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n-Burst Mode with Sync Pulses * Non-Burst Mode with Sync Events * Burst Mode
* 调试记录
LCD半边闪屏问题,原厂给的信息:分析了系統板送出的 video mode timing,資訊摘要如下
HSCLK: 160MHz
Per lane bit-rate: 320Mbps (UI=3.125ns) HS SoT HS-prepare + HS-zero 約 155ns
由上述的 timing 懷疑與現象是因為 IC HS data settle timing 搭配不當所導致 看来是我们输出的mipi信号 HS-prepare + HS-zero 比 LCD 默认设置短引起的。还有随机整屏闪动的问题通过调节 VFP 和 VBP 的值调到了理想状态。另外 LCD 的 VCC 在使用mos管控制后休眠后会有 2.0V 的悬浮电压,通过 RC 电路将电压放掉,将 C78 换成了 10K 电阻。
LCD电路上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电压: AVDD、VCC、VGH、VGL、HAVDD、VCOM(由AVDD通过电阻分压得到) * 唤醒慢的问题
在最初调试的几款 LCD 里面初始化cmd都比较少,后来在调试一款 IPS 屏的时候发现唤醒需要 3 秒左右,这款 LCD 初始化cmd有100多条,之前在调试一款 LCD 的时候每条cmd发送之后需要 delay 10ms 再发下一条cmd,所以在这款 LCD 这里不能有 delay,并且经过调试在确保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将 LP 的传输速度提高了 3 倍(这里需要读取每条cmd的返回值 0x84 确认命令是否发送成功),优化后唤醒时间不到 1 秒。 * LCD 参数理解更正
才发现之前一直对 LCD 的几个参数 HFP、HBP、VFP、VBP 理解有错误,正确的应该是以同步信号(HSYNC、VSYNC)为基准,在同步信号之前的称为 Front,在同步信号之后的称为 Back,而不是之前理解的以有效像素为基准。 * LCD 显示呈锯齿状问题
这两天(12.11)还调试了一款 540 x 960 分辨率的mipi LCD,在开始的时候一直点不亮,和供应商确认了好久无意间才发现是他们给的初始化代码是错的,使用正确的初始化代码就能点亮了,不过显示出来的图像却是呈锯齿状的,即没有对齐。之前在别的平台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也就是分辨率不是 16 的整数倍,LCD controller 在取数据的时候会对不齐。边研究 Datasheet 边和 ASIC 同事讨论,后来确定了一个方案:即在 DSI、LCD 寄存器里面设置分辨率为 540 x 960 以让 LCD 正确识别信号,但framebuffer需要设置为 544 x 960 以对齐,并且设置 Source pitch 寄存器为 544,这样显示就正常了,相当于framebuffer里每一行的最后 4 个 pixel 会被 LCD controller 丢掉。
今天(12.12)在和 ASIC 同事的讨论下更正了之前的理解:LCD controller 在计算取数据的时候,地址是根据(x,y)坐标来算的,差不多是address = y * pitch + x + base,pitch 就是一行 pixel 在内存里的大小,这个至少是要对齐到 8byte,因为 bus 宽度是 8byte,如 Data sheet 中的描述 ”Source pitch for RGB channel, QWORD aligned if linear mode“。之前计算 pitch 值的公式为:xres / 8 * bits_per_pixel / 8,如果xres = 540,bits_per_pixel = 32,计算的结果因为取整的原因为 0x10c,实际上正确的值应该是 0x10e,所以需要将公式改为:xres * (bits_per_pixel / 8) / 8,即在每个像素占 4byte 的情况下只要xres为偶数就可以满足对齐的要求,而不用改为 54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mipi 调试经验(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