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500地形图入库前数据整理流程
作者:郭兴平 彭靖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本文针对1:500地形图建立数据库前数据整理工作流程进行介绍。外业数据采集即修测补测工作完成后,按照空间数据建库标准的要求,对1:500 数字化地形图数据进行核查及处理,经数据构面、属性录入、建立拓扑关系、数据投影变换、数据格式转换等工序,整理地形图数据。
关键字:数据构面;属性录入;建立拓扑关系;数据投影变换;数据格式转
城市和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中比例尺为1:500和1:1000的地形图一般用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绘 。大比例尺城市地形图数据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大比例尺城市地形图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针对数据的特点和应用需求,如何高效快速地组织与管理这些数据是一个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大比例尺城市地形图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程度低,表达细化,结构零散,数据量大,一般以图幅为单位进行管理,由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原因,跨图幅的空间目标往往被分割成不同子目标。
大比例尺地图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历经了两个发展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大比例尺地形数据管理只能使用在文件系统水平上。有序列文件、直接存取文件、关键字存取文件等几个文件类型。系统文件有着较多的弱点,只有几个应用程序存在于数据文件中,其中管理功能存在弱点,空间浪费较多,同时文件也不容易扩充,修改起来较非时间。计算机硬件提供了大容量的直接存取设备磁盘,随着计算机软件系统提供了数据库,与此同时大比例尺地形的管理数据也跟着进入了数据库阶段。
复杂的模型数据、数据构造的组织存储和管理是大比例尺地形数据管理的基本管理特点。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只能按照规定的数据进行组织、存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共享数据的完整性得到合理的发挥,用户才能够直接与数据打交道。
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是管理数据类型的主要方式,其中空间位置数据、专题属性数据是是各种制图要素的两大类型。空间位置数据可以归纳为点、线、面。线是基本,点是线的坐标点,面是由线围成的。三者之间可以概括为弧段节点模型。二维表中点的特征主要包括点序号和用户识别号,以及它们所对应的专题属性数据项;二维表中线的特征主要包括线序号、用户识别号、起始节点号和终止节点号。专题属性对应的数据项是线的长度;面的特征是二维表中的主要特征,包括多边形序号、用户识别号、周长、面积以及各自对应的专题属性数据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500地形图入库前数据整理流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