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套)(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2-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及结果;知道秦朝的统一,理解秦朝统一的意义;分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知道秦朝的疆域四至。

2.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不同方面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概括能力;识读历史地图、研读文字图片,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确定目标

教师:同学们,你们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了这一课的哪些信息点?

教师点拨:本课一共有三个主题:完成统一,巩固统—,统一疆域。具体来说,就是下面三个问题:

1.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结果及意义是什么?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从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秦朝统一之后的疆域东西南北都到达哪里? (二)自主学习,交流共享

根据师生共同确定的学习目标,再次阅读教材全文,标画有效信息,以弥补完善课前预习中存在的知识遗漏点、混淆点。阅读完后,教师要求同学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共享自己的收获,同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看能否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秦之所以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2. 你是如何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的?

学生: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秦始皇创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16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由学生完成以下填空,从整体上把握几方面措施: 认识:秦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修筑对抵御匈奴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制度的?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秦朝政治建制结构图:

 

 

(四)拓展延伸,深化提升

教师:学完本课,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你对秦始皇有怎样的认识或者说如何评价秦始皇? 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二是过大于功;三是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持第三种看法。 六、板书设计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秦朝暴政的表现;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式图》,概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包括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大致过程,结果)。

2.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理解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3.了解楚汉之争,通过前后对比,认识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17

 

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师: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使秦始皇的愿望落了空。如此强大的秦王朝,为什么招致百姓如此激烈的反抗呢?

师:陈胜、吴广率先领导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那么同学们,你对陈胜、吴广了解多少? 生: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小组的交流成果。

师:历史是真实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因为秦的暴政,秦末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苦秦久已”,只有推翻秦的统治才是唯一的希望与出路。而“遇雨误期”只是一个“偶然”,为他们起义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已。所以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有更多的“陈胜、吴广”站了起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项羽和刘邦率领的起义军。他们把秦末农民大起义推向了高潮。

PPT展示:项羽、刘邦起义这一标题,并提出以下问题。

1.哪次战役消灭了秦军的主力?领导者是谁?这次战役有什么特点? 2.谁最终灭掉了秦朝? 3.秦朝什么时间灭亡?

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什么?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并在课本上简单标注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由几个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归纳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课堂小结】

师: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简单地把本课的主体知识说一下。

18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研读与本课有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知道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学习、发扬他们的这种简朴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三、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西汉的建立

19

 

教师: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休养生息政策

教师:我们看看汉高祖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的政策? 学生甲:“兵皆罢归家”; 学生乙: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学生丙:轻徭薄赋。

大家通过表格比较一下汉高祖时期和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汉高祖时期 内容 “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等。 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 废除酷刑,勤俭治国等。 结果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 文景时期

“文景之治”

教师: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都大力提倡节俭,他们这种简朴的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在今天我们还不够强大的中国,更要提倡节俭。

教师:“文景之治”在历史上被后人称颂,那么它有什么影响? 学生: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课后活动】

(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2)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套)(4)在线全文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套)(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8103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