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
(6).粗精加工2xφ16孔
5.5刀具以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5.5.1切削用量的选择:
数控编程时,编程人员必须确定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并以指令的形式写入程序中。切削用量是依据零件材料的特点、刀具性能及加工精度要求确定的。通常为提高切削效率要尽量选用大直径的铣刀,侧吃刀量取刀具直径的三分之一,背吃刀量大于冷硬层厚度,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应通过试验选取效率和刀具寿命的综合最佳值。精铣时切削速度要高一些。铣削时采用的切削用量,应在保证工件加工精度和刀具耐用度、不超过铣床允许的动力和扭矩前提下,获得最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铣削过程中,如果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切除较多的金属,就有较高的生产率,从刀具耐用度的角度考虑,切削用量选择的次序是:根据侧吃刀量ae先选大的背吃刀量 ap,再选大的进给速度 F,最后再选大的铣削速度V(最后转换为主轴转速S)。
对于高速铣床(主轴转速在10000r/min 以上),为发挥其高速旋转的特性、减少主轴的重载磨损,其切削用量选择的次序应是:V→F→ ap( ae)。
(1).背吃刀量ap的选择
当侧吃刀量ae<d/2(d 为铣刀直径)时,取 ap=(1/3~1/2)d;当侧吃刀量d/2≤ ae<d 时,取 ap=(1/4~1/3)d;当侧吃刀量ae=d(即满刀切削)时,取 ap=(1/5~1/4)
- 15 -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d。当机床的刚性较好,且刀具的直径较大时,ap可取得更大。
(2).进给量F 的选择
粗铣时铣削力大,进给量的提高主要受刀具强度、机床、夹具等工艺系统刚性的限制,根据刀具形状、材料以及被加工工件材质的不同,在强度刚度许可的条件下,进给量应尽量取大;精铣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为了减小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减小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一般采用较小的进给量。进给速度F 与铣刀每齿进给量f 、铣刀齿数z 及主轴转速S(r/min)的关系为:F= f z(mm/r)或F=S f z(mm/min)
(3).铣削速度V 的选择
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选好后,应在保证合理的刀具耐用度、机 床功率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主轴转速S(r/min)与铣削速度V(m/min)及铣刀直径d(mm)的关系为:1000v/πd 5.5.2刀具的选择
(1)粗、精加工外轮廓时,使用φ10的立铣刀。 (2)铣曲面时,使用φ5的球刀。
(3)粗,精加工侧轮廓时,使用φ10立铣刀。 (4)粗加工2xφ16的孔使用φ12的钻头。 (5)精加工2xφ16的孔使用φ16的钻头。
5.6填写工艺卡片
(见附件)
6总结心得
根据前文的论述,可知完成了数控铣削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设计,整个设计工艺方案选择合理,程序正确,设计加工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符合数控铣削加工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和时间仓促等原因,在许多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通过本课程的设计,我对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经过设计中选择刀具,我对数控机床工具特点数控机床刀具材料和使用范围有了较深的了解,基本掌握了数控刀具的选择方法;经过设计加工工艺方案,进一步了解了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及数控机床用夹具的种类与特点,对教材中有关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与数控加工夹具的选择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经过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基本熟悉数控编程的主要内容及步骤、编程的种类、程序的结构与格式,对数控编程前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设计中,体会到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虽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但是在考虑实际情况时却发现有很多差异,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许多问题都是书本上是这样,而在实际运用中却很不一样。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数铣课程设计,让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一点经验。
- 16 -
沈阳城市学院
参考资料
(1)主编:李红波 夏东亮 马永军.《数控车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主编: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主编:霍苏萍 刘岩.《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主编:魏峥《UG NX 基础与实例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
(1)《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毕业设计》
(2)《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3)《山特刀具》
- 17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数控铣削课程设计说明书(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