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压抑着。
而春香作为太守府中一个普通的侍女,没有小姐杜丽娘那样严格的禁锢与管制,她天真单纯、开朗泼辣,在她的性格中更多彰显的是人性的“真”与“纯”。她崇尚自然之美:“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对自然界的美表现出了极大的生命热情。她敢于彰显个性之美:“《昔时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对封建礼教扼杀人性的本质,她直言不讳。后又大闹学堂,直接顶撞禁锢人性的老腐儒陈最良。春香的这些行为与喜好似乎都不是杜丽娘可以做到的,然而恰恰却也是杜丽娘心中深深所愿,从后来她走进大花园唤起生命的春天,并因梦而死,又为情而生,可以看出丽娘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这些一开始就通过春香侧面表现出来了。
从整体上来说,春香这样的性格及作为杜丽娘的影子映衬着丽娘的本性,这对戏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闹”出了杜丽娘反对封建礼教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意识及爱情萌发。 (二)春香是杜丽娘爱情的引路人
春香对于丽娘的爱情,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她发现了大花园,并且带着杜丽娘走进了这个花园,使得杜丽娘从被禁锢的院落步入了姹紫嫣红的花园,唤起了她的春情。而这次的游园使得杜丽娘发现了春天的美,发现了生命的美,也发现了爱情的美。
在《写真》一出中,春香看到杜丽娘容颜憔悴,劝丽娘将其美貌留于人间,并帮其“写真”,促使杜丽娘得以与梦中情人幽会。在《闹
殇》一出中,春香与病危的杜丽娘谈心消遣,并完成杜丽娘的嘱托,将其画像放于太湖石边。正有春香这样的尽职尽责与不离不弃,才会有后来的借尸还魂,与柳梦梅有情人终成眷属。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春香就没有大花园,而没有大花园,就没有“游园与惊梦”,没有《牡丹亭》,也就不会有杜丽娘这个鲜活灵动、光艳照人的形象以及这样至情至性、超越生死、千古传诵的爱情。
由此可见,对杜丽娘及整个《牡丹亭》来说,春香的存在有着重要意义,她使杜丽娘的形象更加饱满与完善,亮丽与鲜活,自然与人性,使整个《牡丹亭》增添了不少生机与趣味。 二、 春香形象承载的文化内涵
在《牡丹亭》中,春香的存在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的导 引与陪衬,使得杜丽娘更为仪态万方、内涵丰富。而且春香作为《牡丹亭》中丽娘之外的又一个角色亮点,她的身上也寄予了作者汤显祖的创作理想与热情,负载着那个时代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 春香是人性美的直觉展现者
《牡丹亭》中穿越生死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的后世人,其中人性“真”美的重要表现,在于它解禁了男女之间天然的人性欲求,敢于正视人的本能欲望,重视人的生命追求。春香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美偏重于人性,有着与生俱来的原始性与直觉性,是未受压抑的人性。 1. 崇尚自然之美。
按照自然主义的观点,人是自然之子,人与自然应是一种相契相 合的天然关系。然而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不知道自家还有大后花
园,陈最良六十岁还不晓得游园的乐趣。在这个压抑、扭曲人性的时代,就算自然景色再美好,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活泼开朗的侍女春香发现了后花园,也第一个发现了自然的美,在春香看来,自然不仅有着明艳灿烂的景色之美,还具有飞扬灵动的生命之美。她见到后花园后,脚步都变得轻快了,即刻怂恿不知道如何消遣的小姐到后花园走走。游园中,春香发出“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的感叹,流连忘返,由此表现出了人的内心情感对自然的本能亲近。春香对自然美表现出的亲近,不是做作,而是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对自然本体的心灵回归。 2. 释放个性之美。
春香不仅追求自然美,是自然美的体现者,她还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大家闺秀杜丽娘从小生活在深闺中,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而春香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侍女,身上少了深闺女子所受的束缚,并一开始显示出未受程朱理学浸染的自然人性的本质特征来。这在第三出《训女》中春香出场的片断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贴)绣房中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南安太守杜宝向春香询问小姐丽娘平日生活起居的一段宾白。对话双方一个是家主,一个是奴婶;一个严肃,一个戏谑;一个一本正经,一个插科打浑。两相对比让人忍俊不禁。春香狡黯聪慧、伶牙俐齿的模样,表现出对封建礼数的不以为然,显露出她内心的反叛。特别在第七出《闺塾》中,春香充满自然人性的个性反叛更显得直接和尖锐:“《昔氏贤
文》,把人禁杀,惩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并大闹学堂,上演了一场 让人啼笑皆非而又别具嘲讽意味的闺塾闹剧。这些都是对当时封建主流文化的对抗,也是春香对人的自然人性的不自觉维护。春香潜意识中排斥封建束缚,行为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从而体现出了深厚的人性之美。 3. 体现人情之美。
作为一个地位卑贱的侍女,春香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不但聪慧、热情,而且善良。小姐为情而亡后,春香一直陪伴在老夫人身边,和老夫人一起颠沛流离,忍受痛失小姐的苦痛和战争带来的祸患。与老夫人一起流离的过程中,春香对老夫人极尽关心,像女儿一样照顾、体贴老夫人,成为战乱中老夫人唯一的依靠。春香作为奴婢,侍奉老夫人是她的本分,但在履行过程中,她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情感超越了社会的不平等,超越了富贵卑贱,是一种圣洁的情感。也体现出了春香的有情有义和对人情的珍视。 (二) 春香是反抗封建礼教的真实表现者
春香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她与杜丽娘的反封建精神是一样的 。较之小姐杜丽娘,由于没有身份的束缚,春香不需要同小姐一样只能在梦里表现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她在平时行为中就真切的表现出来了。这些在《闺塾》中有鲜明的体现:在陈最良授课时,春香几次捣蛋;带小姐去游园,对陈最良的愤怒视若无睹;趁机戏弄陈最良,让其窘迫不已;故意和陈最良做对,大闹学堂,直接顶撞这个禁锢人性的老腐儒??这些都表现出了春香极强的反叛精神,她不满封
建礼教的束缚,又维护小姐免受陈最良老师的责难。她毫无顾忌地嘲弄封建说教,一言一行中尽显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与反抗。因此,在《牡丹亭》中,春香无疑就成为了体现反封建精神的代表人物。 (三) 春香是作家启蒙思想的承载者
明代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下,生活境况凄惨,整个社会严厉规范了女性的行为。《牡丹亭》中杜宝对女儿的要求正是执行理学的体现。但正是这种对人性的极端压抑掀起了一股反传统的浪潮,在这种思潮下,文学领域的反叛也应运而生。汤显祖注重人情,解放人性,他的作品彰显出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特征。
《牡丹亭》中,主人公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令无数人感动,然而,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欲实现,毕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浪漫。作品中的“梦中之情”,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只能作为人们精神的慰藉。而作为侍女的春香,她同杜丽娘一样不满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与束缚,渴望自由,但她的身份和地位却允许她表现出反抗精神。春香聪明活泼、调皮,她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她的行为在自觉不自觉的中,尽显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这使她成为思想启蒙的又一承载者。
总之,春香的角色非常重要,她是《牡丹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极富有魅力的侍女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牡丹亭》作为一部人性解放的启蒙书,其意义不仅在丽娘身上,也客观存在于春香身上。春香身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值得我们去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小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所谱写的这首至真、至纯、至美的爱情颂歌,以其激情驰骋、辞采华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令人心醉、心悸乃至心折的经典曲目。春香作为剧中主人公杜丽娘身后的一个侍女,她天真活泼、机智泼辣,是整部剧中一个特殊而不可缺少的存在。而她身上所负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也使得她这个角色更加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也使得《牡丹亭》在戏剧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它的魅力 值得我们回味良久。 参考文献:
[1] 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刘琳琳.《<牡丹亭>人物简介》.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1). [3] 李彩霞.绽放在理学藩篱外的一株纯净之花———《牡丹亭》春香形象文化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07,(6):119.
[4] 宋绵有.论汤显祖“情”的美学观[J].南开学报,1988,(6):28. [5] 危磊.论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J].南宁师范学院学报,1985,(1):6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析牡丹亭中春香的个性特征及其艺术魅力(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