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郭靖娅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千万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对大部份学生来说,如果不喜欢他的老师,很难将这门课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特别是语文老师,你的一手好字、一篇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你可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可以让学生在惊叹中去效仿,在效仿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下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能精通,但应略有浅尝。这样,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会更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才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交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平等教学,用自己
的热诚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学会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的感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这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使教师提出的要求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情感效应,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喜欢你所上的课,教师得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诱导甚至感化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同每一个学生交往,让学生从内心里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学生乐于接近教师,另外,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热情详细地解答,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愿意接近的朋友,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文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谓“授人以渔”就是指教给学生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
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
语文这一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语文学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课内教学,老师应分清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在紧张的重点内容教学上应充分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以轻松活泼的非重点内容调节、舒缓学生紧绷的神经,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一节课丰富又多彩。 1 、让学生多说、多读、多写
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活动:听、说、读、写。以此来增长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一讲到底,一般地,最终效果不太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的实践机会。通常,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持续不了45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太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欠债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比如要板书某节课的教学重点,偶尔可以请学生写。这样学生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如果请几名学生同时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一些。
我有时在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然后让发现错误的同学到黑板上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引以为戒。比如,我在写《沁园春》的板书时,故意将“沁”写成“泌”,一时间下面议论纷纷,爱溜号的学生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
当然,也可以将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空着不写,然后请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到黑板上填写,激发了学生改错别字的兴趣。
读课文,教师范读是一种形式,学生朗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考虑到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应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2 、绘图
在讲授景物描写较多的文章或者实物类说明文时,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在课前就文章内容描绘出图画。比如在教《山市》、《醉翁亭记》时,事先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文中的景致。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而仔细地预习课文,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明显、深刻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以及意境,不是线条、色彩能够完全展现出来的,同时认识到语言运用的巧妙。
古代的一些文学常识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比如古代以山之阳,水之阴为南,以山之阴,水之阳为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画一幅简笔画——有一座高山,山下有一条大河,山、河的南面高挂一轮红日。能够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岸,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亦然。这样学生一画,就马上理解了,同时也觉得很有趣。 3 、表演
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各小组分工改变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
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我就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4 、辩论
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才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能让教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5、 竞争
人在竞争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时的记忆最佳。在课堂上可以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参与竞争,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语文学习中的竞争,可以是学生个人之间,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竞争的形式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还可以是讲课前5分钟或讲课后15分钟。竞争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背诵比赛、朗读比赛、
抢答比赛、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比赛,包括前面说到的辩论也是竞争的一种内容。 6 、角色换位
有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教师再检查,并帮助修正补充,然后由学生上讲台授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评议。经过“备课——讲课——评议”这样一个全过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总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去运用。如果方法得当,学生怎能不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015.11
抢答比赛、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比赛,包括前面说到的辩论也是竞争的一种内容。 6 、角色换位
有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教师再检查,并帮助修正补充,然后由学生上讲台授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评议。经过“备课——讲课——评议”这样一个全过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总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去运用。如果方法得当,学生怎能不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015.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