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学院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 目
关于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以云南省通海县部分村为代表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1001班 101410018 张兰 周红江 讲师
2012年 9 月 2 日
关于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
——以云南省通海县部分村为代表
调查时间:2012年8月中旬~2012年8月底
调查地点:通海县秀山镇、纳古镇、九街镇、河西镇部分村 调查对象:村民、村领导 调查方法:问卷、走访
调查目的:了解通海县农村文化生活,从中归纳出我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并找出问题,提出改良方案,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新城乡规划得以大力普及,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却显得越来越单调、乏味。因此只有对农村文化生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更有助于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的实现。此次调查正是针对通海县部分村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进行的,通过了解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分析通海县农村文化的主要特点,并从中发现问题,为提高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提出改良方案,为实现“村民自治”及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基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基本现状
1、 电视、串门是目前农村用于休闲的最主要方式。
(1)电视在农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成为农民接触外界的最主要途径,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农民表示每天都会有部分时间收看电视(90%的看电视的人中,经济相对弱的九街镇,河西镇所占比例达60%以上,而经济相对强的纳古镇和秀山镇仅占30%,其中,中年以下看电视人数明显多于中年以上者)。按其看电视时间长短来看, 55%以上的人表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低于三个小时,在农闲时期,最
多可达十余个小时。按其所看的电视节目种类来看,60%以上的人表示主要收看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近期来人文法制节目也大受欢迎,如《法律讲堂》、《传奇故事》等。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乡村文化在广为普及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变性的问题。本地的电视节目成了商家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利润的平台,以前还有每周两次的县长亲访节目,现在却被那些商业旅游节目和广告取而代之。有些地方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开通较少,只能收到地方仅有的几个频道,节目数量少、质量差。因此数字电视便随之成为了政府官员间接获取利益的渠道。
(2)串门是农村最常见、最传统、成本最低的休闲娱乐方式。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一般都比较薄弱,无法提供更丰富的休闲方式,串门便成了村民们传达村里消息,道家常,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80%的调查对象都表示有串门的习惯(秀山镇的仅占10%)。尤其对于农村妇女和老人来说,串门更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与归为城镇的秀山镇相比,秀山镇、纳古镇、河西镇等乡镇村民邻里关系相对融洽,由此看来,串门也使得邻里关系相对融洽、和谐。
2、 打牌、打麻将和下棋也是农民重要的娱乐方式。
打牌以前主要是妇女的娱乐方式,打麻将主要是中年男性热衷的方式,但现在也成了大多数年轻人比较热衷的娱乐方式。以我们村(元山村)为例,大多数无业青少年除了农忙时下地帮忙,其余时间大多都三五成群的打牌、打麻将,而且还从一开始的纯娱乐活动走向了“娱乐为主,赚外快为辅”的赌博趋势,虽下注不大,但对于一个无业务收入的青少年来说,还是存在问题的;下棋这个修身养性的方式原来是被老年人广为接受的,但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变更,城市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逐渐丰富,但是农村老年人从以前的下下棋,逐步趋向了只是在家门前散散步,晒晒太阳。
3、赶集、广场舞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1)集市是农村每周都有的,赶集也是农民业余生活的方式之一。在农村,每个乡镇都有1 ~ 2个村设有集市,基本上是每10天就有3~ 4
天是集,例如,九街镇每逢二、五、九是集,纳古镇为一、四、七;河西镇为三、六、九。在集市上,农民可以购买生活生产所需的用品,走走逛逛,是休闲的好方式之一。集市在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也丰富的农民的业余生活。并且,大部分人也常进通海县城逛街,且进城频率与村落离县城的距离以及经济条件正相关。例如,秀山镇是离县城最近的乡镇,其村民进城频率为每周3~7次,远点的九街镇村民进城频率为每周2~5次,离得最远的高大乡和河西镇为每周1~3次。而纳古镇是除了秀山镇外经济最发达的镇,虽然该村离县城相对较远,但是,其居民进城频率与秀山镇的不相上下。
(2)广场舞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广场舞以其老少皆宜的特点吸引了广大民众的视线,为村民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一些村里每天都会有大群的人齐聚一起跳广场舞,不管男女老少,村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大家凑在一起其乐融融,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些村没有足够宽敞的地点,且这种健身娱乐的意识不够强,有些地方有,但坚持不了多久就都散了,有些地方直接没人组织跳。只有靠近县城或者经济条件好的村落广场舞的队伍发展渐大。
4、KTV不仅仅是城里人派遣的地方,也渐被农村人接受。卡拉OK也成了农村家庭聚会或者庆祝活动的地方但是由于资金还有路程的因素,村民们去KTV的次数差不多两三次每年。KTV在青少年中是大受欢迎的,不仅局限于家庭聚会和庆祝活动,平时的朋友同学小聚都会相约在KTV。但是,青少年毕竟是低收入群体,在KTV的消费是普遍偏高,这也成了限制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因素。
5、各族传统节庆活跃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通海县的两年一度的迎春花街也为通海群众带来了近两个星期的多彩生活。每届迎春花街都于大年初七开始至十八,每届花街都为通海县民众带来不同程度的狂欢,各类花草,各地传统文化,各地美食都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享受。
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通海县存在着不同的种族,主要是汉族,
回族和蒙古族。兴蒙乡主要聚居着蒙古族,小回村,大回村,和纳古镇以回族居多。蒙古族有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回族也有一年一度的圣节,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新蒙乡的村民多以其传统文化活动为主,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回族每年一次的斋戒在文化生活上就显出很大差异,回族斋戒过程中大多是晚上活动,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段便是晚上,白天多呆在家里,或者进城逛街。这些传统习俗在丰富了本土文化的同时,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来观念的冲击,农民对农村传统娱乐形式的兴趣逐渐消失。现存的乡村文化处于解体之中,而新的适合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文化秩序又尚待建设,农村文化整体上处在最薄弱的过渡时期,各种不良风气容易形成。
6、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差距日益拉大,切呈现出层级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设施建设、居民素质、资源总量和活动开展等方面。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比,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却日益衰败。农村传统的丰富多彩的“草根文化”,如自编自演的戏班、春节前后的在农村串演的秧歌队、舞狮队已不多见。县城周围的村镇文化活动就比较丰富,娱乐形式比较多样,而在一些边远农村,不论在基础设施上还是在农民的积极性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城里公园社区随处可见的大众健身器材在农村寥寥无几。走遍九街镇,河西镇以及秀山镇,纳古镇可以发现。秀山镇的大众健身器材是普遍可见的,举行的文化活动也是最多的,纳古镇次之,而九街镇、河西镇只有在镇上才能找到公园,发现为数不多的几件健身器材,文化馆之类的地方更是难寻踪影,这是远远满足不了村民们对文化的硬件需求的。 7、互联网的普及为农村业余生活带来新生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也走进了农村。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安置了电脑,连起了互联网,为生活的各方面都带来很大便捷。各乡镇基本都有网吧,但“黑网吧”的数量比正规网吧还要多。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多数村民听说过互联网,但对其的了解还很少。倒是大多数青少年都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多用于玩网络游戏,不少人还因沉迷与网络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