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学数学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探究与构建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学数学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探究与构建

摘 要: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和谐课堂的特征、意义以及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并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合作互动教学,共创教学双赢。

关键词:数学课堂 和谐教学 合作互动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在对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旨在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氛围,有利于实现数学课堂合作互动教学,增强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促进教学相长。 一、和谐课堂的特征

1、人文性特征:课堂本来就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的过程和情境,也是一种教学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的个性化体验与疑惑,可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拥有平等的表现空间和机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犹如同伴之间生活交往那样自然和轻松,思维处于“天然”无拘无忌的活跃状态,心里没有害怕出错的恐惧感,只有参与、交流、探讨与分享的冲动,课堂有序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生态。教师本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均能“和谐发展、突出人性养育”的理念去设计课堂教学,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殿堂,又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真实性特征:真实是课堂产生活力的基础。课堂的真实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表征:教学现场、细节的真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扎实。缺乏真实的课堂,是对学生的极度漠视;没有真实,就没有学生富有参与合作、探究过程的强烈愿望以及互动交流的激情与冲动。课堂就没有了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基础。

3、创造性特征:创造性,在教师层面,表现为开发使用教材的独特视

1

角,教学设计的创新性,课堂动态整合与创新教学资源的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的个性风格;在学生层面,则表现为较强的问题意识,认知的方式与途径,思维的多向性,体验的丰富性,理解的多元化,见解的深刻性。

4、生成性特征:和谐课堂的生成性特征,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说:单调枯燥的文本符号知识被活化成一种诱发“自主、合作、探究”激情的具体化的情境,被演变成为师生可以发生有效教学行为的、互向互动的过程。在“情境”与“过程”中,从不同维度呈现的不断变化着的师生状态,正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性、递进性的鲜活教学资源。 二、构建和谐课堂的意义

构建和谐课堂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和谐课堂氛围中充分体现了人格平等,师生互爱,教学民主的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教与学的交互性、连续性、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强调的数学师生合作互动教学,就是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中,运用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教学方法,顺利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最终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对于当前的农村高中数学教学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三、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合作互动教学

合作互动教学是通过构建和谐课堂,优化合作互动教学的方式,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教与学的方法,强化学生与情景的交互作用来提高原有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要构建课堂的和谐氛围,增强师生情感交融,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推动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只有这样启发和引导学生,学生配合教师的合作互动教学,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师生“双向交流”、“双向提高”和“双向发展”的教学相长势态。结合当前的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我们认为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策略,可以有效的构建和谐课堂,实现数学合作互动教学,共创教学双赢。

1、提升自我感染力,奠定和谐课堂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如果一位教师愁眉苦脸地进入课堂,可能使学生原先高涨的情绪像潮水一样退去;相反,如果一位教师

2

以高昂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将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从而给和谐数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还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艺术感染力。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着教学的艺术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兴奋的情境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永不枯竭。

2、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地甚至错误的答案,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总之,教师应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爱上你的课,和谐的教与学的课堂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3、突出“合作互动”方式,提升和谐课堂质量

课堂交往方式,主要指师生的交往方式,也指生与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一般有三种方式:第1种方式是师生单向交往,即教师讲,学生听;第2种是师生双向交往,即教师不但讲,还要重视反馈信息,尊重学生的意见;第3种师生双向交往,生生互相交往,即教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启发,在合作研究中学习,这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合作互动”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在构建和谐课堂、突出平等学习、实施合作互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就能得到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增强参与意识,打造和谐的合作交流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

3

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要想获得对知识的多种理解,建构出知识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导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各有所长,使其知识和技能互补。同时,教师应参与合作进程,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应以决策者、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向导更是他们的学习的“伙伴”。 四、和谐数学课堂案例展示

课题:轨迹的探求(教学片段) 时间:2010年秋季 对象:高二学生

1、教学过程

老师十分注意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并尝试利用合作互动的教学方法,非常顺利的讲完了这节课的前部分内容,在延伸与提高部分讲了下面这道例题:

已知D是定圆A上的点,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中点为E,当D在圆A上运动时,求点E的轨迹。

我们认为上课老师对这个问题是讲清楚了的,学生听得也明白。但当老师把问题改编与延伸为如下的题目时,很多学生还是不会做。

已知D是定圆A上的点,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DA的交点为F,与CD的交点为E,当D在圆A上运动时,求点F的轨迹。

如下是老师对该道题目的教学实录。

当老师把该道题目演示出来后,稍停片刻,然后提问学生。 生1: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 师:刚才课堂上讲的那道题你会了吗?

生2:我们都会了,但这道题我们三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我的是双曲线,他的是椭圆,到底谁的对呢,应当怎么样考虑?

4

师: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什么原因产生的?

生3:我的是C点在圆内;生4的C点在圆外;生2的C点也在圆内; 师:这就说明,这道题要对C点位置进行讨论; 生4:那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怎么样才能不丢情况呀; 生2:今天上课的题目,当C点在不同位置时,又会怎么样呢? 师:也要进行讨论分析呀。

生4:可我们怎么样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讨论,什么情况下不要讨论呀?

老师通过几何画版把刚才例题的点E轨迹作演示,当学生看清轨迹时,老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论证。 当学生完成论证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

在上面问题中,过E作CD的垂线,交DA的于F,则当D在圆A上运动时,问点F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生2:还是圆。

师:是圆吗,用几何画版试一试。(学生兴趣高涨) 生5:是椭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6:是双曲线。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是一个点。

师:把几种意见总结一下。

生1:当C点在圆内不与A点重合时是椭圆; 生2:当C点在圆外时是双曲线; 生3:当C点在圆上时是A点; 生4:当C点与A重合时是圆。 师:能证明吗?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论证。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这些经验解决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刚才的探求中可看出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探求和论证的思维方法,你们还想进一步看看别的点的轨迹吗?

5

学生通过合作互动,交流讨论后提出如下可能的问题: 问题1:在直线EF上取一点S,探求点S的轨迹。(圆)

问题2:在直线CD上取一点T,过T作CD的垂线TQ,与直线AD交于Q,探求点Q的轨迹。(鸭蛋形)

师:我们知道,探求一个点的轨迹,思维的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找出约束动点变动的几何条件,二是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而这一节课从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中,使我们明确了探求点的轨迹的途径,初步理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2、反馈记录

下课后我们对该班部分学生进行了简短的教学反馈。

学生A:今天的课,用几何画版直观的演示,感觉很容易懂,很美妙!

学生B:想不到,在一次次的合作互动探讨过程中,能得出这么多的

结论,学到这么多东西,挺有成就感的!

学生C:我喜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上课,我们学起来,既轻松,又

易懂,自己发现的结论,就不易忘记了。

??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和谐课堂构建,一堂和谐民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气氛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主动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合作互动教学成功的前提。

参考资料:

(1) 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人民教育.2005年3—4期. (2) 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一版.

(3) 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003年9月第1版.

6

学生通过合作互动,交流讨论后提出如下可能的问题: 问题1:在直线EF上取一点S,探求点S的轨迹。(圆)

问题2:在直线CD上取一点T,过T作CD的垂线TQ,与直线AD交于Q,探求点Q的轨迹。(鸭蛋形)

师:我们知道,探求一个点的轨迹,思维的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找出约束动点变动的几何条件,二是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而这一节课从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中,使我们明确了探求点的轨迹的途径,初步理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2、反馈记录

下课后我们对该班部分学生进行了简短的教学反馈。

学生A:今天的课,用几何画版直观的演示,感觉很容易懂,很美妙!

学生B:想不到,在一次次的合作互动探讨过程中,能得出这么多的

结论,学到这么多东西,挺有成就感的!

学生C:我喜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上课,我们学起来,既轻松,又

易懂,自己发现的结论,就不易忘记了。

??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和谐课堂构建,一堂和谐民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气氛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主动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合作互动教学成功的前提。

参考资料:

(1) 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人民教育.2005年3—4期. (2) 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一版.

(3) 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003年9月第1版.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学数学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探究与构建在线全文阅读。

中学数学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探究与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375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