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当代大学生的“中国自信”教育
作者:孙佩瑜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1期
摘 要:“中国自信”是对中国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全面认同,是增强全社会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一些内在和外在的因素,让当代大学生的“中国自信”出现了动摇。本文阐述了“中国自信”的基本内容,从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国自信”现状入手,讨论了一些加强“中国自信”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自信”;教育
近些年,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全球化时代悄然而至。西方经济文化开始进入中国,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因素。当中外文化、经济和政治出现“对撞”,分歧也渐渐开始出现。同时,中国的文化、经济也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经济模式,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国文化的一些固有问题和发展过程中的缺失,加上教育上的一些不合理,让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了迷茫感,甚至失去信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中国自信”摆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之上。“中国自信”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四个全面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拓展和升华,将制度的优越感和文化的先进性充分展示出来,注入到干部及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国自信”不仅是对唱衰中国的一种打击,也是防止外来文化渗透的坚固壁垒。
一、“中国自信”的基本内容
一般而言,“中国自信”是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信任,虽然提及较少,但经济方面的优越感也有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强。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越,科学技术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提高,许多人还抱着固有的认知。随着社会阶级的多层化、社会经济的多元化,甚至在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中,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政治制度自信首先源自对政治制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了解和体会,对政治制度进行认同,是一种因为对政治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特定情感。这种情感是某种高度上的对政治体制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论当代大学生的“中国自信”教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