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化学练习题(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五章《糖化学及糖代谢》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c、a、c、a、 a、e、e、d、c、 c、c、d、d、d、 a、c、c、a、d、b、d、c、b、e、 c、c、b、c、d、 b、c、c、b

二、填空题

1、半乳糖 2、胞液 3、线粒体 4、胞液

5、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NAD 6、6-磷酸葡萄糖 7、6-磷酸果糖激酶

8、丙酮酸脱氢酶、丙酮酸氧化脱羧、五

9、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10、2、2 11、丙酮酸 12、12、1 13、4、1

14、NADPH+H、5-磷酸核糖 15、糖原合成酶、磷酸化酶

16、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GTP 17、6

18、D-葡萄糖 D-半乳糖 β-1,4

19、维管束鞘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苹果酸或天冬氨酸、叶肉 20、CO2、苹果酸、液泡 21、淀粉合成酶、Q酶

三、判断题

×、×、+、+、+、 ×、×、+、×、× +

四、名词解释

糖酵解:将葡萄糖经磷酸化并裂解成三碳糖,最终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糖异生:指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五、问答及计算题

31

1、(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2、(1)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等亚细胞器,故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不消耗氧。 (2)成熟红细胞中需要还原型递氢体提供足够的NADPH和NADH,使细胞内膜蛋白,

酶和Fe2处于还原状态,其中NADH可来源于糖酵解,NADPH则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3、各种糖的氧化分解,包括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有氧氧化、糖原合成和分解、糖异生途径均有6-磷酸葡萄糖中间产物生成。

4、略

5、过程 略

EMP指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发酵指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后,再发生无氧分解生成乙醇和乳酸的过程。

6、 G有氧分解 G无氧分解

过程 G→→→丙酮酸 G→→→丙酮酸→→→乙醇或乳酸 物质变化 CO2+H2O 乙醇或乳酸

能量变化 1molG产生38或36molATP 1molG产生2molATP

7、8、9、10、略

11、(1)α—磷酸甘油 DHAP 生成1molNADH+H (2)DHAP 3—磷酸甘油醛

(3)3—磷酸甘油醛 1,3—2—磷酸甘油酸 生成1molNADH+H (4)1,3—2—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生成1molATP (5)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6)2—磷酸甘油酸 PEP+H2O

(7)PEP 丙酮酸 生成1molATP

(8)丙酮酸 乙酰CoA 生成1molNADH+H

(9)乙酰CoA 经TCA彻底氧化分解 生成3molNADH+H 1molFADH2

1molATP

因为1molNADH+H氧化磷酸化可生成3molATP

1molFADH2氧化磷酸化可生成2molATP

所以共产生ATP数为 6×3+1×2+1+1+1=23molATP

32

12、一个。虽然支链淀粉和糖原含有多个非还原性末端,但都只含有一个还原性末端。

13、由于直链淀粉只有一个非还原性末端的葡萄糖可被动用,而支链淀粉具有多个非还 原性末端可用于降解,故直链淀粉很可能成为植物体内长期储存的多糖。

14、通过加入更多的底物(在该反应中,底物是琥珀酸)可以克服竞争性抑制作用。草 酰乙酸之所以能克服丙二酸的抑制作用,是因为它能通过柠檬酸循环转变成琥珀酸。

15、硫胺素是辅酶焦磷酸硫胺素(TPP)的前体,与柠檬酸循环密切相关的两种酶复合 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和α-酮戊二酸复合物需要这个辅酶的参与。TPP的缺乏降低了这两种酶复合物的活性,丙酮酸不能有效地转变成乙酰CoA,也降低了α-酮戊二酸向琥珀酸的转变,引起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在血液中水平增高。

16、当糖原因饥饿而被耗尽时,乳酸、甘油和丙氨酸等生糖氨基酸是葡萄糖合成的主要 前体。当饥饿急需时,肌肉蛋白降解成氨基酸,后者可被用作糖异生作用的前体。剧烈运动需要肌肉无氧酵解高速运转,结果导致大量血乳酸的生成。乳酸被肝脏吸收并将其转变成丙酮酸,后者可用于葡萄糖的合成(Cori cycle)。

17、柠檬酸浓度升高,表明乙酰基和ATP可用于脂肪酸的合成。柠檬酸是乙酰CoA羧 化酶的变构激活剂,同时也是乙酰基跨膜转运的载体。所以,柠檬酸水平的升高极大地促进脂肪酸的合成。

33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通过下列那个学说被阐明的?

a、巴斯德效应 b、化学渗透学说 c、华伯氏学说 d、共价催化理论 e、协同效应 2、线粒体呼吸链的磷酸化部位可能位于下列哪些物质之间?

a、辅酶Q和细胞色素b b、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

c、丙酮酸和NAD d、FAD和黄素蛋白

e、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a3

3、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机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NADH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

b、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同时生成NADH。

c、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留于线粒体内。 d、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 e、通过肉毒碱进行转运进入线粒体。

4、寡霉素通过什么方式干扰了高能化合物ATP的生成?

a、使细胞色素c与线粒体内膜分离

b、使电子在NADH与黄素酶之间的传递被阻断 c、阻断线粒体膜上的肉毒碱穿梭 d、抑制线粒体内的ATP酶

e、使线粒体内膜不能生成有效的氢离子梯度

5、肌肉或神经组织细胞内NADH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主要是:

a、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 b、柠檬酸穿梭机制 c、肉毒碱穿梭机制 d、丙酮酸穿梭机制 e、苹果酸穿梭机制

6、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

a、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b、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c、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d、ATP酶可以使膜外H返回膜内

e、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 7、下列化合物除何者外都是高能化合物?

a、3-磷酸甘油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琥珀酰CoA d、酰基磷酸 8、下述哪种物质专一地抑制F0因子?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苍术苷

34

二、填空题

1、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进行的,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进行的。

2、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 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产生的H2O是通过 形成的。

3 、典型的呼吸链包括 和 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 不同而区别的。

4、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偶联部位是 、 和 。 5、绿色植物生成ATP的三种方式是 、 和 。 6、NADH通常转移 和 给O2,并释放能量,生成 ;而NADPH 通常转移 和 给某些氧化态前体物质,参与 代谢。

7、线粒体内膜外侧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 ;而线粒体内膜内侧 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 。

8、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 和 两种。

9、用特殊的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成许多单个反应,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 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如下:

(1)鱼藤酮抑制电子由 向 的传递。

(2)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 向 的传递。 (3)氰化物、CO抑制电子由 向 的传递。

三、判断题

1、电子通过呼吸链的传递方向是从ΔEoˊ正→ΔEoˊ负。 2、2,4-二硝基苯酚是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

3、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4、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5、磷酸肌酸是ATP高能磷酸基的储存库。

6、解偶联剂的作用是解开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的偶联关系,并不影响ATP的形成。 7、抗霉素A能阻断异柠檬酸氧化过程中ATP的形成,但不阻断琥珀酸氧化过程中ATP 的形成。

8、NADH和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 9、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10、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11、寡霉素专一地抑制线粒体F1-F0-ATP合酶的F0,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四、名词解释

呼吸链、P/O比、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高能磷酸化合物、F1F0—ATP合酶

五、问答题

1、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在几种学说中,为什么它能得到公认?

2、在体内ATP有哪些生理作用?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物化学练习题(7)在线全文阅读。

生物化学练习题(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83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