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诘责(jié) 佃农家(tiàn) 广袤无垠(yín) ...B.妯娌(zhóu) 一绺绺(lǚ) 藏污纳垢(ɡòu) ...C.畸形(qí) 匿名信(nì) 文质彬彬(bīn) ...D.炽热(chì) 解剖学(pōu) 冥思遐想(m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和睦 辍学 器宇轩昂 东挪西借 B.慰勉 祖藉 油光可鉴 节衣缩食 C.迁徙 颔首 诚慌诚恐 郁郁寡欢 D.绯红 和蔼 任劳任怨 粗制烂造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近日,成都机场遭受今年首场雷暴天气袭击,已造成106个出港航班延误,有8000多名出港旅客被迫________机场。
(2)酒驾、疲劳驾驶造成的后果简直让人________,我市交警大队正重拳出击全力开展“反酒驾、反疲劳、反超速”集体整治行动。
(3)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的销售旺季,一些不法商贩________、铤而走险,将假冒伪劣烟花爆竹销售给顾客。
A.留守 触目惊心 为富不仁 B.滞留 诚惶诚恐 唯利是图 C.滞留 触目惊心 唯利是图 D.留守 诚惶诚恐 为富不仁
4.下面的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4分)
(1)《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具有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修
改
意
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珍贵文物,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修
改
意
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提示默写。(6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一 二 三 总分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崔颢在《黄鹤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的景象。
6.下列句中的“甲、乙、丙”是名著中的三个人物,请写出其名字。(3分)
①在乱石山碧波潭底,【甲】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牛魔王的辟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西游记》)
②【乙】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冬天常穿一件旧外套。(《朝花夕拾》) ③【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名人传》)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7.请你参加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1)【活动一:新闻摘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澎湃新闻讯 2018年3月10日两会期间,民政部部长黄树贤通过媒体表示,要切实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他以云南鲁甸“冰花男孩”的新闻为例,提出家庭的监护责任是主体责任,要落实好监护人的制度,使每个孩子真正做到有人负责、有人管理。落实监护人制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部门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漫画解读】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面漫画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标语拟写】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2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下面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C.虽乘奔御风(虽然) D.属引凄异(延长) ..
9.下面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素湍绿潭/可以谈素琴 B.绝 ...多生怪柏/哀转久绝.C.飞漱其间/乐亦在其中矣 D.属引凄异/下车引之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________”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4分)
(二)阅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题目。(15分)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2.简要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是如何体现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体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7分)
我的两位老师
萧 乾
我早年——也就是20年代——读书时,学校里颇有几位老师是体罚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他们中间,特别凶狠的是一位教代数的老师。他的脾气暴得像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课堂里的秩序靠板子维持,学生的作业也靠板子来督促。他脸上有麻子,而且麻得厉害。每次风暴到来之前,我都觉得他的麻粒总是由青转紫。接着,他就抡起他所倚重的那件“教育”武器,在我们手心上显起威风来。有一阵子,我这由私塾混过来的学生,忽然对代数产生起浓厚的兴味,觉得代数题好像有点情节,而“设X”还颇能启发点想象力。然而经过他两顿清脆而沉重的板子,科学在我幼小心灵中露出的那一点点幼芽,就永远枯萎了。
当时我们念的课本叫《温德华氏代数学》,大概是根据什么外国教科书改编的,书挺厚,要一块多钱一本。每天上下学途中,我都小心翼翼地把它同旁的教科书裹在一块蓝布包袱皮里,夹在腋下。可有一天走在东直门大街上,突然对面奔来一匹惊马,它像发了疯似的在马路中心横冲直撞起来。我慌忙躲避时,蓝包袱散了,便匆忙收了起来。
晚上一温习功课才发现:糟了,“温德华”不见了。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丢失“温德华”所造成的危机更大的了,因为比这轻得多的过失也要招致一顿重打呢!
a那一夜我尽做噩梦,天好像塌了下来。早晨,我提心吊胆地走向学校。上代数课之前,我央求邻座的同学把书放在两人合用的课桌当中。他吐了下舌头,就答应了。
可是,他答应了管什么用!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像目光炯炯的老鹰,“老鹰”立刻张开翅膀扑了过来。
几分钟后,我抚着红肿的手,淌着泪,回到座位上。“老鹰”在讲台上横眉立目(一手还攥着那个刚才抽过我手心的板子),大声咆哮道:“哪天你不带书来,哪天照样揍,把书揍出来算!”
那刚好是月头上,是交饭费的时候。记得当时每月饭费是两块半大洋。我有了主意。我向管膳务的先生说明了情况,苦苦哀求他,准许我只吃早饭和晚饭。这样,中饭的钱就可以省下来买那本“温德华”了。
于是,每当中午下课,大家熙熙攘攘拥到饭厅里去吃午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留在篮球场上,无精打采地投篮。b当有人路过球场,好奇地问我干吗不去吃午饭的时候,我还笑嘻嘻地说:“不饿。”
有一位教高班地理的贾老师——哎,现在我连他的名字也忘掉了,只记得他戴副近视眼镜,细高挑个儿——听了我那个答复并不满足。他跑去问我班上的同学,才弄明了真相。
他不声不响地替我补上了饭费,然后把我叫到教员休息室去,用充满温情的目光望着我说:“不是你粗心,是马惊了,这怪不得你。从明天起,你去吃午饭吧。”
我含着泪问他:“那——钱呢?”
他把手一挥,用诙谐的口吻说:“等你毕了业,再双倍还我。”
谁想到没等毕业,我就被开除了。那以后,走南闯北,这位贾老师的慈祥面孔却时常在我的记忆中出现,每次都感到一泓暖意。
(选自《教师博览》)
16.选文记叙的主要事情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一段是如何表现代数老师的“凶狠”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两处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题为《我的两位老师》,但写贾老师只用了很短的篇幅,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和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0.题目:__________让我敬佩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单元检测卷
1.D(A.tiàn—diàn;B.lǚ—liǔ;C.qí—jī) 2.A(B.藉—籍;C.慌—惶;D.烂—滥) 3.C
4.(1)删除“造成的” (2)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改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 5.(1)水中藻、荇交横 (2)老骥伏枥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6.甲:孙悟空 乙: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 丙:列夫·托尔斯泰
7.(1)关爱留守儿童,让每个孩子真正有人负责。(2)一对农村夫妇出外打工,临行前妈妈流泪交代上小学的女儿照看好更小的弟弟,屋门前送别的孩子依依不舍望着父母,弟弟更是哇哇大哭。(3)示例一: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笑开颜。示例二: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8.C(即使)
9.C(代词,这;A.白色/不加装饰的;B.极高的/消失;D.延长/拉,牵拉)
10.(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乐趣。(2)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都寒冷而肃杀。
11.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飞漱)
12.(1)“总是”说明从无例外,强调母亲一贯勤劳能干。(2)“很自然地”表明“我”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表现出母亲勤劳对“我”的影响力很大。
13.祖父坚持劳动——祖母分派工作——全家各尽其职——相处和睦。
14.勤劳俭朴,聪明能干,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同情贫苦人,宽厚仁慈,严格教育孩子。
15.不允许沾染恶习,对人要宽厚仁慈,让“我”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增长了生产的知识。
16.“我”因遇到惊马丢失了代数书,受到了代数老师的严惩,采用了不吃午饭省下午饭钱来买书的办法,被教地理的贾老师得知后,替“我”补上了饭费。(概括故事要涉及“我”与“两位老师”之间的故事,写出“我”的遭遇以及“两位老师”对“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17.运用比喻,表现他脾气暴(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他模样凶狠(脸上的麻粒由青转紫);侧面描写,表现他教学手段粗暴(学生因体罚失去学习兴趣)。(结合语段相关句子,明确本段的写作手法:比喻的修辞、外貌和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18.a句:因丢书而着急惊慌,因可能受到的处罚而恐惧。b句:不能吃午饭却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窘迫,逞强。(要联系上下文,分析“我”不同的心理)
19.原因:贾老师是教高班地理的,和“我”接触不多,故略写;代数老师的惩罚引发的事情是贾老师对自己关爱的主因,应详写。效果:用代数老师的凶狠粗暴和贾老师的细心温情形成对比,突出代数老师给“我”带来的伤害,衬托贾老师关怀学生的慈爱性格;篇幅的详略安排和“我”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倾向恰成一种反差,凸显了文字的张力。(文中提到,贾老师是教高班地理的,也就是并非教“我”的老师,“我”与他自然接触不多,只能略写。详写代数老师可以与贾老师形成对比,衬托贾老师的优秀品质;同时,笔墨安排与“我”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
20.略
第二单元检测卷
1.D(A.tiàn—diàn;B.lǚ—liǔ;C.qí—jī) 2.A(B.藉—籍;C.慌—惶;D.烂—滥) 3.C
4.(1)删除“造成的” (2)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改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 5.(1)水中藻、荇交横 (2)老骥伏枥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6.甲:孙悟空 乙: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 丙:列夫·托尔斯泰
7.(1)关爱留守儿童,让每个孩子真正有人负责。(2)一对农村夫妇出外打工,临行前妈妈流泪交代上小学的女儿照看好更小的弟弟,屋门前送别的孩子依依不舍望着父母,弟弟更是哇哇大哭。(3)示例一: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笑开颜。示例二: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8.C(即使)
9.C(代词,这;A.白色/不加装饰的;B.极高的/消失;D.延长/拉,牵拉)
10.(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乐趣。(2)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都寒冷而肃杀。
11.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飞漱)
12.(1)“总是”说明从无例外,强调母亲一贯勤劳能干。(2)“很自然地”表明“我”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表现出母亲勤劳对“我”的影响力很大。
13.祖父坚持劳动——祖母分派工作——全家各尽其职——相处和睦。
14.勤劳俭朴,聪明能干,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同情贫苦人,宽厚仁慈,严格教育孩子。
15.不允许沾染恶习,对人要宽厚仁慈,让“我”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增长了生产的知识。
16.“我”因遇到惊马丢失了代数书,受到了代数老师的严惩,采用了不吃午饭省下午饭钱来买书的办法,被教地理的贾老师得知后,替“我”补上了饭费。(概括故事要涉及“我”与“两位老师”之间的故事,写出“我”的遭遇以及“两位老师”对“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17.运用比喻,表现他脾气暴(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他模样凶狠(脸上的麻粒由青转紫);侧面描写,表现他教学手段粗暴(学生因体罚失去学习兴趣)。(结合语段相关句子,明确本段的写作手法:比喻的修辞、外貌和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18.a句:因丢书而着急惊慌,因可能受到的处罚而恐惧。b句:不能吃午饭却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窘迫,逞强。(要联系上下文,分析“我”不同的心理)
19.原因:贾老师是教高班地理的,和“我”接触不多,故略写;代数老师的惩罚引发的事情是贾老师对自己关爱的主因,应详写。效果:用代数老师的凶狠粗暴和贾老师的细心温情形成对比,突出代数老师给“我”带来的伤害,衬托贾老师关怀学生的慈爱性格;篇幅的详略安排和“我”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倾向恰成一种反差,凸显了文字的张力。(文中提到,贾老师是教高班地理的,也就是并非教“我”的老师,“我”与他自然接触不多,只能略写。详写代数老师可以与贾老师形成对比,衬托贾老师的优秀品质;同时,笔墨安排与“我”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
20.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