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基础知识(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1. 比较袁宏道的《虎丘記》与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两篇同写望月之夜,不过彼此之內容及感慨有同有异,试加以分析、讨论。

答案:袁宏道的《虎丘记》所写的是中秋月夜,主要笔墨倾注在叙写游虎丘的游人身上,作者的感慨,在于做官的身份,使他与游人之乐隔绝开来;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亦主要写游湖之人,但对游人持嘲笑态度,意在凸显“吾辈”的清雅。

13. 在文学史上,往往有些文人作家的佳作,产生于生活境遇发生巨大变化、落差之后。所以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你怎样看这个说法?

答案:这样的人,古有曹雪芹,近有张贤亮。[可由学生自由讨论]

16

14. 请分析《西湖七月半》最后一段文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末段方是看月正文,作者轻熟自然的转写“吾辈”之看月。这一段看月的文字,从前两段看人的文章反逼出来,两相映衬之下,愈能见出看月之妙、赏月人之雅,使作品富于诗情画意。特别是最后一句:“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意境深远恬淡,令人遐想不已。而通篇喧哗与冷寂、庸俗与清雅等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复为文章增色不少。

01. 以下关于《论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 《论语》诞生与战国中后期

②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汇集而成。 ③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思想。 ④ 《论语》的文体特征是语录体。 2

02. 先秦诸子散文中不使用语录体的是? ① 《论语》 ② 《庄子》 ③ 《老子》 ④ 《孟子》 2

03. 《论语·侍坐篇》中“毋吾以也”的正确解释是: ① 不要让我给你们……

② 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③ 不要按照我的想法…… ④ 不必和我一样 2

04. 下列选项中对《论语·侍坐篇》中子路发言描述错误的是: ① 子路发言很莽撞

② 子路的志向是挽救一个小国于危难中。 ③ 孔子觉得子路的能力不及所以嘲笑他。 ④ 子路的发言很符合他的性格。 3

05.《论语·侍坐篇》中“如会同,端章甫”的意思不是: ① 主持诸侯宗庙的祭祀 ② 主持诸侯的会盟

③ 穿着礼服(端、章甫)主持仪式 ④ 拿着礼器(端、章甫)主持仪式 4

06. 《论语·侍坐篇》中“原为小相焉”中的“相”的读音应该是: ① 一声 ② 二声

17

③ 三声 ④ 四声 4

07. 《论语·侍坐篇》中,“莫春者”一句的意思是: ① 莫过于春天 ② 春天结束以后 ③ 晚春 ④ 初春 3

08. 《论语·侍坐篇》中,“吾与点也”中的与的确切解释是: ① 和 ② 同意 ③ 给予

④ 连词,无意义 2

【多选】

09. 以下那些特征是语录体的特征: ① 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和场景 ② 只言片语的记录 ③ 篇幅较短 ④ 辞约义丰

⑤ 以交谈内容或名言警句为主 2、3、4、5

【主观】

09. 在写到曾点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是什么?

答案:意图在于将曾点的性格与其他三位弟子加以对比,将读者的关注点聚焦在他的身上;其效果是突出了曾点洒脱放达的人格特征,并为其出人意料的回答作了铺垫。

10.本文与《韩诗外传》“各赋所愿”相比较,谈谈它们在写作的笔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韩诗外传》在构思上受到“侍坐”章的影响,但没有本章的自然、平实和蕴藉;其句式更为整齐,语言更为华丽,感情更加张扬、外露,带有战国文章的雄辩色彩。

11. 假如你想在社会事务或政治领域有所作为,而这一理想却屡遭挫折,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

答案:[供学生自由思考和讨论](参考:生活的乐趣与奋斗是不相冲突的两件事情)。

18

12. 从写作手法上看《论语·侍座》篇与其他论语篇章比较起来,其独特之处在什么地方?

答案:描绘了一个很戏剧化的场景,人物的口吻、事件的发展都交代的生动明白。

13. 从文本上看,《论语·侍坐》是如何塑造戏剧化的情景的?

答案:在记叙的过程中,一些细小的动态描绘形成了这一戏剧化的场景。如子路的率尔,孔子的哂之。还有曾参的舍瑟而作等等地方。

14. 《论语·侍坐》的语言中带有一种韵律感,请举例说明。 答案:公西华的回答,曾参的回答,都带有这种诗歌的节奏感。

15. 《论语·侍坐》的文本所塑造的孔子的形象是怎样的?

答案: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无疑是为了打消弟子们因拘礼而不能尽言的顾虑,一个蔼然长者的形象亦跃然纸上。而“如或知尔,将何以哉”的提问,则揭开了文章的中心话题,也反映出孔子一贯的思想,即求为世用,以行其天下归仁之道。在孔子“吾与点也”的感喟中,又反应了孔子洒脱而从容欣悦的一种人生境界。展现了这位伟大智者的多个人生侧面。

16. 《论语·侍坐》全文最为精彩的一段是曾子的发言,请从叙事方法的角度分析这一段文本。

答案:但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却在曾皙一段。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前三位弟子,都是仅记其言,并未作其他描写。随着孔子“点,尔何如”的问话,读者的目光自然地转向了曾点,读者的阅读惯性也期待着听到预想中的回答。但“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句,由动作、声音所构成的场景却延缓了叙述的节奏,预示着某种变化的发生。果然,曾皙的回答完全溢出了“如或知尔将何以哉”的限定,它与前三位弟子治军、治赋、治礼的入世理想全然无涉,也毫无概念性的陈述,而是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景象,其中流露着一种从容欣悦、无所牵碍的心境,令人为之心旷神怡。全文的主题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了出来。因被置在一种对比中,也就更加引发了读者的关注。

17. 对与孔子在《论语·侍坐》篇中所抒发的人生理想,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孔子未曾解释,后人也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孔子见天下无道、志不能伸而产生的出世之思,与其“道不行,承桴浮于海”(《公冶长》)和“欲居九夷”(《子罕》)之念属同一性质;有的则认为曾点所言,实为太平社会之缩影,孔子的感叹,乃是对此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理解都有各自的道理,似不必拘泥于一端。对孔子而言,天下有道,人人无奔波之劳、冻馁之苦,而得以畅享人生,自然是最大的快乐;而天下无道,壮志难酬,失望之余,乃交接于同道,寄情于山水,也是欲进不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18. 在写完曾子的回答后,为什么还要记叙孔子对上述三个弟子发言的评价? 答案:孔子逐一给予了解释,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弟子的深刻了解和充分的信任,符合这篇语录体文章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此外,增加这一部分后,全篇意足神完,自然收束,形成了自然而完整的结构。

19

19. 《论语·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的发言抱以“哂之”的态度,这一动作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子路以勇武见称,性格鲠直鲁莽,不假思索便抢先作答,以振兴受压迫的弱小国家自任,完全是一副当仁不让的神气。孔子“哂之”,既有善意的批评,也不无私心的赞赏。

20. 请问孔子所向往的这种“春日游乐”的人生理想在今天还有适用性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01.儒家“内圣外王”人格理想的经典表述的篇章是

①《论语·先进》②《孟子·梁惠王下》③《世说新语·任诞》④《礼记·大学》 4

02. 《礼记·大学》中,“知止”的含义是: ① 知道一切

② 知道应该达到的目标 ③ 知道应该停止的地方 ④ 智力所不能达到的领域 2

03. 下列对于“齐其家”的解释中哪一个是错误的?(《礼记·大学》) ① 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整顿家庭”

② 这个“家”字与现代意义上的家庭观念有所不同。 ③ 齐家带有封建家族特有的宗法、等级含义。 ④ 以上都不对 4

04. 下列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① 《礼记》是东汉晚期编订的。

② 《礼记》是在唐代开始受到重视起来的。

③ 在明代,《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被列为四书。

④ 《礼记》据传是曾子所作。 3

【多选】

05.朱熹说:“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此三者”包括 ①格物 ②明明德 ③亲民 ④修身 ⑤止于至善 235

【主观】

06. 课本所节选《大学》(第一章),集中阐述了那些内容?

答案:集中阐述了儒家关于教育的宗旨,步骤及作用的理论,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文基础知识(4)在线全文阅读。

语文基础知识(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2411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