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所谓以德行政,是德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按照行政道德准则和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文明行政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十四、所谓行德政,就是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确保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行政职能的履行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行政道德准则展开。 十五、以德行政的基本内容。
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2、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 3、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4、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十六、以德行政的意义: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
十七、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
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 3、运行机制的不同;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
十八、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它们不仅是相互区别,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表现在:
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 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 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实行和开展行政绩效评估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1、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2、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三、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分类:
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1、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
2、社会发展指标: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3、政治发展指标: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 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1、经济评估指标。2、效率评估指标。
3、效益评估指标: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 4、公平评估指标: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 四、行政绩效评估过程的各个阶段。
1、制定计划。2、初步调查。3、管理控制评估。4、详细评估。5、撰写评估报告。
五、行政绩效评估信息收集方法的含义。是指在行政绩效评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收集信息方法的总和。主要方法如下:、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
六、行政绩效评估定量测定方法的含义。是指在行政绩效评估过程中用于测定行政管理的经济成本、效率、效益和公平程序的方法的总和。主要的方法如下:
1、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2、成本-收益评估方法。3、成本-效益评估方法。 七、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
1、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2、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3、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4、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八、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九、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
2、公务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制约行政绩效。 十、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十一、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治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1)需要立法保障。(2)公民参与机制是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3)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第十二章行政发展 一、行政发展的含义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行政发展的特点。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 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 三、行政发展在内涵上大都具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行政体系的能力发展过程。二是行政体系的功能改善过程。 三是行政关系的改善过程。四是行政体系的结构优化过程。
四、行政发展模式的含义:是指行政发展的特点、方式、途径与过程的总称。
五、按照地区特点来划分:英美模式、法德模式、希腊模式、内源式发展模式、外源式发展模式。
六、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来划分: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
七、分析西方国家行政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第一,市场经济发达,社会中介组织成熟,产权制度明确,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界限明晰,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行政系统中来。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西方行政发展得以成立的根本基础。第二,信息产业的发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行政价值与观念,而且为行政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第三,制度创新能力强。 八、行政发展外部动力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文化因素4、技术因素 九、行政发展内部动力的主要因素。
1、行政组织的演化。2、组织分工的细化。3、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十、行政发展外部阻力的主要因素。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十一、外政发展内部阻力的主要因素。
1、来自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
十二、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而实施行政发展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步骤,是政府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十三、行政改革的内容:
功能调整、结构重组、行为变革。 十四.行政改革的原则:
1、综合配套、整体推进。2、坚持依法行政改革。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十五、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特征。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4、坚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年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