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内容要与社会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 )
A.无关系 B.相背离C.不相关 D.相一致
2. 教育内容对文化的吸收或选择是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的。
A.大众文化 B.世俗文化C.现实文化 D.传统文化
3. 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中文化功能起( )作用。
A.中介 B.基础C.评价 D.适应
4.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 )
A.生存性功能 B.发展性功能C.享用性功能 D.适应性功能
5. 德育功能可以概括为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 ( )
A.文化性功能 B.生态性功能C.适应性功能 D.教育性功能
6.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
A.智育 B.德育C.美育 D.环境教育
7. 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校体育具有 ( )
A.思想性 B.技能性C.娱乐性 D.竞技性
8. 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 ( )
A.形式美育 B.生活美育C.教育美育 D.家庭美育
9. 中国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体现了美育的( )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C.特殊功能 D.超美育功能
10.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B.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C.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D.学生与课堂之间的矛盾
11. 下列选项不是对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的矛盾的解决方式的是 ( )
A.因材施教B.直观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
12. 一个最基本的教育过程从时间流程上可以大体归纳为 ( )
A.预备—内化一巩固B. 预备—吸收—巩固C.导入—内化一巩固D.导入—内化—终结
13. 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播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
A.讲授法 B.谈话法C.陶冶法 D.实践法 答案
1. D 2. C 3. A 4. C 5. D 6. A 7. C 8. C 9. D 10. C 11. B 12. A 13. A
1. 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的教育方法是 ( )
A.讲授法 B.谈话法C.陶冶法 D.实践法
2. 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是 ( )
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C.学校管理 D.教学
3. 学生主体接受客体文化以建构其整体人格的过程是 ( )
A.预备 B.内化C.分析 D.巩固
4. 下列不是应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的是 ( )
A.惩罚的目的是教育B.惩罚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灵活 C.惩罚应以物质上的惩罚为本质D.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
5. 下列不是以教师活动为主导的教育方法的是 ( )
A.讲授法 B.演示法C.实践法 D.训练法
6. 以师生双边活动起平衡作用的方法不包括 ( )
A.讲授法 B.谈话法C.讨论法 D.陶冶法
7. 下列不是教育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是 ( )
A.教师和学生因素B.对教育过程的理解与设计
C.对教育过程的反思与批判D.教育目标、内容、手段等因素
8. 体现“无言之教”的教育方法属于 ( )
A.讲授法 B.谈话法C.陶冶法 D.实践法
9. 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为“程序性知飒”的学习,其必要条件之一是( )
A.教师的作用B.直接经验的参与 C.课堂教学作用D.教材体系的建构
10.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巴班斯基
11.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巴班斯基
12. 教师主导的根本任务在于 ( )
A.否定学生主体性B.否定学生的主体地C.否定学生能动D.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13. 社会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是 ( )
A.和谐和平等的B.民主和平等的C.民主和法制的D.和谐和亲密的
14. 教师的根奉任务是 ( )
A.教书育人B.传授知识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D.关心学生身心发展
15.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 )
A.搞好教学B.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C.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D.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 答案
1. C 2. D 3. B 4. C 5. C 6. A 7. C 8. D 9. B 10. B 11. C 12. D 13. B 14. A 15. A
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问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
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间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
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间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
4. “捧着一颗心而来,不带半根草而去”是我国教育家( )的名言。
A.张雪门 B.陶行知C.蔡元培 D.叶圣陶
5. 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 ( )
A.教师的年龄B.教师的体质C.教师素养D.教师的能力
6. 学生是教育的 ( )
A.主体 B.客体C.主客体 D.本质
7.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
A.自觉性 B.创造性C.独立性 D.可塑性
8. 初中生生理发展方面最重要的,也是初中生各种心理变化最根本的生物基础是 ( )
A.身高增长 B.体重增加C.脑重量接近成人 D.性成熟
9. 初中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 )
A.自我意识的发展B.感受能力的发展C.有意记忆的发展D.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10. 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 )
A.童年期 B.少年期C.青年初期 D.青年中期
11.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
A.教育者 B.教育行政机构C.受教育者 D.教育影响
12.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的中介,下列不属于其包括的内容的是 ( )
A.教育行政机构 B.教育内容C.教育方式 D.教育手段
13. 教师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 )
A.搞好教学B.做好家长工作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D.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
14. 教师劳动的特点不包括 ( )
A.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B.连续性、广延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导性、创新性
15. 教师的知识结构素养不包括 (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2018(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