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训练四
(时间:40分钟 满分:40分)
一、基础演练(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间或(jiàn) 朝暾(tūn) 蹙缩(cù) 直栏横槛....(jiàn)
B.敕造(chì) 纨绔(kuà) 孱弱(chán) 叱咤风云(chì .....chà)
C.潸然(shān) 两靥(ya) 懵懂(měnɡ) 陈抟老祖(tuán) ....D.踌蹰事.(chú) 联袂.(mai) 蹂躏.(lìn) 少不更.(ɡēnɡ)
2.下列字形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膏粱 眩目 寒暄 苍皇失措 B.感喟 伶俐 辩论 不记其数 C.蹒跚 放诞 抱歉 哀声叹气 D.咀嚼 窈陷 执拗 纷至沓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4.下列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B.我俩是总角之交,从一起读大学到现在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 ....
C.《红楼梦》的伏笔俯拾皆是,每每被脂砚斋指出,说它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D.这本宣扬邪教学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不经之谈。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B.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
C.“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D.“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 1 -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在柏林
(美国)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边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7.“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是小说的环境描写。这一描写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暗示了什么?这是一处伏笔,下文什么内容与此照应?(4分)
8.小说中老妇人数“一、二、三”的细节反复出现,有一石三鸟的作用。请分条阐述其作用。(6分)
9.小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瞬间,表现深刻的内涵,时代的风云。这篇小说也是如此。请你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小说描写的生活瞬间(情节)和表现的主旨。(4分)
10.结尾处写道:“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人们为什么不说话?他们在想什么?请你想象乘客们的情绪,作一段心理描写。(4分)
三、阅读诗歌完成11—13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 -
1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1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周训练四参考答案
1:1.B 解析:B项,“绔”应读“kù”,“咤”应读“zhà”。
2:D 解析:A项,“苍”应为“仓”;B项,“记”应为“计”;C项,“哀”应为“唉”。 3:B 解析:“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①句中“环境恶化”应该控制,所以选“遏制”。“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②句中“维持”的应该是“秩序”,而非次序。③“擅长”和“善于”都是“在某方面具有特长”的意思。但“善于”不能单独作谓语,它的宾语一般不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擅长”可单独作谓语,宾语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4:B 解析:B项,“总角之交”指少年时期就很要好的朋友。句中是说我俩从读大学认识的,不合语境。A项,“纨绔子弟”指那些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的子弟。C项,“俯拾皆是”形容为数很多,而且容易得到。D项,“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A、C、D三项均使用正确。
5:A 解析:“他说”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6:D 解析: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应该把④作为第一句,和结尾“古典服饰??”相联系,应该把⑤作为最后一句,然后根据绳结的“历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作用”“美学意义”确定顺序是④③②⑥①⑤。
7:参考答案: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德国弥漫着的失败情绪;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这处伏笔,与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照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及作用,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各种描写、铺垫、伏笔、照应、过渡、对比、衬托及各种修辞,分析其作用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结构特点。
8.参考答案:(1)暗示战争让老人失去了三个儿子;(2)表现老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3)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细节描写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
9.参考答案:情节:后备役老兵失去三个儿子,妻子因伤心而发疯,自己又要上前线。
主旨:侵略战争给被侵略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侵略国人民造成无尽的伤痛。
- 3 -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将文章的整体内容(情节)和主旨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在概括思想内容时,要挖掘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深层隐含信息。
10.参考答案:“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们,哪一个没有或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他们的共鸣,联想到自己的境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又是主旨句,既揭示了文章中心,又留下余地让人思考,可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11参考答案:\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12参考答案: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13参考答案: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 4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语文_第一单元_新人教版必修3(含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