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考生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须知 2.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本部分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5年氰化物成为热议话题。氢氰酸的结构式为H─C ≡ N,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1 C.+3 D.+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HCN的结构式为H-C≡N,分子中C、N之间三对共用电子对偏向N,使碳显+3价,
N显-3价,故选A。
考点:考查了化合价的相关知识。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联,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的氧化性的是
A.SO2漂白纸浆 B.纯碱清洗油污 C.Na2S除污水中的Cu D.漂白粉漂白织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SO2漂白纸浆利用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纯碱
清洗油污,发生的是水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Na2S除污水中的Cu2+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漂白粉漂白织物是利用的漂白粉的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褪色,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答案】B 【解析】
B.NH4Br的电子式: D.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2+
- 1 -
试题分析: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正确;C、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为
原子的半径比碳原子小,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用语的相关知识。
,错误;B、NH4Br的电子式为
,错误;D、氧
4.钙和钠相似,也能形成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2O2
B.1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钙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 C.过氧化钙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2:1 D.过氧化钙中只含离子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过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2,错误;B、1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1mol2+O2↑,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钙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 5mol氧气,正确;C、过氧化钙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错误;D、过氧根中含有共价键,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过氧化钠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5.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X和Z形成的化合物能溶于NaOH溶液 C.Q和X形成的化合物不能与酸反应
D.R元素的含氧酸和W元素的含氧酸,酸性一定前者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由表中化合价可知,X的化合价为-2价,没有正化合价,故X为O
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ⅠA族,原子序数大于F元素,故Y为Na元素,Z为+3
- 2 -
价,为Al元素,W的化合价为+6、-2价,Q的最高正价为+4价,故Q为Si元素,故W为S元素,R的最高正价为+7价,应为Cl元素。A、X为O,Y为Na,Z为,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应Na>Al>O,故A错误;B、X为O,Z为Al,氧化铝能溶于NaOH溶液,故B正确;C、Q为Si元素,X为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故C错误;D、W为S,含氧酸有硫酸和亚硫酸,R为Cl,含氧酸有高氯酸和次氯酸,酸性有强有弱,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6.下列装置所示的分离提纯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
A.
气体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蒸馏与物质的沸点有关,与溶解度无关,正确;B、洗气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
错误;C、晶体的析出与溶解度有关,错误;D、萃取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知识。
7.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
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 ...A.该冶炼锌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 C.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D.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答案】D
Zn+3CO↑
- 3 -
【解析】
试题分析:碳酸锌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ZnCO3+2C
Zn+3CO↑,故答案为:ZnCO3+2C
Zn+3CO↑。A、该冶炼锌的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正确;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作还原剂,正确;C、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锌,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8.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Zn+3CO↑,正确;D、根据题意和反应方程式,倭铅是指金属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C8H10NO3
B.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反应 C.该有机物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D.该有机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C8H11NO3,错误;B、苯环上的氢原子都可以与溴发生取代
反应,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molBr2发生反应,错误;C、酸性:苯酚>碳酸氢根,该有机物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错误;D、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能与盐酸反应,含有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9.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A.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B.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答案】A
- 4 -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由n=m可知,等质量时含CH2的个数相同,1M个C2H4分子共用6对电子(其中4个C-H,2个C-C),1个C3H6分子共用9对电子(其中6个C-H,3个C-C),因此可以发现规律:1个CH2平均共用3对电子,含CH2的个数相同则共有电子对数相同,故A正确;B、H2O中的中子数为8,D2O中的中子数为10,则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不同,故B错误;C、同温、同压、同体积,由n=vVm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C、N的质子数不同,则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D、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Fe的化合价均由0升高为+2价、Al元素的化合价均由0升高为+3价,则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不等,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0.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石墨与O2生成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金刚石、石墨与O2反应,均可生成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C.从能量角度看,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D.C(金刚石,s) === C(石墨,s) △H=E3—E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石墨与O2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错误;B、CO2中存在C-O
极性共价键,正确;C、从能量角度看,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金刚石没有石墨稳定,错误;D、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C(金刚石,s) === C(石墨,s) ,反应放热,△H=E1—E2,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
11.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右上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
A.温度升高不利于溴酸银的溶解 B.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C.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D.60 ℃时,将0.04g溴酸银加入到10g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温度升高时有利于溴酸银的溶
解,故A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说明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故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常温下溴酸银的溶解度大于0.2g,微溶于水,且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故C正确;D、6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为0.6g,在10g水最多溶解0.06g,因此60 ℃时,将0.04g溴酸银加入到10g水中,溴酸银完全溶解,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考查了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12.常温下,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酸 H2SO3 H2CO3 电离常数K1 1.54×10 4.3×10-7 -2电离常数K2 1.02×10 5.6×10-11 -7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①Na2SO3;②Na2CO3;③NaHS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H:Na2CO3溶液小于Na2SO3溶液 B.结合H+能力:CO32ˉ弱于SO32ˉ
- 6 -
C.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 NaHSO3=== Na+ H+ SO3ˉ
D.①与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SO32-) > c(CO32-) > c(HCO3-) > c(HS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数据,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2SO3,溶液的碱性
强,pH大,错误;B、亚硫酸的二级电离大于碳酸的二级电离,结合H能力:CO3ˉ大于SO32ˉ错误;C、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HSO3-H+ + SO32ˉ,错误;D、①与②溶液
+
2
+ + 2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亚硫酸钠的水解程度小于碳酸钠,c(SO32-) > c(CO32-) > c(HCO3
-
) > c(HSO3-),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相关知识。
13.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其反应原理,
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及现象 结论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 反应中有H2产生 溶液中OHˉ氧化了Mg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氨气为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
口,试纸变蓝,可以证明气体中含有氨气,故A正确;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可以证明氢气的存在,故B正确;C、若是氢氧根氧化了Mg,则氢氧根得电子被还原,不可能生成气体,所以C的结论不合理D、pH为8.6时,仍然有气体生成,说明碱性条件下,Mg可以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了镁、氯化铵、碳酸氢钠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4.Na2FeO4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Na2FeO4消毒、杀菌时得到的Fe3+可以净水,Fe3+能产生净水物质的原因是: Fe3++3H2O
Fe(OH)3(胶体)+3H+
B.工业上可用FeCl3、NaOH、NaClO三种物质反应制得Na2FeO4,化学方程式为:
- 7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市石景山区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