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一 炼字
例1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诗意] 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登上山巅,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群峰耸峙,将阳光遮蔽。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因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我一点也不觉得蜀道难行。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
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按照阐释词义、明确表现手法、描绘“斗”“攒”所展现的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四个步骤进行。“斗”“攒”两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高耸的山崖人格化,江流回转曲折,两岸山崖遥望对峙,如同相互争斗一样;而“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绘了太阳被遮挡时群峰聚集的画面。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含达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义解读 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设问方式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指出优劣。) 3.这首诗中某字是否可以替换成另一个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第一步:释义析理,字不离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此时最忌讳只解释字典义而忽视语境义,要结合诗句解释其含答题技法 义。 第二步:还原画面,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简要地把含有该字词的诗句解释或翻译一下。 第三步:明确中心,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具体有什么样的妙处。这一步是
重点环节,是得分点,回答时一定要准确简练。 公式:这个字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1.[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诗意]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照应门户的僮仆,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
答案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解析 本题属于炼字型的语言鉴赏题,对于“望”字与“空”字的使用效果,应该结合诗歌的标题、正文,联系诗歌所写之意境、所抒之情来分析。答“望”好,可从诗的题目和诗中所写景物角度来分析理由;答“空”好,可从诗歌所写景致的特征及诗人的心态的角度来分析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扬子津 祖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诗意] 刚刚来到扬子县津渡,家乡便越来越远了。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都被雨水洗刷过,远远望去,树色郁郁葱葱,一片苍翠;雨后风起,风吹江面,因为下雨而新涨的潮水已开始减退。入夜之后,只有江上的渔火闪烁浮动,照亮了沙岸;借助渔火之光,突然发现,近岸的桥下停泊的船只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密集如云。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我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调动了读者的情绪,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的“寒气”做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诗人的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答案 CE
解析 解答诗歌鉴赏的客观题,要注重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诗歌的首联写诗人刚到扬州就感觉离乡遥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颔联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树木葱绿;下句写风吹潮涌。颈联描
写津渡的夜景,入夜之后江山渔火闪烁浮动,诗人看到近岸桥下停泊的船只十分密集。尾联写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鲜明对比,且有因果关系,突出了诗人羁旅途中的艰辛,引发漂泊失意之叹。由此分析可以看出,C.“碍”字形容船多造成的拥挤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特征。E.“韶光易逝”的情感没有在尾联中体现。
3.[2015·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清]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诗意] 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
答案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又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为触觉,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既是一语双关又是通感的用法。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六 古代诗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