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静坐问答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1970-01-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静坐问答

郑鸿祺居士著

第1问:禅定的前行是什么?

第2问:为什么修习禅定之前,要先忏悔业障呢? 第3问:为什么修习禅定之前,要有守戒的基础呢?

第4问:进入禅定的诀是什么? 第5问:身如何放松呢? 第6问:息如何调柔呢? 第7问:心如何无念?

第8问:坐禅的环境如付选择? 第9问:夏天坐禅可否吹电扇或冷气?

第10问:坐禅需要什么用具?穿著要注意何事项?

第11问:坐禅最佳的时间是何时段? 第12问:冷水浴是否有助禅定?

第13问:什么样的饮食方式,对禅定有帮助? 第14问:饮食营养该如何调配,才会对禅定有帮助?

第15问:睡眠与禅定间的关系? 第16问:禅定可采用那些姿势? 第17问:脊椎如何直比较正确? 第18问:坐禅中,手该如何放? 第19问:两肩与胸部如何调整? 第2O问:坐禅中,下颚舌头如何安置? 第21问:坐禅中,眼睛是否闭上? 第22问:初学禅定各可采用那些方法禅坐?

第23问:念佛静坐如何修? 第24问:持咒静坐如何修? 第25问:默照静坐如何修? 第26问:数息静坐如何修? 第27问:随息静坐如何修?

第28问:初学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第29问:什么状况下不适合静坐?

第3O问:初学者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修禅定? 第31问:静坐中,该如柯调整身体的酸、麻、僵化?

第32问:静坐时间以多久为宜?

第33问:禅定为什么进步很慢或障碍重重?

第34问:禅定的参考书籍。 第35问:禅定的层次。

第36问:禅定修行者如何调理饮食? 第37问:一个禅定修行者如何修不倒单? 第38问:要以什么心态修习禅定?

第39问:进阶静坐所应具备的条件?

第40问:什么是禅定中阴? 第41问:禅定如何进步? 第42问:什么是观想? 第43问:如何修习观想静坐? 第44问:如何练习观照?

第45问:修习禅定需要多久才能成就? 第46问:修习禅定中容易打瞌睡怎么办? 第47问:禅定的知识具足再修是否比较好?

第48问:如何让静坐的时间加长? 第49问:静坐中被惊扰怎么办? 第50问:静坐是否能离苦得乐? 第5l问:什么是欲界定? 第52问:什么是未到地定?

第53问:静坐时脊椎如何调整才算直?

第54问:静坐时或平时的心态,为什么不能批判? 第55问:静坐要怎样盘腿才容易进入状况? 第56问:观察力的训练要如何入手? 第57问:心与心念有什么差别? 第66问:静坐前、中、后要如何调整?

第67问:采用‘念佛’或‘持咒’静坐时,要怎样念才恰当?

第69问:精神状态有问题的人,可否练习静坐?

第70问:正念如何相续? 第71问:静坐会不会开悟? 第72问:修习禅定要如何精进? 第73问:静坐是否要苦修或乐修? 第74问:静坐会不会改变个性? 第75问:如何有效率的静坐? 第76问:静坐如何找到入处? 第77问:静坐当中如何对治心的状态? 第78问:静坐中‘身’与‘心’如何互调?

第79问:静坐可否采用类比法? 第81问:静坐多年为何没什么进步? 第82问:脚曾受过伤,该如何静坐?

第84问:静坐中,内在心念与外在身相的调整标准有何不同?

第85问:如何利用零碎时间静坐?

第88问:静坐时感觉烦燥不安或无精打采时该如何调整

第89问:如何离相静坐?

1. 禅定的前行是什么?

修习禅定是属于比较高级的修行方式,若想在禅定上,减少障碍,忏悔及守戒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

2. 为什么修习禅定之前,要先忏悔业障呢?

佛法讲因果轮回,不只是今生曾造下恶业,连过去生在广大无穷的时空中,每个人都曾造下无边的恶业。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的忏悔业障中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所以,如果不透过忏悔就贸然静坐,很可能会障碍重重,纵使有小小境界现前,那也只是到此为止,难以更上一层楼。即使是大修行人再来人间,也必需透过忏悔业障,才能化解隔阴之迷,更何况是一般人呢?

最简单的忏业障的方法,就是行住坐卧中不断的念忏悔文: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镇疑,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3. 为什么修习禅定之前,要有守戒的基础呢?

戒、定、慧三无漏学,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若能以戒律作为基础,就不容易再造恶业,自然就容易增长定力。

大乘菩萨道需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其中也提到了持戒,可见持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持戒要有善巧,不要把自己弄得精神紧张,动辄得咎。因为戒律的本质是陶冶并非是束缚,当我们透过戒律的陶冶时,就能慢慢的清净身口意,也容易增长定境。

最简单的持戒方法是:诸恶莫作。若犯了戒,懊悔只是浪费时间、精神,只要至诚恳切的忏悔,就能消重罪。

4. 进入禅定的诀是什么?

把握身放松、息调柔、心无念三要诀,自然容易入定境。

5. 身如何放松呢?

进入禅定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紧张。

初学者可以用站立的方式,从头部到脚,检查、调整骨骼、肌肉,然后慢慢坐下;也可以先躺下放松五分钟到十五分钟,然后右侧卧慢慢坐起来。

放松不是松弛,而是松紧恰当,也就是身在负荷力最小的状态,只要身放松调得好,几乎没有身体的感觉,也是没有身体的障碍,自然能久坐不疲。

在静坐中发觉身体有状况,也要适时加以调整。

6. 息如何调柔呢?

呼吸的方式及频率,取决于身体的耗氧量, 当我们打哈欠、伸懒腰就是一种自发式的呼吸调整方式,并不需要动念。

所谓的息调柔就是自然不造作的呼吸方式,随著我们的身心状态,自然而然从粗呼吸──细呼吸──断息。

7. 心如何无念?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不与妄念相应,即是无念。

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一般人历缘对境的反应模式就是不断的攀缘,内心从来没有一刻安定。时下流行一句话:‘跟著感觉走真好’,其实,跟著感觉走就是跟著妄念走,如何从妄念的瀑流中,到达清明的岸上,才是禅定的目的。

透过观察力的训练,较容易达到,因一般人的观察力都放在他人身上,很少放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客观的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时,就比较容易从妄念的瀑流中挣脱出来,当你看清楚时,妄念的作用力就逐渐消失了。

在此提供一个不花一秒钟的方法,就是客观的观察自己吃饭,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吃饭上,心无旁骛的吃饭,也可以说安心的吃饭,记得时就练习,忘了就算了,要没有挂碍的练习,只要耐心地练习三个月左右,就会慢慢了解什么是观照力,当观照力愈来愈清明时,也就是被妄念牵著鼻子走的次数愈来愈少。

妄念是友伴,不是敌人。妄念就是业力的变现,也可以说妄念就是你自己,当觉察到时,既不能喜欢,也不能讨厌,更不能逃避,必须客观的面对,就不会迷失,也不会被骗,到最后你才能真正认识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妄念的奴隶。如同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因为一切的一切,都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只有心解脱了,才能禅定中得到自在。

8. 坐禅的环境如付选择?

最好选择通风、明亮、安静、干燥的地方。

初学者最好在室内坐较佳,等到禅坐到妄念较少的状态,才能到大自然的环境坐禅。进阶者,除了室内静坐外,可到室外静坐,特别是到郊外或山上空气新鲜的地方静坐,可将肺部深处的浊气排出。

专修者则除了室内、野外,还可以在下午或半夜时,到尸林静坐,此可训练自己的胆量及修无常观。

9. 夏天坐禅可否吹电扇或冷气?

以不吹为佳,若要吹,可将风吹至墙上,再反射回来,间接的吹到。

10. 坐禅需要什么用具?穿著要注意何事项?

( 一 ) 坐禅所需的用具:

(1) 蒲团:有木棉、椰丝、榻榻米等材质,外型有圆、方, 可视自己需要而选择(也可使用毯子或枕头替代),通常用木棉的圆蒲团比较好,直径约一尺二左右,可将臀部垫高约四指高,以避免脊椎弯曲过大。

(2) 拜垫:有木棉、椰丝、榻榻米等材质,外型有圆、方,可视自己需要而选择,也可使用小孩的棉被或垫被。拜垫可隔绝湿气及温度,避免直接接触地面,切忌坐在弹簧床上,会造成脊椎的弯曲。

(3) 大毛巾:盖膝盖及胯骨, 若天气较冷可另加一条盖肩膀、背部(以上用具,( 1) 为必须品, 但日久功深也可不用, ( 2)、( 3) 则不一定需要)

( 二 ) 穿著方面,材质以纯棉最好,人造纤维最差;愈宽松愈好,同时,拿掉手表、眼镜、腰带、袜子等。

11. 坐禅最佳的时间是何时段?

最好坐禅的时间是:淩晨 3:00 ~ 5:00; 次佳时间是:早上 5:00~7:00、傍晚 5:00~7:00、睡前 9:00~11:00。

子时(深夜 11:00~1:00)是睡眠时间、午时(中午11:00~1:00)是午餐、休息时间,此两段时间,一般人及初学者最好不要坐,但是,对于一个专业修行人,他经过长久时间的练习,自然任何时间修禅定都可以。

12. 冷水浴是否有助禅定?

热水浴会让气脉紧张,而冷水浴会使气脉放松,当气脉放松,自然容易人定, 所以,冷水浴绝对对禅定有帮助。(冷水浴是指水温从10 ℃~28℃左右的冷水)

还有,在入坐之前用冷水洗脸、手、脚,确实比较快进入状况,因为冷水洗过后,可降低身体多余的热量。

13. 什么样的饮食方式,对禅定有帮助?

对初学者可改吃较清淡的饮食,调整营养分配的方式,渐渐改成素食,而且,早上要吃的好,中餐要吃的饱,晚餐吃的少,绝不吃宵夜。

进阶者可慢慢的转换成过午不食(吃饭时间从早上 5: 00 ~下午1:00 ),先从每周一天过午不食,连续四周后再调整一次,最慢七个月内,就可渐渐习惯过午不食。

当连续一个月过午不食后,可停五天,接著再二个月过午不食,停五天,依此类推,到连续五个月过午不食,再休息五天,经过以上调整过程,就能稳住过午不食的习惯。

过午不食的修行,对禅定有极大的帮助,能净化我们的身体且可累积福报。

专业修行人的饮食方式,可从过午不食转成日中一食(吃饭时间从早上 11:00 ~下午 1:00 ),慢慢再缩短午餐时间(从中午 12:20 ~ 1:00 )。缩短时间的用意,是不要我们吃太多食物,亦即虽日中一食是吃一顿饭的量,而非吃了三顿饭的量。

在饮食调整的过程中,可多念心经及施食,就此较不容易被心理或生理的饥饿困扰。

还有于农历初一、十五断食,可清除身体中的废物,对禅定也有极大的帮助。

14. 饮食营养该如何调配,才会对禅定有帮助?

食物的营养对于人,就如同油对车子一样。车子要加油时,我们一定会加合适的、没有杂质的油,车子才能顺利运转,对于我们的包身也就是人身宝也要爱惜,不能吃不恰当的食物。

以下介绍不恰当的食物:

(1) 人造的:如汽水、可乐、运动饮料等。汽水、可乐会腐蚀牙齿、刺激胃酸,消耗身体中的钙质。运动饮料含钠离子太多,会造成身体电解质不平衡,加重肾脏负荷,特别是在晚上时喝。

(2) 冰的:冰棒、雪糕、冷饮等。低温的食物含刺激食道发炎、降低胃的蠕动率,以及阻塞气脉。

(3) 刺激性的: 烟、酒、咖啡、可可、茶及含咖啡因的饮料等。烟会阻塞气脉,酒会麻痹脑神经,咖啡会刺激心脏,可可对肾、肝、大肠不好,茶会刺激胃。

(4) 烧、烤、油炸的:烧饼、油条、泡面对肝不好。

(5) 不易消化的:油饭、炒饭、炒面因含有很多油,对胃不好。糯米饭因有黏性不易消化,对胃不好。

(6) 太多调味料的: 蒜、葱、辣椒、胡椒都会刺激口腔、食道及内脏。

(7) 防霉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含有这些东西的食物,会破坏肝、脑、神经系统,所以最好不要吃。

(8) 蛋或蛋类制品:因为容易滋生细菌,最好不要吃。

以下介绍恰当的食物:

(1) 鲜奶:每天喝 1 ~ 2 次,每次 250cc ~ 300cc。

(2) 抗癌蔬菜:芥蓝菜、高丽菜、花菜。

(3) 豆腐:可补充蛋白质及钙质。

(4) 水果: 苹果、梨子、水蜜桃、葡萄、木瓜、酪梨、柠檬等(芒果、榴涟除外)。

(5) 淀粉质:白米、燕麦片等。

(6) 种子:莲子、松子、葵瓜子、榛果等。

(7) 用粗盐取代酱油。

(8) 以蒸煮来调理食物,比煎或炒更好。

(9) 水:口渴时喝煮开过的温开水最好。

因每个人多年的积习难改,只要慢慢调整就会转变过来。再者,要细嚼慢咽,也非常重要,口腔咀嚼,需要能量较少;若狼吞虎咽进入胃里,需要较多能量,才能分解,延长了食物在身体的时间。

15. 睡眠与禅定间的关系?

初学者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一定要睡足八小时,时间最好是晚上 10:00 就寝,不要超过深夜 12:00。 因为熬夜一定会伤肝,只要睡眠充足了,坐禅一定容易进步。

进阶者于禅定有了较好的定境,自然而然可减少睡眠,可从一般的八小时左右,慢慢减至五小时,也就是慢慢提早起床时间,亦即在最佳静坐时间早上三点时起床。

专业修行人,要改掉白天午睡的习惯,先从想睡的时闲坐著睡或趴著睡开始; 再来就是晚上睡觉时间,从盘腿坐著睡 1 小时开始训练起, 从 1 周 1 次,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坐著睡 1 小时后再躺下睡,然后再慢慢增加坐著睡的时间,再加上禅定的配合,日久功深,自然养成不倒单,只有不倒单,才能进入很高的定境,也就是三摩地。

大乘菩萨道行者,不只要自度还要度人,每天八小时的禅定绝对少不了,白天、晚上行菩萨道,禅定只有利用睡眠的时间了,可见不倒单,对大乘菩萨道行者是非常需要的。

16. 禅定可采用那些姿势?

通常采用单盘、双盘、缅甸坐、跪坐、正襟危坐等六种。建议用缅甸坐、单盘、跪坐、正襟危坐四种。

初学者可采用:

(1) 缅甸坐:有助于胯骨的松开。

(2) 单盘:容易造成脊椎侧曲,所以一定要左右脚轮流, 可松开在上面那只脚的膝盖关节。

(3) 跪坐:最适合在饭后坐,可以帮助消化, 但要在软垫上较佳,时间在五分~三十分之间。起坐后要按摩膝盖小腿。

(4) 正襟危坐:适合年岁大、腿较僵硬的人坐, 坐椅子只坐十五公分~二十公分左右,大腿与地面平行。

而散盘,是临时盘腿用,真正在禅坐时不用比方法:双盘,难度较高,初学者最好不要尝试,因为禅定重点在于心的品质,而不在于脚。

长期的禅定,会让全身脉轮逐渐打开、通畅,筋骨柔软,如此自然而然就可以双盘。膀骨紧的人,可用手握金刚拳,以掌面轻敲臀部骨头尖点周围处,此可慢慢松开跨骨,切忌用拉筋的方式,拉开膀骨及膝盖关节。

17. 脊椎如何直比较正确?

脊椎包含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点歪,不是前屈、后屈,就是侧屈,当脊椎不正时,会压迫由脊椎出去的神经,造成相关位置的内脏产生疾病,或神经系统的病变,以及椎间板的压迫产生骨刺等等,所以,脊椎姿式的正确非常重要。

禅坐时,脊椎绝对不能挺直,只能放松的直,如果驼的比较厉害,可垫高蒲团到五个手指以上的高度。自然就容易直,脊椎的直,绝不是垂直,不是如尺一

样的直,而是略微前倾,若有一点弯曲也可以。只要脊椎的负荷力在最小的状态就对了,如果脊椎的作用力较大,保证绝对无法久坐。

在此介绍一些调整脊椎的方式:

(1) 瑜珈体位法:

眼镜蛇式可调整胸椎,先全身趴在地面放松,然后手掌移到肩膀上方(手不用力),接著由头部开始,然后胸部,离开地面,腹部不能离开,起来到不能起为止,然后慢慢放下,休息三十秒~四十秒,重覆以上动作共四次,第四次,抬至极限要停一会儿,然后放下,以平躺姿势休息三分钟,接著右侧卧起来。

轮式可调整腰椎,先全身放松躺在地下三十秒左右,然后将手及脚掌靠近身体、手掌、指尖靠近肩部,贴近地面,然后将身体抬起,如拱桥形之后放下,休息三十秒~四十秒,重覆以上动作四次,第四次抬至极限停一会儿,然后放下,以平躺姿势休息四分钟,接著右侧卧起来。

(2) 以盘腿方式坐著,手掌向前接触地面, 然后身体慢慢向前弯下,手臂也同时向前伸出,到极限后,放松停一会儿,再慢慢起来(可用手撑起)。在静坐之前,重覆以上动作三~五次,对脊椎伸展有很大帮助。而且,静坐中,脊椎姿势也比较正确。

(3) 大礼拜:

向佛菩萨大礼拜,特别是忏悔大礼拜更好,可让脊椎柔软、气脉通畅、化解业力。

18. 坐禅中,手该如何放?

在静坐中,可以手结定印,右手掌指背在左手掌指面上方,两手拇指圈成椭圆形,放松的置于腿上,如果手短些可以毛巾置于小腿上,然后手放在毛巾上,在夏天或者觉得手很热,也可以拇指扣住中指,以掌背放在膝盖关节内侧面,手臂、手肘一定要放得很松,一点作用力都没有。

19. 两肩与胸部如何调整?

两肩要放松,如果有一高一低的现象,不要刻意调成平的。因为长久的积习很难改过,只要两肩调整的很舒服,就行了,在此提供一个方法来调整,就是在洗澡时,一只手,从前面伸向后方垂下毛巾,另一只手,从后方由下往上伸,握住毛巾,渐渐拉进两只手的距离,久而久之,两只手就能在背后互握,如此,可调整肩膀的紧张与不平衡。

禅定中,绝对不能挺胸,因为挺胸的呼吸状态是胸式呼吸,容易紧张,不易进入定境,直放松自己的胸部,自然呼吸容易转细。

2O. 坐禅中,下颚舌头如何安置?

闭口、微收下颚,舌头轻轻碰著上颚即可,有时口中分泌很多唾液时,可以缓缓吞下,这是好现象。当气脉开展时,舌头会后屈,往上伸,伸的很长,打开一个能量枢纽,也就是瑜珈所说的空动身印。

21. 坐禅中,眼睛是否闭上?

最好是闭上,一切以自然为主。有些人,闭上眼睛修禅定,有幻象在跟前产生,此时最好是张开三分眼,就能闪开困扰。

22. 初学禅定各可采用那些方法禅坐?

有念佛、持咒、默照、数息、随息这五种方法都不错。

23. 念佛静坐如何修?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然后慢慢的、专心的、虔诚的默念佛号。可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自己喜欢的佛号,字字分明,对于一个刚开始习禅的人而言,要静下来,坐著专心念佛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身体的不适应盘坐、及妄念像瀑流一样,很快会将佛号忘了,注意力就会在脚酸、背痛等生理现象或潜意识中一些念头,如‘昨天那顿饭很好吃’、‘电视或电影的精彩情节’、‘所喜欢的人’、‘所讨厌的人’等情境拉走,等到想了一会儿才觉察到,就产生懊悔在意的心念,批判完自己之后再回到佛号上。

事实上,被妄念拉走是很正常的,只要觉察到后再回到佛号上就对了,懊悔、批判只是浪费时间、心力,完全没有必要,只要被妄念拉走的次数愈来愈少就对了,平时,除了在静坐中念佛,行住坐卧当中也要念,这样进步才快,如同在世间法的学习射箭一样,不可能一开始就一箭中的,必需日积月累不断的练习,日久功深自然百发百中。

24. 持咒静坐如何修?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专心的、恭敬的、默念‘六字大明咒’、‘灭定业真言’、‘阿弥陀佛心咒’等,在一座中,只持一种咒语,不要一直换咒语,如果不适应可先小声念出,等到习惯以后,再改成默念。

人的心就如野鸟一样,奔腾不已,没有一刻静止,所以才以持咒为正念,对治奔腾不已的妄念,若跟著妄念走了一段时间,觉察到再回到持咒,只要单纯地回到持咒上,千万不要生懊悔之心念,如此,持之以恒,不要太在意妄念,总有一天,妄念会愈来愈少,心境会愈来愈清明。

25. 默照静坐如何修?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然后内心保持一个观察自己一切念头的客观状态,只是客观看著,并没有人介入其中,更没有批评得失的心理,清清楚楚的看著念头的生、住、异、灭;好的念头不欢不喜,坏的念头不惊不惧,看只是看,念头只是念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观察力是平行运作的状态,与所观察的念头是同步的状态,并不是念头过了才检讨,它就只是看,透过迁流不已的心念,来认识真正的自我。

26. 数息静坐如何修?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用自然呼吸的方式,也就是不控制呼吸,然后数出息,而入息不数,第二次的出息数 1,第二次的出息数 2,……第十次的出息数 10, 第十一次的出息数 1, ……这样重覆从 1 ~10,连续不断。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时被妄念拉走,忘了数数目,觉察到再从 1 开始数; 有时数一数超过 10 了,还继续数下去,觉察到时,可从 1 再开始,如此,周而复始,连续不断。

27. 随息静坐如何修?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内心保持专注的状态,清楚分明的观察呼吸的出入,只是看著不去数它,只要长时期的练习,呼吸自然会转细,妄念也会愈来愈少,身体也会愈来愈轻安,这是因为心息相依的缘故。

28. 初学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念佛静坐是以佛号为正念,其他的念头为妄念,不只是在静坐中持名,行住坐卧当中也是,这是一个最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法门。

持咒静坐是以咒语为正念,其他的念头为妄念,不只是在禅定中持咒,行住坐卧当中也持咒,只要持之以恒,自然容易人定,这也是最适合初学者的法门。

默照静坐是以心念作为观察的物件,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除非在念佛或持咒静坐得力,进而修默照静坐才容易掌握。

数息静坐是以数呼吸的出息,作为安定自己身心的方法,对于一般人是不错的方法,对于有心脏病、脉不整、气喘的人,最好不要使用,因为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有病的人,在练习时难免会有控制呼吸的现象,如此,对原有的疾病,有不良的影响,最好使用念佛或持咒静坐方式。

随息静坐是以观察呼吸的出入,作为安定身心的方法,如同数息静坐法所述,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有病的人,不适合练习。

以上五种方法,在抉择时,可选一种方法至少练习一周,等到全都练习完后,评估自己的适应性,最后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真地、专心地练习,日久功深,自然容易入定。

29. 什么状况下不适合静坐?

在饱食之后,最好隔一~二小时后再入座;疲倦时最好去休息,等精神好时再入座;激烈运动后最好是散步到气息平和后,才能入座;重病中,以养病为主,等身体较佳时才能静坐,当处于忧愁、悲伤、镇恨、愤怒时也就是业力缠牵之时,最好是先忏悔,将这些负面的作用力化解后,才能入座。但,久修禅定之人,就没有以上的限制。

3O. 初学者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修禅定?

可在自己家中,找一个能够安心坐的最久的地方,那就是静坐最佳的地点,这是因为只要坐的舒服,就会喜欢坐,也就容易入定;再者,用拜垫隔绝地气,上面放著蒲团,让自己调整到久坐不疲的高度,调整好以后,就固定在那里坐禅。

初学者可用倒数计时器来计算时间, 可附带准备 1 小杯温开水、小毛巾、卫生纸、纸、笔等,当静坐中口喝时,可拿水喝;流汗时用毛巾擦;如果想要上洗手间就去上,不要忍到结束,不然,对身心皆有不良的影响,只要如厕后再继续坐即可;禅坐中,若有意义的念头闪过,如果有必要可写下来,不要挂在心上;如有必要,电话也可放在旁边,电话铃响时,可慢慢拿起来对答。只要让自己心念保持在最少干扰的状态下做完喝水、擦汗、写东西、接电话等,然后继续静坐。如果有人按门铃,或者突然下雨要收衣服,或闻到烧焦的味道要关瓦斯时,可先慢慢出定,调整一下身心,然后慢慢起身去处理,切忌马上跳起来去办,如此很伤身心。

31. 静坐中,该如柯调整身体的酸、麻、僵化?

姿势上只要保持舒适即可,不要力求完美,只要姿势不是太差就好了,当你在静坐中,要注意的是你的心,只有心的自在、舒展,也就是与空相应时,才能带来禅定的喜悦与进步。在修学的过程中,身体的不适应会带给心的干扰,所以,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调整,以免注意力一直放在上面,妨碍定境,而如果调整,也只是浪费一点时间、影响一点定境。

如流汗时擦汗、口渴喝一点水、有重要事写下来、身体养抓一抓、腰酸背痛可按摩,可能是姿势上的不正确,可按摩或调整一下。当腿酸、麻时,就换姿势,臀部二点压力很大,就用两手将身体撑起,让臀部放松一下,再继续坐,不要一味的在身上坚持,因为这种坚持会造成心的干扰,甚至退缩,以后就视静坐为畏途。

坐后可按摩、调整身体的不适,按摩前,一律将手掌轻轻搓热,从脸开始,额头、脸颊到脖子;从脑后风池穴到颈部;胸部用两手交叉轻拍;腹部可顺时钟按摩;腰部可用手掌上下按摩;膝盖用两手掌顺时钟按摩;小腿由足三里到脚踝骨上方,用拇指或另一脚跟按摩;脚掌面用两手掌前后按摩;脚心,用拇指顺时

钟按涌泉穴;小腿由脚后跟到委中穴,慢慢的按上去。按摩后再慢慢的起来散步,最好是五分钟内不要碰水,但可以喝水,进食最好是隔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再进食。

32. 静坐时间以多久为宜?

初学者从五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三十分钟,可以先坐一次五分钟,然后出定,身体轻轻左右摇摆,调整身心过一会儿再坐第二次五分钟后再出定,再第三次五分钟,当第三次五分钟时问到,还想再坐时,就可增加时间。

进阶者慢慢由三十分钟,增加到五十分钟,最好每天能坐二次,可以先坐三十分钟后出定,调整一下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的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地持续下去,就能慢慢增加自己静坐的时间。 专修者慢慢由五十分钟增加到二小时,也如同上面所说的一样,先坐五十分钟,然后出定,调整自己的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的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练习下去,就能慢慢增加禅定的时间。

对于一个以生命力投入修行的人而言,最好能够坐到八小时,可先坐二小时后出定,调整自己的身心后,慢慢起身经行,或调整自己身上僵硬的肌肉,十分钟至十五分钟后,再入坐,不限时间,坐到不想坐时,调整身心后即可休息,如此就会慢慢增加坐禅的时间。

切记,一切取自然、不勉强为原则。

33. 禅定为什么进步很慢或障碍重重?

因为一切都是业力的牵引;因为一切都是无明的障蔽;因为一切都是功德、福报的感召;只要多忏悔守戒,多化解业力,多累积功德福报,不要跟别人比较,以无所得的心态,有耐心的修下去,日久天长,身心必定会得到完全的改变。

34. 禅定的参考书籍。

可参考隋朝智者太师的天台小止观、六妙门,以及释禅波罗蜜这两本书,对禅定解说的相当明了,如果看不懂,可多看几次,配合自己的实修,就容易了解。

35. 禅定的层次。

禅定的层次恰好与三界层次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但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初步的轻安而已。

色界的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

无色界禅定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

灭受想定是禅定的最高层次,从初禅开始到灭受想定,合称九次第定。一个禅定的修持者,只要心无挂碍的用功,就能经历这些层次的禅定,到达生死轮回的彼岸,也就是涅槃。

36. 禅定修行者如何调理饮食?

(1) 炉具:以瓦斯炉较佳,电磁炉其次(但要距离 0.5m 以上才安全)。

(2) 锅子:玻璃锅(以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金属氧化物的强化玻璃最佳)、铸铁锅、不锈钢锅也不错。

(3) 食具:碗碟以玻璃最佳,磁器、不锈钢都可以,最好不要用塑胶、法琅。

(4) 筷子、匙:木头、竹子、不锈钢都可以,塑胶或铝都不好。

(5) 砧板:以木头最佳,比重愈重愈好,用完要晾干。

(6) 清洗食具:可将剩余的食物清除后,放在一起施食,然后将锅、碗、碟等食具用100C 开水冲洗最干净, 或洗衣肥皂(以椰子油制的最好,最好不要用废油制的)、或面粉,千万不能用洗衣粉或洗洁精(只能洗浴厕),因为洗完后冲再多次也无法完全清洗掉。

(7) 盐:以天然干燥的最佳,精制的盐其次,最好不要用加碘的盐。

(8) 酱油:酿造的酱油本身就含有致癌物,最好少用。人造的酱油是用色素、香料、盐、糖、地下水调的,对人也不好。事实上,可以自己用黄豆清洗过,直接煮再加盐,倒出来的汁就是很好的调味。以冰糖最佳,甜菊糖其次。油:橄榄油最好,葵花油、苦茶油、茶油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都是很好的油。沙拉油只能凉拌或作沙拉用,油炸容易变质,最好不要用来油炸。大部份的罐头都有添加物,而且不够新鲜,所以最好不要吃,而且吃新鲜的食物比较好。

(9) 醋:以纯酿造的醋较好,但会含有极微量的酒精,故最好少用,以人工合成的冰醋酸调的人造醋最好不要用。

(10) 米:刚碾完的米最好,放久会变得较黄,也容易受霉菌或黄麴菌污染,潮湿多雨的地方更是如此;糯米或糯米制品如汤圆、粽子等最好不要吃,因为不易消化,特别是消化系统有毛病的人,纵使逢年过节吃,也要细嚼慢咽。

(11) 水:我们要喝的水以能量的观点来说,最好是喝跟人体能量相同的水,最容易为人体吸收而不需要消耗身体的能量,这种水就是高能量的水,煮开的水就是高能量的水。天然水果、蔬菜所含的水份都是高能量的水。

水源以自来水、山泉水、地表洁净的水都可以,地下水最好不要直接用,纵使煮开也不能饮用,一定要经过过滤及逆渗透双重处理才妥当,台湾地区的地下水普遍受到农业、工业及家庭废水污染,除非是靠近山下,或附近没有工厂、坟地、垃圾堆等才能使用。台湾西部乌脚病发生区,就是长期饮用的地下水中,含萤光物质及腐植酸造成的。

从早上 5:00 ~晚上 10:00 可喝较多的水, 但晚上 10:00 后润口即可, 对于肾脏功能不好的人,最好于睡前 3 小时就不要再喝多量的水,免得半夜起床或早上起来浮肿,其间若有口渴,小口小口喝水即可。

因人而异, 肾脏功能好的人,一次可以 500cc 左右,肾脏功能弱的人,最好一次不要喝超过 300cc 的水。

早晨梳洗过后可喝温的柠檬汁,刚开始先用 1/4 个柠檬加上 1 小撮盐(约 1 粒红豆大小)、1 汤匙蜂蜜加温开水至 300cc ~ 500cc然后慢慢喝下,其他时间喝柠檬蜂蜜,就不能加盐。 等适应了 Z 个柠檬后可慢慢增加至 1/3、1/2、2/3 最后到 1 个柠檬。

如果前 1 天有腹泻现象,可改喝温的盐水(从二粒红豆大到 1/4匙的盐水皆可。)

(18) 鲜奶:鲜奶的量因人而异,一般喝鲜奶会腹泻的人,可先于用餐后 30 分左右,喝一点鲜奶 50CC 左右,等适应后,再慢慢增加。

一般人每天最好是喝 250 ~ 300CC 左右鲜奶,但是对于缺钙或是钙的消耗量较大的人,最好是喝 2 倍的量,第 2 次喝牛奶的时间要距上一次 2 ~ 3 小时左右,木瓜、酪梨(熟)可加入牛奶,直接用果汁机打来喝。

(19) 甜汤:莲子汤、绿豆汤、红豆汤、白木耳汤、及本杂志所介绍的天然之饮等都是不错的,流质饮食最好自己买回来煮,而不要吃现成的罐头,煮完后可冷藏储存不要超过 3 天。

(20) 蔬菜、水果清洗方式:所有的蔬菜、水果,先用盐水浸 10 分钟后冲洗干净,再开始调理。

三餐的调理:

1. 早餐:

(1) 可喝鲜奶 250CC ~ 300CC,要加热等降温后,一口一口慢慢喝完。

(2) 燕麦片用开水泡开加一些干果, 如葡萄干、松子(生)核桃、榛果、腰果等。

(3) 苹果 1 粒。

以上是一种很健康的饮食调理,适用于一般人及过午不食的修行者。

2. 中餐:

以水煮芥蓝菜、高丽菜、花菜,整株或整片叶子煮,等煮好后再切成小块,加调味料。如果不习惯可先用炒的,慢慢调整,豆腐(不加防腐剂)用水煮开,加调味料,饭、稀饭、馒头、面条都可。

但消化系统有毛病的人最好不要吃硬的饭、馒头、面条等,也不要喝汤。

海带要买干的回来自己浸,然后煮汤,一周吃一次即可。其他的蔬菜也以水煮或烫过为佳。

饭后可吃苹果、梨子、葡萄、水蜜桃、木瓜等水果。

3. 晚餐:

吃比较清淡的饮食,不要吃太多,慢慢调整成流质的食物,到最后不吃晚餐。

在一餐中不要吃太多种食物,只要我们善巧的调配,一定会有足够的营养。

37. 一个禅定修行者如何修不倒单?

民国以来有几位高僧都是不倒单的修行者,如一九八六年圆寂的土城承天禅寺广钦老和尚(参考承天禅寺编印的广公上人事迹初编,P63 的五、常坐不卧:念佛得证);一九五三年圆寂的高闵寺来果禅师(参考天华出版公司的来果禅师自行录, P4,P6,P11,P86 的不倒单);一九三四年在缅甸圆寂的金山寺金山和尚(参考天华出版公司的金山活佛神异录 P6 )。他们的示现表示不倒单是可能的,而且只有长期的不倒单,禅定才较容易到达无色界,也就是是三摩地。

不倒单的准备先从调饮食开始比较容易达到。因为少食自然少眠,先由正常的饮食逐渐调整到过年不食,再由过午不食渐进到日中一食,再慢慢减少食物的量,以营养均衡为原则。只要少食,自然粗重的肉身就会慢慢改变,较利于不倒单的修行。

断食可排出身体的废物,在农历的初一,十五这两天断食特别好,只要身体内的废物愈来愈少,气脉自然通畅,包身也会健康,不易生病,这样要修不倒单更容易

我们身处欲界,粗重的肉身,配合大自然的磁场运作,色身才会健康,也就是要早睡早起, 最好是晚上 10:00 就寝最晚不要超过 12:00,配合日月运行的作息,才易修不倒单。

冷水浴能够促进皮肤呼吸,使皮肤强健,无色界的禅定就是以皮肤呼吸,所以要到达三摩地,洗澡时采用冷水浴是最好的选择方式,一个不倒单的修行人也要好好遵循。

一般人的饮食习惯要求色香味俱全,刺激够味,纵使改成素食也是如此要求,吃太复杂、调味太重,而完全纯净的素食就是不吃蛋、葱、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这样才能让腺体安静,不会干扰禅定的修行,易于人定,也才容易修不倒单。

温和的运动是必需的,禅定修行者,不是整天坐在那里,最好每天抽空三十分钟作一些连动,如此有助于气血的循环,以及关节的柔软,促进新陈代谢,修禅定时,自然容易久坐不疲也易于修不倒单。

以上所述几个重点,量力而为,切莫执著,如生病时就要暂停冷水浴,等病好了再开始,只要随缘尽份自然有助于禅定及不倒单的修行。

养成睡前静坐是不倒单蛮好的习惯之一,用最轻松的姿式坐著,不要在意品质的好坏,只是坐著,用心(没有分别)坐,不要在意妄念,也不要在意昏沉,更不要在意睡著,因为在意的本身就是大妄念,以无所得的心,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坐著,坐到不想坐就躺下睡。刚开始不要限定自己坐多久,等习惯后自然会增加,但对于一个习惯久坐的人,最好不要少于 1 小时。

再来就进入不倒单的正题,所谓不倒单就是睡眠的时间是坐著睡或修禅定,这与一般人睡觉时一定要躺下来的习惯不同,一般人除了晚上八小时左右的睡眠外,中午也要午睡,这样的睡眠习惯一时要改过来是非常困难,平时偶尔有一天睡眠时间较少,第二天一定想要多睡些补回来的心理,但事实上多睡些反而会更累,或更昏沉,可见心理的需求与生理的需求不同,偶尔少睡一些并不会有影响,要改变睡眠的习惯,要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克服心理及生理的障碍。

首先,在白天想睡时不要躺下,以坐著或趴在桌上睡,等到晚上再躺下来睡,大约一~三个月就可以适应过来的,再渐渐改成不睡午睡,已习惯白天不睡午睡的人,千万不要放弃这好习惯,如果白天感到疲劳,可躺下休息但不能睡,也可坐著坐一下静坐,就容易恢复。再来每周选一天晚上睡五小时,醒来后,要再躺下睡要隔十二小时,连续三~五个月后;再增加为每周选二天晚上睡五小时,连续三~五个月后;再增加为每周选三天晚上睡五小时,连续三~五个月;依此类推最后调整到每天晚上

睡五小时(晚上 10:00 ~清晨 3:00 是最佳的睡眠时间)。 以上是最温和的调整方式,事实上正常人每天只需要五小时的睡眠就够了。

以下一段录自广公上人事迹初编有关不倒单的部份:

师执贱役修福十余载,后被委派为香灯,每天早起晚睡,负责清理大殿,以香、花、灯、烛供伸,并打板醒众共修等工作。某次,师睡过头,慢了五分钟敲板,心想:六百人同修,每人错过五分钟,一共怠慢三千分钟,此因果如何承担得起?遂于大殿门口跪著,一一与大足师忏悔。师责任心重,罪已甚严,自此以后,每天佛前打坐,不敢怠慢。由于警戒心重,一夜惊醒五六次,就在于惊警戒慎之中,醒醒睡睡之间,师自然而然打下‘不倒单’的基础。 ( P63 的五、常坐不卧,念佛得证)

法无定法,所有的训练原则,都可因人而作适当的调整,训练期间,身体若有不适或特殊状况,都可作适度更动,但不放逸。

不倒单的修行是渐进的,千万不要躁进,在调整的过程中,如果太猛烈,有时反而对身心有害,以恒心、耐心、渐进的方式,慢慢调整生理及心理的适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随著禅定的进度,躺下睡眠时间减少,日久自然也可修成不倒单。

38. 要以什么心态修习禅定?

就是平常心,无所得的心,不放逸的心,没有分别的心,不执著的心,无所住的心等等。

禅定的修习是一条漫长的路,而这条路上歧路特别多,只要心态上有所偏差,就偏离了佛陀的教导。也就是慈悲和智慧,禅定的修行整个重点在于心,内在的清净柔软,慈悲和智慧会带来禅定的成长与内心的喜悦。

密勒日巴尊者说过心气无二,心与气是一体的两面,只有不执著的智慧,气脉才会真正的开展,反之太执著气的人,会落人现象界的陷阱。心是本体,气是现象,只有真正认识心的本质,也就是爱、慈悲、智慧等等,放下贪、镇、疑、慢、疑五毒的妄念,禅定的修行才会顺利。‘铁杵磨成绣花针’这句话用在禅定的修行是相当好的,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恒心、耐心、坚毅不拔的努力,不与妄念相应的精进修禅定,总有一天会达到禅定的最高成就,也就是灭受想定。感受是骗人的,所有的觉受、境界,都是一种现象,甚至是幻象,太在意现象的人,修习禅定绊脚石一定特别多,甚至迷途也不自知,金刚经有一句话是最好的说明‘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放下五官的感受,直接以心去面对禅定的修行,禅定的境界就自然展现。

39. 进阶静坐所应具备的条件?

当初基静坐练习了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感觉到身体愈来愈健康,心理愈来愈轻松,没有任何的幻视或幻听现象,如此才适合进入进阶静坐的修习。一般人如果没有经过初基静坐的练习,就直接修习进阶静坐,是很难相应,最好是按步就班的练习。

40. 什么是禅定中阴?

禅定是修行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定就不容易生慧,慧是定的起用,定是慧的本体,故定慧不二。禅定中阴是一个修行人在修定的存在身,呈透明的水晶身,只有长期的静坐(每天至少也要三十分,最好要二小时),才能让禅定中阴脱离肉身的束缚,自由舒展。

一个修行人要对禅定中阴身予以长期而且不与妄念相应的训练,禅定中阴才有可能正确的展现五神通,否则一定走入歧途。

41. 禅定如何进步?

禅定的修行要脚踏实地、老实修行,才有可能进步,除了每日固定静坐外,可以配合观想及观照就会进步。

观想:可以在行住坐卧中练习,就是观全身如透明水晶,只要想起就观想,久而久之,念力也会慢慢加强,禅定中阴身就会愈来愈清澈、晶莹透明,当禅定中阴身提升时,禅定也会跟著提升。

观照:由于定慧等持,由定可以生慧,相反的,由慧也可加强定力,如果时时刻刻都在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事实上这持续力的本身就是一种定力,再加上慧观的力量,定力会与日俱增。

故一个禅定修行者,要善用每一个空档,禅定才易进步。

42. 什么是观想?

心是一切的源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妄念止息,轮回止息;我们的心从没有一刻静止过,事实上也很难静止,因为妄念就是业力的变现,由于这些妄念又造了身口意的业力,使得我们轮回不已,事实上,心念的力量,非常强大,而观想就是训练心念与正念相应,放松又专注的念念相续在正念上,不一定要看到,看到就看到,没有看到也不要在意,一切随缘,在意的本身就妄念,‘用力’去观并不会更好,反而耗损能量,只要妄念的干扰降低,观想品质就会提升。

43. 如何修习观想静坐?

观想静坐是进阶静坐的第一种,是属于果地的修行,就是类比果地的状态,例如观自己全身如透明的水晶。

44. 如何练习观照?

练习观照要从心著手,就是用‘心’去观察,才能照见,客观的、直接的、当下的,不透过思维的观察。

观照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有观照才能看到问题的本源,也就是妄念,分别意识、批判、高低、好坏、美丑等等二分法,只有看清楚,才能断分别意识,‘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最后才能悟空。

入手处从自己下手,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先从速度较慢的著手,记得的时候就练习,忘了就算了,只有放下执著去练习,如观察自己吃饭、穿衣、洗澡等速度较慢,较容易观察到的;一段时间后,观察言语就此较容易了,到最后心念的观察才能得力。

观照就如同我们看电视或电影一样,只是‘看’,并不一定要将注意力放在特定的某一点上,电影上的风景、人物、音乐、对话、剧情不断在变,看,是平行、同步的运作,录影带还可以倒带再看,但我们过去所发生的种种,只能回忆,不可能再重来一次,所以禅宗强调‘当下’,也就是普门品所云‘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每个人的个性、所受的教育、价值观、认知,行为模式都不一样,所以观察的模式也不一样,事实上没有必要特别修正,唯一需要的是客观,虽然面对同一部影片,但所观察到的内容、重点及内心的感受、反应完全不一样,随著自己的好恶,看到喜欢的情境还不断的回味,看到丑陋的画面产生厌恶,看到恐怖的画面会想逃避,刺激的画面觉得很过瘾……,因为喜欢就产生执著,因为讨厌、恐怖就不想面对;因为刺激还想更刺激,这就是无明,事实上人生的旅途,不管好或不好,我们都要面对,客观的面对,想躲也躲不掉,虽然外境可不必面对,但内心是无法躲藏的,当看清楚时,才能不断自我调整,只有不执意著观察,才能减低妄念的干扰,解除自我模式的束缚,事实上观察没有任何模式,日久功深,观察方自然会细腻、敏锐,深度、广度皆有,才能认清万事万物的本源,事实上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是自己,没有差别也就是‘心’,也就是智慧的源头。

45. 修习禅定需要多久才能成就?

这个问题是许多禅定修行者常提到的问题,严格说来,没有一定的答案,因为牵涉到过去多生努力所得的证量,以及今生的用功(以正知见为前提,无所得的心态,大精进、大忏悔、大苦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然水到渠成,连世间法的成就也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得到,如成名后的钢琴家或芭蕾舞者,他们还需要每天八小时的练习,更何况是一个禅定修行者。

46. 修习禅定中容易打瞌睡怎么办?

事实上一个清醒的人,也会有极短暂的小睡,只是自己无法察觉(科学家用仪器观察脑波及眼皮跳动而测得),一个常作白日梦的人就是片刻的小睡比别人多。当一个人入坐时,因为外在的干扰减少了,内在的躁动、疲倦容易显现出来,清醒时就妄念纷飞,很在意妄念太多,而且这些妄念又挥之不去;疲倦时就不由自主的入睡,等休息够了自然会醒过来,甚至觉察到自己在睡,而很在意的惊醒过来。事实上,在意的本身就是妄念,就是分别,我们观察到妄念多、打瞌睡只是观察没有分别,认为妄念、打瞌睡、昏沉……是不好的,认为清醒、入定是好

2.较长时间的静坐,15分钟以上,宜稍微缓冲一下再结束。

3.长时间的静坐,50分钟以上 宜缓缓的出定,再好好按摩后起身。

4.睡前静坐,不能太晚睡,但睡前采用没有压力方式坐一会儿再睡,对睡眠会有很大的帮助。

结论:可以依我们的时间与身体的条件,来安排静坐的时间,假日或闲暇时,多坐一些,平时有多少空闲、坐多少时间,将时间做最有效率用。不一定要在雪山的崖洞里,在繁华的市井中,也可以成为一个大修行人。

88. 静坐时感觉烦燥不安或无精打采时该如何调整?

状况:不耐烦、烦躁、心浮气躁,以能量的观点来看,代表气脉不顺畅或阻塞,这时可采用拜佛、深呼吸、数息、随息这几种方式化解,其中以拜佛较有效。

方式一拜佛:

事实上静坐前拜佛可调整脊椎,柔软全身的肌肉骨骼,调整呼吸又可疏通气脉,静坐自然容易进入状况。通常拜5-25拜,以不累为原则,小礼拜或大礼拜皆可,拜完后用冷水洗脸、手,擦拭干再坐,这是最好的方式。

方式二深呼吸:

深呼吸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烦躁不安代表呼吸的模式有问题,静坐前可先将气呼出去,然后深呼吸,吸到饱再用嘴呼出去,做个几回,自然烦躁感就消失了,这时再坐静坐就顺利多了。

方式三数息、随息:

数息、随息对调整烦躁不安的身心有很大的帮助,它很容易让我们的心离开负面的情绪,而安住在呼吸的频率上,等调顺了,就可直接换成自己想用的方法,但如果感冒、鼻塞的状态,就不能用数息、随息或深呼吸,还是拜佛为宜。

89. 如何离相静坐?

要诀:不断的尝试

世间法的理想、观点、想法......等,都必须透过实践才能修正,经过不断的努力,到最后才能确认自己的目标。举例来说,拿一个玩具给小婴儿,当小婴儿看到玩具时,会伸手来拿,通常不可能一次就拿到,通常要试几次才拿到,小婴儿也不是透过思考,而只是去拿而已,多试几次就拿到了。日常生活中,通常

采用直接的模式,如洗澡时放热水,用手去试,调到自己的温度,绝对不可能用想的。

错误方法:各种想法、思维模式

静坐的修行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尝试,千万不要用各种想法(即所需远离的‘相’)来绑自己,也不要用思维的模式(分别意识)来调整。

‘离相’的重点:心的安适

一切都以心(感觉)的安适为主来调身、息、心,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离相修静坐,才是真正的修行。

初学的人很难了解,什么是相,可采用不给自己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来安住正念,就差不多了。

录自:金色莲花佛学月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静坐问答在线全文阅读。

静坐问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24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