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学研究作业答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共养老的福利设施。④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应加快完善老年立法步伐,使老年人合法权益有法可依。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有关老年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⑤积极发展老龄产业,以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同时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并扩大老龄工作社会化服务队伍。 案例4

将大社区划分成若干小网格,每个网格配齐管理员、网格民警、网格助理员、督导员、支部书记和司法人员六种力量,为格内居民提供“精细化”贴身服务。2010年7月,一种全新的“网格化”社区管理新模式开始在北京市东城区试行,截至目前,全区17个街道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格,网格管理的精细化优势已经显现出来。

东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刘宗琦介绍说,所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事实上是要以“责任制”为依托,以社会各类人的管理为重点,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综合考虑“地、物、事、组织”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方式。

东城区在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按照完整、便利、均衡和差异性的原则,平均将每个社区划分为三个网格,同时通过参考近三年网格内的治安、人文等状况,将工作网格确定为秩序“良好、一般、混乱和问题突出”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每个网格均将配齐六类人员,包括网格管理员、网格警员、网格助理员、网格督导员、网格支部书记、网格司法人员等,六种力量将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其网格内了解社情民意、维护治安秩序、环境监督整治、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等职责,并开展好流动人口、社会组织等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社区?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

6

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又指网络板块。

(2)通过上面材料,评价北京市东城区实行的这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 现阶段,改革开放实施三十年,行政体制改革已经从开始时摸着石头过河进入了深水区的实践,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关系行政体制深层次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创新探索了各种不同的模式,东城区的“万米网格模式”立足于东城区实际,利用了现代化手段对社区进行管理,创新了社区管理体制的方法,对新模式进行探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东城区社区管理体制新模式,并将对北京市社会管理工作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思路和更具操作性的对策,推进首都社区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三、论述题

1、我国目前存在哪些具体的人口问题?P368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数量方面,表现为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人们常说的“人口爆炸”问题(2)在素质方面,表现为人口中未受教育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数偏多,健康状况不好或者受疾病困扰的人较多(3)在人口结构方面,表现为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等等,与物质生产、社会生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相协调。

2、我国的社区建设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社区建设是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7

第一,开展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伟大目标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深刻含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加上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致使城市社会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

第二,开展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讲究生活的质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体制的改革,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但是,目前许多地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不能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因此,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第三,开展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迫切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楼大厦不断崛起,新区开发方兴未艾。俗话说,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是重要的,而管理重点在基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管理不顺和社区资源难以共享等弊端,一些陈旧的、落后的观念,自觉或不自觉的在阻碍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只有加强社区建设,才能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从而加快城市现代化的步伐。

第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居民委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化管理的现象,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还不太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日益关注,城市居民委员会原有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展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保证社区居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总之,世纪之交的社区建设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

8

成部分。

由此得出: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使城市基层出现一系列矛盾,原来的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管理办法,即社区建设。

3、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具有哪些特征,可能会面临哪些困境?P346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又较晚,美国经济学家称之为“迟发展效果”,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现代化过程往往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2)现代化过程是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其现代化过程表现为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3)“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4)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地支配和指导作用。

4、当前为什么要扩大中间阶层比重? ⑴求稳怕乱,是社会稳定的支持者; ⑵职业道德感较强,有敬业精神;

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学识水平和个人素质; ⑷积极参与政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⑸生活方式超前,具有独特的消费特征;

⑹拉动经济增长、支持社会稳定、参与政治民主、推动文化进步; ⑺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十分有效的缓冲力量。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会学研究作业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学研究作业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38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