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1970-01-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周边集水周边进水二次沉淀池,电机功率1.5kw。吸泥管径DN400,10根,集泥槽设i=0.05的坡度相中心集泥坑。

二沉池中心管流速:1.02m/s,符合要求(1~1.5m/s)。 3.5 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3.5.1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污泥回流量的确定:

取最大值R=200% Q=25000m3/d=1042m3/h (2)污泥提升设备的设计:

本工艺设计选用污泥泵污泥提升设备,当污泥回流量为R=2Q时,

最大扬程为沉淀池底与反应池进水面的高差,取10m。 本系列选用2台轴流泵,一用一备。

全厂单独建设一个回流污泥泵房,面积为L?B?15m?10m。

3.5.2 浓缩池的设计计算公式

污泥浓缩采用气浮浓缩池,其作用是为后续的污泥脱水步骤减容。 浓缩池内总重量的计算:

Vs?m?Q0C0tu?(Vs?Q0C0tu?s)?w(3-60)

式中:?w—清液的密度,取1000kg/m3;

?m—污泥的平均密度,kg/m3;

?s—污泥中固体物质密度,kg/m3;

Vs—污泥体积,m3;

Vs?Q0C0tu(?s??w)(?m??w)?s (m3)(3-61)

污泥平均密度计算方法: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m??c??u2

式中:?c—压缩点时的污泥密度,kg/m3;

?u—排泥浓度时的污泥密度,kg/m3。 污泥层厚度为:

Hs?Vs(3-62) AQ0C0tu(?s??w)A(?m??w)?s 或者 Hs?3.5.3 浓缩池设计计算

(1)设计资料:

泥含水率:99.2%,水温20度,XR?10000mg/L,即浓缩池进泥浓度

C0?10000mg/L。

污水厂剩余污泥:X?2147.4kg/d 污泥流量:QS?W?268.4m3/d(3-63)

(1?p1)?10000池排泥量:Q?268.4m3/d?67.1m3/h(日排泥4h) 浓缩池将含水率从99.2%降至96%,所以,

V2?V1(1?P1)?53.7m3(3-64) 1?P2浓缩后清夜流量为:

268.4?53.7?214.7m3/d?53.7m3/h?0.0149m3/s

采用有回流加压溶气式气浮浓缩 (2)确定容气比:A0/S?0.01

A0C0?3.28(3-65) (3)确定回流比:R?SSa(fp?1)(4)气浮池表面积:A,m2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A?(1?R)Q0?31.9m2(3-66) q式中 :q—水力负荷取1.5。

(5)校核固体负荷:

Q0C0?3.50,符合要求,此值一般为2.08~4.17。 A(6)气浮池池形尺寸:

长9米,宽4米。实际表面积36m2。 (7)有效水深:

h?(1?R)Q0T?1.28m,取T=90min。

24A(8)气浮池总高:H,m

设超高0.3m,刮泥机高0.3m

H=h+0.3+0.3=1.88m

(9)溶气罐容积 V,m3

回流水量为:QR?3.28Q0?880.35m3/d?36.68m3/h 溶气罐容积:V?QR?336.68?3??1.83m3 6060溶气罐直径:高度一般为1:(2~4),得直径1m,高度为3m; 实际容积:V?3?r2?2.36m3 (10)进出水,泥管设计:

污泥在管中流速为1.0m/s,则:

D?4Q?0.085m,取管径0.1m ?v回流水流量:Q'?3.28Q?0.0305m3/s 设回流水在管中流速为1.0m/s,则:

4Q'D??0.197m,取管径为200mm;

?v'排出清夜流量0.0149m3/s,设管内流速1.0m/s,所以: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4Q''D??0.137m,取管径150mm。 ?v''3.5.4 贮泥池

污泥贮池所需容积53.7-6.01=47.69m3,贮泥池采用圆型池体。 本设计采用2座贮泥池,一用一备。 设计直径D=10m,有效水深h=1m。 贮泥池实际容积V=78.5 m3>47.69 m3。

4 结语

毕业设计工作已接近尾声,整个设计过程不仅让我对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得以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重新回顾一番,更重要的是让我在书本知识以外又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实践方面的知识。理解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经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体会到了如下几点:

(1) 通过本次设计,我了解了焦化废水的产生过程、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组成、对环境的危害及国内外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学到了多种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并能够选用合适的方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进行工艺设计。

(2) 经过对多种废水处理方法的比较,本设计选用奥贝尔氧化沟进行处理,通过对主要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相应的工艺计算图和设备平面布置图,从而完成了整个设计任务。

(3) 由于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多种的有机物、无机物等。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本设计有很多漏洞与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瑜,江白茹.钢铁工业焦化废水治理技术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28(7):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绪论 ..................................................................... 1 1.1选题背景 ...............................................................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1.3焦化废水的来源 ......................................................... 2 1.4焦化废水的危害 ......................................................... 3 1.5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 3 1.5.1 生物处理法 ......................................................... 3 1.5.2 化学处理法 ......................................................... 5 1.5.3 物理化学法 ......................................................... 7 1.6 几种处理方法的比较 .................................................... 8 1.6.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 8 1.6.2 A/O法 .............................................................. 9 1.6.3 A 2/0法 ........................................................... 10 2设计说明 ................................................................ 12 2.1设计资料 .............................................................. 12 2.1.1 工艺参数 .......................................................... 12 2.1.2 工艺设计原则 ...................................................... 12 2.1.3 工艺流程 .......................................................... 13 2.2氧化沟工艺简介 ........................................................ 13 2.2.1 氧化沟技术 ........................................................ 13 2.2.2 氧化沟基本特点 .................................................... 14 2.2.3 Orbal氧化沟 ........................................................ 14 2.2.4 Orbal氧化沟工艺原理 ............................................... 15 3 设计计算 ............................................................... 17 3.1 格栅的设计及计算 .................................................... 17 3.1.1 格删的作用 ........................................................ 17 3.1.2 格栅的计算公式 ................................................... 17

第页 共III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3.1.3 格栅的计算示意图 ................................................. 19 3.1.4 污染物在栅格中的去除 ............................................. 19 3.1.5 粗格栅的计算 ..................................................... 20 3.1.6 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 20 3.3隔油池的计算 .......................................................... 21 3.3.1设计方案的选择 ...................................................... 21 3.3.2平流隔油池设计中常用的数据和措施 .................................... 21 3.3.3 计算方法及过程:按油滴的上浮速度计算 .............................. 22 3.2沉砂池的设计及计算 ................................................... 25 3.2.1 沉砂池的作用 ..................................................... 25 3.2.2 沉砂池的设计 ..................................................... 25 3.2.3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公式 .......................................... 26 3.2.4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 27 3.3 氧化沟设计计算 ....................................................... 28 3.3.1 氧化沟作用 ........................................................ 28 3.3.2 设计参数 .......................................................... 28 3.3.3 主体构筑物计算 .................................................... 28 3.3.4 脱氮计算 .......................................................... 29 3.3.5 碱度平衡 .......................................................... 30 3.3.6 氧化沟总体积 ...................................................... 30 3.3.7 需氧量计算 ........................................................ 31 3.3.8 氧化沟的容积计算 .................................................. 34 3.3.9 曝气设备计算 ...................................................... 35 3.3.10 进出水管及调节堰计算 .............................................. 36 3.4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 .................................................... 38 3.4.1沉淀池的作用 ........................................................ 38 3.4.2沉淀池的设计 ........................................................ 38 3.4.3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的计算公式 .......................................... 38 3.4.4 沉淀池的设计参数的计算 ............................................ 40

第页 共III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3.4.5 排泥设计计算 ...................................................... 42 3.5 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 43 3.5.1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 43 3.5.2浓缩池的设计计算公式 ................................................ 43 3.5.3 浓缩池设计计算 ................................................... 44 3.5.4 贮泥池 ............................................................ 46 4 结语 ................................................................... 46 参考文献 ................................................................. 47

第页 共III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1绪论

焦化一般指有机物质碳化变焦的过程。在煤的干馏中指高温干馏。在石油加工中,焦化是渣油焦炭化的简称,是指重质油(如重油,减压渣油,裂化渣油甚至土沥青等)在500℃左右的高温条件下进行深度的裂解和缩合反应,产生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石油焦的过程。

焦化行业是用水和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针对焦化生产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国家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对焦化行业的生产、节能、环境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新建和改扩建焦化企业要达到炼焦行业清洁生产标准(HJ/T126-2003)中生产工艺与装备二级标准要求;吨焦耗新水≤3.5t;水循环应用率≥85%,氰废水处理后厂内回用;外排废水应达到《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992)二级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或其所在地区规定的要求;熄焦水实现闭路循环使用,不得外排;废水生化处理工艺与装备及洗选煤设备要先进可靠,与主体生产设备同步竣工投产,连续运行。在设备发生故障或检修时要有足够的废水事故处理备用储槽,做到不达标废水不外排。焦化废水经处理后做到内部循环使用[1]。 1.1选题背景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焦化废水主要包括煤气的初冷阶段煤气冷凝水、煤气终冷水、煤气洗涤水和煤气发生站的煤气洗涤水、精苯分离水、气柜废水、焦炉水封水及其它场合产生的污水。焦化废水主要污染物质有:COD、BOD、氰化物、氨氮、悬浮物、苯酚及苯系化合物等。

焦化废水成分多,组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大、难降解。废水中含有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主要是大量铵盐、硫、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机化合物除酚外,还有联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有机污染物。污染物色度高,属较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焦化废水中COD,NH3-N和挥发酚等污染物浓度高,这些污染物会对人类、水产及农作物都有极大危害。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当前,全球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的严峻形势,水污染问题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0.24万m3,只有世界上人均占有量的1/4,属世界十二个贫水国家之一,所以加强对新污染源的控制,改善老污染源处理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质恶化的现状。

焦化废水是在原煤高温干馏、煤气净化和化工产品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大。水质也随原煤组成和炼焦工艺而变。主要来源于剩余氨水、粗苯分离水、终冷富余水、焦油分离水四部分。其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酚类、油、联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氨盐、硫氰化物和硫化物等无机化合物,还含有氟离子和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物色高,属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2]。

焦化废水是在煤制焦、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等过程中产生的[3] ,其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且难降解,大多以芳香族及杂环化合物的形式存在[4],致使COD、氨氮、酚和氰的浓度较高,是一种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的工业废水。

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环保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96)中规定,对新建厂,要求外排污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小于15mg/L.对排放重点保持水域的具有致癌性的Bop一类污染物,要求装置出口小于30mg/L。由于焦化污水中大量存在氨氮及一些致癌性芳烃,其超标排放对于环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焦化污水净化技术是当务之急。 1.3焦化废水的来源

(1)煤高温裂解和荒煤气冷却产生的剩余氨水废液,这是焦化废水的主要来源,其水质复杂,组分种类繁多,且污染物浓度较高。有炼焦配合煤水分及炼焦生成的化合水,以及焦炉上升管,集气管喷射的蒸汽和冷凝工段清扫管道的蒸汽所组成。一般情况下,剩余氨水占炼焦配合煤量的10~14%(配合煤水分8~10%,化合水2~4%),剩余氨水是小型焦化厂含酚废水的主要来源。

(2)煤气净化过程中煤气终冷器和粗苯分离槽排水,及各种储槽定期排出和由于事故排出的酚水。此种来源废水所含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3.4 沉淀池的设计及计算 3.4.1沉淀池的作用

主要是用于分离悬浮物,当进水浓度较低时,考虑到本厂采用的工艺要求,可以通过超越管线,直接将曝气沉砂池的出水引入反应池中。 3.4.2 沉淀池的设计

本工艺采用的是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示意图如图3.3。

1-过桥;2-栏杆;3-传动装置;4-转盘;5-进水下降管;6-中心支架;7-传动器;8-耙架;9-出水管;10-排泥管;11-刮泥板;12-可调节的橡皮刮板图3.3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3.4.3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的计算公式

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计算公式:

A?Qmax(3-53) nq0D?4A?

式中: A—沉淀池表面积,m2;

D—沉淀池直径,m;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n—沉淀池个数;

q0—表面水力负荷,m3/(m2·h)。 沉淀池有效水深计算公式:

(3-54)

式中:h2—有效水深,m;

t—沉淀时间,h; 池径与水深比为6~12。

沉淀池总高度H:

H=h1+h2+h3+h4+h5

式中: H—总高度,m;

h1—保护高,取0.3m; h2—有效水深,m;

h3—缓冲高度,m,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

刮泥板0.3m;

h4—沉淀池底坡落差,m; h5—污泥斗高度,m。

污泥斗容积V1:

(3-55)

式中: r1—泥斗上半部半径;

r2—泥斗下半部半径。

池底圆锥部分的污泥容积V2:

(3-56)

流入槽部分计算:

(3-57) (3-58)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式中:vn—配水孔平均流速,0.3-0.8m/s;

t—导流絮凝区平均停留时间,s,池周有效水深为2-4m时,取t=360-720s;

?—污水的运动粘度,与水温有关;

Gm—导流絮凝区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可以取10-30s-1; v1—配水孔水流缩断面的流速m/s,v1?vn?,?为收缩系数,因设有短管,

?=1;

v2—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m/s;

式中: Qmax—沉淀池的最大设计流量,m3/s;

f—导流絮凝区环形面积,m2。

3.4.4 沉淀池的设计参数的计算

本厂工程的设计水量为25000m3/d,设计一个沉淀池。 池设计最大水量Qmax=0.289/s。

最大流量Qmax的确定:由于选用的是辐流式沉淀池,其负荷水量一般较大,回流污泥比为R=2,所以:

Qmax=(1+R)×0.289×3600=3121.2m3/h

(1)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的计算:

q0取3.0m3/(m2·h);n=1座;

D?4A?=36.41m;取D=37m,即R=18.5m。

(2)有效水深的计算:

沉淀时间t取1.0h;

h2=q0t=3m。

(3)沉淀池总高度的计算: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系列每日产生的污泥量:S取0.5,采用机械刮泥方式

W=0.5×400000/1000×2×24=4.61 m3;

池底泥斗采用上半部分面积2×2=4.0m2,下半部分面积1×1=1 m2;

h5=(r1-r2)tgα=1.73m;

则污泥斗容积为:

Vh51??3?r21?r1r2?r22?=12.7m3;

池半径R=33/2=16.5m,池底坡度取0.05;

h4=(R-r1)×0.05=0.725m;

池底圆锥部分的容积为:

Vh42??3?r21?r1R?R2?=234.79m3;

V1+V2=247.49m3>20.0m,足够。 沉淀池总高度为:

H=h1+h2+h3+h4+h5=6.055m;

(4)沉淀池周边处高度为:

h1+h2+h3=3.6m;

(5)沉淀池径深比校核:

D/h2=37/3=12.3 合格;

(6)进水槽的设计:

设计流入槽宽B=0.6m,水深0.5m; 流入槽内流速为:

v=0.289/0.6×0.5=0.963m/s;

取导流絮凝区停留时间为600s,Gm=20s-1,水温取20℃,

μ=1.06×10-6 m2/s;

vn=0.7132m/s;

孔径用φ50mm,则流入槽内孔数为: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n?Q3121.2??620个;

?3600vnS3600?0.7132??0.0524孔距 π(D+B)/n=0.171m;

(7)导流絮凝区的设计:

导流絮凝区平均流速:

v2=0.0042m/s ;

核算Gm=19.91s-1;在10-30之间,合格。

3.4.5 排泥设计计算

4(1?R)QX?3571.4m3(3-59)

X?Xr(1) 污泥量:V?(2)吸泥管设计

污泥流量:0.36m3/s;

采用10根吸泥管,每管流量:0.036m3/s; 采用管径DN400,管内污泥流速:0.2875m/s。 (3)污泥水头损失:

局部损失:0.004m,沿程损失:0.13m; 中心排泥管流量:0.36m3/s;

中心排泥管流速:2.865 m/s;

局部损失:0.46m,沿程损失:0.00794m。 (4) 吸泥管布置:

泥管起点泥深:0.4m,终点泥深:0.6m,高:0.1m; 主输泥管内损失0.15m,泥管跌至泥面损失:0.1m; 吸泥管路上总水头损失:0.86m; (5) 排泥设备:

采用CGX-30C型刮吸泥机,适用于池径30m左右,池深3~5米,的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3.3 氧化沟设计计算 3.3.1氧化沟作用

氧化沟的作用是去除焦化废水中的BOD、COD、氨氮及有机物,去除率如表3.3。

表3.3氧化沟中焦化废水各组分去除率

污染物 进水含量mg/L 出水含量mg/L 去除率%

BOD 120 20 66.7

COD 300 100 66.7

氨氮 50 15 70

3.3.2设计参数 (1)污泥产率系数 Y=0.5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4000mg/L

(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3000mg/L;F=0.75 (4)污泥龄 ?c?30d (5)内源代谢系数Kd?0.055 (6)20度是脱水率qdn?0.035kg 3.3.3主体构筑物计算 (1)负荷计算

BOD5负荷计算:原水COD300mg/L

预处理COD去除率66.7%

污水可生化性B/C?0.4

(2)除BOD计算

氧化沟出水:Se?20mg/L

VSS?0.75TSS?120?3?90mg/L 4氧化沟好氧区容积,包括去除BOD5和消化反应所需体积V1,m3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V1?YQ(So?Se)0.5?25000?(120?20)?30??4717m3(3-19)

Xv(1?Kd?c)3000?(1?0.055?30)剩余污泥量X,kg/m3

V1?YQ(So?Se)0.5?25000?(120?20)25000?(30?20)?Q(X1?X2)??1?Kd?c1000?(1?0.055?30)1000

?721.7kg/d (3-20) 式中:X1—污泥中惰性物质(kg/L)为进水悬浮固体浓度(TSS)与挥发性悬浮固

体浓度(VSS)之差mg/L。

X1?TSS?VSS?120?120?0.75?30mg/L X2—随处理完水流出的污泥量mg/L。

X2?20mg/L

去除1kgBOD5产生的干污泥量:

X721.7?1000 ??0.29kgDs/kgBOD5Q(So?Se)25000?(120?20)(3-21)

3.3.4脱氮计算

(1)氧化沟中剩余污泥中所含氮率为12.4%

每日产生的污泥量为:

Xvss?YQ(So?Se)0.5?25000?(120?20)??471.7kg/d(3-22)

1?Kd?c1000?(1?0.055?30)用于生物合成的氮为:No,kg/d

N0?12.4%?Xvss?0.124?471.7?58.5kg/d(3-23)

折合每单位体积进水用于生物合成氮量:

'N0?N058.5?1000??2.34mg/L 8000025000(2)反硝化脱NO3??N量,Nr,mg/L

'Nr?TKN?N0?Ne?50?2.34?20?27.66mg/L(3-24)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所需除氮量:

SNO??N?3QNr25000?27.66??691.5kg/d(3-25) 10001000(3)所需氮化的NH3?N量:

N1?进水TKN?出水NH3?N?生物合成的需氮量=50-15-2.34=32.66mg/L

3.3.5 碱度平衡

剩余碱度(或出水总碱度)=进水碱度(以CaCO3)+0.1?去除BOD5的量+3.75?反

?硝化NO3?N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 (3-26)

?式中:3.57—反硝化NO3??N产生碱?mg/(mgNO?N)?3??

0.1—去除BOD5产生碱度?mg/(mgBOD5)?

?7.14—氧化NO3??N消耗的碱度??mg/(mgNO3?N)??

剩余碱度(或出水总碱度)

?250?7.14?32.66?3.57?27.66?0.1?(120?20)?125.56mg/L

一般氧化沟系统中应保证剩余碱度?100mg/L(CaCO3) 3.3.6 氧化沟总体积

设反硝化时溶解氧浓度为DO=0.3mg/L(一般为0.5mg/L以下),采用15度时,

-?N/mgVSS/d 反硝化速率:rDN取0.08mgNO3则:

'rDN?rDN?1.09(15?20)?(1?DO)?0.08?1.09(15?20)?(1?0.3)?0.0364mgNO?N/mgVSS/d-3(3-27)

根据MLSS浓度和计算所得的反硝化速率,计算反硝化所需的氧化沟体积:

V2?SNO??N3'XVrDN?691.5?6332.4m3(3-28)

3?0.0364所以,氧化沟总体积为: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V?V1?V2?4717?6332.4?11049.4m3

氧化沟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HRT

HRT?V11049.4??24?10.6h(3-29) Q25000 校核污泥负荷:

Ns?QS025000?0.12??0.068kgBOD5/kgMLSS/d(3-30) XrV4?11049.4符合要求,氧化沟污泥负荷一般为0.05~0.15kgBOD5/kgMLSS/d。 3.3.7 需氧量计算 (1)设计需氧量AOR

AOR=去除BOD5需氧量—剩余污泥BOD5需氧量+去除NO3??N需氧量—剩余污泥中NO3??N需氧量—脱氮产氧量 (3-31) a)去除BOD5需氧量:D1,kg/d。

'D1?a'Q(S0?S)?bVXV?0.52?25000?(0.12?0.02)?0.12?11049.4?3?5277.75kg/d (3-32)

b)剩余污泥BOD5需氧量D2,kg/d,用于合成那部分。

D2?1.42X?1.42?669.8kg/d

YQ(S0?Se)1?Kd?c?1.42?0.5?25000?(0.12?0.02)(3-33) 1?0.055?30c)去除NO3??N需氧量D3,kg/d 每kgNO3??N硝化需要消耗4.6kgO2

?D3?4.6Q(进水TKN?出水NO3?N)?4.6?25000?(0.25?0.02)1000

?5175kg/dd)剩余污泥中NO3??N需氧量D4,kg/d

(3-34)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D4?4.6?0.124??269.1kg/dYQ(S0?Se)1?Kd?c?4.6?0.124?0.5?25000?(0.12?0.02)(3-35) 1?0.055?30

式中: 0.124—泥中含氮率。

e)脱氮产生量D5,kg/d,每还原1kgNO3??N产生2.86kgO2

D5?2.86QNr2.86?25000?27.66??1977.7kg/d(3-36)

10001000总需氧量 :

AOR=D1—D2+D3—D4—D5 =5277.75—669.8+5175—269.1—1977.7

=6236.15kg/d

校核去除每kgBOD5的需氧量:

AOR6236.15??2.49(3-37)

Q(S0?Se)25000?(0.12?0.02)符合要求,氧化沟规定此值应介于1.6~2.5之间。

(2)表态下需氧量SOR kg/d

SOR?AOR(3-38)

?(??CS(r)?C)?1.024(r?20)式中 取CS(20)?9.17kg/LCS(25)?8.4kg/L

C—溶解氧浓度;

?—水质修正系数,取?=0.85; ?—水质修正系数,?=0.95;

?—压力修正系数。

所在地区实际气压0.99333?105?=??0.98

1.013?1051.013?105氧化沟采用三通道,计算溶解氧浓度C 按:外沟:中沟:内沟=0.2:1:2 冲氧量按外沟:中沟:内沟=65:25:10

则各沟供氧量为:

外沟道:AOR1= 0.65AOR=4053.5kg/d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中沟道:AOR2=0.25AOR=1559.04kg/d 内沟道:AOR3=0.10AOR=623.62kg/d

各沟道标准需氧量为:

外沟道:

SOR1?AOR14053.5?9.17? (r?20)(25-20)?(??CS(25)?C)?1.0240.85?(0.95?0.98?8.4?0.2)?1.024=5096.9kg/d=212.4kg/h(3-39) 中沟道:

SOR2?AOR2?1960.3kg/d?81.7kg/h(3-40)

?(??CS(25)?C)?1.024(r?20)内沟道:

SOR3?AOR3?784.1kg/d?32.7kg/h

?(??CS(25)?C)?1.024(r?20)总标准需氧量:

SOR=SOR1+SOR2+SOR3 =6241.3kg/d =326.7kg/h 校核每千克BOD5标准需氧量:

SOR6241.3??2.49kgO2/kgBOD5(3-41)

Q(S0?Se)25000?(0.12?0.02)符合要求。

氧化沟每千克BOD5标准需氧量一般为1.6~2.5kgO2/kgBOD5。

考虑到厌氧缺氧的要求,还要校核混合的最小的净输入功率,(确保氧化沟内平均水流速度?0.25m/s)。 混合的最小功率为:

P?0.94?3(MLSS)0.298 v式中 :?—绝对粘滞性系数,20度时等于1.0087;

P—单位体积需要的净输入功率,W/m3。 v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P=11.61W/m3 v3.3.8氧化沟的容积计算

本设计采用1座Orbal 氧化沟,沟深4.0m 氧化沟弯道占70%,直道占30%。

V弯?70%V?11049.4?0.7?7734.58m3(3-42) M弯?V弯h?7734.58?1933.65m2(3-43) 4V直?30%V?11049.4?0.3?3314.82m3(3-44)

M直?V直3314.82??828.71m2(3-45) h4直道长度L、M:

设外沟,中沟。内沟宽度分别为9m,8m,8m。

M直828.71L???16.57m?17m (3-46)

(9+8+8)?250设中心半径2m,沟道之间隔墙厚0.25m,最外层墙厚0.5m。 外沟道面积:

22?M1???(9?8?8?0.25?0.25)?(8?8?2?0.25?0.25)???16.57?2?9

?1665.87m2?50.0%中沟道面积:

222M1????(8?8?2?0.25)?(8?2?0.25)???19.78?2?9?974.98m?29.81%

内沟道面积:

222M1????(8?2?0.25)?2???19.78?2?9?576.2m?17.1%

三沟道面积比为:外沟:中沟:内沟=50:29.81:17.1 基本符合Orbal 氧化沟各沟道容积比:50:33:17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3.3.9 曝气设备计算

曝气设备选用砖碟曝气式氧化沟曝气机; 砖碟直径d=1320mm;

单碟充氧能力68.10kgo2/hrdr?1.135kgo2/hrds;

每米转轴碟片数不少于5片,采用ZDQ—9.0型曝气砖碟;有效水深460mm; (1)外沟道:

标准需氧量:SOR1?212.4kgo2/h(3-47) 所需碟片:n?212.41.135?187.1?188片(3-48) 每米周安装3片砖碟,最外侧碟片距池内壁0.25m; 所需砖碟组数为:

1883?9?6.96?7组; 每组砖碟装碟片数:

1888?23.5?24片; 校核每组安装砖碟数:

249?2.7?5片; 故外沟道共安装7组砖碟,每组24片,共168片; 校核单碟充氧能力:212.4168?1.12?1.135kgo2/hrds。 (2)中沟道:

标准需氧量:SOR2?81.7kgo2/h 所需碟片:n?81.71.135?71.9?72片(3-49) 每米周安装3片砖碟,最外侧碟片距池内壁0.25m; 所需砖碟组数为:

723?8?3组; 每组砖碟装碟片数:

723?24片;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校核每组安装砖碟数:

248?3?5片; 故外沟道共安装3组砖碟,每组24片,共72片; 校核单碟充氧能力:81.772?1.134?1.135kgo2/hrds。 (3)内沟道:

标准需氧量:SOR3?32.7kgo2/h 所需碟片:n?32.71.135?28.8?29片(3-50) 每米周安装3片砖碟,最外侧碟片距池内壁0.25m; 所需砖碟组数为:

293?8?1.21?2组; 为了使内沟道与中沟道匹配便于安装,也有利于水的流动,取4组曝气跌转: 每组砖碟装碟片数:

294?7.25?8片; 校核每组安装砖碟数:88?1?5片;

故外沟道共安装4组砖碟,每组8片,共32片; 校核单碟充氧能力:

32.732?1.022?1.135kgo2/hrds。 3.3.10 进出水管及调节堰计算 (1)进出水管:

污泥回流比为60%,进出管水流为:

Q?25000??1?0.6??40000m3/d?1666.67m3/h?27.78m3/min?0.463m3/s

进出管控制流速v?1m3/s 进出水管直径:

第页 共50页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d?4Q4?0.463??0.768m(3-51) ?v3.14?1.0取管径为0.8m。 校核进出水管流速:

v?Q0.463??0.589m/s?1m/s满足要求; 2A0.5?进出水口水头损失为:

v20.5892h1,2???1.0??0.017m(3-52)

2g2?9.8(2)出水堰计算:

为了能够调节曝气砖碟淹没深度,氧化沟出水处设置出水竖井,竖井内安装电动可调节堰,初步估计为

?H?0.67,因此按照薄壁堰来计算:

23Q?1.86bH取堰上水头高H=0.2m

则堰:b?Q1.86H23?0.4631.86?0.232?2.78m

考虑可调节堰的安装要求,(每边窗1.3m),则出水竖井长度:

L?0.3?2?b?0.6?2.78?3.38m

出水竖井宽度B取1.0m(考虑安装高度),则出水竖井平面尺寸为:

L?B?3.38m?1.0m

出水井出水孔尺寸为:b?h?m?m,

正常运行时,堰顶高出孔口底边1.0m,调节堰上下调节范围为0.3m。

出水竖井位于中心岛,曝气砖碟上游。氧化沟进水速率0.6m/s,所以,氧化沟内单位污水功率为27.65w/m3?11.16w/m3。符合要求。

第页 共50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3609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