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
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宁夏中卫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一、基本情况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卫市中医医院心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共32例,平均住院日12.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外治法(隔姜灸)。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中药饮片使用率94.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96.1%,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28例(93.33%),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0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1例(70.0%),耳针治疗30例(100%),外治法(隔姜灸)治疗20例(66.67%),内科基础治疗30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耳针治疗及外治法(隔姜灸),而口服中成药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
1.该病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不稳定,而且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住院患者中应用普遍;
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
3.耳针及外治法(隔姜灸)因操作简便、作用较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4.方案中推荐的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
5.纳入患者均按照相关指南推荐,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与抗凝、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药物。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评价
32例患者中,症状改善31例(96.88%),体征改善25例(78.12%),理化指标改善23例(71.88%);临床好转31例(96.88%),无变化1例(3.33%)。
(二)疗效分析
1.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程度减轻29例,持续时间缩短22例,发作次数减少27例。
病例1:患者,曹某某,女性,58岁,病历号 1404569,主因“胸闷胸痛气短反复发作半年,加重伴头晕头昏1周” 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时有胸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略缓解,反复发作,诊断为“冠心病”。刻下症见:患者胸闷、心悸,胸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略缓解,伴头晕头昏,气短、乏力,纳呆,二便可,舌质暗红,苔少苔,脉数沉涩。证属胸痹心痛病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中药予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予以党参20g 麦冬10g 五味子15g 黄芪15g 丹参12g 赤芍10g 川芎10g 红花10g 降香8g 日一剂,7剂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减轻。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病历号 1300162 1301840 1302812 1303398 1303443 1303626 1303602 1303820 1304047 1303990 1304072 姓名 刘玉芳 曹淑兰 张淑花 李秀芳 黄爱萍 邱风英 王淑珍 赵淑琴 拓万荣 施学兰 刘淑芳 性别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年龄 55 65 55 57 54 62 72 64 54 62 69 入路径时间 2013-01-07 2013-03-23 2013-05-13 2013-06-14 2013-06-17 2013-06-25 2013-06-25 2013-07-05 2013-07-16 2013-07-13 2013-07-17 出路径时间 2013-01-21 2013-04-11 2013-05-29 2013-06-27 2013-07-02 2013-07-13 2013-07-01 2013-07-20 2013-07-29 2013-07-23 2013-08-0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304076 1304393 1304620 1304649 1305088 1304295 1304995 1305255 1304850 1305705 1306121 1304218 1306138 1304329 1305704 1304569 1304835 1305472 1305082 李淑英 张红英 杜秀花 张秀英 黄瑞华 高淑琴 沈凤莲 李红军 张菊英 叶淑英 宋桂珍 江得琴 刘瑞英 芦中芳 孙有 曹志琴 高桂花 吴秀英 鲁文红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60 46 72 72 61 62 58 48 69 70 61 57 52 48 64 29 56 75 58 2013-07-17 2013-08-02 2013-08-14 2013-08-15 2013-09-09 2013-07-29 2013-09-03 2013-09-17 2013-08-26 2013-10-15 2013-11-05 2013-07-24 2013-11-05 2013-07-30 2013-10-15 2013-08-12 2013-08-26 2013-10-03 2013-09-08 2013-08-01 2013-08-15 2013-08-24 2013-08-27 2013-09-19 2013-08-13 2013-09-12 2013-09-26 2013-09-09 2013-10-31 2013-11-18 2013-08-08 2013-11-18 2013-08-08 2013-10-31 2013-08-26 2013-09-10 2013-10-19 2013-09-23 2.提高运动耐量:患者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活动强度及运动时间。
病例1: 患者刘某某,女性,67岁 病历号1306192。主因“胸闷胸痛心悸反复发作10年,加重10天”。患者于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经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出院。近10年来间断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反复至今。步行100米或稍走快些即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活动明显受限。刻下症见:患者胸闷心悸,伴胸部胀痛,时作时止,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少华,遇劳则甚,纳呆,眠差,二便可。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弱。证属胸痹心痛病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中医治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予以党参20g 麦冬10g 五味子15g 黄芪15g丹参12g 赤芍10g 川芎10g 红花10g 降香8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水煎取汁200毫升,两煎混匀温服,早晚各200毫升口服。1周后患者心前区不适症状明显减轻,2周后完全消失,3周后可步行1-2小时,体力明显改善,已如常人。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病历号 1304047 1303990 1304072 1304076 1304393 1304620 1304649 1305088 姓名 拓万荣 施学兰 刘淑芳 李淑英 张红英 杜秀花 张秀英 黄瑞华 性别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年龄 54 62 69 60 46 72 72 61 入路径时间 2013-07-16 2013-07-13 2013-07-17 2013-07-17 2013-08-02 2013-08-14 2013-08-15 2013-09-09 出路径时间 2013-07-29 2013-07-23 2013-08-01 2013-08-01 2013-08-15 2013-08-24 2013-08-27 2013-09-19 3.改善相关体征:可改善ST-T变化等指标,心电图改善20例(66.67%)。
病例1: 患者党某某,女性,73岁,病历号1306213 。主因“胸闷胸痛心悸反复发作10年,加重1周”。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经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出院。近10年来间断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刻下:心悸、胸闷,伴胸部隐痛,时作时止,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咳嗽咳痰,时感头晕头昏,遇劳则甚,纳呆,眠差,二便可。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弱。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 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