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了解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确定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学会物质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及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测定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分析、归纳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事的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建立及区别、联系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入:把纸折成小船;把纸点燃,让学生观察“变化过程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总结:自然界的变化有很多种,我们可根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把变化进行分类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提出问题,起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作用。)
二、 实验观察,引导探究
学生实验:①弯折铁丝 ②加热水 ③ 点燃镁条 ④向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认真记录现象,,观察变化中物质是否改变,并把以上变化进行分类。
学生汇报:把上述变化进行分类。
教师总结:物质变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一种是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听、讲形成认知结构。)
三、 应用迁移,理解内化
投影:①电热丝升温 ②冰融化为水 ③铁生锈。让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练习: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A.粉笔折断 B.木材燃烧 C.玻璃破碎 D.碘升华
E.水变成冰 F.食物腐败 G.气球爆炸 H.石蜡熔化
头脑风暴:四人小组各选出一个代表,第一个同学举个变化的例子,第二个同学判断是什么变化,依次轮下去。看看哪组同学反应快!
知识拓展: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学生建立概念后,要想方设法让其尝试应用,有利于强化概念。)
四、分析实验,归纳总结
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镁带,你能说说镁有哪些特征?
学生:镁是白色的,镁是条状,镁是固体,镁的熔点低,镁还可以燃烧..........
提问:镁的特征,也就是镁的性质。镁的这些性质,哪些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可以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
学生:镁的颜色、状态、熔点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而镁可以燃烧的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