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KS5U首发2013日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别代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磷脂。因此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A错;对于细胞生物而言,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鉴定蛋白质采用双缩脲试剂,C错。

4.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出现了与普通蜣螂不同的适于“肉食”的性状, 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行了生物进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肉食”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不只是腐食,还进行肉食,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两种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故A错。

5.答案:B。

解析: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流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肌收缩,若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说明a与c之间的神经纤维受损或刺激强度不够,与骨骼肌受损与否无关;d表示神经—肌内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 6.答案:D。

解析:由图中的5、6、8、9可知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3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由此可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由5、6、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II6 的基因型为FfXEY,个体I2的基因型为ffXEXE或ffXEXe,个体III9的基因型为1/3FFXeY或2/3FfXeY,III7的基因型为FfXeY或FFXeY,III8的基因型为ffXEXE或ffXEXe,患甲病的概率为1/4,为乙病女孩的概率为1/8,所以个体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32。

24.(10分) 答案: (1)(2分)

(2)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2分) (3)Ⅰ(1分) 光照、温度、无机盐等(任答两项即可,1分)

(4)①②(2分) 丙酮酸(1分) [H]和ATP (1分,答不全得0分) 解析:本题以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作为情境材料,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原因,沙漠植物形成了白天利用夜间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白天气孔张开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凌晨3︰00时,由于没有光照因此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Ⅰ和植物Ⅱ都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进行的过程的生理过程有①②,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丙酮酸。

25.(9分) 答案:

(1)葡萄糖载体(1分) 胰岛素(1分) 胰岛素受体(1分)

(2)胰岛素(1分)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分,顺序不可调) (3)Ⅰ型(1分) 自身免疫(1分)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Ⅰ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而Ⅱ型糖尿

- 21 -

病产生的原因是靶细胞受体不足。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载体蛋白活动加强,影响其活动的主要有胰岛素的含量、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及ATP的供应量。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因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最终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由此引起的糖尿病属Ⅰ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6.(9分)

答案:

(1)捕食(1分)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1分) (2)天敌(1分) J(1分) 样方(1分) (3)①6月中旬~7中旬(1分) 成年(生殖期)(1分)

②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1分)

③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十分明显(1分)

解析:福寿螺作为外来物种,引入我国后,由于缺少原产地长久形成的捕食关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会快速繁殖,种群数量的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能有效的控制其数量增长。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进行降低卵块的数量,从而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27.(13分) 答案:

(1)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2分,答不全得0分) (2)细胞②不均等分裂(1分) 同源染色体(1分)

(3)2(1分) BBii或bbii或BBII或bbII(2分,答不全得0分) (4)BBii和Bbii(2分) 1/3 (1分) (5)白毛∶黑毛∶褐毛=2∶1∶1(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减数分裂、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能力。由题可知藏獒的毛色是由二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但题干所给的信息量明显不足,突破本题是从杂交子二代中的褐毛藏獒占子二代的1/16来进行突破,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写出其基因型为bbii。 34.(8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答案:

(1)目的基因(1分) PCR(1分)

(2)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1分) 质粒(1分) CaCl2(1分)

(3)含有重组质粒的愈伤组织(1分)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1分) (4)种子中铁含量(1分)

解析:本题中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出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的水稻,因此目基

因为铁结合蛋白基因,要大量获得一般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要构建重组质粒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将外植物培养成试管苗的过程要用到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所添加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的不同。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获得铁含量较高的大米,因此检测时应看转基因水稻种子中铁的含量。

理综化学试题参考答案【解析版】

- 22 -

7.【解析】有关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一直是必考内容,也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素养之一。B项,很多学生存在误区,只知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殊不知 “雾霾天气”和“温室效应”也与氮氧化物有关,这一点有些老师也不很清楚。C项,酸雨分为硫酸型和硝酸型,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所致。D项,生铁炼钢的过程中,含碳量在减少,但不能完全除去。 【答案】A

8.【解析】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通常是借助它来考查原子结构、化合物构成、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的相关知识。A项,46gNO2含有NA个N原子和2NA个O原子,原子守恒,共有3NA个原子,与状态无关,与转化为N2O4的多少无关。B项,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为O22,应为0.1 NA。C项, NH4Cl溶液中的H完全由水电离出,应为102NA。D项过氧

化氢分解制得O2,每生成1molO2转移2mol电子,故应为0.1NA。 【答案】A

9.【解析】元素周期律与表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形式多样。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弄清X、Y、Z、W、Q分别是N、F、Si、S、Cl元素,再根据相应的规律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来解题。 【答案】C

10.【解析】本题是结合实验中除杂的方法对常见有机物的性质进行考查。C项,乙酸和乙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答案】C

11.【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A项,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若为强酸性,Fe2与NO3不能大量共存;若为强碱性,NH4、Fe2

不能大量共存。B项,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H与OH的浓度积为10

+--20

mol2·L

-2

的溶液可能

为酸性或碱性溶液,若为酸性,S2、CO32不能大量共存;若为碱性,可以共存。C项,因还原性Fe2<I,理论上Cl2先氧化I,再氧化Fe2,应为2Fe2+4I+3Cl2===2Fe3+2I2+6Cl。

D项,Ca2与CO32能结合生成沉淀。

【答案】B

12.【解析】本题是对CO- O2型燃料电池和原电池原理的考查。首先要清楚电解质为非水体系下的氧化钇—氧化钠, 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其次要清楚a、b两极分别

为负、正极,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池内部阴离子移向负极。

【答案】C 13.【解析】本题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考查,无论溶液中的组分多少,都应抓住电荷守恒关系来解题。用Na2SO3溶液吸收SO2时,随着吸收的增多,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酸性。由表中信息可知NaHSO3溶液为酸性溶液,故A项错误。Na2SO3溶液中SO32的水解存在二级水解,

c (HSO3)应小于c (OH) ,故B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当c (SO32)=c (HSO3)时,pH=7.2,故当

- 23 -

吸收液呈中性时,可推出c (SO32) <c (HSO3) ,故C项错误。D项,因c(H)=c (OH),根据

电荷守恒,c(Na)=c (HSO3)+2c (SO32)成立。

【答案】D 28.【解析】本题以工艺流程为载体,侧重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浓度、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灵活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步骤②中,CN被ClO氧化为CNO

,则因为是在碱性环境中,故ClO只能被还

3原为Cl,反应式为:CN+ClO===CNO+Cl。(2)根据0.4 mol Cr2O27转化为Cr即可

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3)反应后测得溶液pH=7,则可推知NaCN过量,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即可计算出CN和HCN的浓度,进而计算出Ka ﹦(100a-1)×107 mol·L1。

(5)蓝色沉淀为Cu(OH)2,CuS(s)比Cu(OH)2(s)更难溶,发生了沉淀的转化。反应方程式为:Cu2+2OH===Cu(OH)2↓;Cu(OH)2(s)+S2(aq)===CuS(s)+2OH(aq)。

【答案】(1)CN+ClO===CNO+Cl(2分) (2) 2.4(2分)

(3)调节废水

----

pH,使其转化成Cr(OH)3沉淀除去(2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100a-1)×107 mol·L1(2分,单位不写也给分)

(4)>(2分) (5)Cu

2+

+2OH===Cu(OH)2↓(2分),

Cu(OH)2(s)+S2(aq)===CuS(s)+2OH(aq)(2分,不注明状态也给分) 29.【解析】本题以人工固氮为载体来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电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限度(平衡态的建立、转化率、化学平衡与反应热)。

Ⅰ.从电解的基础入手考查电解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从总反应可以判断出H2是被氧化,应该在阳极发生的反应,N2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2+ 6H++6e-=2NH3 Ⅱ.(1)根据反应方程式写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NH3)4·c(O2)3/c(N2)2·c(H2O)6

(2)考查识图能力。曲线是在相同时间内氮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的变化先增大后变小。我们知道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在此题中,反应相同时间,低温下的两点是未达到平衡的两点,随温度的升高,氮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曲线的最高点是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的点,之后的两点,皆是平衡后的氮气的体积分数,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生成氮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即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根据(2)的结论,反应是吸热反应,应从c、d曲线中找答案。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应该选d。

Ⅲ.(1)由已知反应的热效应,求未知反应的热效应,是盖斯定律的运用,结合Ⅱ中的数据,

---

(?H的绝对值为+1530 kJ·mol1),则可列式:2/3×(-93 kJ·mol1)-1/3×1530 kJ·mol1=572 kJ·mol-1。

(2)①由N2(g)+3H2(g)2NH3(g)知4mol的反应物完全反应,总物质的量减小2mol,减少(4-2.8)mol,参加反应的H2为0.6mol,转化率为60﹪。

②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出是从正逆两个方向建立的平衡,由此推断出起始时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

【答案】Ⅰ. 阳(1分) N2+6H+6e===2NH3 (2分)

Ⅱ.(1)K=c(NH3)4·c(O2)3/c(N2)2·c(H2O)6(2分)

(2)>(2

分) (3)d(2分)

分,单位不写不给分)

- 24 -

-Ⅲ. (1)-572.0 kJ·mol1(2

(2)①60%(2分) ②2(1分)

30.【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要求学生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会书写实验报告。

此题易忽视的点是图中给出的10.6g(即0.1mol)干燥的碳酸钠,此信息在第(5)推知C中反应生成的含氯氧化物的化学式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由潮湿的氯气与Na2CO3发生的反应,结合已知信息来提出自己的假设。因产物中只有 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含氯氧化物气体,该含氯氧化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为正价,则产物中含氯元素的盐只能为NaCl。假设存在两种成分,为NaHCO3和NaCl;假设存在三种成分,应还有未完全反应的Na2CO3,即是NaHCO3、NaCl和Na2CO3。步骤2中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是检验产物中是否有Na2CO3,回答该小题时要结合最后的结论,a应为证明固体中不含Na2CO3,b应为证明固体中含Na2CO3,不能颠倒。步骤3应是检验氯离子,应向B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NaCl。 【答案】(1)MnO2+4H+2Cl

Mn2+Cl2↑+2H2O (2分)

(2)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1分)

(3)在装置D后连接一尾气处理装置(或连接一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2分) (4)假设一:存在NaHCO3和NaCl (1分)

假设二:存在NaHCO3和NaCl、 Na2CO3(2分,各1分)

步骤2: 向A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1分) (5)Cl2O(2分) 33.【解析】本题为常见的合成推断题,侧重考查了重要官能团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醛、醇醛、醇、烯等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重点知识;考察了学生的信息迁移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推断能力,特别是逆推法分析推断物质结构的能力。

a.若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Na2CO3(1分) b.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Na2CO3(1分) 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NaCl。(1分) 由兔耳草醛结构简式出发,逆推可知:D 为 ,C 为

,B为, A为。由此可知B中含氧

官能团为羟基、醛基,反应①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属于消去反应。由D获得兔耳草醛是醇

- 25 -

氧化为醛的过程。根据A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的条件可以确定其结构中在苯环的对位上有一个羟基和一个含碳碳双键的烃基,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个数即是丁烯基(-C4H7)的属于链烃基的个数,共有8种。 【答案】(1)羟基、醛基(2分)

(2)加成反应(1分),消去反应(1分)

(3) (2分)

(4)8 (2分)

- 26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KS5U首发2013日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5)在线全文阅读。

【KS5U首发2013日照市一模】山东省日照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98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