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目 录
1 前言 .................................................. 3
1.1 任务由来........................................................ 3 1.2 评估工作依据.................................................... 3 1.3 主要任务和要求.................................................. 4
2 评估工作概述 .......................................... 5
2.1 工程概况........................................................ 5 2.2 以往工作程度.................................................... 5 2.3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6 2.4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8
3 自然地理概况 ......................................... 10
3.1 地理位置及交通................................................. 10 3.2 气象、水文..................................................... 10 3.3 地形地貌....................................................... 11 3.4 地层岩性....................................................... 14 3.5 地质构造与地震................................................. 14 3.6 工程地质条件................................................... 15 3.7 水文地质条件................................................... 16 3.8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7
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17
4.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17 4.2 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 18 4.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小结..................................... 18
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 18
5.1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19 5.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19 5.3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 20
1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 21
6.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21 6.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22 6.3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22 6.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23
7结论及建议 ............................................ 24
7.1 结论........................................................... 24 7.2 建议........................................................... 24 附图:
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图(1:500) 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1’、2-2’(1:300) 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区域地质构造图(1:200000) 4.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 5.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
6.XXX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关于汇金支道以西、工业水厂项目以北地块规划设计条件
2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
X X X华气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拟在X XX X科技园区新建生产车间及配套办公楼、库房、职工宿舍等工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需进行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受X X X华气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委托,X X XX X勘察设计院承担了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
1.2 评估工作依据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依据: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3)《X X X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1)27号);
4)《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05]1167号);
6)《X X X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7)合同书。
此外,本次评估工作主要参照、参考的技术资料有: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的附件一);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
3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测院);
3)《宋渡路末段以西、工业水厂以北地块定位图》 4)《项目建议书》 5)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
1.3 主要任务和要求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3号令),新建工程场地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通过调查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分析产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对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现状调查和评估;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预测评估,为工程建设用地审批和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要求为:
1)确定评估工作的级别和范围。
2)对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具体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等。
3)查明评估范围内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及基本特征,包括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规模,对其危险性作现状评估。
4)评估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对建设区内是否适宜建设进行评估。
6)针对工程建设的特点及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
4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 评估工作概述
2.1 工程概况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5368平方米,约23.0522亩。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拟建建筑群由厂区车间、办公楼、库房、职工宿舍等几部分组成,拟采用轻钢结构,无地下室,场地标高为325.10~326.40m。用地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1)
表2-1 华气生产线项目用地范围拐点坐标表
序号 1 2 3 4 1
点号 J1 J2 J3 J4 J1 坐标 X 30862.936 30771.180 30668.863 30731.902 30862.936 Y 89698.675 89746.915 89681.943 89585.154 89698.675 边长 0 103.66 121.20 115.51 173.37 2015年6月5日,受X X X华气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技术人员前往X X县X X科技园区实地开展了此项评估工作,对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评估区范围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面积约0.1 km2,评估区内地质环境简单,现状稳定性较好。
2.2 以往工作程度
项目建设用地位于X X县X X科技园区,对这一区域内曾做过的地质工作为:
1)1977年~1980年X X X地质局航空区域调查队完成1:20万X X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交1:20万区测报告和图件;
2)2003年~2004年X X X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开展了X X X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调查,并编制了《X X XX X X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3)2003年~2005年X X X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开展了X X X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规划,并提交了报告。
5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3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3.1 工作方法
此次地质灾害评估工作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项目组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现场踏勘,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结合项目性质及该区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发育程度,编制了工作方案,2015年6月5日开展相关工作。
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前人调查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建设用地评估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并逐一做好详细记录、测制剖面、拍摄照片等。我院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评估“纲要”和相关规程、规范实施,取得了翔实的成果资料,符合和达到评估工作要求。
野外调查工作采用以实地地质调查与社会调查、询问相结合的方法,选用1:500地形图作为野外手图,结合GPS手持机进行实地定点综合调查。本工程用地面积约23亩,调查面积约115亩。于6月6日结束野外调查并转入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制工作,于2015年6月10日完成文字报告、图件初步编制工作,于2015年6月12日完成报告的最终评审工作,并最终提交:《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综合分区评估图(1:500),评估剖面图(1:300)。
评估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均按照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进行。整个评估工作按图2-1所示程序进行。
6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接受评估委托 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 规划项目工程分析 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 编制评估工作大纲 地质灾害现场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建议 结论与建议 专家审查与备案 提交评估报告
图2-1 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7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3.2 完成工作量
外业工作于2015年6月6日完成。此次评估野外调查面积约0.1km2,综合评估图1张(1:500)、剖面图2张(1:300)、区域地质构造图1张(1:20000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一套。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评估工作程度严格按照委托要求及国土资源部和X X X国土资源厅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2-2。
表2-2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 调查面积 资料收集 工程地质剖面 野外调查点 野外图片拍摄 现场走访 提交正式成果报告和图件 单位 km2 套 条 点 张 人次 份 完成工作量 0.1 4 2 5 8 3 4 2.4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2.4.1 评估区范围
评估范围包括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范围和结合建设用地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适当扩大的范围,其面积约76666.67m2,约115亩,详见综合评估分区图,拐点坐标见(表2-3)。
表2-3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评估区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 J1’ J2’ J3’ J4’ J1’ X 30895.875 30787.050 30630.436 30717.202 30895.875 Y 89683.782 89790.659 89683.637 89525.017 89683.782 备注 1954年 北京坐标系 8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4.2 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不同规模和不同重要性的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级别规定。该建设区属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为简单,评估级别为三级(详见表1-4,表1-5,表1-6)。
1)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拟建设净用地面积15368平方米,为工业建筑,在厂职工人数<100人;按表2-4分类,该项目属一般建设项目。
项目类型 重要建设项目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般建设项目(√) 表2-4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项目类别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程度等综合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及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评估区原地貌类型属丘陵地貌,评估区范围及周边较为平坦。现状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因此,按表2-5的分类,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表2-5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复杂 中等 简单(√)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 一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质不良 性质较差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9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3)评估工作级别的确定
本建设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2-6),确定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表2-6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复杂程度 项目重要性 重要建设项目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般建设项目(√) 复杂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简单(√) 一级 三级 三级(√) 3 自然地理概况
3.1 地理位置及交通
1、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位于X X县X X科技园区化工新材料区老孝子山工业水厂以北,鑫宇公司沼气供热项目以东,汇金支道以西。评估区距四川理工黄岭校区2400m,距X X县政府4000m,距沱江600m,距釜溪河500m。场地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详见工作区交通位置图3-1。
略
图3-1 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3.2 气象、水文
3.2.1气象
X X县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云雾多,霜雪少,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9℃,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8.9℃,最高气温41.1℃,一月最冷,平均气温7.3℃。夏季为东南风,其余季节多为偏东风,瞬时最大风速34米/秒。多年平均雾日58天,最长持续11天。主要灾害性气候表现为寒潮大风、水涝和干旱。
10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3.2.2水文
该地区40年平均降雨量1100mm,多年平均雨天138.9天,最多年177天,最少年仅81天。季节分配差异甚大,夏季降雨量721mm,集中降雨季节在6~8月,占年降雨总量的73%;春季尚不足100mm,占年降雨量的10%。最大一日降雨量158.8mm,最大三日降雨量187.2mm,因此夏季水灾害较频繁。评估区以东600m左右为沱江,以东500m左右为釜溪河。
场地主要岩土构成为砂岩及上覆土层,中风化以下岩层裂隙,一般不发育,地表水不易渗入,故场地基岩裂隙水不发育,该工程场地地面径流条件较好,地表水排泄畅通。
3.3 地形地貌
X X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属于剥蚀浅丘地貌类型,其特点是丘陵密布,河谷纵横。评估区位于“邓井关背斜”北西翼,地层倾向310°,倾角5°,为缓倾斜单斜构造,基岩厚层状结构,风化程度一般。拟建场地内无断层通过,无不良地质作用。故从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属相对稳定地区。详见建设场地外貌照片(图3-2、图3-3、图3-4、图3-5)。
11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图3-2 建设场地南侧外貌
图3-3 建设场地北侧外貌
12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图3-4 建设场地西侧外貌
图3-5 建设场地东侧外貌
13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3.4 地层岩性
评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下覆侏罗系中统砂岩(J2S)。
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
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结构松散-稍密。主要由砂岩碎块(屑)、粘性土、建筑砖头、以及山体开挖的岩石块(屑)组成,夹杂少量的粉质粘土,随意堆填,堆积时间较短,充填密实程度一般,均匀性较差,粒径以3cm~10cm为主,形状以片状为主,不规则,只有少量块石粒径达到30cm。厚度在1.5m~6m。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J2S)
砂岩(J2S):评估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砂岩。砂岩呈浅灰色、紫灰色,含砂质较重,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强风化层厚度一般在1.0米左右,岩体较破碎,结构部分被破坏,层理不明显,具破碎状结构;中风化层砂岩,裂隙较发育,可见水平层理,厚层状结构,岩质密实,较完整。岩层产状:310~320°∠4~5°。
3.5 地质构造与地震
3.5.1 地质构造
㈠ 地质构造
X X县位于四川盆地内,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缓慢的整体性抬升,差异性活动不明显,是一个新构造运动较微弱的地区。场地所处地质构造单元归属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评估区地处“邓井关背斜”北西翼。拟建场地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J2S)砂岩,地层倾向北西310~3200,倾角4~5°。 详见建设用地范围区域地质构造图(图3-6)。
14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图3-6 建设用地范围区域地质构造图
3.5.2地震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及川震防法【2009】117号文件规定:X X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X X县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区内构造单一,地层平缓,新构造活动微弱,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一般。
另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为一般工业厂房、仓库,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按丙类采用。
3.6 工程地质条件
3.6.1 岩土体类型
评估区内岩土体类型与组合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直接与地质灾害的发育相关,根据岩土体成因和工程地质性质,评估区岩土体可分为:松散岩类;软岩类。
15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受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影响一般,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一般。水塘填方区易诱发构筑物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使工程建设受到影响,属危险性中等;评估区其他地方地质灾害灾情小,地质灾害险情小,属危险性小。
合理的开挖结合有效的支护、排水措施(如修堡坎、排水沟)将大为降低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6.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综合评估主要是以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为基础,对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并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和防治的难易程度,对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三个等级:
1)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指场地存在各类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并且已发生过严重的地质灾害,场地稳定性差,工程建设会受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或工程建设必然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2)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指场地存在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但场地条件稍有变化就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宜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指场地稳定性好,地质环境条件没有重大变化,不会发生地质灾害,工程建设不会受到地质灾害的危害,也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应依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对工程的破坏性以及防治的可能性,分级评价场地的适宜程度,见表6-1。
21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表6-1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
级别 适宜 分级标准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 基本适宜 适宜性差 6.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评估区内形成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可知:场地地质构造单一,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一般。结合项目建设特点,按照上述划分原则(表4-1),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中等区(Ⅱ区)和危险性小区(Ⅲ区)。详见综合评估分区图(附图1)。下面分别对各区进行综合评价。
1、危险性中等区(Ⅱ区)
Ⅱ区为场地整平后北侧水塘填方区。该填方区由于填土厚度不同、固结沉降时间不同,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问题,可能引发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变形开裂。属危险性中等。
2、危险性小区(Ⅲ区)
根据综合评估原则,结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除上述危险性中等区以外其他区域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这些区域现状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经整平开挖后,可直接出露基岩层,下伏稳定基岩层可作为地基持力层,引发人工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故综合认为是危险性小区。
6.3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在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基础上,结合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进行,主要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评价(表6-4)。
22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表6-4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
级别 适宜(√) 分级说明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不良地质现象较好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 基本适宜 适宜性差 根据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危险性中等区(Ⅱ区)和危险性小区(Ⅲ区),评估区地面沉降、开裂、崩塌等地质灾害均容易处理,建设用地适宜性为“适宜”。
6.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本着“以防为主,避让与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掌握时机,早治理,目的是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保证拟建工程的安全。对该建设工程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本着“以防为主,避让与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掌握时机,早治理,目的是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保证拟建工程的安全。对该建设工程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1)对场地整平过程中形成的斜坡,应尽量减少对其扰动。如果需要继续开挖,应先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后再进行作业;如果开挖过高,应分级放坡并及时支护;合理设计场地内、外的截排水措施。
(2)建设项目在施工前应进行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建设区内土层厚度、结构、岩性、力学特征、含水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地基基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因地基土力学特征差异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特别是北侧新近回填土与老土层间固结沉降时间不一致导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对工程建设造成危害。
(3)如果需要进行基础开挖,应进行专项工程设计;雨季施工应作好防洪、排水工作。
(4)建议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减少人为影响,避
23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免因开挖取土、切坡等引发地质灾害。
(5)建议场地做好排水、疏导措施,避免周边汇水对拟建场地产生威胁。 (6)对回填区段尤其是水塘区段应先清除表层松散土体后再进行施工作业。
7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1)该建设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场地地质环境条件为简单,综合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
2)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场地岩土体处于自然稳定状态,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对评估区内建设过程中可能诱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场地北侧回填区受工程建设的影响,易诱发构筑物不均匀沉降,属危险性中等;除上述危险性中等区以外其他区域,危险性小。
4)根据综合评估原则,结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将整个评估区区域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Ⅱ区)和危险性小(Ⅲ区)。
5)综合评估认为,整个评估区地面开裂、滑塌等地质现象均易于处理,建设用地适宜性为“适宜”。
7.2 建议
(1)建议基础开挖和回填应进行相关工程设计,并及时进行有效支护;合理设计场地内、外的排水措施;雨季施工应作好防洪、排水工作;为避免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发生,工程回填时应应将表层覆盖层清除后进行,并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2)在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灾害防治。由于该区位于陡缓相连地带,一般不宜规划导致高切坡、深填方项目,不得规划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项目,但可规划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功能的构筑物。
24
X X X X X X X X X X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3)开展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并按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提供的地基土承载力及相关建议进行房屋基础等设计、施工,填方材料应进行击实试验,分层碾压夯实应严格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和施工。
(4)按照“川国土资发[2004] 240号文”要求做好地灾防治工作。 (5)做好规划用地范围内及周边是否有油气井、盐卤井的相关调查工作。 (6)该报告仅作为审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依据,对报告中划分的危险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该报告不能代替该场区项目其它方面的评估工作,不能代替拟建工程的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灾评估报告模板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