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探究精编学案(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因为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相关联。 寻找作者的评价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的主题等重要信息。

辨析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二、探究人物形象五角度

1.情节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密不可分。

2.人物自身的角度。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3.主题角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的,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

4.环境的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5.真实角度。考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例3 [2016?浙江省卷]阅读小说《母亲》(文本见本专题学案4[例1]),完成下面题目。

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明确“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可知本题属于“探究人物形象”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说开篇部分,从母亲料理家务和打豆的场景可知母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情节 对火车的向往。“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看见了没有?”这些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的倾向。

作者的评价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像是永远做不到的事”“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可见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勤劳、质朴、坚忍 有尝试新生活 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尝试答题] ①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②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③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题型? 艺术技巧类探究题

探究艺术技巧往往需要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探究其使用意图

或表达效果。这类试题的探究点不是局限在艺术的某一方面上,而是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了小说艺术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但题干往往只要求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来探究,因而降低了难度。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浙江省卷]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 (1)题干中一般有“写法”“手法”“形式”等字样;(2)题干中一般有“探究”“探讨”“你的看法”“你的认识”等字样。

[2014?湖北省卷]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2?江苏省卷]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其他设问方式:

(1)有人认为本文运用了×××的手法,你的看法呢?

(2)小说主要写了×件事,没有太多的曲折,对小说内容的表现是否打折扣?请作探究。

(3)本文在整体构思上别具一格,请就线索和叙述方式谈谈你的认识。

“四步骤”解答探究艺术技巧题 第一步:熟悉常见题型

(1)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2)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3)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结构方式(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5)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第二步:把握探究要点

认真审题,明确要探究的技巧是表现手法,还是构思安排;是组材手段,还是语言特色。 第三步:明确探究思路

不可架空分析艺术技巧,要立足文本,分析所要探究的艺术技巧在文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艺术效果。 第四步:多角度,会探究

把艺术技巧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读者等结合起来,从“特色”与“效果”两方面组织答案。

例4 [2015?浙江省卷]阅读小说《捡烂纸的老头》(文本见本专题学

案4[例3]),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由题干中“开头”“结尾”“结构安排”等信息可知,本题属于“探究艺术技巧”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开头 环境方面:典型老市井氛围,生意繁荣,人物繁多,人情味浓。这样描写要考虑对______的作用。 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比较 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要考虑这种写法上________的好处。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人物出场 简笔收尾,留下悬念 突破常规

[尝试答题]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探究精编学案(3)在线全文阅读。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探究精编学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31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