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MOOC《认识地球》期末考试模拟(A卷)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面四人中,最早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
A. 亚里士多德 B. 埃拉托色尼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答案: A
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 水星和火星 B. 金星和火星 C. 金星和木星 D. 水星和金星 答案: 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北极星和月食的观察使罗素意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B. “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都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C. “地心说”这一太阳系模型影响了人类1500年。
D. 宇宙是由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大约1000亿个星系所构成的。 答案: A
4.人们利用质谱仪发现了铀、铅的同位素,质谱仪的发明者是() A. 卢瑟福 B. 博尔特伍德 C. 霍姆斯 D. 阿斯顿 答案: D
5.地球的雏形与哪种陨石有关() A. 球粒陨石 B. 玄武质陨石 C. 铁陨石 D. 镍陨石 答案: A
6.哪块陨石被称为地球年龄研究史上的“罗塞塔碑”() A. 阿林陨石 B. 孟伯希陨石 C. 阿连德陨石 D. 威拉姆特陨石 答案: C
7.下列关于地球年龄的研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达尔文根据河谷侵蚀速率推测出白垩纪有3亿年历史 B. 乔利根据江河携带盐类入海推测出海洋有1亿年历史 C. 开尔文根据热流理论提出地球的年龄为0.25亿年
D. 霍姆斯根据地壳岩石中“铀-铅”丰度估算地球年龄为45亿年 答案: D
8.关于生物学演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开始于第一个单细胞原始生命出现后 B. 可分为细胞演化和系统演化两个阶段
C. 细胞演化阶段持续时间比系统演化阶段要长
D. 细胞演化阶段是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产生到后生动植物的大量出现 答案: C
9.()最先提出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
A. 魏格纳 B. 达尔文 C. 阿尔瓦雷斯 D. 米勒 答案: C
10.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是一个连续的电磁波谱
B. 可见光只是太阳辐射中的一小部分
C. 总的来说,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穿透大气的能力更强 D. 总的来说,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对生命伤害更大
1
答案: D
11.太平洋赤道附近温暖的海水沿表层向()流动,进入大西洋后(),至冰岛、格陵兰岛附近,再沿深层向()流动,最后受热上升,形成大洋环流。
A. 西、北上、赤道 B. 东、北上、南极 C. 东、南下、赤道 D. 西、南下、南极 答案: A
12.下面关于中国古代气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两宋都处于一个比较温暖的时期 B. 明代正处于一个冷暖频繁变化的时间 C. 气温下降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 D. 气温升高有利于国力的提升 答案: A
13.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每隔几年发生一次
B. 发生在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上 C. 会造成印尼地区的干旱
D. 正常年份洋流由西向东,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出现逆转 答案: D
14.非洲尼奥斯火山湖导致的灾难,祸首是()
A. 火山喷出气体 B. 熔岩流 C. 碎屑流 D. 灰尘 答案: A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接近岸边时,海啸的波长变短,波高变高 B. 深海中的海啸波长很长,波高也很高 C. 接近岸边时,海啸的波长变长,波高变高 D. 海啸波从深海接近岸边时,速度由慢变快 答案: A
16.下列关于地球内部成分的研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建立了地震波速度与物质密度、压力、温度和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图 B. 温压实验说明地幔是一种富铁的介质
C. 用压缩铁来验证地核的成分,是地球物理的一项重大发现 D. 进一步研究表明,陨石的成分与地核十分相似 答案: B
17.最新发现表明,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 A. 42亿年前 B. 40亿年前 C. 38亿年前 D. 35亿年前 答案: A
18.根据提丢斯·波德定则,在太阳系的哪两颗行星间还应有颗大行星()
A. 火星和木星之间 B. 水星和金星之间 C. 地球和火星之间 D. 木星和土星之间 答案: A
19.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在()
A. 前寒武纪晚期 B. 寒武纪早期 C. 寒武纪中期 D. 寒武纪晚期 答案: A
20.靠近海岸的沉积物性质真实反映了大陆的剥蚀条件,如果沉积物是沙质的,则表示剥蚀的是()
A. 盆地 B. 山地 C. 海岸 D. 平原
2
答案: B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
21.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
A. 沙盘在转动 B. 我们和沙盘一起转动,而傅科摆不转动
C. 傅科摆自身在转动 D. 傅科摆和沙盘一起转动,只是转动速度不同 答案: A, B
22.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A. 海底不断扩张 B.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C.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 D.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 答案: A, B
23.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接近时,声波频率会变高。 B.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接近时,光波频率会红移。 C.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离开时,声波频率会变低。 D.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离开时,光波频率会蓝移。 答案: A, C
24.下列关于全球地震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本尼奥夫带上多发生浅源地震
B. 围绕太平洋边缘分布着大量的深源地震
C. 深源地震主要发生于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和海沟处 D. 深源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俯冲带上 答案:B,D
2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陨石的年龄与地球一样老,成分和太阳一样原始
B. 球粒陨石是一类未分异的陨石,其中铁与硅酸盐的比值接近于地核、地幔中的铁与硅酸盐的比值
C. 分异的陨石有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和铁陨石两种 D. 落在地球上的陨石,80%都是铁陨石 答案: A, B, C
26.关于地球的物理化学组成,正确的是() A. 地球中心是铁镍组成的地核
B. 地核之外包裹着由硅酸盐组成的地幔 C. 地幔之外包裹着由碳酸钙组成的地壳 D. 陆壳比洋壳含更多的硅 答案: A, B, D
27.赫斯的海底扩张假说建立在下列哪些测量结果之上()
A. 海底热量 B. 海底地形 C. 海底火山及深海沉积 D. 地震分布 答案: A, B, C, D
28.非洲纳米比亚海岸一处悬崖峭壁,是雪球地球曾经存在的证据之一,依据是() A. 地层中有典型的冰川沉积物 B. 地层中有很厚的碳酸盐岩 C. 地层不整合度很高 D. 地层所在地非常荒凉 答案: A, B
29.下列对于大气圈各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有()
3
A. 对流层空气分布均匀,高度分布不均匀 B. 平流层臭氧集中,尘埃很少,透明度高 C. 中层大气在其中进行强烈的化学反应 D. 热层即电离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 答案: A, B, C, D
30.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冥王星具有以下特点 A. 轨道倾角小于其他行星B. 体积很小 C. 轨道倾角大于其他行星D. 体积很大 答案: B,C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
31.用“铀铅原子钟”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答案: 非
32.宇宙形成过程中,先出现恒星,再形成星云。 答案: 非
33.太阳系最边缘的部分称为柯伊伯带。() 答案: 是
34.地球自转轴和地核旋转轴重合。 答案: 非
35.越往地球内部温度越高,所以海底海沟处的热流值比海岭洋中脊处高。 答案: 非
36.脊椎动物由脊索动物进化而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云南虫。 答案: 非
37.我国干旱情况比较严重的是西部地区。 答案: 非
38.全球变化是一门系统科学,需要将地球各个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物理、化学过程综合起来研究。 答案: 非
39. 1860年,首先在德国巴伐利亚发现了一具始祖鸟骨骼化石,次年又发现了一根羽毛的化石。 答案: 非
40. 阿斯旺大坝下发现的深沟是地中海曾经干涸的证据之一。 答案: 是
四、问答题(共2题,每题10分)
41. 火山热泉中可能形成生命,原因是什么?
答案: 热泉中有水的存在;热泉中溶解了各种化学物质;高温导致各种化学反应容易进行。 42. 高纬度地区,洋流进入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海水密度变大;海水结冰;海水盐度增大。
(B卷)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
1.测定地球质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A. 万有引力定律 B. 杠杆原理 C. 角动量守衡定律 D. 质量守衡定律 答案: A
4
2.“海底扩张”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 A. 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 B. 海底山岭的发现
C. 海底火山的分布 D. 海底沉积物的研究 答案: A
3.帕特森用Pb同位素测(Pb207/Pb204,Pb207/Pb204)比值,结果测得的海水、海相沉积岩、夏威夷玄武岩、陨石等值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说明() A. 这些物质都来自于同一个母体 B. 这些物质的年龄都一样 C. 这些物质的成分都一样
D. 这些物质的年龄都能代表地球的年龄 答案: A
4.下列关于地磁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磁性矿物在地壳及地幔中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地磁场的局部差异 B. 地磁场的磁极并不固定,每30万年左右会发生一次倒转 C. 每当磁极倒转时,地球上的生物就会出现一次大灭绝 D. 通过对岩石磁性条带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 答案: C
5.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研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B. 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时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弧形阴影判断地球为球体 C. 厄拉多塞用简单的几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D. 罗素通过观察在不同纬度北极星相对于人的位置变化认为地球是个球体 答案: D
6.地球表面距离地心最远的地方是()
A. 珠穆朗玛峰 B. 希夏邦马峰 C. 洛子峰 D. 钦博拉索山 答案: D
7.公元前1500年左右,圣多里尼火山喷发毁灭了下面哪个古代文明
A. 米诺斯文明 B. 迈锡尼文明 C. 古埃及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答案: A
8.下列关于大洋中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洋中脊是分离的板块边界
B. 上地幔岩浆从大洋中脊上涌,形成新的海底,并将两边的岩石推开 C. 岩石圈的不均匀性导致的差异运动,使得洋中脊处常发育转化断层 D. 洋中脊不能延伸至陆地表面 答案: D
9.下列表述中,符合事实的是() A. 魏格纳认为地壳能在地幔上移动 B. 魏格纳认为陆壳能在软流圈上移动 C. 魏格纳认为陆壳能在洋壳上移动 D. 魏格纳认为陆壳漂浮在海洋上移动 答案: C
10.恐龙灭绝之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 A. 两栖动物 B. 爬行动物 C. 鸟类 D. 哺乳动物 答案: D
11.大洋环流大概每隔多少年循环一次?
A. 100年 B. 1000年 C. 5000年 D. 10000年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南京大学MOOC《认识地球》期末考试模拟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