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法律文件是____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____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3、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4、教育的终身化是____的特点 ____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成熟时期始于____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6、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____ A.“兼爱”和“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8、国家从宏观上指导学校各科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
A.学科课程标准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9、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____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1、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____ A.诱因 B.问题情境 C.学习期待 D.强化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____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14、《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__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5、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年级 16、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17、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____ A.家长 B.任课教师 C.学生 D.班主任
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__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9、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____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20、课堂常规是每名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____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21、1999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____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22、____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3、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____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24、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_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赫钦斯 2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____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2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____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7、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____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教学 D.个别教学
28、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采用了下列哪种学习策略?____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2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____ A.中央 B.地方 C.学校 D.家庭
30、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____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____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2、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于163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____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与发展》 D.《普通教育学》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____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4、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教育D.爱国主义、劳动教育和理想教育
5、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____
A.组织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6、”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原来如此!”,采用如此之类的语言与学生开展的评估性会谈属于会谈的 ____
A.倾听技术 B.面质技术 C.询问技术 D.鼓励技术
7、学生相信自已有能力学好某门课程,因而对该课程认真学习并在期未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这种判断属于
A.结果期待B.能力归因C.效能期待D.努力归因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____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9、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_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10、根据“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一教学规律提出的教学原则是____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____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1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____
A.连续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____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4、____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A.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1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德育的____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6、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____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1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__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8、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____
A.6、7岁~11、12岁 B.11、12岁~14、15岁 C.8、9岁~16、17岁 D.6、7岁~14、15岁
1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力必须超过 ____ A.100 B.120 C.140 D.130
20、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____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20、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____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21、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
A.滞后性B.长期性C.隐蔽性D.复杂性 22、创设问题情境时须注意,问题要____
A.小而具体 B.新颖有趣 C.富有启发性 D.有适当的难度 2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_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24、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 25、”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26、____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7、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____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
28、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____
A.詹姆斯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29、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30、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____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苛勒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年上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