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④互补性→长善救失⑤差异性→因材施教 10教育目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 ②激励功能 ③选择功能 ④评价功能 11社会本位论观点
①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 ②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③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 12教师劳动特点 ①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③劳动的复杂性
④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⑤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⑥长期性
13教师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③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
①关注生存阶段: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过多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花大量时间去搞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②关注情境阶段: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 ③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实施因材施教 15新教师成长途径
①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②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 ③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 ④反思教学经验 16制约课程因素 ①社会需求 ②学科知识水平 ③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④课程理论
17学习者中心课程论观点 ①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②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来编排 ③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④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18课程实施结构 ①安排课程表 ②确定分析教学任务 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④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 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⑦评价教学活动与结果 19影像遗忘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④识记的方法 ⑤时间因素 ⑥情绪和动机 20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②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⑤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⑥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1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②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③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
④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22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定式 ④功能固着 ⑤原型启发 ⑥情绪与动机 ⑦个体智力水平 23学习动机功能 ①激发功能 ②指向功能 ③维持功能
24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②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③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 ④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⑤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 ⑥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 25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运用表扬 26促进学习迁移教学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7加捏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
②动作技能 ③智慧技能 ④态度 ⑤认知策略 28建构主义学习论
①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②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③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④教学观:强调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 29怎样有效对知识进行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地使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