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的中国的生物学家,欢迎大家补充指正啊
中国的生物学家好像没有太好的,国内目前最好的几位:清华生科院院
长施一公,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复旦兼职教师管坤良,韩珉,许田。南开校长饶子和。还有两位在国外:北师大的王晓东,复旦的袁均瑛,还有邓兴旺和骆利群。
施一公:(我偶像啊~~~我觉得他和饶毅是最厉害的了)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1998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3年被聘为正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07年3月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有人说清华大学这是一场科学赌博,照目前的情况发展,北大有可能出现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为了争取这个第一的荣誉,清华以年薪170万,挖来了施一公教授。
X! y9 `5 d* B9 L* t* @! D$ J
, ?# c) H' j8 o# ` 饶毅:1978-1983 江西医学院学士
+ |5 M1 M+ Q' k) z# 1983-1985 上海第一医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
- g# _/ j) o-
( c7 Y8 o7 t2 P1 M 1985-1991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博士
1991-1994 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博士
后 2007年,北大全球招聘生科院院长,饶毅放弃了美国名牌大学讲席教授,全职回祖国效力。并在《cell》上发表论文,这是近30年来,第一位在《cell》上发表文章的中国学者!!!
# F+ T2 E% T( a `6 管坤良:1982年获杭州大学(说白了他是浙大的)生物系学士学位。1983-**年于普渡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并获博士学位,其后于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6年任密歇根大学生物化学系的助理教授,1996-2000年任副教授,2000年起任教授, 2003年起任Halvor Christensen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基因组研究所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兼职PI。
韩珉:毕业北京大学生物系,1983年起他在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1988年起在加洲理工学院追随著名遗传学家Paul Sternberg作博士后。1991年起在科罗拉多大学任教。1999年起每年为复旦大学生科院的研究生讲学,现任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2001年起与许田和庄原教授在复旦大学建立了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并共同主持工作。
饶子和:中国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第一人!!!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据说他跟施一公有过节,施一公说中国生物学家光往science上发文章,这样没水平,要发就往cell上发,矛头直指饶子和啊??
王晓东:美籍华人在学术领域地位最高的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带着简单的行囊和对知识的渴求,王晓东只身赴美,3年后,他又考进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并在那里拿到博士学位?随后,王晓东来到亚特兰大的埃莫里大学攻读博士后,跟随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茨坦和迈克尔·布朗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王晓东回到西南医学中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科学工作室,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多项国际一流研究成果,他的多篇学术论文刊登在《科学》、《自然》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上,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学者。 袁均瑛:复旦学士, Harvard博士, MIT博后
$ B3 ~\{3 ?* I; t# n) }
邓兴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8 9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世界著名的基因结构发源地——长岛冷泉港试验室高级研讨组的三个主持人之一。(冷泉港???我们系那个耶鲁博士后说冷泉港是生物学圣地!!!!!)现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主持一个实验室。
( f: j4 R' v% X\ 骆利群:1981年初中毕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92年9月,骆利群博士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6月,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附:中国著名生物学家的本科院校
' Z& O8 P- U0 ^\ \\+ ^! o) x\V& W5 F% b8 y# a%
武汉大学5人(傅向东、董欣年、黄新云、王晓凡、利民) 北京大学5人(邓兴旺、舒德干、韩岷、金亦石、李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人(骆利群、薛定、卓敏) 复旦大学3人(袁钧瑛、许田、金力)
6 C; e9 {/ C- G2 Q( J\S# ~ I* D& o9 h5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3人(张毅、朱健康、解廷) 华东师范大学2人(鲁白、钱卓) 北京师范大学1人(王晓东) 清华大学1人(施一公)
t \\ k$ j: r6 z7 ]& t/ C6 R' o- Z* g( s6 v' t+ % d9 U; j& \\1 K# U& j\L; T
浙江大学2人(杨焕明、管坤良)
( K9 T0 F/ c, k1 h& |# e
江西医学院1人(饶毅)
$ G+ C6 I) \\: ^$ E3 南京师范大学1人(傅新元)
. v9 e. Q: M+ f# a 华中理工大学1人(贺熹)
3 ]* s+ H* ]: Y# p)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人(吴虹) 四川大学1人(郑诣先) 石河子大学1人(陈小江) 上海医科大学1人(施扬) 福建师范大学1人(陈志坚)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人(林辰涛) 兰州大学1人(裴真明) 安徽农业大学1人(丁守伟)
' c! ?( b$ h8 q\, | b, O6 |) j f0 f# E# l( t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就还有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教授杨贞标(也有通讯作者的Cell,另有Plant Cell之类的东西一堆)、现在中国农大的校长陈章良、南京农大的校长郑小波(973首席科学家);安徽农业大学还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有1篇通讯作者的nature,2篇通讯作者的plant cell)。
) W) Q/ F: a7 E大家补充滴:(辛苦各位了)
7 `! M! ?& s\w; K庄小薇:哈佛大学物理化学教授,中科大本科,哈佛大学博士,Stanford博士后,cell的编委之一~
; p( [7 z2 J7 c\s1 v% P, @
尚永丰: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198 9年毕业于中国兽药监察所,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美国宾西达尼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2002年6月至2001年10月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聘为讲师(Instructor),2001年10月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聘为助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2002年4月起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棣华(Dihua Yu):医学博士,科学博士,现任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肿瘤外科正教授,分子与细胞肿瘤学系正教授。自2002年起担任外科研究部主任。
Hongda Chen:he got his Ph.D from UC davis in food processing engineering. Now he the National Program Leader for Bioprocess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in Cooperative State Research, Education & Extension Service (CSREES) of USDA. (版主和捡捡姐辛苦啦~~)
0 Y' X7 m2 d, M/ W0 蒲慕明: 台湾清华大学 美国科学院院士 PHD:JHU POST:Purdue AP: UC-Irvine 在哥大和UCSD都当过教授,现在在Berkeley 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神经发育。他的研究小组希望能够阐明神经生长的机制,突触可塑性的机制以及现在很热的neural circuits。他实验室目前没有学生,都是博士后。发的文
章质量都是top tier的。[小五注]
( y7 @6 e5 t5 t/ j/ j4 w
丁盛: Caltech PHD: Scripps 4年读完PHD,27岁当AP的人?研究方向:stem cell 25岁前就有Nat的人(25岁前有nature不是特别稀奇,大家不能仅以paper为目标,小五注)。
邓宏魁: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分子遗传学系理学博士;长江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特聘教授;2001年4月回国后,邓宏魁博士在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细胞分化与干细胞研究室,主要进行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理以及抗体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WHU PHD: UCLA POST: NYU
1 O3 i- P' t: |4 U; _0 g k2 C6
俞君英:UWM James Thomson实验室做出iPS的第一主持人,曾经有人预言她将是第一名拿炸药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偶像级人物。
N+ p1 h% [\
俞君英,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汤姆森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
0 F4 t1 t X5 a/ E) 9 l6 ^\Y9 m8 p: ^+ M4 P, \\, J1992-199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取得学士学位。1997年留学美国,在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生物博士学位,从事胚胎克隆领域的研究。2003年毕业后加盟汤姆森实验室,并转向以人体皮肤细胞改组为干细胞的研究。
2007年12月,俞君英在汤姆森实验室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了具有划
_, ]8 {' G: O A7 C9 I- g2 X9 k! R时代意义的研究论文: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somatic cells。同一时间日本科学家山中亚弥领导的研究小组在Nature杂志也发表了有关细胞重编程的研究论文,这两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向世人宣告成功把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开创了当今最热门的研究:iPS Cell。中科院
吴仲义: 芝加哥大学生态与进化学系主任 教授
% h. F+ m8 F3 \\+ j& p\t$ H3 H3 h, H\
林鑫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教授
* b& G+ k. |: q! p/ 许瑞明: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
. J0 [; U6 g: ?) m吴瑛: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系讲习教授
1 ^' D: x$ t1 R. C
! x\~( Q) b: A V6 _时玉舫:免疫学 新泽西州立医科大学特聘教授
0 [ m; e! L7 c, f1 J5 P杨广中: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主任 教授刘峰: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糖尿病系统生物学教授
+ A5 ^% z& m&
清华大学
o* t) G8 c$ d3 }- K; C6 l3 _- m/ C* ^6 _3 h3 }, E# ^! K5 M
张奇伟:生物信息学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
胡小平: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IEEE Fellow 吴励:澳大利亚墨尔本霍尔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鲁白: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 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神经发育研究室主任
黄子为: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教授
6 L) ` C8 r+ I% u
北京大学
龙漫远:生物信息学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6 D3 i* C+ y\F3 A3 }: t* u
( d. A9 R& l2 A8 K `/ t高佳红:核磁共振 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教授
6 H- H- C ?- J! h' y# R 7 U# u- _, v' M$ C罗光湘:肯塔基大学分子病毒与免疫学研究室主任教授
) D9 w+ T0 b4 r6 A# y2 D
复旦大学:
- D) T9 t w' X\a4 w金力: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环境健康系基因组信息中心教授魏庆义:德州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流行病学系教授冯建峰:生物信息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
谷迅:遗传发育与细胞生物学学 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张颖:传染病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 ]. ~) k- q5 F6 _# e' f! K! s
马红: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生命科学教授
1 ?( ?: _/ n9 x\
沈文辉:法国科学研究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系主任 教授
$ u* u& X- f3 a) Y5 ?0 d9 郑志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血液病研究所教授 刘健祥:植物科学 依阿华州立大学教授
! H. E0 q2 N8 t7 N&
浙江大学
# m N9 b1 X\a4 K, B) _;
彭金荣:新加坡分子及细胞生物研究院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 教授 沈炳辉:DNA修复相关的蛋白诱导因子 美国洛杉矶国家医学中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邵志峰:分子生理和生物物理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 O( f. a\P0 i6 , F* e\V\8 ^2 F# ?6 N* Y( o
罗 毅:瑞典皇家工学院生物技术院教授
|; d- { R\ d1 y' Y, ^0 _* _% P% I* Z9 g1 D. f7 Q0 h7 G0
; q2 t( T$ q4 k- T#
厦门大学
张晓坤:美国加利福尼亚州Burnham研究所教授
许华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Burnham研究所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教授洪万进: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教授
L& x$ B K8 m, P% S+ U% t% a, O1 w8 ~; d( D+ t( u. V; i# B9 Z7 \\7 ]3 [* X9 L5 E6 x; b6
华东师范大学
- b3 Q5 B3 f/ C*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的生物牛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