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1970-01-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测量原理;

2.学习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学习电阻应变片的贴片和接线技术; 3.了解封头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 二、实验原理 1. 应力计算:

薄壁压力容器主要由封头和圆筒体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各部分曲率不同,在它们的连接处曲率发生突变。受压后,在连接处会生产边缘力系——边缘力矩和边缘剪力。使得折边区及其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圆筒体和封头中的应力分布比较复杂,某些位置会出现较高的局部应力。利用电阻应变测量方法可对封头和与封头相连接的部分圆筒体的应力分布进行测量。

应力测定中用电阻应变仪来测定封头各点的应变值,根据广义虎克定律换算成相应的应力值。由于封头受力后是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在弹性范围内用广义虎克定律表示如下:

经向应力:?1?E??1???2? (1-1) 21??E??2???1? (1-2) 1??2环向应力:?2?式中:E—材料的弹性模量

μ—材料的波桑比 ε1—经向应变 ε2—环向应变。

椭圆封头上各点的应力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经向应力:?r?

pa?xa?b环向应力:???2sbpa?xa?b2sb?42?22????12 (1-3)

?42?2212??a4 (1-4) 2??4222?a?xa?b????2.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仪将应变片电阻的微小变化,用电桥转换成电压电流的变化。其过程为:

?应变片?dR电桥放大器??V?或?I??

R将?V?或?I?放大检流计或纪录仪?指示或纪录

将电阻应变片用胶水粘贴在封头外壁面上,应变片将随封头的拉伸或压缩一起变形,应变片的变形会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二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R?l?K?K?? (1-5) RL式中:ΔR/R—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

ΔL/L—电阻应变片的变形率 K—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ε—封头的应变。

3. BZ2205C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1) 电阻应变仪的组成:

(1) 构件变形的感受和转换部分——电阻应变片; (2) 被转换量的传递和放大部分; (3)记录及读数部分。其方框图见图1-1。

图1-1 电阻应变仪原理图

图1-2接线图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图1-1)为两个带有不同封头的容器,容器A的一端为带折边锥形封头,另一端为圆平板封头;容器B的一端为椭圆封头,另一端为球形封头。

1. 手动试压泵 2. 内压实验容器A 3. 压力表 4. 压力传感器 5. 内压实验容器B 6. 压力表 7. 压力传感器 8. 外压实验罐 9. 压力表 10. 压力传感器

图1-1

内压实验容器A的椭圆形封头部分尺寸如图1-3所示,容器材料均为0Cr18Ni9。

图1-3 椭圆封头

表1-1各测点离椭圆封头顶点距离 [mm]

序号 距离

应变片的布置方案是根据封头的应力分布特点来决定的。封头在轴对称载荷作用下可以认为是处于二向应力状态,而且在同一平行圆上各点受力情况是一样的。所以只需要在同一平行圆的某一点沿着环向和经向各贴一个应变片即可。本实验中采用10个T形应变片布置在封头上,位置见图1-3。各点离封头顶点距离见表1-1。每个T形应变片上有两个相互垂直成T形排列的敏感栅,可分别用来测量环向应变和经向应变。

本实验中所用应变片之电阻值为120Ω,灵敏度系数为K_______。

四、实验步骤

(一)应变仪测量步骤:

1.打开内压实验容器的进水阀,关闭外压实验容器进水阀; 2.检查各接线是否正确、牢固; 3.打开应变仪电源; 4.检查应变仪是否工作正常;

5.按所贴应变片设定应变片灵敏系数K(没有变化时跳过); 6.选择调零,检验各点初值是否为零;

1 20 2 60 3 80 4 5 6 7 8 9 10 120 145 170 190 210 230 250 7.用试压泵向容器加压,分别加压至0.2,0.4,0.6MPa,并测量相应压力下各点之应变值,并记录; (二)联机测量步骤:

1.启动实验主程序,选择内压实验; 2. 选择实验封头后确定,进入测量程序; a.点击“平衡”按钮,应变仪进行平衡;

b.点击“测量”按钮,读入应变初读数,(若读数不为零,重复a.b. 步骤) c.点击“清空数据”按钮,清空数据库文件; d.改变实验压力,分别为0.2、0.4、0.6MPa;

e.点击“测量”按钮,测量各实验压力下实验数据; f.点击“记录”按钮,将数据写入数据库文件。

3.点击“设置”按钮,可对应变仪进行参数设置(应变仪脱机测量的设置,请参照BZ2205C静态电组应变仪使用说明书);

4.测量完成后,关闭内压实验容器的进水阀,点击“退出”按钮,退出测量程序,返回实验主程序,点击“数据处理”进入数据处理窗口;

a. 选择实验封头后确定,进入应力计算程序;点击“读取数据”按钮,弹出“选择数据文件“对话框 b.选择数据文件:

处理数据库文件(现场实验)数据 --1; 处理文本文件 (旧的实验)数据 --2; c.点击“计算”按钮,计算应变修正值和应力值; d.点击“画图”按钮,进入“绘制应力曲线“窗口; e.点击“打印”按钮,打印页面内容图象;

f. 点击“导出数据”按钮,将测量的应变值写入文本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编辑和打印所存的文件;

g. 点击“返回”按钮,退出数据处理窗口。 五、实验数据整理

1.根据原始记录,用方格纸绘出各测点的P-ε曲线。因为是在弹性范围内,所以都应该是直线,并由此图求得在0.6 MPa压力下应变修正值;整理成表格。 2.用应变修正值按式(1-1)和式(1-2)计算在0 .6MPa下各点的应力值,填入表1-2。

表1-2 数据表

0.2(Mpa) 应 变 值 经向应环向ε序 号 0.4(Mpa) 2 0.6(Mpa) 0.6(Mpa) 正值 值 经向ε1 环向ε2 经向ε1 环向ε2 应变修 应力με με με με ε1 ε2 σ1 σ2 变ε1 με μ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目的、原理及装置;

2.整理实验数据并计算在0.6MPa下各点的应力值; 3.用0.6MPa下的应力值绘封头应力分布曲线; 4.利用所学理论解释封头的应力分布状况; 5.存在问题讨论。

附录:封头形状、测点分布和应力计算公式

一、带折边锥形封头 1.测点分布图

各测点至锥形封头顶点距离 (mm)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距离 40 80 120 150 180 210 240 265 285 310

2. 对于带折边锥形封头进行设计时,采用下列两式中较大的壁厚t值:

pxtg?pr????

ttcos?

pr pxtg?????

2t2tcos?二、球形封头 1.测点分布图

测点至球形封头顶点距离 (mm)

序号 距离 1 0 2 60 3 4 5 6 7 8 9 10 120 180 240 150 290 310 350 370 2.应力理论计算公式

?r????三、碟形风头

pR 2s

表1-1各测点离碟形封头顶点距离 [mm]

序号 距离 1 40 2 80 3 4 5 6 7 8 9 10 120 150 180 200 220 240 280 300 三、圆平板封头

1.测点分布图

测点至平板封头中心距离 (mm)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距离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50

2.应力理论计算公式:

3p?3????R2?r2? ?r?28s

???

3p22???1?3?? R3???r28s??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在线全文阅读。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245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