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李云飞
(渭南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11级5班)
摘 要:声乐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它的魅力在于用人的声音直接表达人性和真实的情感。在演唱中,通过演唱者自己的情感抒发和听众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产生情感的接触,以引起听众的共鸣。演唱中的艺术表现涵盖了技巧和艺术两个层面的表现,通过论述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的艺术表现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必须先要对故事有一个总体上的理解,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更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演唱者要对歌曲的内容、主题、语言、时代背景、乐句的划分、伴奏的织体、力度、表情术语的变化进行仔细的研究,增强全面的艺术表现力,以取得比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多情的土地》;声乐作品;情感表现;演唱技巧;艺术特征
一、《多情的土地》时代背景
歌曲《多情的土地》是由词作家任志平和曲作家施光南一起创作的代表作品。《多情的土地》是一首表现热爱祖国乡土的声乐作品,它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对于新中国来说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带给全国人民的是日新月异的生活。在那个时代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出现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声乐作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歌曲的题材和形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不会再被戴上“修正主义”、“靡靡之音”之类的帽子了,很多的艺术都开始跟随西方流行音乐的思潮。但是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却创作了很多描述人们生产生活的作品,并没有被西方的音乐思潮影响。在那个时期,外来文化的侵占也使得人们非常向往国外的生活,都觉得去国外能够很好的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任志平作为一个热爱着这片土地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写下了作品《多情的土地》的歌词,并很快找到了施光南先生,在第一次出国的热潮中,施光南也深深地感觉到大量人才流向海外的沉痛,然而这首歌词给力施光南灵感。
歌曲《多情的土地》主要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歌词也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山河的喜爱,还有对祖国养育的感激以及对祖国美好明天的企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也给我讲了更多的要注意作品中的弱起和歌曲情感的掌握。
二、《多情的土地》创作特点
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舒缓悠扬,注重抒情和比较细腻的强弱变化。
1
曲作家对祖国、家乡和土地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这是一种丰富而深远的感情,同时也是抽象、无形的。在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中,歌词的选择饱含深情,细致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土地、树木、小路、鸟语花香、泥土、洋槐等等,让感情有了最实际的依托。
1.作品的歌词内容和结构
这首作品的歌词以第一人称来抒发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家乡土地的深深地热爱,以及作者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歌词共三个段落,第一段歌词和第二段歌词的开头是一样的,都是用“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直抒胸臆。第一段旨在描绘祖国的河山,表现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第二段就着重表现这片土地养育了自己,表达了自己对这片热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尾声部分与开头相辅相承,突出了“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的主题。
从歌词的音乐结构来看,整首曲子分为两个段落和一个尾声,每一个段落又都以“啊”为中心点分为上下两个片段。歌词的上片分为四句,每一句又分上下半句。上下片之间通过“啊”进行完美的连接,下片只有一个句子,分为上下两个半句。尾声部分由四个句子构成。
歌词具体的段落和句落结构的划分如下:
第一句 上 片 第四句 连接 下片 尾声 第一句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句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一段 第二段 上半句 我深深地爱着你 我深深地爱着你 我踏过的路径上 我时时都吸吮着 我耕耘过的田野上 我天天都接受着 我怎能离开这河叉山脊 我轻轻走过这山路小溪 啊??啊?? 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 我捧起黝黑的家乡泥土 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 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 下半句 这片多情的土地 这片多情的土地 阵阵花香鸟语 大地母亲的乳汁 一层层金黄翠绿 你的疼爱情意 这河叉山脊 这山路小溪 第二句 第一句 我深深地爱着你 这片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 土地 土地?? 歌词的节奏上重点采用了三连音和切分音,把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三连音也是歌曲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依恋和不舍。这首歌曲的学习要求我们熟练的把握三连音以及带装饰的切分音。
2
2.作品的曲式和旋律的结构分析
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的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歌曲主体部分和从属部分音乐材料和调式、调性高度集中,形象统一。前奏部分的音乐材料基本采用了主体部分的第三个乐句。第一乐段(呈示段):主题的音乐形象舒展、深情,如歌如诉,曲作者采用了平行乐句的创作手法,并开放性结束第一乐段。第二乐段:曲作者采用了对比和展开的手法,既加入了新的材料,又有主题材料的分裂,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不简单重复。
曲式结构如下: 一级曲式结构 起止小节数 二级曲式结构 小节数 调式调性 前奏 乐段 间奏 尾声 1—13 14—45 46—57 58—73 a b c d e f g a1 a2 4 4 4 5 4 4 7 3 11 c: d: c: 在曲调中,为了着重表现与歌词相呼应的排比结构,旋律上也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前奏的前两个乐句使用了乐段的第一个转句的材料,第三个乐节则将第一个乐节移高了纯四度。乐段前面的四个乐句都使用了前奏的的旋律因素和节奏材料,以乐句为基本单位,每一个乐节都使用模进的手法,每一个乐节的开始部分都压缩或扩张了音程。乐段第五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采用了两个相同的乐节素材,第二个乐节是第一个的加花装饰。第六个乐句是第二转句,开始转到d小调,后面又回到了c小调。把从弱起转为正拍进入的节奏拉宽,和第七个乐句形成了音调上的一唱三叹关系。这一句开头fa的导入,让旋律的色彩明亮了起来,同时也升华了音乐情感,从写景变为抒情的时候临时转调起到了渲染的作用,也给后边情感的表达做了一定的铺垫。结尾运用了乐段第一句的材料,并且拉宽了节奏,把一个乐句扩展成两个乐句,第二个乐句的乐节也形成了音调上的一唱三叹关系,而且逐渐减少了旋律音,这样就把对土地的依恋之情和深厚感情抒发的酣畅淋漓。
三、歌曲艺术表现及情感演绎
3
1.演唱的技巧和舞台表现 (1)演唱的技巧和特点
在演唱这首歌曲是,要尤其注意对句子中语气的把握,不仅仅要有倾诉的语感,而且要优美、流畅音乐感觉,就像说话一样娓娓道来。歌唱者要怀揣着一颗细致的心慢慢感悟,用丰富自如而又柔美深情的声音,来表达对祖国和乡土的热爱,在演唱的技巧方面就能明显体会到演唱气息的重要性。比如:在第一句的“我深深地爱着你”中,一开始就要让听众深切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在弱拍的中弱上导出歌词,虽然这是一个弱声,但是绝对不能虚,需要饱满的声音,这就要求有充足的气息来支撑。由于歌词要表述的意思是要远离故乡,依恋不舍,所以第一句就要演唱的含蓄一点,声音的音量不宜太大,要做到委婉、入情,在流畅气息的支撑之下,声带与喉头需放松下来,充分使用口腔和咽腔的共鸣,使声音伴随着情感由内到外的表达、抒发出来。在很多三连音的位置,以及后面所跟的带有装饰的切分音,必须要准确的演唱,并且还必须在力度上对字头进行一定的突出,突出乐句,增强旋律的优美和波动感,这样才可以更加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意图。
科学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是声乐表现的基础。声乐是听觉上的一种艺术,它是用人本身的嗓子作为“乐器”,运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真情实感。要求演唱者通过准确的发声练习,把握科学的发声方式,以灵活的使用演唱的“乐器”发出优美的声音。因此,我们在把《多情的土地》唱好之前,必须要一字一句的仔细感受曲作者要想表现的感情,运用正确的歌唱方式把这首曲子唱好。
伴奏是演唱艺术表现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假如没有伴奏的衬托,声音就会单薄、柔弱。歌曲演唱的伴奏在作品的风格和意境,乐句的深浅呼吸和细致的情感方面,给演唱者提供了饱满的音乐氛围,同时给演唱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作品的平台。成功的歌曲演唱艺术表现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完美的伴奏。假如没有伴奏,演唱者在演绎作品的时候,感情的表现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演唱和伴奏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成就比较完美的艺术表现,这就要求演唱和伴奏默契的配合、紧密的合作,让伴奏作为演唱的支撑,这样才能加强演唱的艺术表现。
(2)舞台表现
上台的方式:上台的时候步伐稍微快一点,尽量从容一些;仪态上要表现的高雅、镇静。面部要带有微笑的面对观众;在上台的过程中,脸和眼光要照顾到
4
观众,保持自然大方。
演唱前的姿势:在舞台上站好后,从容的示意伴奏开始。两手和身体要自然的下垂、站立;手指要放松,头部保持在眼睛平视稍微高一点的位置,稍稍挺胸,微收下颌,身体稍微向前倾。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前脚掌着力。切记不要把手背在后面,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或者是一直看个别观众,避免两眼向上看。
演唱过程中:身体要一直保持稳定状态,不能左右晃动,会对声音的共鸣产生影响;演唱作品过程中,不要前后走动,要稳定重心,一定不能用手或脚打拍子,以防止产生肌肉僵硬,对声音和音色造成影响。伴奏开始就要让自己的精神融进歌曲的内容,与歌曲中人物的心理相结合,并随着歌曲情感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变化。演唱者站在舞台上,一定要让观众觉得落落大方、精神饱满。当然,形体上再准确的塑造人物的形象就会更有艺术魅力。
演唱结束后:作品演唱结束时,退场敬礼也是至关重要的。弯腰鞠躬时,要稍微停顿一下,从始至终表现出较好的舞台素质。《多情的土地》对舞台表现的要求相对是比较高的,一定要注意感情和肢体的配合,使观众体会到演唱者要表现的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感情。
2.作品的情感演绎 (1)体验歌曲的情感
这首作品的前四句着重描绘景色。歌词所描绘的景物能够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通过内视觉看到唱出的声音充满生机盎然的绿色,凝重粗犷的黄色和激情四溢的土黄色”,通过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的通感来体会个生活中情感和色彩的变化。叙述性和小调式的旋律相配合、三连音和切分音的节奏型相配合、装饰音力度的运用以及优美婉转的曲调形成了时而急促的吟唱,都十分恰当的表现了深切、真挚的感情。第四句上主音的两拍半结束句推动了情绪上的一次高潮,后面“啊”的引发,给感情由景入情的连接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再转句是悠扬的咏叹,促使音乐的感情升华为较为强烈的抒情,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之情。结尾在回忆式的叙述使全曲开始句的感情又一次强调,节奏的拉宽营造了更加豪迈的心情,旋律的反复咏叹,表现了人们深切而真挚的情感。
(2)情感的创造
音乐的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没有情感也就没有了艺术,而艺术需要的感情不是矫揉造作的,是从内心深处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一首好的作品一定是一段精神的生活记录,是作曲家在自己对世界和内心有感而发的基础上运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演唱在某种意义上是二度创作,一部作品是真是情感作用的产物。作为一名演唱者,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要有身心的感受,运用对座屏的全面了解和认识,让自己的情感受到触动,从而唤起演唱过程中再创造的热情,产生出表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