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教学要点:
三年级
第一单元 课题1 探索自然
第一课时 盲人火车
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
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
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 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
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第二课时 一片草地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4、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且反应迅速。 5、讨论垃圾问题。 教学准备:
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1、引入
带孩子们到“研究”区。
师: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学生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种动植物的种类,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可将不知道的动植物名字编号,如:小草1、小草2。
活动开始。 3、汇报交流
a、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b、将学生在草地中发现的动物和植物的总数合计。
c、讨论交流:非生命物体(基层—泥土、石头)、植物和动物。 4、小结
正如同学们在研究中见到的那样,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它们的量实际上要比同学们列举的多,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动物。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个群落。
第三课时 观云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躺在或坐在草地上观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云并把云朵假想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天气)。 2、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放松。 教学过程:
1、引入
最近一次你是什么时间看云的?今天就让我们到校园中好好的欣赏一下变化无穷的美妙的云!
2、观云
让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状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让孩子们充分地去观察去感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呢?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
你们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们总是白的吗?
当运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们以前曾经臵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 教学目标:
课题 2 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通过玩旅行棋,观察并分析图片以及制做环境问题图,熟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现象,初步培养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
制作骰子的材料,每人准备一个小东西作为棋子,绘制好的校园或社区地图,每小组一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保小卫士
孩子们,大家一定下过很多种棋吧!跳棋、军棋、象棋…但是有没有谁下过环保棋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赛下环保棋。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认真观察旅行棋盘上每一格是什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下面让我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骰子,小组内做一个骰子就行,老师示范。(把橡皮或肥皂、木块等切成一个小正方体,在每个面上分别写上1、2、3、4、5、6几个数字)。制作是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不要割破手指。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戏吧!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游戏方法:从起点开始,组内同学轮流掷骰子,骰子朝上的数字是几,就走几步棋,然后看看所在格子里画的是什么,表现不同,会有不同的奖罚。谁最先得到小蜗牛头上的王冠,就授予谁“环保小卫士”的称号。
明白吗?!好,让我们开始吧!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开心吗?
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可是不开心哦!让我们来听听究竟怎么回事? 哦,原来如此啊!
那么,在这些与环境有关的想象中,你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
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画环境问题图
一、画环境
老师这有一些已经绘制好的校园地图,下面请同学们把我们课下所观察、发现的环境问题绘制在地图上。
学生活动,绘制环境问题图。 二、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绘制的环境问题图,并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发现的环境问题。
师:孩子们老师真是太高兴了,大家绘制的环境问题图实在是太棒了,大家的交流非常的精彩。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要对大家说吗?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活动我们班产生了很多环保小卫士,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很多的环境问题,就让我们肩负起环保小卫士的职责,好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课题3 问题银行
教学要点:
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动物的生存环境、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判断该动物的名称。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将问题作为一种财富存入问题银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2、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爱提问的孩子。 教学准备:
分组。
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动物卡片。
每小组一张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想到的问题。 问题银行账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游戏:我是谁
每小组选一名同学扮“动物”,将动物卡片贴在他的背后,(别让他看见),另几名同学作裁判。
扮动物的同学每次提一个问题。裁判要做出正确、真实地回答,但只能回答“是”、“不是”或“不知道”。
扮动物的同学通过提问,确定背后的动物名称。 如果猜不出,可以由裁判进行提示。 比比谁用最少的问题就猜出了答案。 交流提问的经验。
第二课时 问题银行开业了(一)
一、问题银行开业了。
孩子们刚才的活动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是我们党是能够解决的,有些是我们暂时还不能解决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我们要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再解决。记录在什么地方最好呢!
下面老师宣布一件事情,我们班的问题银行从今天正式开业了!下面请同学们认领自己的问题银行账户。
师:想做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吗?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将问题记录在白纸上,并进行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进行分类(如:生物类、地球、宇宙和其他问题),然后分类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上。
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来看一看谁将会是我们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同时,如果我们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就将他提出来解决掉,在我们存折提取时间栏中填上时间。
二、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就让我们存入问题银行中,让我们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在今后学习科学课的过程中,我们将像科学家一样,从里面选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第三课时 问题银行开业了(二)
目标:
〃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爱提问的孩子。 准备:
〃每组发一张2开的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头脑风暴时想到的问题。 〃制作问题存折,给每组复印一份。 活动过程:
(1)各小组认领问题银行储蓄箱,宣布问题银行开业了。
(2)教师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提出自己从小到大心中所藏的问题。 (3)将问题记录在大白纸上,并进行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卡分成生物类、地球与宇宙类和其他问题三大类,分类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上。
(5)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
课题4 开发问题宝藏
要点:
提供材料超市,让学生选取自己小组所喜爱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醒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更准确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 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 准备:
〃提供材料超市。
〃准备2开大小的白纸,每组一张。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彩笔。 活动过程:
引语:“想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吗?其实每一个物体里都蕴藏着许多的问题,就像一个个问题的宝藏,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把其中的问题挖掘出来。”
(1)教师从超市中拿出一个吸铁石,让学生观察提问,教师根据学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绘制出关于吸铁石的概念图。
(2)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购自己喜爱的物体。
(3)小组同学认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4)每个小组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出本小组提出的问题。 (5)各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自由研究。
第二单元
课题 1 “五官兄弟”游乐场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体验五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到人体五种感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仔细体验、观察及积极提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3~4种常见水果各2~3个、玩具2~3个。大自然中的声音磁带,
录音机。蒙眼罩,调味品若干。视觉区活动中的物体要尽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声、色、形、味俱全,以便学生描述和反思眼睛的作用和局限。
布臵活动场所:布臵五个活动区,各活动区之间位臵适宜,避免干扰,又要便于管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课的盲人火车游戏,大家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同样非常有趣的游戏,进一步体验一下我们五种感官的作用。
二、分组选出组长。在活动中小组要发扬集体的作用,集体行动,互相协作。 三、游戏规则。 1、视觉区活动:仔细观察桌上的物品,把眼睛能够看到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地记录下来,同时讨论并思考物体还有哪些属性是眼睛不能观察到的。
2、听觉区活动:播放录音,所有成员倾听并记录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闭上眼睛会增加活动的乐趣)。思考:我们的耳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
3、触觉区活动:蒙上眼睛,用手触摸袋中的物品,取出并猜出它们的名字。思考:通过手的触摸可以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
4、嗅觉区和味觉区活动:轮流蒙眼,在小组同学帮助下用鼻子嗅,以辨别出常见食物、调味品的气味,并说出该物品的名称。猜不对时,协助的同学帮着取一点让他尝一尝在猜。思考:人体的嗅觉和味觉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哪些属性
四、分小组开始活动。 五、交流与总结。
讨论活动体会和发现,说说人体五官在观察活动中各自的作用。
课题2 瓜果交易会
教学要点:
模拟生活场景,学习辨别和选购常见瓜果,认识综合运用感官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生、熟、新鲜、采摘时间较长的西瓜各一个。其它瓜果蔬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买过水果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瓜果供应商和采购商,来展示一下我们
选择瓜果的本领吧!
二、瓜果交易会。 瓜果交易会的活动规则:
1、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
2、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负责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
3、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
4、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买进,小组成员须协商进行。
5、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
6、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交流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三单元
课题1 寻找秋天(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受或体验到秋天的自然美 2、乐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向学生进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活动要点:
这个活动是从“寻找秋天”开始的。活动的前半部分是让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后半部分是一个探究活动,找到秋天的特定事物,提出问题,为后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在校园内选择要观察的花草树木,其中有自然变红的叶、变黄的叶等等;校园里杂草丛生、经常发现蟋蟀出没的地方。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美丽的秋天
1.质疑激趣
放一秋天景色的录像,内容是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在秋天里的行为。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就是来寻找秋天。 2.赛诗会:美丽的秋天
让学生看书。以书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说说“我”心中的秋天。
组织形式:(1)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小组预赛,每个小组选出1名优胜者; (2)班级赛诗会。赛诗会结束后,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诗句中的亮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到“收获的季节”上来。
(3)秋天的景色确实与我们描述的景色是一样的吗?最后,借用妙妙的一句话“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探访秋天吧!”
第二课时 探访秋天里的生物
1.探访秋天里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园里。
引导学生注意树叶的变化,什么树的叶子变红了?树叶变黄的是什么树?地上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教师要适时进行评价:如,叶的美丽靠自己留心欣赏,我们感受到叶的美好,就会喜欢它、爱护它。
仔细观察动物,包括动物的名称,活动方式,鸣叫声等等。 2.讨论与交流
我们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样的吗?谁写的诗更贴近真实的秋天?每个小
组挑选1-2篇,由一个小组负责出一期“秋天的景色”的班报。
教师提出下一节课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与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树叶变成了彩色?
引出下一节课探究的主题。
课题 寻找秋天(二)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气温 2、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种类 教学要点:
这节课,实际上是手脑并用,探究树叶变化的过程。 学生准备:
笔,纸,树叶,红毛线,铁锤,钉子。 教师准备:
温度计模型、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卡纸,透明胶带,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测气温
(1)谈话:树叶是由气温染成五颜六色的。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你们知道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出来的?
(2)认识温度计 ●分组观察温度计。
●汇报观察结果,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3)正确使用温度计
●将温度计挂历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温度计离地面约1.5米左右; ●分小组定时观察,记录温度;
●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如果个子矮,应站在凳子上看。
(4)学习记录温度的方法
●讲解:用摄氏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写作“℃”,其中C表示摄氏,C左上角的小圈表示度。
0度以上的温度叫做零上温度,读的时候先说数字,再说单位(摄氏度)。例如10℃,20℃,30℃。写的时候也是这样,先写数字,再写单位。零上温度的刻度,从
0开始,越往上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0度以下的温度叫做零下温度,读的时候要先说“零下”,然后说数字,再说单位。例如-10℃,-20℃,-30℃。写的时候也按这种顺序,用“-”表示零下。
在温度计上读温度的时候,要看清从0—10分成几格,每格是多少度。如果分成10格,每格是1度;如果分成5格,每格是2度,每半格是1度。
(5)交流与分析 ●整理测量数据。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气温资料。
●讨论与分析:气温由22℃降至10℃的这段时间称为秋天。
第二课时 制作树叶书签(16)
1.制作方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用废旧书报夹一个星期左右,使它们变得干燥、平整;
(2)然后衬上卡纸,较大的树叶可用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后再用透明胶带固定;
较小的树叶可直接把树叶固定好,再修剪卡纸的外形;
(3)最后,在叶柄处系上红毛线即可。
2.阅读“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五颜六色”,总结探究的内容。拓展:(1)下周
上课时展示各自制作的树叶书签。
(2)下周上课时每人带来一种果实。
课题 2 果实累累的季节
教学目标:
1、根据物体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2、对植物的果实进行分类
3、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了解果实的种类 教学要点:
这一节课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实。通过学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 学生准备果实,毛巾或餐巾纸。 教师准备小刀,盘子。 教学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先评比上节课制作的树叶书签:小组内评比,每个小组推荐2件好作品。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在“小科学家成果展示栏”里展示一个星期。 提出问题:植物都长有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叶子。除了叶子之外,树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
2.果实展示会
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果实,开一个展示会。
(1)果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看到的和触摸到的果实形状一样吗? (2)果实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样吗?
学生小组内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把观察到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3.趣味活动——找“星星”
选择梨、苹果等果实,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谁能找到“星星”,即种子的排列形式。
归纳果实的特征:
注意事项:(1)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到他人。(2)找到“星星”后,切开的果实、餐巾纸等要及时清理;小刀、盘子、毛巾要及时清洗干净。
4.分类:找果实
●把水果分一类,蔬菜分一类; ●把桔子分一类,苹果分一类; ●根据能否生吃进行分类; ●按照果实的颜色分类;
科学自助餐: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大会。
拓展活动:采集植物的种子。
第四单元 课题1 寻访蚂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2、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归纳昆虫的特征
4、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波特(George Porter 1920~)曾经说过:“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这是因为,好奇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儿童
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并且极富想像力。这正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和必备的素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访蚂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能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2.寻踪追击。
第1个画面:观察并提出问题。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奇奇、妙妙、探探、究究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地面上的蚂蚁。“蚂蚁住在哪里?”“这些蚂蚁排着队干什么?”“咱们顺着长队去瞧瞧!”。
第2个画面,是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四个小伙伴顺着蚂蚁长长的队伍追击。探探、奇奇跑的快一些,最先找到并趴在地上观看蚂蚁窝:“我找到了!蚂蚁住在花盆底下。”妙妙、究究闻声而来。
3做“蚂蚁”。“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在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最容易提出的问题。蚂蚁身体小,仅靠观察,学生不会对蚂蚁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因此,用制作蚂蚁模型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学生形态的了解,主要用意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强化知识点——蚂蚁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
4观察与交流:真正的蚂蚁什么样?这是本课教材的重点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二级目标:多层次对蚂蚁的观察和提问。
根据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分为三个观察层次:“蚂蚁吃什么?”“蚂蚁在干什么?”“蚂蚁长得什么样子?”。活动的展开循序渐进,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探究主题。
观察由不同的形式和类型。一是定性的观察。作为感知活动的观察,要求观察者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二是定量的观察。要求观察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其中包括运用工具进行观察。“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观察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等画面,表达的就是这一层次上的观察。
5蚂蚁的“兄弟姐妹”、各种各样的昆虫。这是由能力培养到内化知识的过程。
通过观察与提问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了观察与提问的方法,知道了蚂蚁的形态特征。在这里,教材中呈现的语言不多,目的是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对蚂蚁这一类昆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归纳出昆虫这一类动物的特征,拓展知识,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6查找昆虫准备过冬的资料。拓展活动,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课题2 动物怎样过冬
教学目标:
通过多层次的观察和提问,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蚯蚓、蚂蚁、蛇、青蛙、喜鹊、燕子、熊、猫等常见动物的卡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1、观察提问
“小蚂蚁找朋友”是在巡访蚂蚁的基础上,更宏观的观察活动和有意识的提问。阅读这个小故事。
小蚂蚁在找什么朋友? 找到的都是那些朋友? 朋友们在干什么? 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小组讨论,查找资料。把搜集到的资料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2、分类
同学们大家真是太棒了,通过搜集资料与小组交流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动物们过冬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让我们打我们搜集到的动物的过冬方式进行分类吧! 动物的过冬方式可以分为几类?你们是怎样考虑的? 冬眠:熊、青蛙、蝙蝠、蛇…… 备粮:蚂蚁…… 南飞:大雁…… 换毛:猫、狐狸…… 3、游戏:卡片竞答
每组两人,轮流抽取卡片,讲讲每张卡片上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看谁知道得最多。
4、角色扮演
通过学生喜欢的活泼的方式,激发对已知事物的感受,展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
我们来排练一个小节目,扮演准备过冬的动物。 看那一小组的表演最棒!
课题3 上夜班的动物
教学目标:
通过多层次的观察提问,探究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夜间的巡警(21)
一、引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存款现在有多少了。今天就让我们来从中选出一些问题来解决吧!
今天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
生:我从问题银行中提取了一个问题:晚上,动物是否都安静的睡觉呢? 生:有些动物白天睡懒觉,晚上干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二、夜间的巡警
打开课本37页,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然后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全班为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阅读课文,分配角色,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
说说你在刚才活动中的感受,在这些角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动物夜间通行证(22)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哪些上夜班的动物?关于它们我们还想知道些什
么?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把我们的问题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二、观察与讨论
这些动物是怎样上夜班的? 它们上夜班都在做什么?
小组内整理一下我们所知道的,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汇报交流。 三、动物夜间通行证
有些动物是上夜班的,给他们办一张“动物夜间通行证”吧,否则猫头鹰警官会抓他们的!
在办证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需要了解关于这种动物的那些资料?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老师这有一张蟾蜍的夜间通行证,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小组选择一种上夜班的动物,为它们办一张通行证吧! 全班展示交流。
第五单元
课题1 探访蚯蚓的家
目标:
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课题2 科学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33)
教学目标:
比较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认识到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图片对比分析
(1)看书上70页的图,说出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
2.思考: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3.调查
科学还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呢?请做一个调查。 妙妙问:以前家民伯伯是怎样耕地的呢? 以书上为例提出问题。 4.采访
(1)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采访周围的大人们,了解一下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分五小组,组成负责,确定采访对象给组员分工。 (3)整理采访记录。 (4)交流。 5.制作科普展板
(1)把自己在调查和采访中遇到的感受最深的内容,用图画或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制作科普展板。
(2)在班级展览。
课题3 展望美好的未来(34)
教学目标:
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心中的未来。 教学过程: 一、说说议议
1、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2、生自由发言。 二、想像画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解决更多的科学难题,请发挥想像力,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心中的未来。
2、学生绘画。 3、教师巡视辅导。
三、指名读科学自助餐《未来的衣服》。
第八单元
课题1 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目标:
了解从古到今科学家的事迹,制作“因果关系卡片”。利用“因果关系竞答”教
学法,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观察现象与提出问题的逻辑联系,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从周围世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教学准备:
利用扑克制作“因果关系卡片”。每张卡片的大小象扑克牌一样即可,分别为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本单元的因果关系卡一套共33张,其中包括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各11张,对应教材中出现的11个小故事。将教材图片复印后裁开,或书写在纸条上,分成三种内容
贴在扑克上即可。
第1课时 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过程: 1.激思引趣,引入活动。阅读教材上大科学家和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成功探究的案例。
2.因果关系卡排序。 同学们,我们经常玩扑克。课前我们已经利用扑克制作了“因果关系卡”。这节课我们对扑克卡片排序。所有的现象卡和问题卡的内容,教材上都已经有了,结果卡的内容依次为:
A、鲁班发明了锯。
B、伽利略提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钟摆定律”。 C、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与体积的关系。 D、牛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E、富兰克林发明了游泳加速器。
F、琴纳发明了治疗天花的方法——种牛痘。 G、王永民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
H、林恒韬同学发明了充气雨衣,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I、步骄同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她的科学小论文《门前的小树为什么死了》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J、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美国明尼苏达洲的学生们开始了调查活动,他们的发现和调查数据推动了科学家对畸形青蛙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K、陈凡同学发明了抓鱼手套,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学生按照顺序读书上的故事。
第2课时我也能当科学家(36)
教学过程:
1.因果关系卡竞猜
指名读游戏规则,然后将全班分为4—6组。 a、将混合好的卡片,均分给各组;
b、各组阅读、讨论卡片内容,然后各持卡准备回答;
c、各组依次宣读本组“现象卡”。每宣读一张“现象卡”,其它各组成员(有时是本组成员)应立即找出相应“问题卡”及“结果卡”并宣读(注意,通常每一现象卡含有2—3张相同“问题卡”、和“结果卡”。
d、待各组“现象卡”宣读完毕后,按照其每个现象的因果关系重新分组,各组重新宣读本套“问题卡”、“结果卡”。讨论它们的因果关系。
e、计分方法.各组起始分100分,进行抢答,答对加20分,若不能正确地找到相应的“结果卡”、“原因卡”及“实例卡”应倒扣10分。抢答结束,统计各组的各分,对该次活动的优胜者给予奖励。
2.回顾与反思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令自己骄傲的“观察与提问”的经历是什么?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3.作业
填写书上85页的内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