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波形略
8. 电路如图2-70(a)所示,D为理想二极管。设输入电压ui(t)的波形如图2-70(b)所示,在0<t<5ms的时间间隔内,试绘出uo(t)的波形。
510Ω+D+510Ω5Vui(t)_uo(t)_ (a) (b) 图2-70 习题8电路图
解:
uD?ui?5V ui?5V,D截止;ui?5V,D导通。
9 . 硅稳压管电路如本题图2-71所示。其中硅稳压管DZ
的稳定电压UZ=8V、动态电阻rZ可以忽略,UI=20V。试求: (1)UO 、IO 、I及IZ的值;
(2)当UI降低为15V时的UO 、IO 、I及IZ的值。
解:(1)UO=8V,IO?+UI_RIIo+Uo_ 习题8 答案图 2KΩIZDZRL2KΩ 图2-71 习题9电路图 UO8??4mA,I=6mA,IZ=I-IO=2mA RL215?3.75mA 4(2)DZ截止,IZ=0,UO=7.5V,IO?I?
10.测得某电路中工作在放大区的三极管的三个电极A、B、C的对地电位分别VA=-9V,
VB=-6V,VC=-6.2V,试分析A、B、C中哪个是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并说明此三极管是NPN管还是PNP管。
解:A:集电极c;B:发射极e;C:基极b;此三极管是PNP管。
11. 某电路中工作在放大区的三极管三个电极A、B、C的电流如图2-72所示,用万用表直流电流档测得IA=-2mA,IB=-0.04mA,IC=2.04mA,试分析A、B、C中哪个是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并说明此三极管是NPN管还是PNP管。
解:A:集电极c;B:基极b;C:发射极e,此三极管是NPN管。
12 . 判断如图2-73所示的三极管工作在什么状态。设三极管为小功率硅管。
cUC=5VbUB=0.65VeUE=0V C A IA IC IB B 图2-72 习题11电路图 cUC=12VbUB=2.5VeUE=3V bUB=1VcUC=0.6VeUE=0.3V (a) (b) (c) eUE=5VbUB=6VcUC=0V bUB=1VcUC=0VbUB=-0.7VcUC=-0.7VeU=1.7VE eU=0VE (d) (e) (f) 图2-73 习题12电路图
解:(a)放大 (b)截止 (c)饱和 (d)截止 (e)放大 (f)饱和
13.某三极管的极限参数ICM=100mA,PCM=150mW,V(BR)CEO=30V,若它的工作电压VCE=10V,则工作电流Ic不得超过多大?若工作电流Ic=1mA,则工作电压的极限值应为多少?
解:Ic?PCM150??15mA,因此工作电流Ic不得超过15mA; VCE10VCE?PCM150??150V,因为V(BR)CEO=30V,所以工作电压的极限值为30V。 Ic114.如图2-74所示,a、b两种电路,三极管为小功率硅管,图2-74(c)、(d)为T1、T2
的输出特性曲线。
(1)请根据图2-74(c)和图2-74(d)求出T1和T2的β1和β2。
(2)设计并计算出Rb和Rc的值,使T1、T2工作在放大区Q1(6V,10mA)、Q2(-6V,-10mA)。 (3) 求出rbe1、rbe2并作出T1、T2的h参数等效电路。
【修正:①请将教材中该题(1)“图2-74(a)和图2-74(b)”改成“图2-74(c)和图2-74(d)”; ②教材中图2-74(b)输入电压+5V改为-5V,T2改为PNP型管; ③教材中图2-74(d)IB应为负值;】
+Vcc=+12VRcICIBT1Rb3V (a) (b) 20 15 1 10 5 0 6V Q iC/mA 0.2mA 0.15mA IB=0.1mA 0.05mA uCE/V
(c) (d) 图2-74 习题14电路图 解:(1)由图(c)、(d)可知:
?1?100,?2?20
(2)由(c)知:IBQ=10mA,ICQ=10mA,UCEQ=6V;
Rb?VCC?UCEQ3?0.7?2.3K?;RC??600?;IBQICQ
由(d)知:IBQ=-0.5mA,ICQ=-10mA,UCEQ=-6V;
?VCC?UCEQ?5?0.7Rb??8.6K?;RC??600?;IBQICQ
rbe1?rbb'?(1??)(3)
26mV26?300?101??560?;IEQ10
rbe226mV26?rbb'?(1??)?300?21??305?;IEQ10
15.设所有场效应管的︱Ugs(th)︱=︱Ugs(off)︱=4V,判断如图2-75所示的场效应管工作在什么状态。
dUD=5VgUG=0VsUS=0VgUG=0VdUD=3VsUS=2VdUD=12VgUG=1VsUS=6V (a) (b) (c) dUD=10VgUG=-2VsUS=0VgdUD=20VdUD=3Vg UG=-2VsUS=3V UG=0VsUS=2V (d) (e) (f) dUD=12VgUG=0VsUS=0VdUD=1VggdUD=10V UG=6VsUS=0.5V UG=6VsUS=2V (g) (h) (i) dUD=0VgUG=8VsUS=6V gUG=-3VdUD=-12VdUD=-3Vg sUs=0VUG=0V sUS=-1V (j) (k) (l) 图2-75 习题15电路图 解:(a)恒流 (b)可变电阻区 (c)截止 (d)恒流 (e)截止 (f)可变 (g)截止 (h)可变 (i)恒流 (j)恒流 (k)截止 (l)可变
16.如图2-76 (a)、(b)分别为增强型管和耗尽型管的两种偏置电路,图2-76(c)、(d)为其输出特性。
(1)作出T1、T2的转移特性图。
(2)如工作点分别为Q1(5V,50mA)、Q2(5V,20mA),确定Rd的值,并回答Rg的值应如何选取。
(3)由特性曲线估算T1、T2在工作点的gm。作出T1、T2的动态参数等效电路。
【修正:教材中该题(1)“传输特性”改为“转移特性”】
VDD=15VRdT1RgVGG= 5VVGG=-1.5VRgVDD=15VRdT2
75 50 25 (a) (b)
1.5V iD/mA 6V Q 5V 4V 3V 2V 5V 40 30 20 10 iD/mA
uDS/V 0V Q -1.5V -3V -4.5V 5V 0 uDS/V 0
(c) (d) 图2-76 习题16电路图
解:(1)
(a)T1管转移特性 (b)T2管转移特性
习题16(1)答案图
第1章 习题答案
1. 判断题:在问题的后面括号中打√或×。
(1)当模拟电路的输入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出端也会有变化。(√) (2)当模拟电路的输出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入端也会有变化。(×) (3)线性电路一定是模拟电路。(√) (4)模拟电路一定是线性电路。(×) (5)放大器一定是线性电路。(√) (6)线性电路一定是放大器。(×) (7)放大器是有源的线性网络。(√)
(8)放大器的增益有可能有不同的量纲。(√) (9)放大器的零点是指放大器输出为0。(×) (10)放大器的增益一定是大于1的。(×) 2 填空题:
(1)放大器输入为10m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A电流信号,增益是 10S 。 (2)放大器输入为10mA电流信号,输出为10V电压信号,增益是 1KΩ 。 (3)放大器输入为10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V电压信号,增益是 0.01 。 (4)在 输入信号为电压源的 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5)在 负载要求为恒压输出的 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大越好。 (6)在 输入信号为电流源的 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小越好。 (7)在 负载要求为恒流输出的 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小越好。
(8)某放大器的零点是1V,零漂是+20PPM,当温度升高10℃时,零点是 1.0002V 。 (9)某放大器可输出的标准正弦波有效值是10V,其最大不失真正电压输出+UOM是 14V ,最大不
失真负电压输出-UOM是 -14V 。
(10)某放大器在输入频率0~200KHZ的范围内,增益是100V/V,在频率增加到250KHZ时增益变成
约70V/V,该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L是 0HZ ,上限截止频率fH是 250KHZ ,通频带fBW是 250KHZ 。
3. 现有:电压信号源1个,电压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万用表1个。如通过实验法求信号源的
内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及输出阻抗,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提示:按照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定义完成,电流通过测电阻压降得到。
4. 现有:宽频信号发生器1个,示波器1个,互导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如通过实验法求放大
器的通频带增益、上限截止频率及下限截止频率,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 提示:放大器输入接信号源,输出接电阻,从0HZ开始不断加大频率,由示波器观测输入信号和输
出信号的幅值并做纪录,绘出通频带各点图形。
第2章 习题答案
1. 概念题:
(1)常温下,N型半导体在导电时有空穴载流子参与吗?( 有 ) P型半导体在导电时有电子载流子参与吗?( 有 )
(2)在不加外电压时,PN结内部有没有电子的运动?( 有 ) 将P极和N极相连并串接电流表会有电流指示吗?( 无 )
(3)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吗( 不是 )P+N结加反向电压哪边将变得更宽( N边 )
(4)作漂移运动的一定是少数载流子吗?( 不一定 )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吗?( 是 )
(5)拿2个二极管可否组成1个三极管?( 不行 )三极管可否当二极管用?( 可以 )
(6)下列哪些元件为双极型器件?(A、B)哪些元件为单极型器件?(C、D) A. 二极管、稳压管
B.三极管
C. 结型场效应管
D. MOS管
(7)H参数等效模型适合( A、C、D )。
A. 中低频电路
B. 高频电路
C. 小信号输入
D. 交流分析
(8)U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 A、C )。 A. 结型场效应管 B. 增强型MOS管 C. 耗尽型MOS管
(9)半导体导电特征和金属导电的特征的不同点是 电子和空穴都参与导电 。
(10)二极管主要的特点是 单向导电性 ,确保二极管安全工作的两个主要参数分别是 最大整流电流 和 最大反向电压 。
(11)在常温下,硅二极管的门槛电压约为 0.5 V,导通后在较大电流下的正向压降约为 0.7 V;锗二极管的门槛电压约为 0.1 V,导通后在较大电流下的正向压降约为 0.2 V。
(12)某稳压管具有正的电压温度系数,那么当温度升高时,稳压管的稳压值将 上升 。
(13)将3V和6V的两个稳压管以正反方向及串并联进行组合,可得到 5 种有效的形式,等效稳压值分别为 3V、9V、3.7V、6.7V 、0.7 。
(14)PN结具有结电容效应,凡用PN结组成的电子元件,在 信号频率 较高时必须考虑这种效应。
(15)变容二极管在工作时也要加偏置电路吗?( 需要 )发光二极管在工作时要串联一个电阻,否则 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
(16)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中饱和区和放大区的分界线标志为 UCB=0 ,截止区和放大区的分界线标志为 IB=0或 IC=ICEO 。
(17)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两个PN结的特征是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18)耗尽型FET管输出特性曲线中可变阻区和恒流区的分界线标志为 UGD=UGS(off) ,截止区和恒流区的分界线标志为 UGS= UGS(off) ;增强型FET管输出特性曲线中可变阻区和恒流区的分界线标志为 UGD=UGS(th) ,截止区和恒流区的分界线标志为 UGS= UGS(th) 。
(19) 在 0< |UGS|<|UGS(off)|,|UGD|>|UGS(off)| 且二者同号的 前提下,JFET管或耗尽型MOS管工作在放大区。
(20)当N沟道增强型MOS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外部管脚间的电压特征是 |UGS|>|UGS(th) , |UGD|<|UGS(th)| 且二者同号 。
2.如图2-64所示电阻分压式电路,输入电压ui为正弦信号,峰值为0~100V。要求输出uo为0~5V,输出阻抗小于1kΩ,分压精度优于1‰,请给出R1、R2的阻值、功率和精度。
解:根据输出阻抗要求,选R2=1kΩ,则R1=19kΩ;因功率为(0.707*50)2/20=62mW,故电阻功率选1/4W;有风压精度要求,选电阻的精度等级为0.05%。
3. 如图2-65所示,电路输入ui为220 V、50Hz交流电压,断开电容C画出ui、uo对应波形;如果把C接入,请分析uo波形的变化,并说明对C有何作用?如何选择其何参数? 解:
提示:断开C时,为单向整流; 接入C时为整流滤波电路, C的耐压大于250V (波形略)
4.电路如图2-66所示,ui为127V、400Hz交流电压,画出ui和uo对应波形。并说明电感L有何作用?如何选择其参数? 解:
图2-66 习题4电路图 +DL+C1C2RLuo_+D+CRR1++R2uo_ui_ 图2-64 习题2电路图 ui_uo_ 图2-65 习题3电路图 ui_ 该电路是半波整流LCπ型滤波电路;L的作用是抑制电流的变化,使输出波形平滑。 (波形略)
5.二极管电路如图2-67所示,试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电压UAO。设二极管是理想二极管。
DA12V6kΩ18VDA6kΩ12V18VO O (a) (b) D1D2D2A10kΩD110kΩ9V6V15VA9V15VO O (c) (d) 图2-67 习题5电路图 解:(a)导通,-12V (b)截止,-12V (c)D1截止,D2导通,-9V (d)D1截止,D2导通,6V
6 . 电路如图T2.6所示,输入ui为三角波,峰—峰值为±10 V。
(1)设D1、D2管压降为0.7V,画出uo的对应波形和输入输出特性图。
(2)若D1、D2为理想二极管,uo波形会有什么变化。 解:(1)见下图
(2)上下限幅值该为5V、-4V。
图2-68 习题6电路图 + RD15VD24V+ ui_uo_
ui +10V uo +5.7V t -10V u0 +5.7V -4.7V -4.7V +5.7V -4.7V ui t 输入、输出波形 输入输出特性图 习题6答案图 7. 电路如图2-69(a)所示,D为普通硅稳压管,E=12V。
(1)图2-69(b)为稳压管D的特性曲线,当us=0V时,在图(a)电路中,要使D分别工作在Q1、Q2、Q3,则R的值分别应为多少?
(2)us为峰值是1V的正弦信号,D工作在Q2点,请画出uo的波形并计算出D上的输出信号有效值。 +R20 iD/mA Q3 us+D_10 2 0 Q2 Q1 uD /V 0.6 0.7 0.8 12Vuo_ (a) (b) 图2-69 习题7电路图
解:(1)R1?(2)
12?0.612?0.712?0.8?5.7k,R2??1.13k,R3??0.56k 21020uo?rdus?2.3sinωt(mV)R2?rd2.32?1.6mV
Uom?
(2)由电路图可知:
图(a):Rd?VDD?UDSQIDQ?15V?5V?200?
50mA图(b):Rd?VDD?UDSQIDQ?15V?5V?500?
20mARg一般取1 MΩ~10MΩ;
(3)根据gm计算公式,有: 图(a):
gm?2UGS(th)IDOIDQ?22V25mA?50mA?11mS
图(b):
gm??2UGS(off)IDSSIDQ??230mA?20mA?3.1mS
?4.5V
第3章 习题
1. 概念题:
(1)在放大电路中,三极管或场效应管起的作用就是 将一种形式的电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电量 。
(2)电源的作用是 为能量转换提供能源 ,如果离开电源,放大器可以工作吗?( 不能 )
(3)单管放大器的讲解从电容耦合形式开始,这是因为 阻容耦合放大器设计和计算相对来说要简单点 ,如果信号和负载直接接入,其 工作点 的计算将要复杂的多。
(4)在共射放大器的发射极串接一个小电阻,还能认为是共射放大器吗?( 能 )在共集放大器的集电极串接一个小电阻,还能认为是共集放大器吗?( 能 )
(5)在模电中下列一些说法是等同的,(A、C、F)另一些说法也是等同的。(B、D、E)
A. 直流分析 B. 交流分析 C. 静态分析 D. 动态分析 E. 小信号分析 F. 工作点分析
(6)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信号电压和电流的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而交流信号却能在放大电路中通过并获得放大,这是因为 放大器输出端获取的交流信号其实就是电流或电压的相对变化量 。
(7) β大的三极管输入阻抗 也大 ,小功率三极管的基本输入阻抗可表示为
rbe?rbb'?(1??)UT。 IEQ(8)画直流通路比画交流通路复杂吗?(不)在画交流通路时直流电压源可认为 短路 ,直流电流源可认为 开路 ,二极管和稳压管只考虑其 动态内阻 即可。
(9)求输出阻抗时负载RL必须 断开 ,单管放大器输出阻抗最难求的是共 集电极 放大器,其次是共 源 放大器。
(10)对晶体管来说,直流电阻指 晶体管对所加电源呈现的等效电阻 ,交流电阻指 在一定偏置下晶体管对所通过的信号呈现的等效电阻 ,对纯电阻元件有这两种电阻之区分吗?( 无 )
(11)在共射级放大器或共源放大器中,电阻RC或RD的作用是 把电流IC或ID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 。
(12)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包括 饱和 失真和 截止 失真,引起非线性失真的主要原因是 放大器工作点偏离放大区 。
(13)三极管组成的三种基本放大电路中,共 基 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最好,估计这与 晶体管的结电容 有关。
(14)从静态管耗及提高输入阻抗的角度上考虑,设计放大器应选用 场效应 类晶体管,尤其是 MOS 类晶体管。
(15)单管共射放大器,在 负载开路的 情况下,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重合;任何放大器在 静态工作点 处,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必相交。
(16)晶体管输入特性描述的是 在输出管压降不变的情况下,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的关系 ,场效应管 不描述 输入特性,这是因为 其输入电流从理论上讲恒为0 。
(17)场效应管是用 垮导 来描述其放大倍数的,从这个意义来讲,它可方便地组成 电压 输入 电流 输出型放大器。
(18)?可以用来求静态工作点,gm可以吗?( 不可以 )
2.试分析图3-28所示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如果不能,指出其错误,并改正。
+_Rb+VCCRcC+VCCRc+VCCRc+TRb+T uo_ +ui_VBB uo_+T ui +_Rb +ui_Re uo_ (a) (b) (c) +VCCRc+TC+VCCReTRb+C+VDDRGRdT+ uo_ +ui_Rc +ui_ui uo_uo _ R1C1TR3RsR2 +VDDRd+RL -VDDRd+ (d) (e) (f) +VDDCRdC2++ 解:
ui_uo_T +ui_ uo_ +T uouiRgRs_ 图3-28 习题2电路图 _ (g) (h) (i) (a)不能,发射结没有加偏置。改:Rb接地一端改接到VCC (b)不能,VBB使ui短路。改:串接Rb到上VBB支路; (c)不能,集电结正偏置。改:加基极电阻Rb (d)不能,PNP管,电源加反。:改:VCC改成-VCC (e)可以;
(f)不能,结型,UGS=VCC.改:RG接电源端改接地端; (g)不能,C使ui短路。改:去掉C; (h)可以;
(i)不能,UGS=IDQRS>0,而P沟道增强型管要求小于0。改:偏置电路换成分压式的。
3.画出图3-29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R1+VccR4C3+T1C1+R2T2C2R3_
R1R3Rb1Rc1Rc2T2T1C1+VccuoRb2IsD1Re2RLui_ (a) R5R6T2 (b) +Vcc+VCC+RsRb1
RsC1T1+_R2R4C2u_sVBBTRLCRcRb2 usuoD (c) (d) 图3-29 习题3电路图 解:图3-29所示各图的直流、交流通路如下图所示
R 3+VccR4R1T1R2T2+T2R1R2_R4T1+uouiR3_
习题3(a)答案 Rb1Rc1Rc2T2T1Rb2Re2RLIsRb1+VccT2T1Rb2Rc1rzRe2RLDz 习题3(b)答案
+VccR3R5R6T2T1Rs+_R2R1R4rDRR5T2R1T1R2R4Dus3R6RL 习题3(c)答案 +VCCRsVBBRb1+u_sRsTRc TRb1Rb2Rc+Rb2uo_ 习题3(d)答案
4. 电路如图3-30所示,已知晶体管?=100,rbb′=300Ω,VCC=10V,UBE=0.7V,晶体管饱和管压降UCES=0.5V。 (1) 求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 当出现下列各种故障时用直流电压表测
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应分别为多少? (a)C1短路; (b)C2短路; (c)Rb1短路
(3)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Au、Ri及Ro。负载开路时其动态性能如何变化? 解: (1)
图3-30 习题4电路图 s R +Rb1500kΩRb210kΩC1 3.5kΩ+VCCRc2.5kΩC2 TRL2.5kΩ+ uo_ui_
IBQ?VCC-0.79.3??0.018mARb1?Rb2510k
ICQ?βIBQ?1.8mAUCEQ?VCC?ICQRC?5.5V(2) C1短路时:
IBQ?IRb?IRS?VCC-0.70.7-??0.182mA
Rb1?Rb2RS晶体管截止,UCQ=VCC=10V C2短路时:
V'CC?RLVCC?5VRL?RC
R'C?RC//RL?1.25k?''UCQ?VCC?ICQRC?2.75VRb1短路时:
IBQ?VCC-0.79.3??0.93mARb210kV?0.5?CC?3.8mARC
ICQ?βIBQ?93mA?ICM晶体管饱和,UCQ= UCES=0.5V (3)
ii+ibrbeicRc+RLRoiiuo_
ibicRcio+ui_RbRiRb rbeuo_
习题4(3)的微变等效电路 'rbe?rbb?(1?β)26mV?1.7kΩICQ??73.5(Rb?Rb1?Rb2)
Au???(RC//RL)rbeRi?Rb//rbe?1.7kΩRo?RC?2.5k?负载开路时,Au增大一倍,Ri、Ro不变
5. 电路如图3-31(a)所示为PNP管组成的放大电路,输入端加正弦交流信号。已知β=100,rbb′=200Ω。 (1)估算静态工作点;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Au、Aus、Ri及Ro。
(3)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并调节Rb的值,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当出现题图3-31(b)所示的三种失真现象时,分别说明是什么性质的失真?如何消除?
Rs3.5kΩ++Rb51kΩ-Vcc(-12V)Rc2kΩC+ uo 0 uo 0 uo 0 t t t uoui__us_ 解:
设IBQ、ICQ电流参考方向为流入,IEQ为流出: (1)
(a) (b) 图3-31 习题5电路图 IBQ?-VCC?0.7?0.7??-0.02mARbRS
ICQ?βIBQ?-2mAUCEQ?-VCC?ICQRC?-8V(2)
'rbe?rbb?(1?β)iiib++Rb26mV?1.5kΩ-ICQRsAu???RCrbeus_+ui_rbeicRcRLuo_??133
Ri?Rb//rbe?1.5kΩRo?RC?2k?AUS?RiAU?-40Ri?RS习题5(a)微变等效电路 (3)
(a) 截止失真,减小Rb (b)饱和失真,增大Rb
(c)截止和饱和失真,减小输入信号幅度
6.放大电路如图3-32(a)所示,输入信号为正弦波。
(1)试分析图中标有符号的各电量(电流或电压)哪些属于直流量哪些纯粹是交流量?哪些是在直流量上叠加交流量?设电路中各电容对交流短路。
(2)在图3-32(b)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上做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分析动态范围。
+12VC_500iR+ iRb2.5k510kiC/mA 4 40μA 30μA 20μA 10μA 2 4 6 8 10 123 1 iRc+_uCC1_RsiC+uC2C2_++uC1uCE3kuo_ 2 1 us+_ (a) (b) uCE/V 图3-32 习题6电路图
解:(1)uc1、uc2、uc、iR是直流量, uCE、iC、iRC、iRb直流叠加交流, uo是交流量 (2)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4 3 1 2 1 2 4 6 8 Q ic/mA 40μA 30μA 20μA 10μA 10 12uce/V 习题6(2)交、直流负载线 Uom?ICQ(3K?//2.5K?)?2.7V
7. 在图3-33所示电路中,VCC=24V,RL=RC=2kΩ,β=50,Rb1=10kΩ,Rb2=30kΩ,Re1=2kΩ,Re2=150Ω,Rs=1kΩ,rbb′=200Ω。
(1)求静态工作点的值。如果断开Rb1,电路能否正常放大?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Au、Ri及Ro。 (3)设输入正弦信号us的有效值10mV,计算
Rs+ui_Rb1Re2Re1+_Rb2C1TRLCe_RcC2++Vccuous 图3-33 习题7电路图 输出电压uo的有效值。
解:(1)
UBQ?Rb1VCC?8VRb1?Rb2UBQ?0.7Re1?Re2?3.4mA
ICQ?IEQ?UCEQ?VCC?ICQ(RC?Re1?Re2)?14.1V断开Rb1,基极电流太大,晶体管进入饱和区,不能正常放大。 (2)
'rbe?rbb?(1?β)26mV?965ΩICQAu??β(RC//RL)??5.8rbe?(1?β)Re2
习题7(2)微变等效电路
Ri?Rb1//Rb2//[rbe?(1?β)Re2]?4kΩ Ro?RC?2kΩAUSRi?AU?-4.6Ri?RS(3)
Uo?AusUi?46mV
8 .在图3-34所示电路中,VCC=12V,Re=RL =2kΩ,UBE=0.7V,β=100。 (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CEQ=6V,估算Rb的阻值;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Au、Ri及Ro。 (3)求该电路的跟随范围(即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峰值)
解:
+C1TCeRe+RLRb+Vccui_uo_ 图3-34 习题8电路图 UCEQ?VCC?ICQReICQ?3mAIBQ?IBQ??ICQ?30?A
VCC-0.7Rb?(1??)Re
习题8 微变等效电路
Rb?177k?(2)
'rbe?rbb?(1?β)26mV?1.2kΩICQ
Au?(1?β) ( Re//RL)?1rbe?(1?β ) (Re//RL)Rb?rbe?939Ω1??Ri?Rb/[/rbe?(1?β)(Re//RL)]?101k?Ro?Re//
(3)UOPP?2Uom?2ICQ(Re//RL)?6V
9. 如图3-35所示射级跟随器电路。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短路,β=100,rbe=2kΩ。当电路满足Rb3>>rbe的条件时,写出电容C断开和接-VCC(-20V)Rb1上两种情况下放大电路输入阻抗Ri的数学表达式,
20k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电容C的作用。 C1 T +Rb3CC2 100kui+ Rb2Reu__o10k1k
图3-35 习题9电路图 解:C断开时:
Ri?[Rb3?Rb1//Rb2]//[rbe?(1?β)Re]?50kΩ
C接入:
Ri?rbe//Rb3?(1?β)(Re//Rb1//Rb2)?100k?
此电路为自举式射级输出器。电容C的接入增大了输入电阻。
一般当满足Rb3>>rbe,Rb1//Rb2>>Re时,Ri?(1?β)Re?100k?,使输入电阻基本不
受偏置电阻的影响。
10. 共基极电路如图3-36所示,已知rbb′=300Ω,UBE=0.7V,其它参数如图3-36所示。 (1) 求Q值。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Aus、Ri及Ro。 解:(1)
us+_Rb210kRs1kTCbβ=50CcRLRc50k3k5.1kUBQRb2?VCC?2VRb1?Rb2UBQ?0.7Rs?1.3mA
Rb1+12V 图3-36 习题10 电路图 ICQ?IEQ?UCEQ?VCC?ICQ(RC?Rs)?6.8V(2)
'rbe?rbb?(1?β)26mV?1.3kΩICQAus?uoβ(Rc//RL)??2 usrbe?(1?β)Rs
习题10 微变等效电路
rbe?1k?1??Ro?Rc?3kΩRi?Re?
11 .在图3-37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VDD=15V,管子参数IDSS=4mA,UGS(off)=-6V。设所有电容在交流通路中可视为短路。
(1)希望静态偏置IDQ=1mA,试求: UGSQ 、R s 及gm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当R d=9kΩ时的电压增益Au 解:
C1Rd+VDDC2+TIDQ?IDSS(1-UGSQ=-3V UGSQ=-IDQRS RS=3K
UGSQUGS(OFF))2
+ui_RgRsuoC3_ 图3-37 习题11电路图 gm?2UGSOFFIDSSIDQ?0.67mS
AU?
uo?-gmRd??6 ui
习题11 微变等效电路
12. 在图3-38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VDD=-30V,管子参数IDSS=-7mA,UGS(off)=8V。设C1、C2在交流通路中可视为短路。
(1)求静态工作点IDQ、UGSQ、UDSQ的值。
(2)为了保证管子工作在恒流区,求R s2可能取的最大值。 解:
+C1TRg1M-VDDRd3kΩC2+Rs11k2kuoC3_IDQ?IDSS(1-UGSQUGS(OFF))2ui_Rs2 图3-38 习题12电路图 UGSQ?-IDQRS1以上两式联立求解得:IDQ?-2.9mAUGSQ?2.9VUDSQ??VDD?IDQ(RD?RS1?RS2)??12.4V保证管子工作在恒流区,要求:UDSQ?UGSQ?UGSOFF?5.1V即要求:RS2?4.5K?
13. 电路如图3-39所示,已知场效应管转移特性曲线上的工作点参数为(0V,-0.4mA)。
(1)求满足电路要求所对应的电阻Rs的值; (2)计算gm=0.2mA/V时放大电路Au、Ri和Ro 的值 (3)此电路将管子换成JFET管可以工作吗?要换成增强型管需改哪些参数?
解:(1)为P沟道耗尽型MOS管,已知:UGSQ=0,IDQ =
+
RG1200kRd20k-VDD(-20V)C2+C1RG35MRG251kRL20kui_uo_RsCs 图3-39 习题13电路图 -0.4mA
?UGSQ?RG2VCC-IDQRS?0RG1?RG2IDQ??0.4mA?RS?10k?(2)Au??gm(Rd//RL)??2Ri?RG3?RG1//RG2?5M?Ro?Rd?20k?(3)换成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可以工作;换成P沟道增强型管需要改变RS值或RG1及RG2的分压比例,使UGSQ>0。
14. 电路如图3-40所示,已知场效应管的中低频跨导为gm,写出当开关S打开和闭合时放大电路的Au、Ri和Ro的表达式。 解:
R1C1T+R3Rs1S
VDDRdC2+开关闭合:Au??gm(Rd//RL)Ri?RG3?RG1//RG2Ro?Rd 开关打开:?gm(Rd//RL)Au?1?gmRs1ui_R2Rs2RLuo_ Cs 图3-40 习题14电路图 Ri?RG3?RG1//RG2Ro?Rd
15.源极输出器电路如图3-41所示,已知场效应管工作点的中低频跨导gm=0.9ms,其他参数如图3-41所示。求电压增益Au、输入阻抗Ri和输出阻抗Ro。
解:
+Rg1300kVDD12VC1TRg32MC2+Au?gmRs?0.921?gmRs1?1k?gmui_Rg2100kRs12kuo_ Ri?RG3?RG1//RG2?2M? Ro?Rs// 图3-41 习题15电路图
16. 如图3-42所示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1) 指出其放大组态;
(2)考虑rDS的影响,写出输出阻抗Ro的表达式 解:
(1) 共栅极放大电路 (2)
'Ro?Rd//[Rs'?rds(1?gmRs)]C1R+RsTRdRg1Rg2 C2RLus_C3+12V 图3-42 习题16电路图 R?RS//R
'S
17 .根据场效应管的离散性,已知某种管子转移特性的变化范围如图3-43所示。设计一共源放大器,使其漏极电流保持在图示的A、B之间。指出偏置电路的类型并估算偏置电路的参数
【修正:教材中该题图3-43两黑点应落在A、B曲线上】
解:设计如图所示混合偏置放大器,UGS=UG-IDRS为偏置线方程,按照题目要求,负载线是过AB两点的直线,设AB连线交于横轴UG点,取RG1、RG2值使UG?等于图中对应之值,然后再确定Rs之值,显然:
-10 -8 -6 -4 A2 B2 -2 iD/mA 12 10 8 6 4 2 uGS/V 图3-43 习题17 电路图 RG2VCCRG1?RG2RS??
UGSmax?UGSmin
IDmax?IDmin
UGSmax UGSmin UG A2 B IDmax IDmin iD/mA VDDRg1C1+TRg3Rg2Rs+RdC2uiuo_ uGS/V 第4章 习题 _ 1. 概念题 (a)负载线 (b)电路 (1)在多级直接耦合放大器中,对电路零点漂移影响最严重的一级是 第1级 ,零漂最大的一级是 最后1级 习题 。17 答案图 (2)差分放大电路有 4 种输入输出连接方式,其差模电压增益与 输出 方式有关,与 输入 方式无关。
(3)集成运放是一种采用 直接 耦合方式的放大电路,所以低频性能 好 ,其最大的问题是 零漂大 。
(4)一个带宽为0.1~10MHz的宽频带多级放大电路,应采用的耦合方式是( B、D )。 A:阻容耦合
B:直接耦合
C:变压器耦合
D:光电耦合
(5)有两个性能完全相同的放大器,其开路电压增益为20dB,Ri=2kΩ,Ro=3kΩ。现将两个放大器级联构成两级放大器,则开路电压增益为( B,20dB+12dB=32dB )。
A:40 dB 160dB
(6)放大电路中采用复合管的目的是( C )。 A:增加输入阻抗
B:减小零点漂移
C:提高电压或电流放大倍数
B:32 dB
C:16 dB
D
:
(7)一般情况下,我们用 输入短路,将测得的输出电压除以运放的增益 的实验法测得输入失调电压UIO。
(8)双入双出的差分放大电路,其共模信号幅值不管多大都不会影响差模输出。对吗?( 不对 )
(9)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都可以是交流信号,也可以是直流信号。对吗?( 对 ) (10)对于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不论是单端输入还是双端输入,在差模交流通路中,射级电阻Re可一概视为短路。对吗?( 对 )
(11)有源负载可以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对吗?( 不对 )
Au?Au1?Au2Au1??Au2??gm1{R5//[rbe2?(1??2)R7]}??31?gm1(R4//R6)?2[R9//RL//(R6?R4)]??0.5rbe2?(1??2)R7Au?1.5ufR4Fu???0.5uoR4?R6AuAuf??11?AuFuRif?(R3?R1//R2)?550k?
Rof?
1[R9//(R4?R6)]?760?
1?AuFu10. 电路如图5-65所示,该电路由四级三极管直接耦合而成。 (1)判断R7是否引入负反馈,并判断反馈类型;
(2)电路有无可能发生自激振荡; (3)假设闭环增益|AF|在低频段为80dB,
+??+VccD1R2R1R4T2T1R7R3R5R6D2R9RLT3R8T4+T4管的结电容影响可忽略。T1、T2及T3的结电容在频率f=104处会引入一个低通环节,请画出20lg|AF|的波特图。并分析自激可能产生在什么频率处;
(4)若要消除自激,可采用哪些方案。 解:(1)R7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ui_uo_ 图5-65 习题10 电路图 (2)电路由四级三极管耦合而成,可能产生超过180°的相移,故有可能发生自激振荡。 (3)波特图如图所示:fc≈2.53105KHZ,f0≈2.53104KHZ,fc > f0,系统不稳定。 自激可能产生在f0≈2.53104KHZ频率处。
??
习题10 波特图
??(4)a、可以降低低频段的闭环增益|AF|,让fc提前产生,如|AF|=50dB,就可以让fc<105Hz,从而避免自激振荡。这可以通过改变放大器开环增益或反馈系数达到目的,且不改变放大器的带宽和相频特性。
b、采用频率补偿,在反馈环路中增加阻容元件,改变|AF|的频率特性,常用的补偿方法有滞后补偿和超前补偿,具体可参考课本。
11. 电路如图5-66所示。按照晶体管、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模型在全频段内分析该放大器的增益Au,输入阻抗Zi,输出阻抗Zo。已知VCC=12V,β1=50,rbb′=300?,fT1=100MHz,Cμ=20pF,gm2=4mS, RS=1k ?,Cgs=Cgd=2pF,Cds=0.1pF。
图5-66 习题11电路图 Rs+Us_?100kΩ??+VccR11kΩR2C250kΩ2kΩR3R5C310μFC1T110μF10μF20kΩ+T2RL1kΩUo_R4 【修正:教材中该题应把gm2改为4mS,还应加已知条件“RS=1k ?,Cgs=Cgd=2pF,Cds=0.1pF”】
解:中频段放大器的增益:
rbe?rbb/?(1??1)IEQ126mVUT?rbb/?(1??1)IEQ1(1??1)UT?500?VCC?UBEQ1R1
gm1??0.23SAum??
rb'erbe?gm1(R2//R3//R4)?(?gm2?R5)?800
低频段: C1环节:fL1?1?10HZ
2?[(R1//rbe)?RS]C11?1HZ
2?(R2?R3//R4)C21?5HZ
2?(R5?RL)C3C2环节:fL2?C3环节:fL3?高频段:
R?rb'e//(rbb'?Rs//R1)?185?'C??C??(1??rb'e'RL)C??gm?'?(1?RL)C??4.6?F 2?fTrb'e'RL?R2//R3//R4?1k?fH1?1?1.87MHZ '2?RC?Rg?R2//R3//R4?1k?'Cgs?Cgs?[1?gm2(R5//RL)]Cgd?8.8pF
fH2?1?16MHZ'2?RgCgsAU?Aum1fffff(1?jL1)(1?jL2)(1?jL3)(1?j)(1?j)ffffH1fH2
Ri?11'?R1//[rbb?(rb'e//)]'2?fC12?fC?12?f(Cds?(1?1)Cgdgm2(R5//RL)
RO?R5//12. 如图5-67所示电路,假设场效应管gm已知。 (1)写出全频段内增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模拟电子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