 162.HF比同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高,这主要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 (A)取向力;(B)诱导力;(C)色散力;(D)氢键。 163.下列各物质中,分子间取向力作用最强的是()。 (A)NH3;(B)CO;(C)CO2;(D)SO3。 164.对于下列各对分子,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类型最多的是()。 (A)Ar和H2O;(B)N2和HBr;(C)HF和H2O;(D)CO和H2S。 165.对于下列各对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类型最多的是.()。 (A)Br2和CCl4;(B)He和HF;(C)NH3和H2O;(D)HCl和CO166.下列物质中存在氢键的是.( )。 2。 (A)HCl;(B)H3PO4;(C)CH167.3F;(D)C2H6。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对电子的存在只能使键角变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仅取决于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间的?键数; 对ABm型分子(或离子)来说,当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对数为m时, 分子的空间构型与电子对在空间的构型一致。 168.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能较好地推测.()。 (A)化学键的类型; (B)共价键的类型; (C)分子的空间构型; (D)分子的磁性。 169.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适合于()。 (A)只含有单键的分子; (B)多数主族元素的AB仅中心原子的价层不存在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n型分子或离子; (C) (D)任何稳定的分子或离子。 170.中心原子价层中孤对电子的存在,对分子的键角.( )。 (A)有影响,可使键角减小; (B)有影响,可使键角增大; (C)有影响,可使键角增大或减小; (D)影响很小,通常可忽略。 171.要依据是价层电子对互斥.()。 (VSEPR)理论推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主(A)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相互间存在静电斥力; (B)仅成键电子对之间存在静电斥力; (C)仅孤对电子之间存在静电斥力; (D)172.仅成键电子对与孤对电子间存在静电斥力。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不同类型价层电子对之间斥力大小 的关系为.()。 (A)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对; (B)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 >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与对(C)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 (D)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对。 173.(A)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下列关于分子或离子的价层电子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B)价层电子对中以孤对电子间的斥力最大; (C)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等于配位原子数时,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没有孤对电子; (D)的一半。价层电子对数等于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与配位原子价电子数总和 174.下列分子中存在孤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CH4;(B)PCl3;(C)NH3;(D)H2O。 17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NH(B)平面四方形;(C)四面体形;4+ 的几何形状是()。 (A)三角锥形;(D)四方锥形。 176.用价层电子对理论推测ClO2-的几何形状为.()。 (A) 直线形;(B)“V”字形;(C)“T”字形;(D)三角形。 177.下列关于分子几何形状的推测中,对PF 3正确的是.()。 (A)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B)平面三角形,键角小于120?; (C)(D)三角锥形,键角为三角锥形,键角小于109109?28'?28'; 。 17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CO32-的几何形状为.()。 (A)平面三角形;(B)三角锥形; (C)“T”字形;(D)“V”字形。 179.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O”字形;(C)“T2的几何形状为.()。 (A)直线形;(B)“V”字形;(D)平面三角形。 180.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nCl(A)直线形;(B)三角形;(C)“V”字形;2的几何形状为()。 (D)“T”字形。 181.的是()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离子中属于平面三角形构型。 (A)NH下列4+;(B)COAB32-;(C)ClO3-;(D)SO32-。 182.(A)CS2型分子中,具有直线形构型的是.()。 2;(B)NO2;(C)OF2;(D)SOPCl2。 18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5(g)的几何形状为.()。 (A)四面体;(B)四方锥;(C)三角双锥;(D)平面四方形。 184.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F三角双锥;6的几何形状为()。 (A)四方锥;(B)平面四方形;(C)(D)八面体。 185.下列物质中,其分子具有V形几何构型的是.()。(A)NO2+ ;(B)CO2;(C)CH4;(D)O186.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具3。 有直线形构型的是( )。 (A)CO2、HgI2; (B)I3-、SCl2; (C)I3-、SnCl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具有2; (D)SCl2、CO2。 187.平面三角形构型的是( )。 (A)BF3,NF3; (B)BF3,CO32-; (C)CO32-,ClF3; (D)ClF3,NF3。 188.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具有直线形构型的是.()。 (A)BeCl2、SnCl2; (B)SCl2、SnCl2; (C)BeCl2、HgCl2; (D)HgCl2、SCl2。 189.下列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为平面四方形的是()。(A)ClO4-;(B)XeF4;(C)CH3Cl;(D)PO43- 。 190.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中孤对电子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I3->H2O>SnCl2>CO2;(B)H2O>I3->CO2>SnCl2; (C)CO2>SnCl2>I3->H2O;(D)CO2>SnCl2>H2O>I3-。 191.下列各组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中孤对电子数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NH3>NF3>ClF3>BF=BF3; (B)NF3>NH3>BF3>ClF3; (C)ClF3>NF3>NH33; (D)ClF3>NH3=NF3>BF3。 192.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具有\字形构型的是( )。 (A)BeCl2,HgCl2; (B)SCl2,I3-; (C)SCl2,H2O; (D)HgCl2,SCl2。 193.为三角锥形的是(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构型均 )。 (A)NF3,BCl3; (B)H3O+,CO32-; (C)NF3,H3O+; (D)BCl3,CO32-。 194.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iCl。 4、NH+-状应该是( )4和BF4的几何形 (A)相同,都是四面体; (B)SiCl4和NH+-同; 4相同,BF4不 (C)NH4+和BF4-相同,SiCl4不同; (D)三者都不同。 195.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下列各组分子 或离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2 杂化轨道成键,且价层有三对电子的是()。 (A)NO2-、NF3;(B)NO2-、BCl3;(C)BCl3、BeCl2;(D)NO2-、BeCl2。 196.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几何形状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A)PBr3;(B)CH3-;(C)SO3;(D)H3O+ 。 197.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具有“V”字形构型的是()。 (A)SnCl2、I3-;(B)BeCl2、SCl3;(C)SCl2、SnCl2;(D)BeCl2、I3-。 19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I3-的几何形状是.()。 (A) 平面三角形;(B)直线形;(C)“V”字形;(D)三角锥形。 199.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F4的几何形状为.()。 (A)正四面体;(B)四方锥;(C)平面正方形;(D)变形四面体。 200.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IF(A)平面四方形;(B)三角双锥;(C)5的几何形状为.()。 四方锥;(D)四面体。 20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具有平面四方形构型的是( )。 (A)CCl4;(B)SiF4;(C)NH4+;(D)ICl4-。 20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中,构型不是“V”字形的是()。 (A)NO2-;(B)XeF2;(C)ClO2-;(D)SCl2。 203.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的是()。(A)SCl2;(B)OF2;(C)NH2-;(D)I3- 。 204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ClF3的几何形状为()。 (A) 平面三角形;(B)三角锥形;(C)“T”字形;(D)“V”字形。 试解释: (1)NH(2)HBr3易溶于水,N的沸点比HCl2和H高,但又比2均难溶于水; HF低; (3)常温常压下,Cl 2为气体,Br2为液体,I2为固体。 解:(1)H按相似相溶原理,2O为极性溶剂,NHNH3为极性分子,N2和H2均为非极性分子,3与H2O不仅同为极性分子,且还有氢键形成,所以NH3在水中溶解度很大,而N2和H、HCl和HF为同族氢化物,HBr的分子间力比2难溶于水。 (2)HBrHCl间的大,但HF分子间还存在较强的氢键。 (3)Cl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色散力依次增强,熔、沸点依次升高,2、Br2、I2为同类型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为色散力,它们的 故常温常压下依次为气体、液体、固体。 为了从反应H2(g)+1O2(g)→H2O(g)求O-H键的键能。 (1)需要哪些必要的数据?2 (2)列出计算O-H键能的计算式。 解:解: (1)△fH(H2O,g),(2分) E(H-H),(4分) E(O-O)。(6分) 试用分子轨道理论,写出第一、二周期各元素中能稳定存在的同核双原子分子,并按其键级推测其稳定性大小顺序。 解:解: 可稳定存在者:H2、Li2、B2、C2、N 2、O 2、F 2; 不能稳定存在者:He2、Be2、Ne2; 能存在的稳定性顺序:N2>C2≈O2>F2≈B2≈Li2≈HN2 其键级分别为:2为3,C2、O2为2,F2、B2、Li2、H2均为1。 试从以下各方面对sp3、sp2 、sp杂化轨道作比较说明: (1)用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2)每个杂化轨道中,s和p的成分; (3)杂化轨道数; (4)杂化轨道在空间的构型及杂化轨道对称轴间的角度; (5)解:解:杂化轨道所形成键的类型( ?键、?键)。 (1)sp3,4个;sp2 ,3个;sp,2个; (2)sp3:1s,3p;sp2 :1s,2p;sp:1s,1 (3)sp344p; ,4;sp2 3322,3;sp,2; (4)直线形四面体180109?;? 28';平面三角形120?; (5)均形成?键; 所有AB句话是否正确?试解释之。4型分子都是正四面体构型。它们都是非极性分子。这两 解:解:AB4型分子的构型可以是正四面体、变形四面体或平面正方形,所以前一句话不正确。 具有正四面体、平面四方形构型的AB而变形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为极性分子,即第二句话也不正确。4型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给出溴水(aq)中分子间力的类型,若分子间作用力不止一种类型时,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力类型,并联系其聚集状态,加以简要说明。 解: 溴水中溴是非极性分子,Br力,作用较弱,故Br2与H2O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和诱导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另外,水分子之间还有氢键作用。此系统中Br2之间和Br2与HO分子间以氢键为主。 2O之间以色散力为主;H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分子结构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