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太和县整体发展概况(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四十二条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 1、加强污染土地治理

建立土地环境质量评价和监督制度,有效控制城乡生活污染源,加强沿河、水系废水污染的治理、工业污染的防治,保障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土壤环境,积极防治土地污染。 2、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规划期间,结合基本农田整理,沿城关、旧县、大新、税镇、赵集等乡镇实施治沙造林1667公顷,沿颍河、茨河、谷河等干支流涵盖区域实施防护林造林5333公顷,建设农田林网33333公顷,其中:新建农田林网13333公顷;更新改造农田林网20000公顷。 3、村镇绿化建设

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做好城镇绿化和城镇内部绿地保护工作,加强村庄四旁植树绿化,提高村镇绿化覆盖率。2020年全县村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2.60%。 第四十三条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措施 1、建立规划的多目标导向

建立规划的多目标导向,由经济发展的单目标模式转变为包括FRED(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多目标模式。以循环经济理念为规划主导,实现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合理循环和配置,逐步建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方面加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使规划成为可持续规划;另一方面建立项目立项的环境审查制度,对不具备“三废”处理技术的新建项目,严格限制其立项。 3、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广泛宣传国家制定的土地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普及生态保护知识的活动,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尤其加强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以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配合国家重点污染治理工程,结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传授生态产业技术,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 管制

第四十四条 土地用途分区类型

全县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林业用地区等六个用途分区。 第四十五条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1、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坟台、洪山、李兴、倪邱和院桥等乡镇,土地面积约12904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9.12%。

2、一般农地区,各乡镇均有分布,土地面积约1093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6%。

3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包括中心城区、建制镇、集镇和中心村,土地面积约2572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78%。

4、独立工矿区,主要包括太和港集加工园、太和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工矿用地,以及其他不宜在城镇村内布局的工业仓储、能源设施和环保设施用地,土地面积约48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6%。

5、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包括太和县沙颍河滩涂湿地和沿淮行蓄洪区,土地面积约83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4%。

6、林业用地区,各乡镇均有分布,土地面积约877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70%。

第九章 土地综合整治 安排 第一节 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第四十六条 标准农田建设

规划期间,全县建设高产农田39500公顷,增加耕地1185公顷。该工程主要分布在太和县中部、北部和东部的广大区域。 第四十七条 农村居民点整理

规划期间,全县整理农村居民点53公顷,增加耕地37公顷。该工程主要分布

在胡总、大庙、双浮镇等乡镇。 第四十八条 废弃地复垦

规划期间,复垦废弃地150公顷,补充耕地105公顷。该工程主要分布在大新、二郎、蔡庙、洪山、三塔、关集等乡镇。 第四十九条 其他土地开发

规划期间,开发其他土地265公顷,补充耕地184公顷。该工程分布在税镇、皮条孙镇等乡镇。

第五十条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规划期间为了满足城镇用地需求,安排城乡建设用地挂钩5156公顷,主要分布在坟台镇、郭庙乡、旧县镇、三塔镇和洪山镇。

第二节 土地整治保障措施

第五十一条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奠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群众基础。 通过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第五十二条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机制

建立多种投资渠道,按照“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 第五十三条 强化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通过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和备选库建设,做到土地开发整理决策科学化、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改进工程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注重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和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强化项目工程质量。

第十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控制 第一节 中心城区发展目标与规模

第五十四条 中心城区发展目标

以建设阜阳市的次中心城市为目标,把县城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经济发达、体系完善、交通便捷、城乡一体的生态城市,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

第五十五条 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到2020年末,中心城区人均用地约为100.8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032公顷。

第二节 中心城区布局与空间管制

第五十六条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规划期间,县城向西规划建设沙颍河沿岸风景带,向东发展至新漯阜铁路线,向北重点建设太和经济开发区,构建“两镇一区”大县城整体格局。 第五十七条 中心城区扩展边界

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北至规模边界向北延伸 1200米,东至新漯阜铁路,西北至105国道。扩展边界内土地总面积为8182公顷。 第五十八条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

扩展边界内划分:允许建设区约4032公顷,有条件建设区约3759公顷、禁止建设区约391公顷。

允许建设区,即规模边界内用于城市建设的区域,用地面积4032公顷。城镇建设优先在该区内进行;区内土地利用以内部挖潜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产业布局。

有条件建设区,即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区域,用地面积3759公顷。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城镇用地规模不突破的前提下,依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可按有关程序,对空间布局形态进行调整,城镇建设可在该区内进行布局,并简化调整的报批程序;在建设未实施之前,区内耕地按一般农田进行用途管制。

禁止建设区,即禁建边界以内的区域,土地面积391公顷。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绿化和生态建设;区内限制城、镇、中心村和污染性工业项目建设。

第十一章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第五十九条 规划指标分解方案

依据各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与用地需求,综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方向等因素,将市级规划下达全县的相关调控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详见附表),以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的调控和指导。

第六十条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各乡镇规划应在本规划下达的相关控制指标范围内,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优先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工矿复垦等重大工程;优先安排本规划确定的交通运输、水利设施、能源建设等重点项目用地。 第六十一条 土地利用管制要求

乡镇规划应遵循县级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在县级规划下达的相关控制指标范围内编制,建设用地增量和总规模不得突破相关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均不得低于县级规划下达指标,土地利用分区应与县级规划确定的各分区及主导用途基本一致。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六十二条 法律措施

1、强化按规划用地意识。加强对土地用途管制的宣传教育,增强各级政府和土地使用者的法制观念,逐步形成按规划用地的自觉意识,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管理中的龙头地位。

2、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土地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对违反土地规划的行为坚决查处,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统筹土地利用上的权威。

3、规范土地规划管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徽省地方性法规,制定出更细的、操作性更强的地方性配套规范性文件,规范规划的实施、考核、调整等日常管理行为。

第六十三条 行政措施

1、建立政府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把规划实施列

为政府任期考核目标的重要内容。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划付诸实施。

2、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国土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形成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期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阶段性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规模,推进规划方案的有序实施。

3、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完善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把好建设用地选址和规模审查关,引导各项建设按规划用地。对不符合供地目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4、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制定保护区管理细则,明确责任人,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闲置、荒芜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确因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须报国务院批准,并按“占一补一”原则,补划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 第六十四条 经济措施

1、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实现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供应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地价来调节土地利用规模和布局,促进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2、拓宽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来源。抢抓机遇,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土地整理资金主渠道投入;建立地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及土地开发和复垦;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土地开发整理,允许增加耕地流转,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市场化。

3、制定引导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适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形式,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村庄改造投入机制;出台鼓励现有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改造,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第六十五条 技术措施

1、建立太和县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增强规划管理的灵活性,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公众监督等手段,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收集规划执行情况信息。

3、根据需要不定期对土地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掌握规划实施动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制订有针对性的规划管理决策,实现对规划实施的有效调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太和县整体发展概况(3)在线全文阅读。

太和县整体发展概况(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107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