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余华的写作特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余华的写作特色

作者:秦志鹏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2期

摘 要:既《活着》之后,余华一改昔日先锋前卫那种朦胧、令人难以理解、琢磨不透的写作风格,文章中不再带有《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艰涩与朦胧,也不再带有《鲜血梅花》中的虚无与迷茫。余华似乎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写作手法——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叙述悲惨的故事,赚取读者同情的眼泪。

关键词:旁观者立场;客观的剧情冲突;冷眼看人生;暴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012-01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读者的眼泪似乎不再那么容易赚取。普通的煽情已无法打动人们的内心,更无法获得读者“珍贵”的泪水。然而,余华似乎要为自己开辟一条“超级”现实主义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余华以接近冷酷无情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他似乎想创造一个完全客观的真实的剧情冲突,人生百态、世态炎凉、人性善恶完全让读者评说,让读者自己感悟,留给读者自由想象和二度创作的空间。

在《活着》中,当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之时,余华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福贵内心的凄凉与无助,没有类似其他作者运用景物描写烘托渲染悲凉的气氛,没有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剖析人性,更没有当今某些自由撰稿人的一段段煽情。有的只是朴素真实的描写和客观的介绍。,无论多么悲痛的事情在他的笔下都是那么平常,然而这种平常却更加打动读者,使其潸然泪下。读者在余华的诱导下自觉的站在福贵的角度感到切肤之痛,甚至将自己想象成福贵有过之无不及。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余华这位文学大师是凭借什么将读者的心牢牢抓住?其深层的原因何在?原因在于余华深知审美疲劳的道理,更深知矛盾在一定调节表下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余华正是反其道而行之,不用任何华丽的辞藻,不用任何渲染修饰,客观地介绍福贵经历的凄风苦雨,这种魔幻的笔触把福贵的苦痛直接进入读者心中,而且不需要通过任何心理防线直达心灵深处。使读者原本的冷漠迅速转化为同情,甚至设身处地的为福贵考虑。这是一般作品很少具备的功能,也正是余华“冷眼看人生”所竭力追求的。

以先锋作家跻身文坛又经过数次转型的余华,在不断探索创作方式后似乎发现了“写作的难度”,停笔了许久。在冷静的沉默与思考后,他似乎终于又找到新的创作路线,向世人推出又一鸿篇巨制——《兄弟》。按余华个人的视角审视《兄弟》:“上部相当欧洲的中世纪,下部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一个弥足的经历……”余华正是想通过风云突变的的四十年加以分析,探索人性的内在奥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论余华的写作特色在线全文阅读。

论余华的写作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1068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