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1)
一、夯实基础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二、典型例题
例1.父亲今年50岁,儿子今年14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分析:根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几年前儿子年龄的5倍‖,可建立等量关系。 解:设x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
50-x=5(14-x)
x=5
答: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
例2.涛涛家4口人的年龄之和147岁,妈妈比涛涛大27岁,爷爷的年龄是妈妈和涛涛年龄之和的2倍,且比爸爸大38岁。问:涛涛家四口人的年龄各是多少? 分析:由一家四口人的年龄之和为147岁知等量关系为:―涛涛岁数+妈妈岁数+爸爸岁数+爷爷岁数=全家年龄和‖。另外,经分析,设涛涛的年龄为x,则此题化难为宜。
解:设涛涛年龄为x岁,则妈妈是(x+27)岁,爷爷是[(x+x+27)×2]岁,爸爸是[(x+x+27)×2-38]岁。
x+(x+27)+[(x+x+27)×2-38]+[(x+x+27)×2]=14
解得:x=5
妈妈年龄:x+27=5+27=32(岁)
爸爸年龄:x+x+27)×2-38=(5+5+27)×2-38=36(岁) 爷爷年龄:(x+x+27)×2=(5+5+27)×2=74(岁) 答:涛涛5岁,妈妈32岁,爸爸36岁,爷爷74岁。
例3.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如果把个位上的数字移到百位上,原百位上的数字移到十位上,原十位上的数字移到个位上,那么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小108,原数是多少?
分析:这题是数字问题,根据―新数比原数小108‖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原数=新数+108‖,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组成的二位数为x,则原三位数可表示为(10x+5),新三位数可表示为(5×100+x)
43
解: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组成的二位数为x。 10x+5=5×100+x+108 10x-x=500+108-5 9x=603 x=67 10×67+5=675 答:原三位数是675。
三、熟能生巧
1.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2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问:爸爸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
2.一条大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的和。这条大鲨鱼全长多少米?
3.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四、拓展演练
1.学校里白色粉笔的盒数是彩粉笔的4倍,如果再增加白粉笔130盒,再增加彩粉笔50盒,则白粉笔是彩粉笔的3倍。求白粉笔和彩粉笔原来各有多少盒?
44
2.78只鸡在田里捉青虫吃,共吃掉138条青虫,已知每只公鸡吃4条青虫,每只母鸡吃3条青虫,两只小鸡吃一条,母鸡比公鸡多18只,问这群鸡中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多少只?
3.一个六位数,个位数字是2,如果把2移到最高位,那么原数就是新数的3倍。求原来的六位数。
五、星级挑战
?1.甲、乙、丙、丁四人一共做了370个零件,如果把甲做的个数加10个,乙做的个数减去20个,丙做的个数乘以2,丁做的个数除以2,四人做的零件数就正好相等,那么乙实际做了多少个?
??2.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比白球数的3倍多两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个白球,15个红球。如果经过若干次后,箱子里只剩下3个白球,53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有红球比白球多多少个?
45
第16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2)
一、夯实基础
列方程的实质是把题中的―生活语言‖化为―代数语言‖,即把文字等量关系式用已知数与未知数代入即得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两个关键点:
(1)用x表示未知量。(2)建立等量关系
二、典型例题
例1.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生产的甲种零件比乙种零件多12个,乙种零件全部合格,甲种零件只有了多少个? 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两种零件合格的一共42个‖建立等式,可列出方程。 解:设生产乙种零件为x个,则生产甲种零件为x+12个。 (x+ 12)× +x= 42 4合格,两种零件合格的一共是42个,两种零件各生产545948x+= 42 55x= 18 甲种零件个数为:18+12=30(个) 答:甲种零件生产了30个,乙种零件生产了18个。 例2.袋子里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是红球的的4,蓝球个数是红球523,黄球个数的比蓝球少2个。袋中共有多少个球? 34分析:因为题目条件中黄球、蓝球个数都是与红球进行比较,所以设红球个数
为x比较简单。再根据―黄球个数的
3比蓝球少2个‖建立等式,可列出方程。 442x,蓝球个数为x。 53解:设红球个数为x,则黄球个数为
234x-×x=2 345x=30
46
x+
42x+x=30+24+20=74(个) 532,第二次放出30立方米水,第三次又放5答:袋中共有74个球。
例3.有一个水池,第一次放出全部水的出剩下水的2,池里还剩水54立方米,全池蓄水为多少立方米? 52x,第二次放522出水是30立方米,第三次放出的水是剩下的水(x-x-30)的,所以有这样55分析:如果用x表示全池的蓄水量,那么第一次放出的水应为的等量关系:―第一次放水量+第二次放水量+第三次放水量+剩余水量=全池水量‖。 解:设全池蓄水量为x立方米。 222x+ 30 +(x- x- 30)× + 54 =x 55526x-x-x= 72 525x=200 答:全池蓄水为200立方米。 三、熟能生巧 1.甲、乙两人共有存款108元,如果甲取出自己存款的所存的钱数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2.六年级有学生300人,从六年级男生中选出
2,乙取出12元后,两人531,女生中选出参加校运动会,42
这样全年级还剩下91人参加布置会场工作。六年级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3.长江文具店运来的毛笔比钢笔多1000支,其中毛笔的文具店共运来多少支笔?
31和钢笔的相等,长江7247
前言
21世纪,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数学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学习与孩子的思维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孩子考上一所名牌中学,我们特此编写了本教材。
具体来说本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内容丰富:本书根据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划分,安排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实战模拟五个板块的内容。分类系统学习,各个击破,提高效率,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
2.循序渐进:本书的例题讲解由浅入深,解答过程剖析详尽。拓展演练与例题讲解的要点密切配合,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3.专题辅导:精心摘录了各校试卷中相关内容的不同题型,方便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辅导,也可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精练典型题,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
4.选题新颖:所选例题和练习题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能力。
今天,我们为孩子提供一套点拨方法、启迪思维的数学学习礼物。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拥有学习数学的智慧和快乐,在学习中找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塑造一个真正富有竞争力的未来。
1
目录
一、数的认识
第1讲 数的认识 .............................................................................................................. 1 第2讲 数的整除 .............................................................................................................. 5
二、数的运算
第3讲 简便运算(1) .................................................................................................... 8 第4讲 简便运算(2) .................................................................................................. 10 第5讲 简便运算(3) .................................................................................................. 14 第6讲 简易方程 ............................................................................................................ 10 第7讲 定义新运算 ........................................................................................................ 19
三、空间与图形
第8讲 巧求面积(1) .................................................................................................. 22 第9讲 巧求面积(2) .................................................................................................. 25 第10讲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 28 第11讲 圆柱体的表面积 .............................................................................................. 31 第12讲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 34
四、解决问题
第13讲 画图法解应用题 .............................................................................................. 37 第14讲 假设法解应用题 .............................................................................................. 40 第15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1) .................................................................................... 43 第16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2) .................................................................................... 46 第17讲 行程问题之多次相遇 ...................................................................................... 49 第18讲 行程问题之环形赛道 ...................................................................................... 52 第19讲 行程问题之巧用比例 ...................................................................................... 54
2
第20讲 图示法解分数应用题 ...................................................................................... 57 第21讲 还原法解分数应用题 ...................................................................................... 61 第22讲 转化法解分数应用题 ...................................................................................... 64 第23讲 抓住不变量解分数应用题 .............................................................................. 67 第24讲 巧用比解分数应用题 ...................................................................................... 70 第25讲 对应法解分数应用题 ...................................................................................... 73 第26讲 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 76 第27讲 百分数应用题—溶剂问题 .............................................................................. 79 第28讲 工程问题(1) ................................................................................................ 82 第29讲 工程问题(2) ................................................................................................ 85 第30讲 按比例分配 ...................................................................................................... 87 第31讲 比例的应用(1) ............................................................................................ 90 第32讲 比例的应用(2) ............................................................................................ 93 第33讲 牛吃草问题 ...................................................................................................... 96 第34讲 时钟问题 .......................................................................................................... 99 第35讲 容斥原理 .........................................................................................................102 第36讲 抽屉原理 .........................................................................................................105
五、实战模拟
小升初选校模拟试卷(一) .........................................................................................107 小升初选校模拟试卷(二) ......................................................................................... 110 小升初选校模拟试卷(三) ......................................................................................... 113 小升初选校模拟试卷(四) ......................................................... 错误!未定义书签。8
3
第1讲 数的认识
一、夯实基础
1.数的意义 (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像1、2、3??叫做自然数。 (2)小数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3)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不能表示一个确定的数量,因此,百分数后面不带计量单位。 2.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小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比较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小数比较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小数比较大?? (3)分数的大小比较
整数部分相同的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例如:<
1351,2>2。
44662244整数部分相同的同分子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例如:>,3>3。
3557分子、分母不相同的分数,一般先通分再比较,也可以把各个分数化成小数再
进行比较。
3.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做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能约分的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分母是任意
1
自然数的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是分母去除分子。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有除了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后(遇到除不尽时常要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6)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
二、典型例题
例1.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 (1)
3234和 (2)和
598271分析: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时,首先要仔细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然后再灵活选择比较方法,比较的方法越简单越好。
32和这两个分数的分母比较大,分子比较小,可变为同分子比较。 827134111 (2)和这两个分数一个大于,一个小于,可用为标准进行比较。
5922233?2622?36 解(1):==,==,
8282?21647171?32136632 >,得出>。
1642138271314134 解(2):>,<,得出>。
529259(1)
例2.某数增加它的20%后,再减少20%,结果比原数减少了( )。
A. 4% B. 5% C. 10% D. 20%
分析:宜用设数验证法。可以通过设数计算来加以判断。
解:设某数为100
则100×(1+20%)=120, 120×(1-20%)=96, (100-96)÷100=4%。 故应选A。
2
梨树:45+7=52(棵), 苹果树:45+4=49(棵)。
答:桃树有45棵,梨树有52棵,苹果树有49棵。
例3.某公司三个厂区共有员工1900人,甲厂区的人数是乙厂区的2倍,乙厂区比丙厂区少300人,三个厂区各有多少人?
分析:先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厂区人数之间的关系:
从图上可以看出,假设丙厂人数减少300人,总人数也减少300人,为1900-300=1600(人),此时总人数恰好是乙厂的4倍。
解:乙厂:(1900-300)÷4=400(人),
甲厂:400×2=800(人), 丙厂:400+300=700(人)。
答:甲厂有800人,乙厂有400人,丙厂有700人。
三、熟能生巧
1.一个两层书架共放书72本,若从上层中拿出9本给下层,上层比下层多4本。上、下层各放书多少本?
2.张明用272元买了一件上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上衣比鞋贵60元,鞋比帽子贵70元。求上衣、鞋子和帽子各多少钱?
3.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的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多240米,三个队各筑了多少米?
38
四、拓展演练
1.姐姐和妹妹共有糖果39块,如果姐姐给妹妹7块,就比妹妹少3块。那么姐姐和妹妹原来各有糖果多少块?
2.城东小学共有篮球、足球和排球共95只,其中足球比排球少5只,排球的只数是篮球只数的2倍。篮球、足球、排球各是多少只?
3.甲站有汽车192辆,乙站有汽车48辆。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的汽车是21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汽车是24辆。经过几天后,甲站汽车的辆数是乙站的7倍?
五、星级挑战
?1.有货物164吨,分放在甲、乙、丙、丁四个仓库里,乙仓存放吨数是甲仓存放吨数的3倍,甲仓比丙仓少5吨,比丁仓多3吨,甲、乙、丙、丁四个仓库各放多少吨?
??2.甲油库存油112吨,乙油库存油80吨,每天从两个油库各运走8吨油,多少天后甲油库剩下的油是乙油库剩下油的2倍?
39
第14讲 假设法解应用题
一、夯实基础
所谓―假设法‖就是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做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就是运用假设法解题的一个范例,其基本关系式是: 方法1:设鸡求兔
(总足数-2×总头数)÷(4-2)=兔头数 总头数-兔头数=鸡头数 方法2:设兔求鸡
(4×总头数-总足数)÷(4-2)=鸡头数 总头数-鸡头数=兔头数
二、典型例题
例1.学校买回4个篮球和5个排球,一共用了185元,一个篮球比一个排球贵8元,篮球、排球的单价各多少元?
分析:假设买的是9个排球,可以少花8×4=32(元),即如果买9个排球会花185-32=153(元),当然,也可以假设买的是9个蓝球。会多花8×5=40(元),即如果买9个篮球会花185+40=225(元)
解(一):假设买回的是9个排球
排球的单价:(185-8×4)÷9=17(元) 篮球的单价:17+8=25(元) 解(二):假设买回的是9个篮球
蓝球的单价:(185+8×5)÷9=25(元) 排球的单价:25-8=17(元)
答:排球的单价是17元,篮球的单价是25元。
例2.一只松鼠采松子,睛天每天采24个,雨天每天采16个,它一连8天共采168个松子,问这8天当中有几天睛天?
分析:假设这8天全是睛天,应采24×8=192(个),比实际采到的多192-168=24(个),怎么会多24个呢?因为这8天中有雨天,每个睛天比每个雨天多采24-16=8(个),24里面有3个8,所以有3个雨天,5个睛天。亦可以假设全是雨天,求出睛天的天数。
解(一):假设这8天全是睛天
雨天:(24×8-168)÷(24-16)=3(天) 睛天: 8-3=5(天)
40
解(二):假设这8天全是雨天
睛天:(168-16×8)÷(24-16)=5(天) 答:这几天中有5天睛天。
例3.鸡兔同笼,数头共10只,数脚共24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这10只全是鸡,应有脚2×10=20(只),比实际的脚数少24-20=4(只),怎么会少4只脚呢?因为这10只动物中有兔子,每只鸡的脚比每只兔子少4-2=2(只),4里面有2个2,所以有2只兔子,8只鸡。亦可以假设全是兔子,求出鸡的数量。
解(一):假设这10只全是鸡
兔:(24-2×10)÷(4-2)=2(只) 鸡: 10-2=8(只) 解(二):假设这10只全是兔
鸡:(4×10-24)÷(4-2)=8(只) 兔: 10-8=2(只) 答:鸡有8只,兔有2只。
三、熟能生巧
1.商场运进200双童鞋,分别装在3只木箱和4只纸箱里,刚好全部装满。如果2只纸箱装的童鞋与1只木箱装的同样多,那么每只纸箱和木箱各装童鞋多少双?
2.六年级师生参观科技展览馆,买儿童票52张,成人票7张,共花了330元。成人票是儿童票的2倍。两种票价各是多少元?
3.鸡兔同笼,共有27个头,72只脚,问: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4.学校组织学生和教师共460人春游,刚好共租了10辆客车,已知大客车每辆坐50人,小客车每辆坐30人,大、小客车各租了几辆?
41
四、拓展演练
1.玲玲的储蓄盒里有二分、五分硬币共65枚,共值2.86元,那么二分、五分的硬币各有多少枚呢?
2.李华参加射击比赛,共打20发,规定每中一发记10分,脱靶一发则倒扣6分,结果得了168分,他一共打中了多少发?
3.一名搬运工人从批发部搬运500只瓷砖到商店,货主规定:运到一只完好的瓷砖得运费3角,打破一只赔9角,结果他领到运费136.80元。问在运输中,搬运工打破了多少只瓷砖?
五、星级挑战
?1.有一堆黄沙,用大汽车运需运50次,如果用小汽车运,要运80次。每辆大汽车比小汽车多运3吨,这堆黄沙有多少吨?
??2.蜘蛛有8条腿,蝴蝶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这三种小虫16只,共有110条腿和14对翅膀。问:每种小虫各几只?
42
??2.求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第10讲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一、夯实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长方体的六个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三组,每组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大小相等的六个正方形。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积是指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一个物体的容积计算方法与体积计算方法相同,不过体积是从物体外面测量出长度再进行计算,容积是从物体内部测量出长度再进行计算。通常物体的体积要大于容积,当厚度忽略不计时,容积就等于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典型例题
例1.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4厘米,四角剪去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后,然后通过折叠、焊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盒,铁盒的容积是486立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
分析:要求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关键要能求出原长方形铁皮的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结合空间相像,可知做成的长方体铁盒的长是24-3×2=18(厘米),高就是剪下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3厘米。又知铁盒的容积是486厘米,这样就可以算出铁盒的宽。铁盒宽并不是原来长方形铁皮的宽,再加上3×2=6(厘米)才是原铁皮的宽。
解:长方体铁盒的长:24-3×2=18(厘米) 长方体铁盒的宽:486÷3÷18=9(厘米) 长方形铁皮的宽:9+3×2=15(厘米)
28
长方形铁皮的面积:24×15=360(平方厘米) 答:原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360平方厘米。
例2.如右图,用3条丝带捆扎一个礼盒,第一条丝带长235cm,第二条丝带长445cm,第三条丝带长515cm,每条丝带的接头处的长度均为5cm,求礼盒的体积。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捆扎礼盒的丝带中最长的一根去掉接头的5cm,剩余部分的长度等于长方体长与宽和的2倍。 解:长+宽=(515-5)÷2=255(cm)
长+高=(445-5)÷2=220(cm)
宽+高=(235-5)÷2=115(cm) 长+宽+高=(255+220+115)÷2=295(cm) 长:295-115=180(cm) 宽:295-220=75(cm) 高:295-255=40(cm) 礼盒体积:180×75×40=540000(cm3)=540(dm3) 答:这个礼盒的体积是540立方分米。
例3.如图(1),一个密封的长方体玻璃缸长15厘米,水深3厘米。如果把玻璃缸按图(2)放置,里面的水深是多少厘米?(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
分析:长方体玻璃缸中的水的体积没有变化,长也没有变化,只是宽和水深相应的变化了。
解:设容器侧放后水深是x厘米
15×8×3=15×4×x
x=6
答:如果把玻璃缸按图(2)放置,里面的水深是6厘米。
三、熟能生巧
1.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下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9
2.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8分米,高6分米,内装3分米深的水,若将长方体的长边竖立起来,水深会是多少分米?
3.右图是由18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四、拓展演练
1.如图所示是一个棱长12厘米的正方体,从前住后,有一个“十”字型的洞。“十”字最短边长都是2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2.如图,在一块平坦的水泥地上,用砖和水泥砌成一个长方体的水泥池,墙厚为10厘米(底面利用原有的水泥地)。这个水泥池的体积是多少? .
3.图中的一些积木是由16块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堆成的,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星级挑战
?1.一个长方形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30厘米,深35厘米。原来水深10厘米,放进一个棱长20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后,铁块的顶面仍然高于水面,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30
??2.有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它的表面涂上红油漆。将这个大正方体木块锯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散乱为一堆。在这些小正方体木块中,三面涂红漆的有几块?两面涂红漆、一面涂红漆的各有几块?没有涂上红漆的有几块?
第11讲 圆柱体的表面积
一、夯实基础
圆柱体是常见的立体图形。它的表面是由一个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和两个相同的圆形底面组成。圆柱从中间竖切成两个半圆柱后,切面是一个长方形;从中间横切成两个圆柱后,切面是一个圆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即 S表=S侧+2S底,S表=2πrh+2πr2
二、典型例题
例1.把一段长20分米的圆柱形圆木沿底面直径剖成相同的两块,表面积增加了320平方分米,原来这段圆柱形圆木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按这种方法,截面是相同的两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
解:长方形面积是320÷2=160(平方分米);
底面直径:160÷20=8(分米);
侧面积:3.14×8×20=502.4(平方分米); 底面积:3.14×(8÷2)2=50.24(平方分米); 表面积:502.4+50.24=552.64(平方分米)
答:原来这段圆柱形圆木的表面积是552.64平方分米。
例2.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直孔,如下图。圆孔的直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部分涂上防锈漆,一共需涂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解题时,既要注意圆柱体的外表面积,又要注意圆孔内的表面,同时还要注意到零件的底面是圆环。由于打孔的深度与柱体的长度不相同,所以在孔内还要有一个小圆的底面需要涂油漆,这一点不能忽略。但是,我们可以把小圆的底面与圆环拼成一个圆,即原圆柱体的底面。
31
解:3.14×(6÷2)2×2+3.14×6×10+3.14×4×5 =3.14×(18+60+20) =3.14×98
=307.72(平方厘米).
答:涂油漆面积是307.72平方厘米。
例3.在一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的各个面的中心位置上,各打一个直径为2厘米,深为1厘米的圆柱形的孔,求打孔后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分析: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4厘米,而孔深只有1厘米,所以正方体没有被打透。这一来打孔后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再加上六个完全一样的圆柱的侧面积。
解:4×4×6+2π×1×6=133.68(平方厘米)
答:打孔后它的表面积是133.68平方厘米。
三、熟能生巧
1.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6.28分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多少分米?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20厘米,底面直径是14厘米,零件的上面有一个圆柱形的圆孔,圆孔的直径是8厘米,孔深12厘米(见右图)。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的部分涂上防锈漆,那么一共要涂多少平方厘米?
3.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高20厘米,底面是个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上面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圆柱形的孔,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2
四、拓展演练
1.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是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体组成一个物体,求它的表面积。
2.右图是一个零件的直观图。下部是一个棱长为40cm的正方体,上部是圆柱体的一半。求这个零件的表面积。
3.右图是一顶帽子。帽顶部分是圆柱形,用黑布做;帽沿部分是一个圆环,用白布做。如果帽顶的半径、高与帽沿的宽都是a厘米,那么哪种颜色的布用得多?
五、星级挑战
?1.一根圆柱形钢材,如图沿底面直径割开成两个相等的半圆柱体。已知一个剖面的面积是960平方厘米,求原来钢材的侧面积。
??2.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如图剪下阴影部分制成圆柱体,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33
第12讲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一、夯实基础
本节主要是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 圆柱的特征:圆柱有一个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和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圆柱有无数条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πr2h;
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展开是扇形)。
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
111×底面积×高,即V=sh=πr2h; 333圆锥的表面积=扇形面积+底圆面积。
二、典型例题
例1.把高10厘米的圆柱体按下图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60
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把圆柱体按上图切开并拼成近似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左、右两个侧面(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底面半径,宽是圆柱的高。 解:60÷2=30(平方厘米) 30÷10=3(厘米) 3.14×32×10=282.6(立方厘米) 答:圆柱的体积是282.6立方厘米。
例2.把一块长18.84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钢锭和一块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25厘米的圆柱形钢块,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为8厘米的圆锥形钢块,这个圆锥形钢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要求圆锥的高,必须知道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而题中的圆锥是两个不同形体的几何体熔铸而成的,所以这个圆锥的体积等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和。 解:设圆锥的高为厘米。
1×(3.14×82×)=18.84×5×4+3.14×(8÷2)2×25 3=24.375
答:这个圆锥形钢块高是24.375厘米。
例3.下图是一块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这个油桶的容积。
34
分析:图中的两个圆是圆柱的底面,长方形是圆柱的侧面,因为刚好做成一个圆柱形油桶,所以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说:以底面直径为1倍,长方形的长应是直径的 方形的宽是直径的2倍。 解:设底面直径为
厘米。
倍。从图中可以看出长
3.14×(4÷2)2×(4×2)=100.48(立方厘米)=100.48(毫升) 答:这个油桶的容积是100.48毫升。
三、熟能生巧
1.把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木块沿底面直径分成相同的两块,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2.求空心机器零件的体积。(单位:厘米)
3.有一张长方体铁皮(下图),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拓展演练
1.一种儿童玩具——陀螺(如下图),上面是圆柱体,下面是圆锥体。经过测试,只有当圆柱直径3厘米,高4厘米,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3时,才能旋转时稳又快,435
试问这个陀螺的体积是多大?(保留整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形水桶,若将高改为原来的一半,底面直径为原来的2倍,可装水40千克,那么原来的水桶可装水多少千克?
3.如下图:用一张长82.8厘米的铁皮,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做圆柱的底面,剩下的部分围在底面上做成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算一算这个铁皮水桶的容积是多少?(铁皮厚度不计)。
五、星级挑战
?1.一个胶水瓶(如图),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为32.4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胶水液面高为8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为2厘米。请你算一算,瓶内胶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有一块棱长分别为6dm、8dm、10dm的长方体木块,把它切割成体积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木块。求这个圆锥体木块的体积?
36
第13讲 画图法解应用题
一、夯实基础
在解答一些应用题时,用作图法可以把题目的数量关系揭示出来,使题意形象具体,一目了然,从而有助于快速找到解题的途径。作图法解题可以画线段图,也可以画示意图,对解答条件隐蔽,复杂疑难应用题,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例如在解答和差、和倍和差倍三类问题时,都可以用画图法表示。简图如下: (1)和差问题 (2)和倍问题 (3)差倍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哥弟俩共有邮票70张,如果哥哥给弟弟4张邮票,这时哥哥还比弟弟多2张。哥哥和弟弟原来各有邮票多少张?
分析:由已知条件“哥哥给弟弟4 张后,还比弟弟多2 张”画图如下,可知哥哥的邮票比弟弟多4×2+2=10 (张)。
解:弟弟有邮票:(70-10)÷2=30 张,
哥哥有邮票:30+10=40 张。
答:弟弟有邮票30张,哥哥有邮票40张。
例2.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146棵。桃树比梨树少7棵,苹果树比桃树多4棵,三种树各有多少棵?
分析:先用线段图表示出三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从图上可以看出,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多7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多4棵,假设移动多的棵数,则两种果树共减少了7+4=11(棵),相应的总棵数就减少11棵:146-11=135(棵),而135棵对应的就是桃树棵数的3倍。
解:桃树:(146-7-4)÷3=45(棵),
3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专题训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