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比材料一、二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英国哲学家 弗兰西斯·培根
材料二:“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推测)南北”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的改变世界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指浮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3)材料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是谁?他最重大的发明是什么?(2分)
11、材料一: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 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材料二: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三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二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稳居第六。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四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正在告别贫困落后、创造繁荣富强的生活。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列举二项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2)你认为造成材料一中我国经济、科技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一、二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1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涛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1)这里的“长河”是指什么河?
(2)这条河贯通南北是在何时?
(3)诗中认为这条河的贯通带来什么后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川教版七年级历史10--21复习提纲(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