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往里:最外层是纳音歌口诀中的甲子年份称号。再往里第二层是各年对应的五行局及其常数(譬如,对应甲子和乙丑,是“金”和“4”,表示“金四局”)。再往里面的图案是二十八宿(星位),二十四方位(节气),八卦五行、地支十二宫、天干、以及河图洛书的对应。整个图示为“上南下北”,即“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举例。就本文案例说,纳音口诀说明给定的时刻之宫位在“辛未”(口诀:“庚午辛未路旁土”)、五行局是“土五局”。在上图示中,“辛未”对“土”和数字“5”,方位对东北之“寅”、与二十八宿核对属“太过”,等等,都可以一目了然。
有了这个图示,同是“金局”之区别问题可得到昭然若揭的答案。譬如,前言提到的网媒流传长久而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金箔金’跟‘海中金’有什么不同?”上面图示很清楚地标明:所谓“金箔金”之“金”对应的是“壬寅”和“癸卯”、处于西南;而“海中金”之“金”对应的是“甲子”和“乙丑”、处于正北。
就是说,虽然它们都是“金四局”,但它们所处的天文历法的轨道位置是大不相同的。纳音口诀中的“金箔”和“海中”不过是用来标明两者位置不同,跟“金箔”和“大海”字面意思的物质是毫无关系的。或者说,坊间赋予“金箔金”和“海中金”等等以各种物质象征意义,都是望文生义或搞搞娱乐的,跟纳音口诀所含有的天文历法之本意是毫无关系的。
对于有进一步研习的读者来说,这个图示也有些用场。譬如,甲子纳音的周期性是很强的,单从文字角度却不易察觉。而在上述图示中,可以清楚看到:
·从“甲子已丑”到“壬辰癸巳”的五行出现次序、跟“甲午乙未”到“壬戌癸亥”的五行出现次序,彼此是相同。这反映的是“三十为一纪,六十为一周”的甲子六十周期,于历法核对校正有重要意义。
·“甲子”之“金”和“甲午”之“金”处于“对冲”“相克”位置,反映的是“子午二至定乾坤”
(二至:夏至冬至);同样,“己卯”之“土”和“己酉”之“土”处于“对冲”“相克”位置,反映的是“卯酉二分定春秋”(二分:春分秋分)。
·“甲子”之“金”和“庚辰”与“庚戌”之“金”处于“三合”位置,反映的是“天干合化”,即根据二十八宿与五行的对应来推算星位和核对时刻的历法方法依据。
在纳音系统里,上述“相冲”、“相克”和“三合”的方法也叫“截空”和“旬空”;用在所谓“命理”或“阳宅”方面,叫作“逢吉不吉、逢凶不凶”。其实,它们的天文历法意义是核对调整阴阳二历的时刻点(譬如闰月位点或日月会点),并通过“十二宫”做出记录推算,等等。 下面是根据《甲子纳音口诀五行局图示》,把口诀文字做了颜色处理:
可以看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各位三十年、各自的五行出现次序完全相同,即纳音方法所说的“三十为纪,六十为周”。这足够反映出一个甲子周期里的“中周期”,即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在周期轨道上互成“再翻版”的映射关系。举例: ·甲子 乙丑 海中金; ·甲午 乙未 沙中金。
其中“甲”为岁,“子”“午”为年;“乙”为岁,“丑”“未”为年。子午相冲和丑未相冲表示天干相冲,即天文位点呈映射关系。因此,都是“金”,但在甲子周期里的位置不同,即日月地球和“七政”同对应点的周期位点不同。在纳音口诀中,这个位点不同用“海中金”和“沙中金”来区别。在钠音口诀实用中,第一件事是确定阴阳,实际上就是确定映射式五运六气甲子六十周期中的哪个半周期。
就紫微垣等星(群)位置确定,纳音法五行各局所记录的推算口诀,也有很清晰的周期性。下面是纳音法的木三局、火六局、土五局、金四局和水二局的“起紫微”的十二宫运行轨迹:
图中,纵坐标标记的是“地有五制”的“十二宫”,阴历。横坐标标记的是“30日”、实为“天
有六气”中的一个气阶段小周期,即:12 x 30 = 360 (度);这是天文历法黄道,阳历。合而为一,是用双轨制的天文历法来确定紫微星垣的位置位点。
图示也显示了所谓“土五局”等等的常数数字所表达的运动轨迹模式的轨道度数间隔。譬如: 土五局:由d04到d09、由d10到d14等,轨迹模式相同;这个微周期间隔为“五”,即土五局之常数五。
水二局:由d01到d02、由d02到d03等,轨迹模式相同;这个微周期间隔为“二”,即水二局之常数二。
依此类推,五行局的常数一目了然。各局轨迹模式幅度不同,反映的是天球、地球和观察者三个位置位点的变化,视角不同造成射影轨迹不同。就是说,纳音法五行局用十分简洁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对位置来推算星空运行轨迹的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及其工作原理。 第四章:科学史应该有陈希夷的一席之地。
通过以上篇章阐述,可以看到,陈希夷编制的纳音口诀歌以及以纳音为基础的《紫微斗数》,表面上是所谓“命理”、“算命”、“阳宅阴宅”,实际上是中国历法的天文方法的精缩概括。由于中国社会长期实行“独尊儒家”的政策,那些掌握着中国古代历法科学的真蒂的道家就不得不用曲折方法来保存和传递那些历法科技知识,譬如把天文历法科技知识披上“命理”的外衣而获得当权者的青睐、从而能避免政治干扰而得以生存。这就是以纳音方法为基础的《紫微斗数》的真相。 多年来,不少中国议论追随英国学者李约瑟,把纳音为基础的《紫微斗数》称为“伪科学”。可是,看看李约瑟论述,他连从头到尾把纳音方法走一遍的实践考察都没做,用道听途说的第二第三手资料作依据,以西方星占学为尺度,就做了纳音是“伪科学”的结论。他那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伪学”结论。天文历法科技史应有希夷先生一席之地。
考察中外天文历法的科学历史,纳音方法系统的发明人陈希夷先生应该有一席之地。
在中国科技历史上,郭守敬被誉为杰出的天文历法科学家,主要依据是:郭守敬制造了简仪,即天球地球的黄白两道、候极仪和浑天象等仪器,并用那些仪器计算编制了《授时历》。
对比一下:就郭守敬的简仪黄白两道,纳音歌里有“命宫”和“身宫”两个轨道的阐述和推算说明。郭守敬的仪器没有观察者的轨道,而在纳音歌里,该轨道有“安十二宫”的阐明和推算说明。就郭守敬的候极仪而论,纳音歌里有“五行局”的阐述,且是有清晰的甲子六十周期映射关系阐述。就郭守敬的浑天象仪器而论,纳音歌里有几百个星(群)的位置及运行轨道的计算口诀。
既然做出仪器和历法结果的郭守敬被誉为杰出的天文历法科学家,那么,在方法系统上做出完整阐明、并把天文和历法融为一体的系统方法的陈希夷,就不该列入杰出天文历法科学家的行列吗? 从历史考古角度看,本文还只是个提纲挈领式的说明;若能全面剖析展现纳音歌口诀的真相,那么,那就无异于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至少,它把元代郭守敬所代表的中国历法的科技成就之时推前三百年左右、即宋初之际(公元960年左右)。这不是光宗耀祖,而是实事求是地展现中国天文历法科技的历史真实面貌,也是填补唐朝以后到元代的数百年的天文历法科技发展的近乎空白的一段历史。
此外,在中国历史上,就纳音歌口诀的意义,沈括等许多科学家也不得其解,直到现在,搞天文历法的学者也把纳音歌口诀称为“学术界的一个谜”;试图解密的教授研究者们能看到数字推算关系,却不知道那些推算是什么意义。展现纳音歌口诀的真相,也是为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之谜”提出了一个解密答案。在世界科技史上,哥白尼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理由是: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论和提出了太阳中心论、提供了地球和五个行星的运行轨道,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现代科技证明,太阳也不是中心;合理作业方法应该是天球和地球两个对应坐标系。此外,在西方天文历法中,哥白尼学说和西方历法至今依然是两股道跑的车。
陈希夷的纳音歌口诀所继承发扬的中国古代天文学,本来就是既不以地球为中心、也不以太阳为中
心的天球地球两个对应坐标系的结合、并通过双轨制历法体现出来,俗称“阴阳历”。纳音法不但把天球地球双轨制的天文历法合成一体,而且,还给出了简便易行的五个行星和更多的星(群)的推算方法。就是说,建立对等科技知识,陈希夷的纳音口诀比哥白尼学说早了数百年,而且,在许多方面比哥白尼学说更接近天体运动实际、实用方法也更简单明了。更早且建立了比哥白尼学说更高明的纳音法的陈希夷,难道不该在世界天文历法科技史上享有一个席位吗? 附:陈希夷传略。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日曰:“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后记 与其说本文是“科技学术”的争辩,不如说是“历史遗憾”的呻吟。
今年是联合国颁布的“国际天文年”,主题是探索天文,许多活动是历史反省、通过历史反省来挖掘本国本民族的天文历法科技文化的遗产,让历史的遗产和教训为今天和未来的人类发展服务。 在西方,历史反省的动作颇大。梵蒂冈也深刻反省检讨了自己,纠正了数百年前以信仰审判科学而造成的对伽里略及其学说的严重偏见、恢复了伽里略的宗教声誉,并跟美国等相关机构合作、借用现代科技恢复了伽里略时期的天文探索。前些日子,美国纽约时报等报道了这个事件,颇有感慨地说:经过数百年的和几乎是“你死我活”的冲突,现在,21世纪,科学和宗教终于握手言欢和各自回到本位,从各自独立的角度为人类探索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问题的答案,为人类造福而提供自己的独特服务。这是人类的幸运,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中国,除了北京天文馆等机构做了些天文知识普及之外,几乎就再无动静,没有任何历史反省的迹象。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以政治信仰审判科学技术的偏见依然故我。譬如,认真做些实践就不
难看到,纳音方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科技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学术思想和科技方法远超过同时期西方社会,其天地双轨制至今还是全球各种历法中的姣姣者。可是,纳音方法还是被作为“封建迷信”看待,尽管它跟封建和迷信毫不沾边。
某民族国家的天文历法集中代表了该民族国家是如何看待自然、人与自然和人间关系。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它的历法串起来的,因而,该民族文明历史是否断代或结束,最根本依据就是看它的天文历法是否断代和结束。
在中国古代社会,天文历法知识非常普及,《诗经》里有不少篇章是关于天文历法的。男女老少都晓得的农谚里,许多内容是天文历法直接记录和使用方法。而如今,搞文史历法的人居然不知道历法常识。顾炎午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戊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少儿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者矣。”一个以天文历法知识断代为标记的中国文明断代,正在你我眼前发生。这个断代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继续把本是汇集了古代天文历法科技之精华的纳音方法当作“封建迷信”给葬送掉。这不够是个历史遗憾吗?
除了纳音歌口诀本身之外,本文使用的文史资料散见官方正史和民间野史,要者如下: ·《素问》,五运六气篇章。
·《二十四史》,律历、天文、五行部分。 ·《易经》中的数象易内容。
·《周易参同契》中的卦象运作内容。
本文版权为作者本人拥有。允许在线免费阅读。若您引用,请注明所有来源信息(包括地址连接)。若您需要转载,请事前与本人联系(或通过编辑部人员与本人联系),并说明转载目的或性质(譬如为学术教育或为工商利润等);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解密六十甲子纳音(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