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 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 1)器物: “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 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 ,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

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

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 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

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数量多 2、地区广

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 《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 《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

《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 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 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

“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 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 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 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

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

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

《清议报》1898创刊, 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业务方面颇多改进,记者、党报、机关报等名目均源于该报。报刊内容:尊皇攘后;宣传君主立宪。 《新民丛报》

1902创刊,告别线装书形式,改用白报纸印刷 。 改良派最有影响的机关报,一时名家云集,风行海内外。 五、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王韬:“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郑观应:“通民隐,达民情”。 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陈炽:“国之利器,不可假人” 。

谭嗣同:“民口”、“民史”;“通有四义:中外通、上下通、男女通、人我通”。 总其大成者为梁启超。 六、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戊戌变法时期:去塞求通论

2、流亡时期1899-1911:

①报刊职能:监督政府与向导国民;

②四大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③健全舆论

⑤提出侵染和煽动的宣传方法

⑥新闻业务提出,新闻应该“博、速、确、直、正”,评论应该“公、要、周、适”。 七、官报复兴

从1905年五大臣出国考察到1911,6年间共计新办报刊800余种,其中近半数为立宪派所办。《政治官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枢部门直接创办和公开出版发行的政府机关报。

1908年颁布的《大清报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

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兴中会阶段和同盟会阶段:

1900年,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由陈少白主持。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世界公益报》郑贯公 1902年的“苏报案”。因《苏报》给予清政府以极锋利的舆论攻击(章太炎:新闻自由的斗士)。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同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月刊)在东京创刊。孙中山在《发刊词》里,第一次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国家的立国思想。

一、于右任:革命派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1904年,因《半哭半笑楼诗抄》里的“爱自由如发妻,换太平以颈血”而被通缉。

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革命派的第一份大型日报,名副其实的“新闻纸”。

竖三民” :《民呼日报》(1909)、《民吁日报》(1909)、《民立报》(1910)——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 二、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1、高度重视报刊宣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2、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3、党报要重视舆论的制造和指导 4、党报重视民意

三、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四个问题: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2.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是中国招致瓜分 保皇派力量悬殊,思想落伍 四、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 1、报刊形式向近代西方报纸靠近 2、打破原有版面安排 3、重视报刊评论的写作

4、新闻质量提升

5、新闻摄影图片开始广泛运用 6、报纸文艺副刊有了一定发展 五、民国初年新闻大发展的原因 1、旧的禁令废除

2、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建立 3、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 4、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5、国人与业界对报刊报人的过高期待与自诩 六、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袁世凯控制舆论: 1、 创办御用报纸 2、 收买报纸、报人

3、 迫害摧残反对派报刊,发生了“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

后,袁世凯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查封 4、 建立为其封建军阀独裁统治服务的新闻法律制度。《报纸条例》

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限制新闻事业的发展。 七、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事业: 1、新闻事业复苏的原因: A 中央政权软弱 B经济在夹缝中发展

C交通、邮政、电讯系统的进步

D思想、文化、教育的情况也有利于报刊的发展 2、新闻业务的变迁:

出现了以敛财为目的的报刊,出现了“马路小报”“鬼报” 进步:

a 新闻通讯开始崭露头角,受到更多的重视。报纸开始了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的转变。出现新闻通讯。 b 副刊有了大发展 c 图片报道的改进与发展

通讯社发展起来:新闻编译社 邵飘萍创办,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最早

一家比较有影响的通讯社

国闻通讯社 胡政之筹办并担任编辑

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一、背景:

a政治上,旧的王朝体制已经崩溃,新的民族国家正在建立。b经济上,传统的小农经济越来越面临现代工商业的冲击,c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即产业工人日益壮大(1913年达到50~60万)。d文化上的一系列变革,则汇成一浪又一浪的新文化运动,形成以五四为标志的高潮。e社会生活也发生许多剧烈的变化,如女人放足男人剪辫说起来都是前所未有的骇人听闻之举。总之,这是个除旧布新的时期。 二、现代新闻事业:

与这个转型时期相应,新闻事业也从一种传统的模式向现代的模式转化。比如,现代报纸的四大板块这时已经定型,采访、写作、编辑、

发行等一整套程序基本形成,新闻事业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构成机制,等等。总之,经过五四运动,我国的新闻事业就进入一个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三、报业的三条发展线索

(一)、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共产党报业。 (二)、以《政治周报》为标志的国民党报业。

(三)、以史量才的《申报》为典型的民营报业。

这三种类型的报业,基本上构成此后三十年中国新闻事业的总体格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1、《新青年》

《新青年》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办报宗旨:“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

宣传内容:a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发起文学革命运动

《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并旗帜鲜明的反对封建主义,批评孔孟之道,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一代青年。 2、《每周评论》

《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论》重在“批评事实” 3、《共产党》理论机关刊物

4、《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等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工人

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5、中俄通讯社: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 6、中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

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任务;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密结合,相辅而行。 四、新闻工作改革

(一)、开创自由讨论之文风 (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三)、新文风的出现 (四)、副刊的革新

(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 五、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

就新闻学和新闻教育而言,中国与世界同步。

美国第一所正规的新闻学院,即培养出斯诺的密苏里新闻学院成立于1908年。

北京大学在1918年开始新闻学教育与研究,1919年出版第一部国人自撰的新闻学著作。

美国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出版于1903年,中国的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即翻译的松本君平的《新闻学》也在同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北京大学:

a开设了第一门新闻学课程《新闻学大意》,由徐宝璜主讲,政治系

高年级选修课,1918;

b建立了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即北京大学新闻(后改“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

c出版了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即徐宝璜的《新闻学》(1919年); d发行了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1919年); e出了第一位新闻学教授,徐宝璜,时年23岁。 2、徐宝璜(1894~1930)

“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九江人。1912年北大毕业,考取官费留美,主修经济学与新闻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及新闻学研究会导师,讲授《新闻学》(初名《新闻学大意》)。后任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三一八”惨案后,被军阀通缉。1930年在北大上课,昏厥于讲台,英年早逝。 3、毛泽东

主编《湘江评论》(1919年7月14日创刊)。 曾用笔名“二十八画生”(毛泽东三字的繁体笔画)。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参加新闻学研究会,听过邵飘萍、徐宝璜的课程。

1919年12月驱张驻京期间,创办“平民通讯社”,自任社长。 1921年在新民学会发言:“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是教书,一是新闻记者。”

4、正规的新闻教育

中国的正规新闻教育,始于1920年的圣约翰大学报学系,到新中国

成立共有59个新闻教育机构。

圣约翰大学报学系,初由《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的主笔主持。

1924年,美国学者武道(M.E.Votaw)来华任系主任。

课程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事业史、新闻采写、社论、编校、广告等,均为英文授课。 5、北京的新闻教育

五四时期比较突出的新闻系有两个,一是1923年成立的平民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是徐宝璜,《京报》社长邵飘萍、北京新闻通讯社社长吴天生等任教授。

一是1924年成立的燕京大学(1919司徒雷登任校长)新闻系,由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威廉Walter Williams)任发起委员会主席,由美国学者白瑞华( R.S.Britton )任系主任 6、新闻学著述

概论类:《新闻学》(徐宝璜)、《新闻学总论》(邵飘萍)。

业务类:任白涛《应用新闻学》(1922),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

历史类: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1917)、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

译著类:松本君平的《新闻学》(1903)、休曼的《实用新闻学》(1913)。 7、记者先驱

我国的职业记者,出现在民国时期。此前,虽然已有一些知名的报人,

但严格说来,他们或是思想家,或是革命家,或是宣传家。 直到辛亥革命后,随着现代报业的形成,才开始有了专门从事新闻传播的职业记者,从他们开始,记者才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而不是像早期那种被人蔑视的所谓“访员”。

黄远生: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记者。新闻通讯的先驱 他的新闻通讯的特点:

1、题材重大,内容翔实2、分析深刻,见解独到3、文笔生动,亦庄亦谐 新闻理念:

1、 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 2、 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3、 记者要有“四能”,即能想——调查研究、能走——交游广泛、

能听——举一反三、能写。 邵飘萍 :

a记者b办报c办通讯社d新闻研究

1916年,创办北京编译社。1918年创办《京报》,自书条幅悬于报馆——“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京报》新闻多,评论多,副刊和附刊多

刘少少:政治上保守,文章时有新意

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民初三大名记者 林白水:文风个性明显,敢言 胡政之: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在线全文阅读。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4020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