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钡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 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Al(9) Mg(12) Ca(20) Na(23) Fe(28) Zn(32.5) K(39)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28.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 、CO、C等, 具有还原性。
29.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30. 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3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3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 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第 6 页 共 29 页
3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34.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①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37.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38.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BaSO4、AgCl、CaCO3等碳酸盐 40.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41.结晶: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 从盐水中得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五)电离
42.溶液的导电性: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使溶液能导电。(纯水、固体酸碱盐不导电) 43.电离: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注意 ①电离是自发的过程,不须通电。②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第 7 页 共 29 页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水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① 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二)空气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点燃 C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2P2 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 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 2H2 + O2
点燃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 加热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Cu2 (OH)2 CO32CuO + H2 O + CO2 ↑
第 8 页 共 29 页
△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气的制法:
10.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①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 MnO4 + MnO2 + O2 ↑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MnO2△△2KCl + 3O2 ↑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 通电
③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④加热氧化汞 2HgO2Hg + O2 ↑
(五)氢气的性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点燃△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CuO Cu+H2 O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1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 ①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Zn + H2 SO4=ZnSO4+H2↑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 SO4=FeSO4 + H2 ↑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2 SO4=MgSO4+H2↑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 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 H2 ↑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 Mg + 2HCl=MgCl2+H2↑⑧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第 9 页 共 29 页
△
(六)铁的性质 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 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 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①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②铁跟硫酸反应:Fe+H2 SO4=FeSO4 + H2 ↑ 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 + H2 ↑ 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亚铁离子Fe)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1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合金) (七)单质碳的性质
15.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16.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 O2 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 2C+O2 ②还原性: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C + 2CuO
高温点燃3+
2+
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点燃2CO
2Cu + CO2 ↑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 使试管破裂);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 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3C + 2Fe2 O3( 氢气跟CO2不反应)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
点燃高温4Fe + 3CO2 ↑
高温2CO C
2CO2 ①② ③④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物质间的转换关系: CO2 CO ⑤⑥
第 10 页 共 29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